生态省建设二(上)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09308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省建设二(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生态省建设二(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生态省建设二(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生态省建设二(上)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生态省建设二(上)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省建设二(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省建设二(上)(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生态态省份建省份建设设杨杨桂山(中科院南京桂山(中科院南京 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长、研究、研究员员、博、博导导) )各位领导非常高兴有机会能跟大家交流我们江苏省的生态省份建设。给我安排的时间比较长,我原来做这种长时间的报告经验不足,讲的不好,请各位领导多多包涵。我上午跟大家交流的是我上午跟大家交流的是4 4个方面: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生态省份建设它的一个宏观的背景和形势。第二个谈谈我们江苏省的生态省份的建设必要性和它的现实的意义。第三个方面想交流一下我们江苏省建设生态省份它有什么样的有利条件,和什么样的一些制约的因素。最后一个方面再谈一谈我们江苏省的生态省份的建设它的重点任

2、务和路径。首先跟各位领导交流一下,生态省份建设的一个宏观的背景和形势。自从人类的诞生经历了原始社会、到农业、到工业、到生态这样几个文明的阶段。在这样的阶段里面形成了两次的现代化的过程:第一个过程就是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一个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的影响,这是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这么一个现代化的阶段。第二个我们即将到来的阶段应该就是以知识化、绿色化来作为一个特征,同时它体现的是生态的现代化,使得我们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存,能够跟资源、跟环境能够形成一个吻合。在原始社会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比较低下,人类对自然是一种敬畏和被动的服从,那个时候应该来说,是一个人与

3、自然最为协调的一个阶段,但是这是一个低水平的是一个和谐公生的阶段。到了农业文明,人类开始探索、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资源来服务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个时候往往是形成这种盲目性的和随意性的这样的一些开发活动,导致了部分文明的毁灭。到了我们的工业文明阶段,人类的生产力大幅度的1提高,技术进步。造成人类生产力的快速提升,大量的人造的物质产品充斥与地球的环境,人类形成了一种对自然的一种征服和主宰。我们现在可以上天、可以入海,可以下地。所以说这样的一个大规模的对于自然的利用导致了一个破坏和消耗,形成了一些全球性的危机。我们即将进入的生态文明的社会,应该理性的对待自然,对于自然资源实行保护、修复和合理的高效利

4、用。使得人与自然能够回归到和谐共生,能够实现一个可持续的发展。在这样一个文明进程的过程当中,生产制度形成了一系列的演变。比如说在工业文明社会人的生产方式就是工业化的大生产。我们到了生态文明的社会,应该就是一个以知识化和绿色化的生产为特征的这样的一个高级阶段的。生活方式在工业社会主要是一些城市的生活,主要是一些消耗。到了我们的生态文明的社会,应该是一些信息化的流动更为的广泛,我们坐在家里就可以实现相互的交流。另外在资源消耗方面,在我们的工业文明社会,主要是一些能源、化石燃料、还有一些原料生物的利用。到了我们的生态文明,除了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外,知识和经济将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生态问题方面,在工业

5、文明社会主要是以污染,环境的污染,生态的退化,以及资源的破坏为一个特征。到了生态文明社会,出现了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主要是一些全球变化,比如说一些更深层次的生态安全的问题等等。在生态意识方面,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变迁。包括它的生态特征在工业文明社会是以环境的污染森林减少,逐步的资源环境退化为一个特征。也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些资源环境的瓶颈问题。那么到了生态文明的社会,就是一些它的一些绿色化,生态化和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这是从我们的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高级阶段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生态省份建设。第二个方面就是说我们生态省份建设的一个宏观背景,就是说现在全

6、球性的资源环境问题凸显,尤其是以大家现在极为关注的气侯变化的问题为一个焦点。气侯变化现在是世界各国政府科学界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将对未来的人类的生产和发展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近百年来,中国的气温跟全球的气温一样,呈现了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全球从1860年以来大概上升了0.7度左右,而且我们中国应该上升幅度更高。尤其是在上个世纪的后10年,也就是1990年以来,是近百年来它的温度上升最快的,中国温度升高更快。这是全球在近100多年以来升温速度最快的10年。2也导致了上个世纪90年代各位领导都记忆犹新的,相关的一些极端的自然灾害的发生。91年、98年的大洪水等等的这些方面,96年等等

7、。这个看的更清楚,上个世纪的最后的10年是全球最暖的10年,这个是从1850年到2000年的这么一个气侯波动变化的一个曲线。针对这样一个变化,国际相关组织比如IPCC,就是政府间国际气侯变化专门委员会,就组织了全球几千余位科学家对全球变化进行评估,气侯变暖进行评估。就有一个初步的结论,就是说如果二氧化碳浓度不能有效的控制在450个PPM以下,那么全球温度上升就将会超过2度。超过2度以后就会形成一系列的生态灾难,所以说在哥本哈根会议以前就形成了这么一个政策。也就是说通过一些环境GCM级的大型环境的模式进行模拟计算,假定了6种情景进行模拟,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跟气温的升高之间建立一个关联,通过大

8、气环流模式来进行演算,计算下来450PPM是一个阈值,如果超过450PPM那么全球 的升温将超过2度,升温2度以后就将会带来更多的一些生态问题。这是一个模拟的结果。我们现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到了2010年在390PPM左右,平均在380到390PPM左右,也就是说现在的排放空间已经非常的有限。距离450PPM现在还有60个PPM。所以说IPCC就希望能够通过各国的减排行动能够使得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在2020年左右稳定在450个PPM。同时在国际上的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限制。限制就有一系列的技术。就是希望能够使,比如说这里列举了不完全,很多的方面的一些技术方面的一些限制。比如说到2025年

9、所有的汽车它的销量要提高一倍。到2025年5%的汽车必须是使用生物液体燃料的。到2015年就不能在建设没有炭捕获装置的燃煤电厂。到2025年现在所有的燃煤电厂都必须安装炭捕获装置。另外将来的清洁能源使用的比例要达到10%等等一系列的技术的要求。这样的一个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带来的压力在什么地方?首先国际社会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就认为现在的温度变化跟二氧化碳之间是高敏感的。就是说近百年的升温始于二氧化碳以前的。这首先是个逻辑起点,这是以发达国家主导的。第二,升温是要带来灾难的。比如极端灾害事件增加。既然增温能带来灾难,我们就要控制温度。那么根据大气模式的研究,

10、升温不能超过2度,超过2度灾难更严重,这是一个价值判断。既然温度不能升高2度,大气中3的二氧化碳浓度经过模式计算,不能超过450个当量的二氧化碳PPM。刚才提到的15年的政策,既然是要控制到450个PPM到2020年,现在的排放空间二氧化碳只有8千亿吨,那么怎么办?发达国家表示我先减排,不要你发展中国家减排,我先减。根据发达国家美国英国为主导的他们说我先减排,我根据我的减排的当量,我算下来,最终我获得8千亿吨里的40%的排放权。剩下来是多少?还有50%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说在2020年不要求你减排,应该是非常合理的,实际不然,我们面临的巨大压力就在这儿。发达国家首先获得40%的排放权,他只有

11、10亿人口,而我们发展中国家获得50%的排放权是有50亿人口。2020年以前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目标。等于到2020年以后我们发展中国家在减排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容量了,8千亿吨已经基本上排完了。那么发达国家说没关系,我们可以做炭交易,所以说应该来说这是一个发达国家的巨大的陷井,对我们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一个巨大的陷井。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奥巴马总统发言,最后一个发言,我们温总理第一个发言,奥巴马总统发言,最后提到了中国,他说我们在气侯减排这个不是原话。就是说这是一个数字问题,因为目前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第一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是第一的,人均也是世界最高的。今后二氧化碳排放中国将具有很大的贡献。这首先

12、是一个基本的判断,没有争议,确实是这样。下面奥巴马总统说,中国的总的一个长期目标,因为温总理没有承诺,总的一个长期目标如果你中国能把目标提高,我们发达国家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提的更高。你如果中国不减排,我们减了也没什么效果,因为中国排的是最多的。那么这样就把中国托到一个道德上面的困境里面去。所以说我们在气侯变化这个环境上面面临一个巨大的压力。在后哥本哈根时代,中国就面临三大问题,首先国际上现在正在采取的,强力推进的要三可,透明度。温总理在哥本哈根强烈的要求我们中国不接受核查,但是我们中国自愿减排,但是这能顶多久是一个难题,所以我们在面临一个巨大的压力,在炭数字上面。另外我们目前的8千亿吨分配二

13、氧化碳游戏当中,我们能占有多少的份额,这是在国际上的问题。另外在国内我们如何借这个减排压力来推动国内的历史发展。就是我们有哪些相关的政策和措施,能够使得我们既保证我们的国家,现在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又能够顶住国际上的相关的减排压力,来实现我们的中华民族的这样的一个振兴。4在发达国家在有关气侯变化的全球环境问题方面已经优先采取的很多的行动。比如说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炭经济方面正在实施一系列的计划。比如说美国通过历史经济的复兴计划,将金融危机以后的经济复苏与低炭经济结合起来。比如说通过一些能源法案,对一些清洁能源的使用和可增长能源的项目实行减免税收、贷款担保和经济支持等等。

14、同时美国还实际推出了多个区域性的,资源性的基于市场的一些炭交易的这样的一些市场。同时德国也积极规划到2020年国内的低炭产业的发展,要超过其他的一些产业。比如日本也提出来要打造全球第一个低炭社会,调子都很高。英国引入了气侯变化税,炭排放贸易基金,炭信托交易基金等等,成立这样的一些基金,来促进低炭经济的发展。在2008年全球的炭市场交易额是扩大了一倍,尽管是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这个叫2007年又增长了61%。发达国家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游戏已经是做的红红火火,比如说像美国,区域性的他推出了多个资源性的基于市场的炭排放的交易市场已经实行了炭交易的核算。美国在省级的低炭发展战略里面,比如说加利福尼亚州,

15、就通过一个法案,到2020年他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要比90年削减20%。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压力之下,应对气体变化,一方面有新的商机,比如我们的一些新的产业性的新能源等等,能够有很好的发展。同时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发达国家为做这个游戏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下面就给我们发展中国家来施加压力。从这个里面我们看到了什么?所有的政治家认可的结论都有深刻的经济背景,就是说发达国家,美国原来是各位领导还是知道的。在京都议定书美国是坚决不签的,布什总统。奥巴马总统上台以后他觉得美国玩的起,所以美国来玩了以后,中国就变成最高的个子了,天塌下来中国要顶了。原来因为美国人他不玩,中国人跟在他后边,因为美国也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

16、国。现在奥巴马上来进行评估以后,他觉得美国玩的起,这下子欧美结合起来玩这个二氧化碳的游戏。中国人就面临的压力就大大的增加。就像温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以前的国务院的常务会上看到我们科学院提交的一份报告以后,温总理说了一句话,他说看样子应对气侯变化对外是政治斗争,对内是推动绿色发展。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如果我们对气侯变化这样的一个减排,我们如果逾越发展阶段来过分的强调低炭,我们将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什么叫低炭,原始社会就是5低炭。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刚刚开始起步发展,现在如果说来谈低炭,那么我们的经济将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说我们燃煤的电厂,如果全部要装成炭捕获装置,可能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用得起这个电费。这就是一个陷井,但是如果我们无视减排,又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商机的丧失,所以说在面临这个问题上面,我们有非常难的一种选择。这也是我们在第二个方面,我们建立生态省面临的一个宏观的背景。从江苏来看,江苏虽然说从全国炭排放率是比较低,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区域分布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两个现象,苏州、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这都是炭排放量很高的。这里你看到两个,这个图可以看的很清楚,这个是GDP的分布,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