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不可化约性问题的论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05754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之不可化约性问题的论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心之不可化约性问题的论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心之不可化约性问题的论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心之不可化约性问题的论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心之不可化约性问题的论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之不可化约性问题的论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之不可化约性问题的论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心心 之之 不不 可可 化化 約約 性性 問問 題題 的的 論論 戰戰哲學與文化第 33 卷第 9 期, 2006一. 引言引言 當今科學界普遍認為心靈(mind)其實就是大腦的作用。當我們對大腦了解透徹時我們就能對心靈了解透徹。這樣的看法已漸漸被廣泛的接受不僅在科學界被接受甚至大多數的大學生可能都已經這麼認為。事實上近十餘年來神經科學的發展已提供了相當多的證據來支持這樣的看法。二十世紀的九 O 年代被稱為大腦神經科學的年代。在這十年裡對大腦研究的新發現超出過去所有研究成果的總和。這樣的成果主要來自實驗工具的突破人類開發出一些儀器在不用剖開腦蓋骨的情況下對大腦的運作進行研究。而這些對大腦的新

2、發現也震撼了我們過去對心靈的認識。現今我們已經可以由大腦的運作解釋許多現象。例如為什麼吸煙會上癮為什麼會有幻覺為什麼有些人有很強的憂鬱傾向等等。甚至我們也成功的發明了藥物來制衡這些現象。逐漸地我們愈來愈相信一個說法 心靈現象其實就是大腦的作用。愈來愈多的證據可以支持這樣的一個看法尤其是對於腦傷的研究不同部位的傷害造成不同的認知障礙。有些人因而失去了對顏色的知覺所有的東西都變成了黑色、白色或是灰色。有些人只注意左邊而忽視右邊當你要他畫一個房子他只會畫左邊而且覺得自己畫完了。有些人保留短期記憶而喪失了長期記憶的能力當你第一次跟他見面談話時你完全無法分辨他和其他人有什麼不同。但是當你之後再去拜訪他你

3、必須每次都要重新再自我介紹一次因為他完全不記得你了。過去只能用魔鬼附身來解釋的現象現在一一獲得了澄清。那麼大家便逐漸接受了這個說法 心靈是完全由大腦的運作所產生出來的。如果這樣的一個說法是對的。那麼當一個人腦死的時候就是心靈消失的時候。也就是說死亡就是完全的結束並不是什麼新的開始。而我們所崇尚的心靈品質、美德、智慧、勇氣與幽默感等等都只是大腦的某種結構所產生的作用。更慘的是某人之所以愛你是因為他的大腦產生某種變化而當這種變化不再時他就不再愛你了。這簡直徹底摧毀了愛情的浪漫。如果有一天腦外科手術可以更發達我們便可以經由某種手術讓一個人成為聖人。或許未來有一天你會在醫院的宣傳目錄上看到大特價只要五

4、千元就讓你的小孩具有孝順的品德。如果有一天大腦科學真的能夠完全解釋與分析心靈的作用時我們是否真的就必須相信 心靈就只是大腦的運作而已如果腦死了心靈就不再存在 這樣的說法呢? 其實未必。就算心靈現象可以完全對應於大腦的作用但心靈不必然就是完全由大腦所產生。其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想像一個情況心靈的位置是在一個超空間裡藉由和大腦的聯繫讓我們與這個世界產生交流。那麼雖然大腦的受傷會使得心靈產生問題但問題是在通訊器材上並不是在心靈上。當作為通訊的大腦完全損壞之後我們的心靈或靈魂可能就回到了原來屬於的超空間了。這個想像雖然沒有任何科學根據但卻指出了非常重要的一點:無論大腦對心靈的分析有多透徹主張心靈完全由

5、大腦製造出來的說法總是無法完全被證實的。因為心物二元的可能性總是無法被排除。也就是說無論腦神經科學有多發達某些關於心靈的基本問題永遠無法獲得解決為什麼會這樣呢? 2從概念的種類來分析用以把握心靈的主觀概念以及用來了解大腦的客觀物理概念(physical concepts)似乎是兩種截然不同形態的東西(1)(1)沒有一個能夠完全取代另一個。只要這種取代 (或稱為化約) 不完全我們永遠可以想像心與腦是不同的東西。只要這種想像力有存在的一天我們永遠無法完全證實心靈就是大腦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說有些關於心靈性質的概念是無法完全由客觀物理概念所取代的。我們將這稱之為心之不可化約性(the irreduc

6、ibility of the mind)。這個心之不可化約性引爆了二十世紀末的心靈哲學論戰。二. 在談到心之不可化約性問題時在談到心之不可化約性問題時心心這個字指的是什麼這個字指的是什麼? 究竟是什麼東西不可化約究竟是什麼東西不可化約?這節的說明很重要因為許多思考心之不可化約性問題的人往往都搞錯了對象尤其是有愈來愈多的人把心靈當作是一種機制(mechanism)完全從功能(function)的角度來看心靈當我們說心靈不可化約時這樣的人就會去想到底什麼樣的心靈運作方式無法化約。這的確也是一個問題例如自由意志(free will)的功能或主體性(subjectivity)的運作方式似乎不太容易化約

7、但它們真的就無法化約了嗎? 對於熟悉電腦程式設計的人來說這似乎也未必有這麼難。然而這樣理解心之不可化約性的人實際上搞錯了對象在此我們必須先弄清楚當我們企圖化約心靈時這個主要被搬上手術台的心到底是什麼?首先請你先閉上眼睛想想看當你使用心這個字的時候你在說什麼? 你不需要企圖用語言來表達有些東西是很難用語言表達的就像佛家有言: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只要透過直覺在心裡自己知道就好了。如果你覺得這樣還是很困難那麼你可以用一些句子幫你想想看例如滿心喜悅、心花怒放、心存感激以及 心胸狹窄等等。當你使用到心這個字時你知道你在說什麼嗎? 好現在保留好你心中想的那個東西我們現在來回答一個千古難題心是什麼? 如果不

8、要求你用語言精確的描述出來你可能會毫不猶豫地說:我知道就是那個。好真是不錯的答案那麼另一個難題心在哪裡? 按照這個思路你可能會說:就在那裡。沒問題了這些問題困擾不了我們。如果你自己問自己心是什麼和心在哪裡那麼你已經獲得了一個很好的回答了。這種禪宗式的解答可以順利指出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心這個字時所要表達的意義我們訴諸一種主觀 (但在客觀上難以言說) 的知識來理解這個字。這樣的知識可以在自己的心裡很清楚的知道也就是說我們事實上很清楚的知道心是什麼而解答就在主觀的心裡面當我們說就是那個時我們心中所想的就是心這個字的意義。而這也就是我們企圖化約的對象。1.什麼叫做什麼叫做化約化約?所謂化約簡單的說就是

9、用一個或是一群詞彙去解釋以及取代另一個或是一群詞彙。例如什麼是熱(heat)? 熱其實就是分子的運動(motions of molecules)。分子的運動愈激烈就會產生更多的熱能當一個真空中沒有分子時熱能就完全消失而回復到絕對零度(2)。像這樣對熱的解釋就是將熱化約為分子運動。其他的例子像是我們可以用 DNA 的功能來解釋生命現象或甚至用腦神經的化學變化來解釋愛情也可以用次原子結構來解釋一個原子的性質(3)。這樣的解釋都叫做化約性的解釋。化約性解釋的一個特點就是使用更為基礎的東西來解釋一個現象(或東西)這樣的解釋的好處是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見其更為基礎的運作原理而對該現象(或東西)有更清楚、更

10、明確的把握。3例如有些神經科學家宣稱在大腦中找到了愛情分子(4)這類分子的某種活躍運作使人深陷愛情的泥沼但因為這種運作通常在兩三年後會減弱或甚至消失因此科學家們也認為他們找到了答案來解釋為什麼愛情總是無法持久。科學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就是沿著這種化約性解釋而來的這種化約性的掌握不僅使我們對一個東西的了解更為深入也使我們更能把握、預測與控制某些現象。例如如果該神經科學家對愛情的化約性解釋是對的那麼我們只要能夠知道如何控制該分子的運作我們就能把握愛情了。這麼一來只要我們願意我們或許可以延長愛情的持續性對於失戀的人我們也可以很快地讓他從熱戀中醒過來。當我們想更深入的了解心靈時我們企圖將心靈化約為更明確

11、更容易把握的大腦作用(5), 但我們卻在這個化約行動中遭受空前的挫折。那麼我們現在來看看究竟為什麼心靈具有不可化約性。2.什麼是心之不可化約性什麼是心之不可化約性?當我們企圖化約心靈時我們要把它化約成什麼呢? 由於我們相信心靈由大腦作用所產生。也就是說大腦的作用是心靈的更基礎運作只要我們能夠弄清楚大腦是如何產生心靈現象的那麼我們就能夠對心靈有更明確的把握與認識了。但是我們用以了解大腦的物理概念卻無法完全解釋心靈概念。這個現象導致了心之不可化約性的問題。這個問題有兩個面向心靈在主觀現象上和因果關係上都有不可化約性。心靈的主觀現象像是紅色的色感和痛的感官知覺等等都無法完全被物理概念所解釋而在心靈現

12、象的因果層面上像是心靈的自由意志等也無法找到相對的物理概念來說明。下面我們可以從幾個主要的哲學論證來了解這些不可化約性。3.主張心之不可化約性的主要論證:主張心之不可化約性的主要論證:A.心靈主觀現象(mental phenomena)的不可化約性(6):所謂心靈主觀現象(或簡稱為心靈現象)指的是藉由主觀內省所觀察到的現象例如綠色、甜味、痛覺等感官知覺以及高興、爽、煩、無聊等情緒但我們的討論通常比較著重在感官知覺因為我們認為感官知覺是比較基本的心靈現象。有時我們使用意識(consciousness)一詞來取代心靈現象但意識有時被用在描述某種心靈功能(例如自我監督的功能)所以使用心靈現象會比較精

13、確一點。以下我們先來看看幾個比較有名的哲學論證藉由對這些論證的討論我們可以更清楚的掌握這個心之不可化約性問題這將有助於探討當今科學的新發展或未來的發展如何針對這個問題的解決作出貢獻。(1) 傑克森(Frank Jackson)的黑白屋論證(7):傑克森在 1986 年提出一個反對心靈哲學中的物理論(physicalism)的論證我們可以將該論證稱之為黑白屋論證。首先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心靈哲學中的物理論。在心靈哲學中物理論或所謂的唯物論(materialism)主張(8):心靈就是物理作用除了物質之外不需要其他的原料就能製造出心靈。在這裡所謂的物理作用有廣泛的意思包括有腦神經細胞的作用原子分子

14、等作用。凡是物質的作用都是。這樣的想法其實就是當今科學界的主流想法。而傑克森企圖駁斥這樣的想法。其論證如下:4假設物理論是正確的那麼心靈完全由物質所製造所以物理現象應當可以用來完全解釋心靈現象。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具備所有關於物理現象的知識則我們對心靈就必然有完全的認識。如果我們可以發現某些心靈性質無法完全被物理知識所解釋那麼物理論就是錯的。由這基礎傑克森提出一個想像實驗:假設有個名叫瑪麗的人從出生開始就一直生活在一個黑白屋裡面而且從不外出。黑白屋裡面只能看見黑色、白色或黑白之間的灰色沒有其他的顏色 (尤其沒有紅色)。瑪麗的教育是透過一台黑白電視所傳授。假設我們對物理世界已經有完全的掌握然後透過這

15、台電視把所有關於心靈現象(例如紅色的感官經驗)的物理知識都傳授給她那麼假如物理論是對的則瑪麗就應該對所有心靈現象有完全的了解。所以她所具有的物理知識可以完全解釋當人看見紅色物體時的心靈狀態(感覺經驗)是什麼。有一天我們讓學成的瑪麗走出黑白屋當她第一眼看見紅色的東西時她的反應會是什麼? 無論她的物理知識有多豐富如果紅色的感官感覺在她的主觀世界產生了那麼紅色的色感對她來說必然是一種全新的體驗。那麼我們可以預期瑪麗走出黑白屋後將會獲得一個全新的經驗這個經驗使她知道原來紅色看起來是這個樣子。她所學的物理知識並沒有辦法讓她學會這樣的知識。所以即使瑪麗具備了所有關於心靈現象的物理知識她還是不可能了解所有心靈性質。那麼物理知識不能完全解釋心靈現象。所以物理論是錯的。上面的論證或許沒有完全說服你因為我們目前根本不具有對大腦的完全了解我們怎能如此斷定當我們具備所有關於心靈的物理知識之後還是有些知識是我們不具備的呢(9)? 但是我們的確可以合理的猜測瑪麗的物理知識不會讓她知道紅色看起來是什麼因為我們無法想像什麼樣的物理知識可以讓我們了解紅色的感官感覺。一個天生瞎眼的人無論具備多少物理知識都不可能知道一般人看見花花綠綠的世界時所真正經驗到的感官經驗。如果這樣的說明還不能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