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省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综生物试题(带解析)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5020721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安徽省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综生物试题(带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年安徽省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综生物试题(带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年安徽省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综生物试题(带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年安徽省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综生物试题(带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年安徽省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综生物试题(带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安徽省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综生物试题(带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安徽省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综生物试题(带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第 1 页,总 8 页2017 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综生物试题(带解析) 1下列有关端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仅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 含有 C、H、0、N、P 元素 C. 癌细胞内的端粒可能具有自行修复功能 D. 端粒 DNA 序列随细胞分裂而变长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端粒存在于染色体的末端”可知,端粒仅存在于真核细胞 中,A 项正确;端粒由 DNA 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说明端粒含有 C、H、0、N、P 元 素,B 项正确;通常情况下,端粒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变短,导致细胞分裂能 力逐渐降低,而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说明癌细胞内的端粒可能具有

2、自行修复功 能,C 项正确;端粒 DNA 序列随细胞分裂而变段,D 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中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 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萌发的种子中酶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干燥种子中的酶活化而来,二是萌发时重新合 成。研究发现,种子萌发时新的 RNA 在吸水后 12h 开始合成,而蛋白质合成在种子吸 水后 1520min 便可开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些酶、RNA 可以在干种子中长期保存 B. 种子吸水后 12h 内新蛋白的合成不需要 RNA 参与 C. 干

3、燥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低于萌发种子 D. 种子萌发时消耗的有机物根本上来源于母体的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一是由干燥种子种的酶活化而来” “新 RNARNA 在吸水后 12h 开始合成”可知有些酶、RNA 可以在干种子中长期保存,A 正确;蛋白质是翻译过程中 合成的,而翻译过程需要 mRNA 为模板,需要 tRNA 转运氨基酸,B 错误;自由水与结 合水的比值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因此干燥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低于萌发 种子,C 正确;种子萌发时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其消耗的有机物根本上来源于母体 的光合作用,D 正确。 3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4、) A. 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釆用样方法 B. 研究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可釆用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 C. 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 制作的生态缸不用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 【答案】B 【解析】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的种群密度可以釆用样方法,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 密度可以釆用标志重捕法,A 错误;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时可采用数学模型建构的 方法,如方程式或曲线图,B 正确;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可 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两种方法进行统计,C 错误;制作的生态缸必须密闭,放 置在室内光线良好的地方,D 错误。4艾滋

5、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由 HIV(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感染引起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HIV 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B. 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各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 C. 感染 HIV 的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抗体检测来诊断D. HIV 浓度与 T 细胞浓度总是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答案】B 【解析】HIV 的遗传物质为 RNA,故需通过逆转录形成 DNA 后才能整合到宿主细胞 的染色体中,A 错误;艾滋病患者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瘫痪,免疫力极低,直接死因 往往是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B 正确;HIV 感染初期,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 量抗体,可

6、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 HIV 感染,C 错误;在 HIV 最初侵入人体时,随着 HIV 浓度的升高,T 细胞浓度升高,二者并不表现负相关关系,D 错误。 5科研人员发现某水稻品种发生突变,产生了新基因 SW1,其表达产物能使植株内赤 霉素含量下降,从而降低植株高度。将该品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了后代“IR8 水稻” ,既高产又抗倒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在育种时,科研人员无法让水稻产生定向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低频性 B. 进行“IR8 水稻”的育种时,应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C. “IR8 水稻”拥有抗倒伏的性状,根本原因是体内赤霉素含量较低影响植株的生长 D. SW1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

7、成,间接控制了生物的性状 【答案】D 【解析】在育种时,科研人员无法让水稻产生定向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 性,A 项错误;进行“IR8 水稻”的育种过程是:选取新发现的某水稻突变品种作为亲 本进行杂交,获得了既高产又抗倒伏的后代“IR8 水稻” ,属于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 因重组,B 项错误;“IR8 水稻”拥有抗倒伏的性状,直接原因是体内赤霉素含量较低 影响植株的生长,而根本原因是细胞内的 SW1 基因的存在,其表达产物能使植株内赤 霉素含量下降,从而降低植株高度,C 项错误;SW1 基因的表达产物能使植株内赤霉素 含量下降,可推测该表达产物可能是一种酶,由此说明 SW1 基因通过控

8、制酶的合成, 间接控制了生物的性状,D 项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题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按照各选项的 要求分析作答。由题意可知,SW1 基因的表达产物能使植株内赤霉素含量下降,说明 该表达产物可能是一种酶。同时还要知道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的特点;杂交育种是将 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 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6下表各选项中,符合“M定能推理得出 N 结论”的是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植株,其体细胞中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成, 如四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获

9、得的单倍体细胞中含有 2 个染色体组,A 错误;原核细胞 中不含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细胞也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B 错误;F2中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 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 且生活力相同、子代数量足够多、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同等,C 错误;生物进 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一定发生 了进化,D 正确。试卷第 3 页,总 8 页7图 1 为在水分充足的白天,测得某植物幼苗的光合速率、蒸腾作用强度和气孔导度 (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的日变化趋势曲线;图 2 是某兴趣小组取株高、 生理状态等相近的该种

10、植株若干,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内进行的实验示意图,已 知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测量装置内二氧化碳的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 1 分析直接导致蒸腾速率变化的生理指标是_。某同学推测导致 1200 光 合速率降低的环境因素是 CO2 浓度下降,你认为他的判断是否正确?_,理由是 _。 (2)已知药物 AMI 可以明显减小气孔导度,有利于植物度过干旱环境,但使用 AMI 同 时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阶段。 (3)图 2 实验中对光照强度的控制可通过调节灯泡的亮度来实现,也可通过调节_ 来实现,装置中热屏障的作用是_。 (4)下表为图 2 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序号 27 所对应的实验前后 CO2

11、浓度的变化值 表示的生理指标是 12h 内_,在第_组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下,给植物以光下和黑暗 各 12h 处理后装置中的 CO2 浓度保持不变。(5)为使实验数据更可靠,在控制好无关变量的基础上,应针对每个光强条件设置 _。 【答案】 气孔导度 不正确 12:00 时气孔导度最大 暗反应 灯泡与热屏障(或 玻璃罩)之间的距离 防止光照改变密闭窗口中温度,从而改变光合作用强度 植株 的净光合作用量(吸收的 CO2量) 3 (至少有 3 个平行)重复组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 1 分析可知:图中光合速率的曲线可以看出,在 10:00 左右时,光合速率相对量最大;但是在 12:00 时出现低

12、谷,正常情况下这可 能是由于气孔关闭导致的,但是此时的气孔导度最大,因此可排除二氧化碳的影响; 蒸腾作用和气孔导度均在 12:00 时达到最高点,图中看出,这两条曲线存在这一定的平行关系。分析表格:表中对应的数据表明这几个实验组温度和 CO2量是相同的,不 同的是光照强度,所以光照强度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 (1)分析曲线可知,12:00 时气孔导度最大,不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因此导致 12:00 光合速率降低的环境因素不是 CO2浓度下降。 (2)药物 AMI 可以明显减小气孔导度,有利于植物度过干旱环境,但同时使植物吸收 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是暗反应的原料,即使用 AMI 同时会直接

13、影响光合作用的暗 反应阶段。 (3)图 2 实验中对光照强度的控制可通过调节灯泡的亮度来实现,也可通过调节灯泡 与热屏障(或玻璃罩)之间的距离来实现,装置中热屏障用于防止光照改变密闭容器 中温度,从而改变光合作用强度。 (4)由于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序号 27 所对应的实验前后 CO2浓度 的变化值表示的生理指标是 12h 内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吸收的 CO2量) 光照强度为 0 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 12 小时的呼吸作用量=0.368-0.350=0.018,结合第 3 组 数据可知,该组的净光合作用量也为 0.018,即在第 3 组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下,给植 物以光下和黑暗各

14、 12h 处理后装置中的 CO2浓度保持不变。 (5)为使实验数据更可靠,在控制好无关变量的基础上,应针对每个光强条件设置平 行实验(重复实验) 。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曲线图的分析,确定三条曲线对应的最高值的生物学 含义,以及三条曲线之间的差异。 8如图甲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结构图,图乙为对应图甲反射弧局部放大的效果图,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甲的反射弧中感受器是_(填“A”或“B”)。若 A 和 B 都位于手 部,图 甲中表示麻醉剂可能阻断兴奋传导的四个位点。某人手部重伤,需要手 术,注射 麻醉剂后,刺激手部皮肤,手能动却无感觉,那么被麻醉的位点可能是 _。 (2)假设如图表

15、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若图乙中处受损,该个体排尿反射_(填“能”或“不能”)完成,原因是_。 (3)传入神经的功能是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某同学的验证实验如下: 实验过程: 在传入神经的中央处剪断(靠近神经中枢的部分为向中段,另一部分为外周段) ,电刺 激传入神经向中段。 实验结果: 效应器发生反应。 实验结论:传入神经具有传入功能。 该同学的验证实验存在错误, 请指出并完善。 _【答案】 A 能 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完整 该同学的验证实验缺少对照,对照实 验的过程和结果应为:在传入神经的中央处剪断,电刺激传入 神经的外周段,效应器 不发生反应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A 是感受器

16、,处为脊髓,是低级中枢, 处方向是,B 是效应器,是传入神经,刺激通过传到大脑皮层。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 是感受器,B 是效应器。注射了麻醉剂后,刺激手部皮肤,试卷第 5 页,总 8 页手能动却无感觉,说明反射过程存在,但刺激不能传到大脑皮层,所以麻醉的位点是 。 (2)若受损,则刺激不能传到大脑皮层,所以没有尿意,但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完整, 所以排尿反射能完成。 (3)根据提供信息分析,该同学的验证实验缺少对照,对照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应为: 在传入神经的中央处剪断,电刺激传入 神经的外周段,效应器不发生反应。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中的反射弧的结构,根据神经节的位置确定图中 的字母和数字代表的反射弧的成分。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 1 所示的生态系统。水体中有藻类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