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品11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4968500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4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思品11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大学思品11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大学思品11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大学思品11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大学思品11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思品11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思品11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垄断与反垄断政策 第二节 外部性与政府管理 第三节 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第四节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微观经济学小结微观经济学前言n 前述各章的微观经济理论,旨在论证一个核心 命题: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个人的理性行为将 导致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然而完全竞争市场的 假定条件是如此地理想和苛刻,以致于现实中的市 场经济无法满足,出现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不能 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n 总的来说,竞争性市场失灵有四种基本情况: 市场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市场 失灵的存在,是政府进行微观经济干预的基本理论 依据。第一节 垄断与反垄断政策n 前面我

2、们曾从理论上说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存 在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四种 市场结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西方国家也是自由 竞争与垄断同时存在。一方面存在大量自由竞争的 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存在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垄 断企业。垄断的存在,阻碍了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 的作用,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一系列弊端。 一、垄断与低效率1、垄断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产业垄断使完全竞争市场转化为不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企业可利用其垄断力量将产品价格定在均衡价 格之上,其产量远远低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产量,这样 便不利于按帕累托最优原则配置经济资源,从而降低 了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PPmP*0Gq*bqmaqDMRAC=MC

3、图形分析n 如图所示,横轴表示产量,纵轴表示价格,曲线D和MR分 别表示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同时假定平均成 本总是等于边际成本,即:AC=MC。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 要求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因此,厂商的均衡点是(Pm,qm )。显然,垄断价格Pm高于边际成本MC。n 如图所示,在点b,从社会或消费者的角度看,消费者愿 意支付的单位产品价格超过了生产者的单位成本,因此,存在 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帕累托最优位置在点a,在那里,产品价 格等于边际成本,对应的产量为q*,价格为p*。在这一点上, 垄断厂商的利润损失为四边形PmP*Gb,整个社会的福利却增加 为PmP*Gab。这样,即使

4、弥补了垄断厂商的全部利润损失以后 ,消费者剩余仍增加了三角形bGa部分。分析结论n垄断厂商的市场均衡明显不符合社会帕累 托标准。其后果是:过少的资源被配置在 垄断市场,反过来,相对过多的资源被配 置在其它非垄断市场。举例:n 我们假定,一个社会有两个生产者 食品生 产者和服装生产者,其中,食品生产者拥有垄断势 力。因此,食品生产者选择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 等的产出量,并以比竞争性市场更高的价格出售较 少的产出。较低的产出意味着食品生产的边际成本 较低。同时,多出来的生产投入品将被配置到生产 服装上去,从而使得服装生产的边际成本上升。结 果,边际转换率会下降,结果是生产出太少的食品 和太多的服装

5、,出现经济的无效率。2、垄断容易形成“X非效率”n莱本斯坦(H. Leibenstein)认为,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 部,存在着资源分配的非效率性,即“X非效率”。n这主要是因为,一般来说,能获得垄断利润的企业组织 庞大,面临的市场竞争威胁很小,因此,企业内各利益 集团追求各自集团利益的行为与企业整体目标不合,致 使企业的效率下降。n“X非效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企业经理层 中存在过高的代理成本;二是由于企业经济效益与每个 职工工作努力程度的关系模糊,导致激励机制弱化;三 是由于管理层次增加,导致组织、管理费用增加。3、垄断可能限制技术创新n 有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一旦垄断形成后, 竞

6、争的压力就大大减少了,从而推动技术创新的 动力也相应减弱。二、寻租理论n传统垄断理论的局限性:着重分析的是垄断的“ 结果”,而不是获得和持续垄断的“过程”。n寻租活动:为获取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 断利润(垄断租金)的活动,n从理论上来说,单个寻租者的寻租代价要小于 或等于垄断利润或垄断租金。寻租行为产生的根源n寻租行为产生的根源在于垄断可以获取超额利润。因此厂商 为了获取或维持垄断地位,会通过各种方式寻租。PPmP*0Gq*bqmaqDMRAC=MC寻租的危害单个或整个寻租活动的经济损失往往大于 传统理论中的纯损三角形。n 1、浪费资源。n 2、滋生腐败。三、对垄断的公共管制n1、所谓自然

7、垄断,是一种自然条件,它恰好使市场 只能容纳一个有最适度规模的公司。自然垄断的基 本特征,一是固定资本投资巨大;二是呈现规模报 酬递增。铁路、航空、邮电、煤气、供电供水等公 用事业大多具有自然垄断的特征。 n2、对于自然垄断部门,如果政府准予自由进入,虽 可以加强市场竞争,但由于市场需求限制,企业难 以取得规模经济效果,巨大的固定投资可能被浪费 。因此,对这一类部门,政府采用管制的方法来抑 制垄断行为,其中主要是价格管制。政府应通过制 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以便既能消除不合理的垄断利 润,又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一)对递增成本企业的管制说明n1、厂商利润最大化产量为qmn2、帕累托最优产量为qc,

8、此时价格等于边 际成本。如果政府将价格定为Pc,垄断厂商 仍可获得超额利润,即为平均收益Pc超过 平均成本AC以上的部分。n3、如果政府试图制定一个更低的“公平价格”以 消除超额利润,则该价格为Pz,此时产量为qz。但这一价格和产量又不符合帕累托最优原则了。(二)对递减成本企业的管制说明nqm为厂商利润最大化产量,qz为超额利 润等于0的产量,qc为供给等于需求产量( 帕累托最优产量,此时政府需要对厂商 进行管制补贴,以保证厂商超额利润为0 )政府对自然垄断厂商实行价格管制的分析n 在图中,自然垄断厂商的平均成本曲线AC具有不断下 降的特征。因此,边际成本曲线MC总位于AC的下方。未受 政府管

9、制时的均衡点是(Pm,qm),垄断厂商生产Oqm数量 的产品,按Pm的垄断价格出售,获得超额利润。现在政府实 施价格管制。当管制价格为Pc时,产量为qc,厂商的边际成 本等于产品价格,达到帕累托最优,但厂商却没法补偿它的 全部成本,因为价格远远低于平均成本。如果要制定零经济 利润价格Pz,则在这种情况下,Pz要高于帕累托最优价格Pc ,产量qz也少于最优产量qc。重要的是,在自然垄断场合, 帕累托最优价格和最优产量上,厂商的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 本,出现了亏损。因此,这种情形下,政府如果要管制价格 在最优水平,就必须补贴垄断厂商的亏损。四、反垄断政策n 由于垄断的存在易产生上述弊端,西方国家制

10、定了一系列反垄断政策,以谋求铲除垄断的弊害。 如美国从19世纪末以来,颁布了一系列反垄断法, 其中最著名的有谢尔曼法、克莱顿法、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等。美国的反垄断法主要禁止企业从事以下活动:n1、参加限制贸易的密谋,即参加统一价格或瓜分市 场的协议。n2、垄断或图谋垄断一个行业,获得过大的市场。n3、进行其结果可能大大削弱竞争、易于形成垄断的 合并。n4、制定排他性规定,如规定购买者不得购买自己竞 争对手的产品等。n5、实行价格歧视。6、运用不正当竞争方法或运用欺骗的做法。 西方国家抑制垄断还通过对市场结构的改善来实现。n第一,当垄断者的市场集中度已达到阻碍市场竞争 的程度时,采取强行分割已有

11、垄断企业的措施。n比如,1984年1月,美国司法部指控AT &T垄断了美 国的电信设备市场、长途电话市场和地区性电话市 场,最后该公司分割为7个地区性经营公司, AT &T只 经营长话业务。n第二,降低产业进入壁垒。n所谓进入壁垒,是新企业相对于老企业而言所遇到 的不利因素,如资本、资源限制、规模经济壁垒、 行政限制等。政府降低产业进入壁垒,目的在于确 保更多竞争性企业的自由进出,加强市场竞争程度 。第二节 外部性与政府管理n一、外部性及其分类n市场机制的特点是它只针对买卖双方的供求情况即交 易情况起作用。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一项经济活动不但 直接影响交易双方,还影响到与交易无关的第三者, 使第三

12、者意外地受惠或受损。若某个人种了花,周围 邻居都享受到花的芳香和美丽;某个人办一个养蜂场 ,邻近果园的收入可能会增加。也有相反的情况,某 个人在家里放强节奏的音乐,会影响邻居的正常休息 ;某个人开一个工厂,排放的烟尘会污染环境,影响 居民健康。西方经济学称这种现象为“外部效应”、 “外部影响”或外部性、它的特点是:造成影响和受 到影响的行为人都不对这些影响付费。外部效应的定义n所谓外部效应,是指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对其他消费或 生产活动产生了不能在市场价格中得到反映的间接效 应。n之所以使用“外部效应”一词,是因为对于市场来说 ,是“外部”的。n外部效应所产生的额外收益不属于从事经济活动的本 人而

13、属于他人,因而不构成私人收益,只构成社会收 益;外部效应所发生的额外成本不计入工厂成本而由 社会来支付,因而不构成私人成本,只构成社会成本 。因此,外部效应使得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私 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发生差异。 外部效应包括两种类型: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n当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时,便形成外部经 济; n当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时便形成外部不经 济。n由于经济决策活动有生产和消费两种基本类 型,因此外部效应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n生产上的外部经济:它是指一个厂商的经济 活动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对他人产生了 有利的影响。n消费上的外部经济:指一个消费者经济活动 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产

14、生了对他人有利 的影响。n生产上的外部不经济:指私人厂商的 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 本,对他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n消费上的外部不经济:即消费者的活 动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产 生了对他人不利的影响。二、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n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能够达到帕 累托最优。然而,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经济 行为人对自己造成的外部影响既不用支付费用,也 不能获得收益,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达不 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举例分析外部不经济行为n假定某一经济行为人采取某项活动的私人成本和社会 成本分别为CP和CS。根据假定,有CP0)。而社会获得的将是净损失(VPCS (

15、VPCP)。也就是说,个人的较小损失能够 换来社会的较大“福利”。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与资源配置n为了直观理解这一点,我们用图解来说明。图中,D或MR代表 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需求曲线或边际收益曲线,MC代表厂商 的私人边际成本,MSC代表社会边际成本。当存在外部不经济 时,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因而MC位于MSC的右下方。 0PQ2D=MRQ Q1MCMSCE2E1外部不经济行为分析n厂商的均衡产量应该是私人边际成本曲线MC与边际 收益曲线MR的交点E1所表示的产量OQ1,但如果厂 商要支付全部社会成本,那么厂商的均衡点将是社 会边际成本曲线MSC与边际收益曲线MR的交点E2, 相应的均衡产量为

16、OQ2。可见,如果厂商不要承担全 部社会成本(如承担污染处理费用),那么该厂商 提供的产品将比应有的供给多,结果是造成该产品 生产规模过多,资源配置低效。 n同理可以分析外部经济的情形。一般而言,在存在 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 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三、政府解决外部效应的政策n外部效应造成了资源配置的失当,因而是市场 失灵的一个重要来源。为此,政府的干预就具 有了一定的合理性。n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政府解决外部效应的三个 政策方法:方法一:庇古方法n庇古(Pigou)是旧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按照他的 观点,应该对造成外部效应的经济行为人征“税” 。具体来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或负外部效应的私 人,应征收“正”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个人给社 会其它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得私人成本恰好等 于社会成本。如对污染企业征收污染治理费等。另 一方面,应对造成外部经济或正外部效应的个人征 “负”税,即给予津贴,使得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 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