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与批评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489876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鉴赏与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艺术鉴赏与批评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艺术鉴赏与批评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艺术鉴赏与批评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艺术鉴赏与批评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鉴赏与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鉴赏与批评(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术鉴赏与批评20世纪诞生的接受美学是研究艺术接受中产生的规律,提出了以观众为中心的艺术接受理论,是研究受众如何接受艺术的人文科学。一、艺术鉴赏的性质与特征1、艺术鉴赏的界定乐曲欣赏:高山流水。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美妙 而完整地阐释了艺术鉴赏的基本原理:艺术创作是由艺术 家与观众一起完成的。没有艺术家,艺术鉴赏就不会有可 供鉴赏的艺术品;没有观众,艺术鉴赏就失去了鉴赏主体 。因而,完整的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家和观众共同完成。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 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 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 高山 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

2、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 水啊!”伯牙又 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 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 为生死之交。 英国艺术理论家科林伍德说:艺术家所从事 的艺术工作并不是代表他私人的努力,而是代表 了他所属的那个社会的公共劳动。严格来说,这 甚至并不是由他代表社会而从事的一种劳动,而 是他邀请社会共同参加的一种劳动;因为观众的 职能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他的作品,而是为他们自 己再创作一遭。艺术鉴赏是指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它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与复杂的心理机制。艺术鉴赏是艺术家与艺术观众之间的双向交流,是观众的审美再创造。2、艺术鉴赏的性

3、质与特性首先,艺术鉴赏是艺术创作完成过程的最后一环。没有艺术鉴赏,艺术创作就无法完成。艺术作品是为观众创作的,不管艺术家宣布是纯粹自我娱乐或为大众服务,所有艺术作品都有自己的观众对象。其次,艺术鉴赏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能动地进行审美再创造。艺术作品仅仅是一个情感结构,只有观众将自己的情感充实进去才是完整的艺术创作。艺术作品是一种结构,它完成之后、还没有和观众见面之前,称之为第一文本。经过观众艺术鉴赏之后就变成了审美对象,成为第二文本。第二文本是观众审美再创造的结果。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认为艺术作品有“空 白点”,必须依靠观众的填充才会获得意义。德国阐释学家加达默尔提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

4、对话之中,文本是一种吁请、呼唤,读者积极地 响应,与文本形成一种对话。并且,这种对话不 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无限的对话,生成了艺术作 品意义的多重性。与阐释美学仍然以文本为中心不同,接受美学提出了以观众为中心的艺术接受理论。伊瑟尔认为,任何艺术作品都有隐含读者。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的召唤结构,它期待读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再创造的才能。同西方的接受美学相比,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很早就提出了“兴味说”,与西方美学有很相似的观点。艺术鉴赏不是简单地接受艺术品,而是观众 对艺术作品的能动接受,是审美再创造。艺术鉴 赏和艺术创作一样,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实现了自己的审美创造,观 众通过艺术鉴

5、赏同样完成了自己的审美再创造, 获得了审美体验。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观照,艺 术鉴赏正是艺术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艺术鉴赏的素质艺术鉴赏力所有的人都可以进行艺术鉴赏。然而,并不 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对所有的艺术样式进行艺术鉴 赏。艺术鉴赏的一个基本素质是艺术鉴赏力。艺 术鉴赏力就是进行艺术鉴赏的能力。这种能力既 有天赋的因素,更是后天培育的结果。每个时代 与民族都有自己的艺术鉴赏趣味与艺术鉴赏力, 它们既有相通之处,也有明确的差异。而艺术鉴 赏力的发展是人类艺术经验积淀的结果。艺术鉴赏力首先是指人们的艺术感受力。艺术的思维方式是感性的、具象的、非逻辑推理的,与科学的演绎归纳的严谨思维方式迥然不同。

6、进行艺术鉴赏时应该遵守艺术思维的基本规律,在艺术的法则里进行艺术鉴赏。在艺术里重要的是艺术真实,而不是生活真实,生活真实只有经过转化才能成为艺术真实。其次,艺术鉴赏力要求观众既需要健全的主体精神,又需要丰富的艺术知识。健全的主体精神是指观众应该具有自我意识与生命激情,有一颗健全的心灵。再则,艺术鉴赏力的培育需要一定的艺术鉴赏经验和人生经验的积累以及社会文化修养。三、艺术鉴赏过程艺术鉴赏是一项复杂的审美活动,伴随着强 烈的心理活动。因此,艺术鉴赏过程并非截然可 分。不过,艺术鉴赏过程与艺术作品的层次相对 应,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一般说 来,它可以分为艺术语言感知、艺术形象重建与 艺术

7、意蕴体悟三个阶段。1、艺术语言感知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我们首先接触的是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感知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对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电影黄土地片断鉴赏。 这部影片不以故事为中心,重要的是画面和 声音所塑造的黄土高原形象。宏大的腰鼓场景、 浑浊的黄河、粗犷而悲怆的民歌、只有一线天的 黄土,这些画面和声音也许并没有讲故事,却构 成了影片中令人无法忘记的片段,从而形成一种 直接的艺术冲击力。空间艺术的鉴赏也是从艺术语言开始的。对于实验艺术(包括形形色色的先锋艺术、前卫艺术、探索艺术等)来说,艺术语言感知往往更为重要。康定斯基的构成第4号鉴赏。2、艺术形象重建艺术家塑造的艺术形象与观众重

8、建的艺术形象并不是一致的。因为重建的艺术形象已经融入了观众的主体精神。艺术鉴赏里的艺术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艺术 形象之间的差异构成了艺术鉴赏里的变异现象。 变异现象在艺术鉴赏里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顺 向变异。观众重建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家的创作意 图大致相符,但又延伸或转向;二是逆向变异。 观众重建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完全逆 反,生成了新的艺术形象。逆向变异是一种误解,这种误解又可分为两 种情形:正误与反误。 所谓正误是指观众重建的艺术形象虽然与艺 术家在艺术作品里塑造的艺术形象产生了逆向变 异。但是,这种误解是符合艺术鉴赏规律的,它 发展了艺术作品里的艺术形象,赋予它新的美学 意味和思想内

9、涵。反误是指观众重建的艺术形象脱离了艺术作 品所规定的艺术情境,无意或故意地穿凿附会, 导致歪曲艺术作品的误解。有的反误出于观众的 无知或艺术鉴赏力低下,或对艺术规律缺乏了解 ,得出令人发笑的读解。有的反误是故意的,观 众出于某种目的对艺术作品进行误读,从而达到 某种效果。艺术形象重建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不能粗暴地、简单化地对待艺术读解。只有符合艺术规律地重建艺术形象,才有可能进入艺术鉴赏的最高境界艺术意蕴体悟。3、艺术意蕴体悟艺术作品的最高层次是艺术意蕴。艺术意蕴 体悟是指观众在艺术鉴赏过程中获得的最高审美 体验,它往往表现为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艺术 境界。具体特征表现为共鸣与顿悟。这种体

10、验也 可以称为“高峰体验”。艺术意蕴体悟所达到的审美体验呈现为共鸣 、顿悟和净化。这是艺术鉴赏的高潮。 所谓共鸣,是指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与 艺术形象达成的情感共振。它常常伴随着强烈的 情感活动和丰富的想象力。共鸣的出现往往需要 鉴赏主体与艺术形象在人生经验、心理状态、情 感意愿、理想期待等方面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向度 。共鸣也与特定的社会心态有密切的关系。所谓顿悟,是指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对艺 术作品的理解所产生的豁然开朗的瞬间飞跃。它 往往以突如其来的方式产生,呈现为一种直觉思 维特征。顿悟与禅宗的悟道有些相像。它要求艺 术作品的内蕴有高度的形而上品质,鉴赏者也需 要有悟性,二者达到契合才会

11、生成顿悟现象。第十七讲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是艺术接受的高级阶段,也是艺术生产的重要活动。它是关于艺术作品的评价,在艺术作品传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艺术批评的性质与功能一个优秀的艺术批评家必须具备艺术鉴赏、艺术史、艺术理论这三方面知识,才能做到比较公正客观的艺术批评,从而引导公众认识艺术品价值,进入更高的艺术鉴赏阶段。艺术批评是以艺术理论为指导,对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进行分析、总结、评价的活动。最早的艺术批评是感想式批评。艺术批评是艺术接受的一个环节。它以艺术鉴赏为基础,但又不止于鉴赏,而要更上层楼,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做出科学评价。艺术批评与艺术理论、艺术史等艺术学其他 学科一样,

12、属于社会科学范畴。艺术批评应该尊 重艺术的特殊规律,否则,就无法进行真正的艺 术批评,甚至误解和歪曲艺术。对于王维的“雪中 芭蕉”,指责者以生活真实向艺术真实发难,缺乏对艺术真实的理解;而朱翌以地域造成的季节差 异为王维辩护也同样出于对艺术规律的无知。艺术批评还要探讨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史 的发展规律,沟通艺术作品和观众的桥梁。它提 高观众的鉴赏能力,使人们进入真正艺术鉴赏, 实现艺术作品与观众的拥抱。创新的艺术作品往 往不被群众理解。这时需要批评家站出来用艺术 批评来阐发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引导人们认识 其价值之所在。艺术批评对艺术家的创作也有重要影响。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需要听取各种意见和反

13、响,尤其是艺术批评,这样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缺点,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当然,错误的或恶意的艺术批评完全无益于创作。艺术批评是艺术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艺术理论不是具体的艺术批评,但它来自于具体艺术批评。通过艺术批评,总结艺术创作的得失,研究艺术发展的共同规律,从而完善艺术理论建设。西方艺术主要对艺术品的主题思想进行批评,而中国古代艺术批评的方式有点评如金圣叹,诗歌批评由杜甫首创、司空图进一步发展,他的二十四诗品可称为诗化艺术批评。二、艺术批评的主要形态1、伦理批评伦理批评是以道德为标准对艺术作品进行评 价的一种批评形态,其基本范畴是善、恶。它以 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为尺度,衡量艺术作品,重视 艺术的

14、教化功能。它是发源最早的一种艺术批评 形态,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影响。由于道德是一个浮动概念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因此,即使同一时代、民族和国家的人也会因利益的驱使而确立不同的道德观念。所以,关于一部艺术作品的伦理批评也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论。伦理批评总是和特定时代、民族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结合在一起的,往往占据艺术批评的主潮。直至今天,伦理批评依然是艺术批评的重要力量,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2、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是以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为基 准评价艺术的一种批评形态。它认为,艺术是 社会生活的再现,其主要功能是认识功用和历 史价值。这种批评方法以艺术作品为中心,联 系艺术

15、家的生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研 究。社会历史批评也是产生较早的批评形态。孟 子的“知人论世”学说是这种观念的最早代表。它既强调艺术作品的内涵,又重视艺术家和艺术作 品产生的时代和社会。马克思主义艺术批评也是 社会历史批评的延伸和发展。长期以来占据中国 艺术批评的主要批评形态就是社会历史批评。西方的社会历史批评也很发达。系统的创建 社会历史批评是意大利历史学家维柯,他在1725 年出版的新科学系统地研究了荷马史诗与诗 人的生平、古希腊社会的关系,开创了社会历史 批评学派。19世纪法国的狄德罗、斯达尔夫人、 圣伯夫和泰纳是社会历史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 泰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制约艺术发展的三要 素

16、:种族、环境和时代。社会历史批评存在缺陷,新批评取而代之。后者只关注作品本身,不考虑与作品相关的各种 背景知识,这是基于作品本身的评价。20世纪语言批评和审美批评的崛起使社会历史批评显得有些陈旧。3、心理学批评心理学批评是指借用现代心理学成果对艺术 作品或艺术家作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探求艺术作 品原型、真实意图与内在架构的一种批评方法。 心理学批评有许多流派,如实验心理学批评、格 式塔心理学批评、精神分析学等。精神分析学是由弗洛依德创立的艺术批评学 派。他认为艺术是白日梦,把现实中无法实现的 愿望以艺术来完成。艺术中存在两种情节:弑父 情节和恋母情节。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过多地 强调性欲对艺术的作用,带有泛性论色彩,呈现 了明显的偏颇。4、审美批评审美批评是以艺术作品审美内蕴和审美价值 为中心对艺术进行研究的一种批评方法。它关注 艺术作品的美感在观众身上引起的反应,如愉悦 、升华、畅神甚至高峰体验等。审美批评最早依 附伦理批评和社会历史批评而存在,并不是一种 独立的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