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公共选择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486422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公共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4-公共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4-公共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4-公共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4-公共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公共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公共选择(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人:汤玉刚 Email:公共经济学:公共选择 回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 问题:现实世界中,政府是通过什么机制进行公共决策? 公共决策是一个政治过程 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治过程的经济学分析 本章关键词 公共选择 投票规则 林达尔均衡 投票悖论 单(多)峰偏好 中间投票人定理 阿罗不可能定理 政府失灵什么是公共选择?我们可以把公共选择定义为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 者简单地定义为是把经济学运用于政治科学的分析。就研究对 象而言,公共选择无异于政治科学:国家理论,投票规则,选 民行为,党派,官僚体制等等。然而,公共选择的方法论却是 经济学的。与经济学一样,公共选择的基本行为假

2、设是,人是 自利的、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缪勒,1989) 公共选择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从个人偏好得出一个集体的 偏好。 公共选择的基本特征是:将政治过程看作是某种特殊的“ 经济活动”,在这个经济活动中,政府是“生产者”,选 民是“消费者”,选票是“货币”,而选举制度等同于“ 市场制度”。 简言之,公共选择就是用经济学来研究政治,在这个意义 上,人们也将其称作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背景 20世纪恩凯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与国家干预的扩大。 缺乏对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政府经济理论分析。 公益人假设 政治过程与经济过程截然分开 新福利经济学的影响 社会福利函数所探讨的将个人偏好次序加总并实

3、现福利最大化的 问题,自然刺激了人们对在不同的投票规则条件下集体选择的兴 趣 凯恩斯主义指导下国家过多干预的失败,使福利经济学开始考虑 政府决策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了公共选择 学派对非市场决策的研究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过程 发源阶段。公共选择学派发源于20世纪50年代。英国经 济学家邓肯布莱克(Duncan Black)于1958年发表的 委员会与选举理论,开创了公共选择研究的先河。 逐渐形成阶段。20世纪60年代是公共选择学派逐渐形成 的时期。 1962年布坎南和塔洛克合作发表了一致同 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一书,为现代公共选 择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影响日益扩大的阶段

4、。70年代,公共选择理论的影响不 断扩大,并传播到欧洲和日本。 迅猛发展的阶段。20世纪的80年代和90年代。 1986年 ,布坎南也因为对公共选择理论所做的杰出贡献而获得 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过程 学术大本营:弗吉尼亚州的乔治梅森大学的“公共选择 研究中心” 学术阵地:1966年由塔洛克创办的公共选择杂志。小资料:布坎南布坎南(James Buchanan,1919年 -)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 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 的选择。他因发展了经济学的“公共选择理论”而闻名于 世。其研究工作开启了考察政治家的自利和影响政府经

5、济 政策的非经济力量之窗。布坎南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贡献, 多是在研究财政问题时作出的。布坎南现为乔治梅森大 学教授,主要著作有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 (1962)、成本与选择(1969)、自由的限度 (1975)、自由、市场与国家(1985)等。公共选择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素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经济人假设 选民 代表 政治家 官僚 政治作为交换 “市场与政治的实质性差别在于他们在追求不同利益时所处的条件 ,而不在于个人追求的价值或利益的种类在市场上,个人可 用苹果换橙子;而在政治上,个人则交换他们所同意的公共需要 的成本份额”。(布坎南)公共偏好显示与公共决策的机制 直接投票决策机制 一致

6、同意规则与林达尔均衡 多数同意规则 简单多数投票决定规则与投票悖论 中间投票人定理 阿罗不可能定理与直接投票规则的困境 集中决策机制 间接投票决策机制 选民行为 管理者行为 政治家行为一致同意规则 一致同意规则(unanimity rule),是指一项公共决策方 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人 反对的前提下,才能被通过的投票规则。此时每一个参与 者都对将要达成的公共选择结果享有否决权。 原则上,如果用投票来决定是否提供有效数量的公共产品 ,那么只要有一个适当的税制为其筹资,全体投票者就会 达成一致意见。一致同意规则下的林达尔均衡r per year00Adams share

7、 (SA)Eves share (SE)DrA林达尔模型DrEr*S*赋税价格公共品数量A的需求曲线DA D社会总供给曲线社会总需求曲线Q*A的税负价格B的税负价格一致同意规则的特点 1、这种方案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即该方案的任何变 动,都会使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损害到至少某一个其他 参与者的利益。 帕累托标准对改革施加了很强的约束。 2、所有参与者的权利都能平等地得到保障。但要求每个 人忠实地揭示其公共品偏好。 3、有效避免“搭便车”行为的发生。 4、交易成本高。交易成本包括:选举(投票)制度的行 政管理成本、决策过程的参与成本(谈判成本等)简单多数投票决定规则与投票悖论 在现实生活中,一

8、致同意难以实现。人们通常退让一步, 寻求一种根据多数人意愿来进行公共选择的规则。 在多数同意规则(majority rule)下,是指一项公共决 策方案只要超过半数或超过半数之上的某一比例(如23) 的认可就能通过。所谓认可是指赞同或至少不反对。 为简便起见,我们这里只分析所谓简单多数同意规则,即 超过半数以上赞同就通过的规则。 例子 一个社会有三个选民,张三、李四、王五,他们要在三种 导弹提供量A、B、C中做出选择,A代表低的提供量,B代 表中间的提供量,C代表高的提供量。导致均衡的选民偏好选择顺序1顺序2顺序3 张三ABC 李四CBA王五BCA 投票方法: 1、先在A、B之间选择;然后再与

9、C选择。 2、先在A、C之间选择,然后再与B选择; 3、先在B、C之间选择,然后再与A选择。单峰偏好效用顺序123BAC导弹数量张三李四王五导致循环的选民偏好选择顺序1顺序2顺序3 张三ABC 李四CAB王五BCA 投票方法: 1、先在A、B之间选择;然后再与C选择。 2、先在A、C之间选择,然后再与B选择; 3、先在B、C之间选择,然后再与A选择。多峰偏好效用顺序123ABC导弹数量王五李四张三投票悖论这种现象被称为投票悖论(the paradox of voting),有时也 叫做孔多塞悖论(Condorcets paradox)。以纪念18世纪第 一个发现投票悖论的法国人孔多塞。 而利用

10、数学对其进行论证的是美国的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在 多数投票原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 投票悖论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投票循环,在A和B之间选择,A胜出 。在C与A之间,C胜出。在B与C之间,B胜出。再在A和B之间选 ,又是A胜出,这一过程无休止。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能操纵投票顺序就意味着他控制了最 后的结果。 投票悖论产生的原因假设在多个备选方案中,每个投票者都有一个最偏好的方案。 这些最偏好的方案对不同的投票者而言可以是不同的。 在这种最偏好的两边,对其他各备选方案的偏好持续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投票者的偏好只有一个峰值,这种偏好叫 做单峰偏好(single-peaked pre

11、ferences)。 例如,用不同的效用值表示投票者的偏好程度,在三个备选方 案1、2、3中显示的单峰偏好可以是:投票悖论产生的原因 反之,如果曲线上存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峰值,则 称其为双峰(或多峰)偏好。 在存在多峰偏好的情况下,就可能不存在均衡的投票结果 。中间投票人定理 假设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是单峰的,多数规则下的投票 结果就是惟一的,并且满足中间投票者定理。 中间投票人定理 如果所有的投票者都具有单峰偏好,而且投票者的个 数为单数,那么简单多数投票规则将产生一个稳定的 投票结果。 而且最终胜出的方案是中间投票人最偏好的方案。( 返回前面的例子) 这表明:在遵循多数投票规则的公共选

12、择过程中,公 共需求决定于中间投票人的偏好。中间投票人定理 尽管中间投票人定理说明在单峰偏好的条件下投票将产生 稳定的结果,这里仍有几点需要作出说明: 第一,中间投票人的偏好将成为稳定的结果,并不意味着 中间投票人的偏好一定是有效率的。中间投票人的偏好获 胜仅仅表明一半人希望增加公共产品的数量,另一半人则 希望减少公共产品的数量,显然这个结果与效率无关。 第二,现实世界中,多峰偏好在很多场合都可能出现,所 以我们不能指望多数同意原则一定能产生稳定的投票结果 。投票交易:互投赞成票 布坎南和塔洛克(1962)在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 逻辑中指出 政治决策的实际过程有可能实现某种投票交易行为,这

13、种行为的实现依赖于允许投票者至少部分地表达其个人 偏好的强度。 其中的一条实现途径就是所谓的互投赞成票( Logrolling)。 它表现为:一名投票者投票赞同另一名投票者的偏好, 同时后者也答应投票赞成前者的另一偏好。 投票交易:互投赞成票 投票交易允许投票人表明各自对公共项目的偏好程度, 因此有时候能够导致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 我们举一个数字例子来说明互投赞成票是如何导致公共 产品有效提供的,假定一个社区有三个投票人甲、乙、 丙,他们正在考虑三个项目:A、B、C。 下表给出了每个项目对他们的净收益:互投赞成票导致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 对于上表,每个项目的净收益总额都是正的,根据公 共产品有效

14、提供条件,则每个项目都是有效率的。 假定每次投票只就一个项目表决,则每个项目都是1票 同意,2票反对,结果一项也通不过。 甲乙丙净收益 总额A200505595B401503080C12060400220投票交易:互投赞成票 但互投赞成票可以改变这种局面 比如甲对乙提出交易,如果乙同意项目A,甲就赞成项目 B。通过这种交易,甲的收益是160(20040),乙的 收益是100(15050)。因此他们就会成交,结果项 目A和B都能获得通过。 同理甲和丙也可以进行交易,甲支持项目C以换取丙对项 目A的支持。 因此互投赞成票可以使三个项目都通过,而且这是符合 帕累托效率的。 但互投赞成票也往往会导致公

15、共产品的无效提供,我们 只需将上表的数字稍作修改,就能发现这一点。互投赞成票导致公共产品的无效提供 甲乙丙净收益 总额A20011010515B4015012010C27014040010投票交易:互投赞成票 在上表里,每个项目的净收益总额都是负的,根据公共 产品有效提供条件,则每个项目都是无效率的。 但是通过互投赞成票,至少有两个项目可以通过。 比如甲和乙进行交易,则A和B两个项目都会通过,注意 吃亏的是丙。 也有可能乙和丙之间交易,则B和C两个项目都通过,这 时赔的就是甲了。 上面的两个例子表明,我们不能总是指望互投赞成票来 实现有效率的结果,尽管它有时候是有效率的。阿罗不可能定理 在民主社会中能否找到一种投票程序,它所产生的结果不 受投票程序的影响,同时又尊重每一个人的偏好,能将所 有人的偏好转换为一种社会偏好,并作出前后一致的决策 呢?阿罗证明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就是著名的阿罗不 可能定理。 阿罗不可能定理是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美国经济 学家肯尼思阿罗(K.Arrow,1921)在社会选择与个 人价值一书中提出来的。扩展:阿罗不可能定理 阿罗认为,任何建立在个人偏好基础上的社会福利函数 ,必须满足一些基本条件。阿罗认为这些基本条件包括 : 1、集体理性(普遍相容性)。如果所有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