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祖训》与郑和下西洋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70651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93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皇明祖训》与郑和下西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皇明祖训》与郑和下西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皇明祖训》与郑和下西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皇明祖训》与郑和下西洋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皇明祖训》与郑和下西洋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皇明祖训》与郑和下西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皇明祖训》与郑和下西洋(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皇明祖訓 與鄭和下西洋*許振興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一明成祖 (朱棣,14021424在位) 永樂三年 (1405) 至明宣宗 (朱瞻基,14251435在位) 宣德八年 (1433) 是中國航海史的頂峰時期。1這二十八年間,三保太監鄭和 (13711433) 先後奉成祖、宣宗祖孫兩人的命令七次率領大小船隻二百多艘、隨行人員二萬多人組成的龐大船隊遍訪東南亞、印度洋、波斯灣、紅海與阿拉伯海沿岸三十多 地。當時動用的人力物力在中國航海史上並無前例,2但除了跟從鄭和下西洋的三數人員曾寫下若干親身見聞、明代個別文人雅士曾留下若干耳聞軼事外,明朝官方與 明清史家對此曠世盛事幾近絕口不談。明朝官修撰著對下西洋日

2、期的記載固已錯漏 不少,3而於相關準備程序、出洋概況、隨行人員、寶船數目、水程、經歷、攜回珍* 本文初稿曾在2005年7月12至15日於香港大學中文系及香港歷史博物館主辦的 鄭和下 西洋六百周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上宣讀。 1 孫光圻 中國古代航海史 (北京:海洋出版社,1989年) 將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航海歷史分 為九個時期,計為: 航海的蒙昧時期舊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時期 (公元前200世紀公 元前21世紀) (頁5) 、 航海的起步時期夏、商、周時代 (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 770年) (頁6) 、 航海的形成時期春秋戰國時代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同 上) 、 航海的發展時期秦

3、、漢時代 (公元前221220年) (頁7) 、 航海的平徊時 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 (220589年) (同上) 、 航海的繁榮時期隋、唐、 五代時代 (589960年) (頁8) 、 航海的全盛時期宋、元時代 (9601368年) (同 上) 、 航海的頂峰時期明初鄭和下西洋時代 (14051433年) (頁9) 、 航海的中衰 時期明中葉至清鴉片戰爭 (14331840年) (頁10) 。 2 孔遠志、鄭一鈞編撰的 東南亞考察論鄭和 嘗作概括的介紹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年,頁57147) ,頗便參看。 3 明朝官修諸撰著,向以實錄最受後世矚目,但實錄記載鄭和下西洋的資料

4、不多,學者便 不時因 明實錄 與清朝官修 明史 載錄的鄭和下西洋日期不盡相符而深感困擾。1935年 夏天,鄭鶴聲翻檢明朝嘉靖 (15221566) 年間錢穀 (15081578?) 編纂的 吳都文粹續集 , 發現鄭和、王景弘等在宣德六年 (1431) 豎立於太倉劉家港天妃宮的 婁東劉家港天妃宮石 下轉頁68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No. 51 - July 2010 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許振興68上接頁67寶諸項的載錄更是鳳毛麟角。朱國楨 (15571632) 編撰的 皇明大事記

5、、谷應泰 (16201690) 編撰的 明史紀事本末 均嘗為永樂、宣德朝關涉安南、蒙古的重要史刻通番事蹟碑 碑文。由於碑文列明鄭和等七下西洋的出航行期與首四次的歸期,促使他 利用此碑文比對 明實錄 與 明史 的相關記載,撰成 從新史料考證鄭和下西洋事之年歲 一文,發表於天津 大公報 1935年10月25日出版的 史地周刊 第57期,清楚指出 明 實錄 與 明史 的失誤疏闕 (今錄入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活動籌備領導小組 編 : 鄭 和下西洋研究文選 (19052005)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年 ,頁16772) 。文章引發 薩士武利用福建長樂南山寺 天妃之神靈應記 碑文撰成 考證鄭和下

6、西洋年歲之又一史 料長樂 天妃靈應碑 拓片 一文,發表於天津 大公報 1936年4月10日出版的 史 地周刊 第80期,一方面對鄭鶴聲一文的考證成果大加稱許,一方面又援用 天妃之神靈 應記 的記載,對當中若干說法予以補充與反思 (今錄入 鄭和下西洋研究文選 (1905 2005) ,頁17779) 。鄭鶴聲於同年夏天親訪福建長樂,考察該碑及其他相關的遺蹟,撰 成 訪問長樂鄭和天妃靈應碑雜記 一文,發表於天津 大公報 1936年11月6日出版的 史 地周刊 第110期。他其後在1948年出版 鄭和遺事彙編 ,將 明實錄 、 明史 、 婁東 劉家港天妃宮石刻通番事蹟碑 與長樂南山寺 天妃之神靈應記

7、 記載的鄭和各次下西洋行 期與他考證所得的結果臚列,使讀者一目了然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8年,頁79 83) 。他與兒子鄭一鈞更將 天妃之神靈應記 、 明實錄 、 明史 、佚名 明史稿 、傅維 麟 (?1667) 明書 、陳鶴 (17571811) 明紀 、夏燮 (18001875) 明通鑑 諸書有關鄭 和下西洋年月的記載與他考訂的結果詳細錄入他們合編的 鄭和下西洋資料匯編 中冊 (濟 南:齊魯書社,1983年,頁91530) ,成為目前最便翻檢的材料。他經連番細心考訂後正 式確定的鄭和七下西洋行期為14051407年、14071409年、14091411年、14131415 年、14

8、171419年、14211422年與14301433年。其實,自 婁東劉家港天妃宮石刻通番 事蹟碑 與長樂南山寺 天妃之神靈應記 相繼被發現後,學者對鄭和下西洋的行期幾已達 成共識。朱偰的 鄭和 雖沒有標舉已參考鄭鶴聲的研究成果,卻明確指出: 鄭和出使 西洋 ,先後共有七次,歷時將近三十年。要考定他七次下 西洋 的年月,主要材料來 源有三:一是實物 (即遺留下來的碑文) ;二是明代有關各朝實錄 ( 太宗實錄 、 仁宗實 錄 、 宣宗實錄 ) ;三是隨行諸人的記載 (馬歡 瀛涯勝覽 、費信 星槎勝覽 、鞏珍 西 洋番國志 ) 以及 明史 有關的本紀、列傳。 (北京:三聯書店,1956年,頁52)

9、 這無疑 進一步確定了 明實錄 未能勾勒鄭和下西洋的基本事實。朱偰便 綜合各方面材料,並在 綜合諸家考證成果的基礎上,參以新發現的實物材料 (同上) ,考得鄭和七次下西洋的年 月當為1405年7月至1407年10月、1407年10月至1409年 (月份不詳) 、1409年10月至 1411年7月、1413年10月 (?) 至1415年8月、1417年5月至1419年8月、1421年春天至 1422年9月、1431年1月至1433年7月 (頁5263) 。儘管他們俱未能考實個別航次的啟航 或回程月份,而一二學者更嘗就鄭鶴聲考得的鄭和下西洋年代提出若干反思與建議 (參看 陳得芝: 鄭和下西洋年代問

10、題再探兼談鄭和研究中的史料考訂 ,載北京師範大學 史學研究所 編 : 歷史科學與理論建設祝賀白壽彝教授九十華誕 北京:北京師 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頁26075) ;當前學者普遍已對此等論斷鮮持異議。 婁東劉家 港天妃宮石刻通番事蹟碑 及長樂南山寺 天妃之神靈應記 全文,可參看鄭鶴聲、鄭一鈞 (編) : 鄭和下西洋資料匯編 上冊 (濟南:齊魯書社,1980年) ,頁4044。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No. 51 - July 2010 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皇明祖訓 與鄭和下西

11、洋69事闢立 安南叛服 、 北征 、 喜峰口外破虜 、 親征漠北 等專目,而獨於下西洋 史事俱付闕如。4因此,歷史學家今已幾無異詞認定史家 真正稱得上對鄭和及其史蹟作較完整的研究,當為近代之事。開其端者,應為近代學者梁啟超於1904年發表 的 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 。5這令人費解的現象,探本溯源, 明太宗實錄 (原稱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 ) 、 明仁宗實錄 (原稱 大明仁宗昭皇帝實錄 ) 、 明宣宗實 錄 (原稱 大明宣宗章皇帝實錄 ) 等明朝官修撰著對此盛事寡言鮮錄、語焉不詳應 是關鍵。6何以 明太宗實錄 、 明仁宗實錄 、 明宣宗實錄 的編撰者刻意 忽略此盛事呢?7原因是否緣於明成祖祖孫兩人以

12、朝廷名義、官方力量派遣鄭和下西洋確屬中國歷史上的 創舉 ,未能符合明太祖 (朱元璋,13681398在位) 要求嗣君謹遵 祖制、以 法祖 為尚的要求呢?8太祖敕編的 皇明祖訓 既是明朝君主 法祖 思想的主要依據,本文遂擬根據搜求得的資料,探尋 皇明祖訓 與明朝官修撰著刻意 忽 略 下西洋史事的關係。二自梁啟超於 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 充分肯定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貢獻後,鄭和研究已 成為二十世紀以來歷史研究,特別是明史研究的顯學,9但史家一直難以盡數掌握鄭4 參看朱國楨: 皇明史概 (臺北:學海出版社據明崇禎 16281644 間原刊本影印,1984 年) , 皇明大事記 ,卷一五, 安南叛服 ,頁一

13、上至三四下;卷一六, 北征 ,頁一上 至十八下;卷一六, 喜峰口外破虜 ,頁四三上至四九下;谷應泰 (撰) 、河北師範學院 歷史系 (點校) : 明史紀事本末 (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卷二一 親征漠北 ,頁 33142;卷二二 安南叛服 ,頁34362。 5 黃慧珍、薛金度: 鄭和研究八十年 ,載紀念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580周年籌備委員 會、中國航海史研究會 (編) : 鄭和研究資料選編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 , 頁4。 6 有關 明太宗實錄 、 明仁宗實錄 、 明宣宗實錄 三書的編修過程,謝貴安撰 明實錄研 究 (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一書嘗作概括交代

14、(頁4146) ,頗便參看。 7 陳尚勝曾提出過相類的疑問,認為 誰都承認這 鄭和下西洋 是明朝人在世界航海史上的 一次輝煌的壯舉。然而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作為明代官方的權威性文獻 明實 錄 ,卻對鄭和七下西洋的具體時間記載不全。當時人果真重視這位航海家嗎?明朝 人果真重視海洋嗎? 見陳尚勝: 懷夷 與 抑商 :明代海洋力量興衰研究 (濟南:山 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 , 西洋遠航 章,頁43。可惜他在書中始終沒有解答此疑問。 8 有關明太祖為嗣君編定祖制、要求子孫世代 法祖 的相關研究,可參看吳智和 明代祖 制釋義與功能試論 , 史學集刊 1991年第3期,頁2029。 9 參看李小林

15、、李晟文 (主編) : 明史研究備覽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 ,頁 18085;南炳文: 20世紀中國明史研究回顧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頁13 15,5758,18890;朱鑑秋 (主編) : 百年鄭和研究資料索引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5年) ;范金民: 20世紀的鄭和下西洋研究 ,載 百年鄭和研究資料索引 ,頁32457。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No. 51 - July 2010 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許振興70和下西洋研究的相關資料。百多年前的梁啟超對此早有獨到的體會,並已指出鄭和 經略海外之事實,史文闕如,不能具詳,但紀其俘三佛齊王、錫蘭王,定蘇門答剌 之亂 。10近二十年來,隨著鄭鶴聲、鄭一鈞父子多方搜求、合力編成篇幅長達一百九十二萬七千字的 鄭和下西洋資料匯編11後,鄭和研究資料相對匱乏的情況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