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与焊工操作技能(节选)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465708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钳工与焊工操作技能(节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钳工与焊工操作技能(节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钳工与焊工操作技能(节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钳工与焊工操作技能(节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钳工与焊工操作技能(节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钳工与焊工操作技能(节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钳工与焊工操作技能(节选)(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任务 4 锉削长方体 任务 4 锉削长方体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熟悉锉刀的规格类型及选用要求。 2掌握锉削的基本姿势和工艺要求。 3掌握平面锉削的方法及精度检测。 二、工作任务 二、工作任务 设计 设计 材料 45 钢 (单位)材料 45 钢 (单位)校核 校核 比例 1:1 锉削 比例 1:1 锉削 审核 审核 共 张 第 张 (图号)共 张 第 张 (图号)技术要求 1锉削表面粗糙度 Ra3.2m。 2锐边倒角 C0.3。 图 2-4-1 锉削 锉削如图 2-4-1 所示的工件,锉削后的工件如图 2-4-2 所示。 图 2-4-2 锉削实样 64三、任务分析 三、任务分析 分析

2、图 3-4-1 可知,该任务要求将任务 3 的 6 个面采用锉削加工的方法,达到图样上的精度要求。 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称为锉削。锉削时,必须正确使用锉刀以及夹紧工具,并能根据图样要求正确使用常用工、量具。 四、实践操作 四、实践操作 1准备工作 (1)材料 任务 3 锯割后的工件,每人一件。 (2)工、量、刃具 0.02mm(0150)mm 游标卡尺、2550mm 千分尺,刀口形直尺、90角尺、塞尺、高度游标卡尺、锉刀(300mm 1 号纹平锉、200mm 2 号纹平锉、150mm 1 号纹平锉、150mm 2 号纹平锉各一个) 。 2锉刀的装拆方法 (1)安装 左手拿锉刀柄,

3、右手拿锉刀,同时在台虎钳工作台上敲几下,如图 2-4-3a 所示。 a)装锉刀柄 b)拆锉刀柄 图 2-4-3 锉刀的拆装 (2)拆卸 右手拿锉刀柄,左手拿锉刀,在台虎钳的钳口上作水平撞击锉刀柄,使锉刀与锉刀柄分离,如图 2-4-3b 所示。 654锉削第一面 本次任务是用锉削的方法将工件四方的基本尺寸从 38mm 锉到 36mm,那么: 单面切削余量(38-36)/21mm 工件的锉削加工过程一般要经过粗锉和精锉两个阶段。本次活动粗锉和精锉在切削余量上的分配大致是 70%和 30%。即粗锉切削余量约为 0.7mm,精锉切削余量约为 0.3mm。 粗锉主要是以较大的锉削力度和动作幅度锉去过多的

4、切削余量,为精锉作好准备。 精锉则以提高锉削面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为主,最终要达到图样上的全部技术要求。 (1)装夹工件 将工件夹在台虎钳钳口宽度的中间,锉削面高出钳口平面约 1015mm,并应处于水平位置,如图 2-4-4 所示。 图 2-4-4 工件的装夹 1工件尽量夹持在台虎钳钳口宽度方向的中间,锉削面靠近钳口,以防锉削时产生振动。 2装夹要稳固,但用力不可太大,以防工件变形。 3装夹已加工表面和精密工件时,应在台虎钳钳口上衬上紫铜皮或铝皮等制的软钳口,以防夹坏工件。 (2)站立位置 人站在台虎钳的左斜侧,左脚跨前半步,右脚在后,两腿自然站立,如图 2-4-5 所示。 66

5、图 2-4-5 锉削时的站立位置 (3)粗锉 1)锉刀握法 粗锉时,选择较大的锉刀(长度大于 250mm) ,在此可选用 300 mm 1 号纹平锉。使用时,用右手握锉刀柄,柄端顶住手掌心,大拇指放在柄的上部,其余手指满握锉刀柄,如图 2-4-6a 所示。左手的姿势如图 2-4-6b 所示。 a)右手握法 b)左手握法 图 2-4-6 锉刀的握法 锉削时两手的握法姿势如图 2-4-7 所示。其中左手的肘部要适当抬起(不要下垂) ,否则力量不能正常发挥。 图 2-4-7 锉削时两手的握法 2)锉削姿势与动作 锉削姿势与动作见表 2-4-1。 表表 2-4-1 锉削姿势及操作要领锉削姿势及操作要领

6、 67锉削姿势及动作 操作要领 按锉削的站立和操作姿势:前脚弓后脚挺,收腹挺胸,两目平视,身体微微前倾同时两手注意掌握锉刀平衡。 锉削行程, 右小臂要与工件锉削面前后方向保持平行而且自然;右脚伸直继续前倾同时保持锉刀在运行中用力平衡。 当锉刀锉至约 3/4 行程时,身体停止前倾,两臂继续将锉刀推锉到头。 左腿自然伸直并借助锉削的反作用力将身体重心后移恢复原位,同时顺势收回锉刀,开始循环二次锉削运动。 3)锉削力的运用 推进锉刀时两手加在锉刀上的压力应保证锉刀平稳而不上下摆动,这样,才能锉出平整的平面。推进锉刀时的推力大小主要由右手控制,而压力的大小则由两手控制。 保持锉刀平稳前进应满足以下条件

7、:锉刀在工件上任意位置时,锉刀前后两端所受的力矩应相等。由于锉刀的位置是不断在改变的,显然,两手所加的压力也要随之做相应的改变。 随着锉刀的推进, 左手所加的压力由大逐渐减小, 而右手所加的压力由小逐渐增大, 如图2-4-8所示。这就是锉削平面时最关键的技术要领,必须认真练习才能掌握好。 图 2-4-8 锉削平面时两手的用力 68锉削时的往返速度一般为 3060 次/min,速度太快容易疲劳和加快锉齿的磨损。为保证加工表面光洁,在锉削钢件时,必须经常用钢丝刷或划针片清除嵌入锉刀齿纹内的锉屑,如图 2-4-9所示。 用划针清理 用钢丝刷清理 图 2-4-9 清除锉齿内的铁屑 4)锉削方法 粗锉时

8、,锉削方法有两种: 顺向锉如图 2-4-10a 所示,是一种最基本的锉削方法。锉削时锉刀的运动方向始终是一个方向,因此锉削面可得到整齐一致的锉纹,比较美观。一般在锉削小平面或较小平面和精锉时使用这种方法。 a)顺向锉 b)交叉锉 图 2-4-10 两种锉削方法 交叉锉如图 2-4-10b 所示,锉刀的运动方向与台虎钳中心线夹角为 35左右,交叉锉时锉刀与工件的接触面增大,锉刀容易掌握平稳。但锉削面的锉痕交叉,表面美观度较顺向锉差些。 因此,粗锉时常用交叉锉,也可以结合顺向锉进行,而精锉时就一般都用顺向锉。 在锉平面时,不管采用顺向锉还是交叉锉,为了使整个加工面能被均匀地锉削到,一般在每次抽回锉

9、刀时要向旁边略微移动,如图 2-4-11 所示。 5)测量 用刀口形直尺测量锉削面平面度误差。当工件表面前道加工痕迹(錾或锯)被锉光,且平面度、表面粗糙度接近锉削质量要求时即可结束粗锉。 69图 2-4-11 锉刀移动 (4)精锉 粗锉过程中, 当锉削面基本平整后, 即可进入精锉。 对初学者, 精锉的锉削量一般为 0.2mm左右,熟练掌握锉削技能后,精锉的锉削量一般为 0.1mm。 1)锉刀的握法 精锉时选择中型锉(长度 200mm 左右) ,可选用 200mm 2 号纹平锉。中型锉刀右手的握法与上述较大锉刀的握法相同,左手只需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轻轻扶持即可,不必像大锉刀那样施加很大的力量,

10、如图 2-4-12 所示。 图 2-4-12 中型锉刀左右手的握法 2)锉削方法 精锉时,一定要用顺向锉的方法。 加工中,还有一种锉削方法称为推锉,一般用来锉削狭长平面,或不方便使用顺向锉的场合,如图 2-4-13 所示。推锉时锉刀的利用率不高,且不能充分发挥手的力量,因此锉削效率较低,只适用于加工余量较小的场合。 图 2-4-13 推锉 3)测量 70用刀口形直尺测量平面度。 检查表面锉削质量。 精锉时要注意表面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质量,锉削表面锉纹应一致。检测表面粗糙度可用目测方法检定,初学者可与表面粗糙度样板进行比较。 当第一面的平面度达到, 表面粗糙度达到, 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尺寸大致为

11、 37mm 后,即可停止锉削加工。 第一面是加工控制其余各面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的测量基准,故必须在达到其规定的平面度要求后,才能加工其他面。 5锉削第二面(第一面的对面) 以加工好的第一面为划线基准放置于划线平台上, 用游标高度尺划出相距 36mm 的第二面的加工线。用上述同样方法先粗锉,留 0.3mm 左右的精锉余量,再精锉达到图样要求。即:两锉削面距离达到(360.1)mm,平面度达到,平行度达到,锉削表面粗糙度达到等。 (1) 用千分尺测量工件(360.1)mm 的实际尺寸 测量时要采用多点测量的方法,一般测量平面间的尺寸时,应在工件的四角和中间(图 2-4-18)共测五点,如平面尺寸

12、较大,则可测量更多点。 图 2-4-18 测量点的位置 (2)检测平行度值 用上述方法多点测量两平面间的尺寸,测量得到的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的差值,即为两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图 2-4-1 中标注的平行度的要求,表示测量得到的最大尺寸71与最小尺寸的差值必须小于 0.2mm。 6锉削第三面(第一面的相邻面) 锉削第三面的过程与方法和锉削第一面的过程与方法极为类似,只是增加了一项技术内容, 即要在锉削过程中运用 90角尺经常检查第三面与第一面 (此时它为垂直度的测量基准)的垂直度,测量方法同任务 3 锯割中测量垂直度的方法。 第三面的锉削质量要求:平面度达到,垂直度达到,表面粗糙度达到等。 用 90

13、角尺检测第三面与第一面的垂直度前, 应先用锉刀轻轻地将工件上的锐边或毛刺锉钝,也可用折断的废旧锯条片的断面棱边将工件上的锐边与毛刺刮去。 7锉削第四面(第一面的另一相邻面) 锉削第四面的过程与方法和锉削第二面的过程与方法极为类似, 且技术要求也几乎一致,只不过此面也应当考虑测量一下与第一面的垂直度。因为四方的锉削加工技术要求决定了相邻的四个加工表面都应是垂直的。 第四面的锉削质量要求:锉削加工尺寸达到(360.1)mm,平面度达到,垂直度达到,平行度达到,表面粗糙度达到等。 8锉削第五面(一侧端面) 长方体端面的面积较小,因此可选择较小的锉刀,在此可选择 150mm 1 号纹平锉在粗锉时使用,

14、选择 150mm 2 号纹平锉在精锉时使用。由于较小的锉刀需要施加的力量较小,故两手握法也有所不同,如图 2-4-19 所示。这样的握法不易感到疲劳,锉刀也容易掌握平稳。 图 2-4-19 较小锉刀的握法 锉削第五面的过程与方法和锉削第三面的过程与方法极为类似,加工过程中要经常测量锉削面与第一、二面的垂直度。 72第五面的锉削质量要求:平面度达到,垂直度达到,表面粗糙度达到等。 使用较小的锉刀时用力不可过猛,以免锉刀折断。 9加工第六面(另一端面) 以加工好的第五面为基准,用高度划线尺划出相距 100mm 的第六面的加工线。锉削第六面的过程与方法和锉削第二面、第四面的过程与方法极为类似。 第六

15、面的锉削质量要求:锉削加工尺寸达到(360.1)mm,平面度达到,垂直度达到,平行度达到,表面粗糙度达到等。 10全面检查锉削加工质量,做必要的修整锉削,并去除锐角与毛刺。 11交老师检测复评。表 2-4-1 为锉削长方体评分表。 表 2-4-2 锉削评分标准 表 2-4-2 锉削评分标准 序号 项目与技术要求 配分 评分标准 学生自检 教师检测得分 1 工件夹持正确 5 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2 握锉姿势正确 5 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3 站立位置和身体姿势正确 5 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4 锉削动作协调自然 15 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5 量具使用正确 5 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6 尺寸 360.1

16、mm 10 超差不得分 7 尺寸 1000.1mm 4 超差不得分 8 12 超差不得分 9 12 超差不得分 10 15 超差不得分 11 表面粗糙度 Ra3.2m 6 超差不得分 12 倒角 C0.3 6 一处不符合扣 1 分 13 安全文明操作 10 违者每次扣 2 分 73五、问题探究 五、问题探究 1锉刀的构造 锉刀的构造如图 2-4-20 所示。 图 2-4-20 锉刀 2锉刀的齿纹 锉刀的齿纹有单齿纹和双齿纹两种。 (1)单齿纹 单齿纹是指锉刀上只有一个方向的齿纹,如图 2-4-21a 所示。单齿纹,齿的强度弱,全齿宽同时参加 切削,需要较大切削力,因此适用于锉削软材料。 a)单齿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