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章写生精妙诠释山水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63337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7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金章写生精妙诠释山水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金章写生精妙诠释山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金章写生精妙诠释山水(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术周刊: 在您看来,写生除了在观察和感悟方面的要求外, 在技法方面是否有特别的诀窍?陈金 章 : 古 为 今 用 , 洋为中用, 中 西 融 合 在 写 生 议题上体现得 特 别 明 显 。 可 以说, 写生的 要 求 , 中 西 是 互通的, 只是表 现 方 式 和 工具不同而已。 西 方 强 调 用 色块表现明暗和光 影 , 中 国 画则强调用线条来 表 达 对 象, 线条 也 可 以 表 现 光 影 和 明 暗 ,也可以表现距离和空间。在写生过程中, 我也经常采用西画的技法。 例如这次展出的一幅 峭壁千仞太行山写生稿, 用中段的留白来表现光影, 实际上就是把中国画中线条的 若断 若连

2、、 似断还连, 与西方素描中的明暗技法融合在一起, 把太行山的生生气息呈现在画面上。陈金章: 写生精妙诠释山水陈金章:1929年出生于广东省化州县。 历任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9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A14 ART WEEKLY艺术周刊展 览2017.07.08星期六责任编辑: 冯丹琪美术编辑: 廖志颜校对: 军有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出品艺术周刊: 请问您早期写生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 为后来的艺术生涯奠定了怎样的基础?陈金章: 毕业创作 长江的黎明。 当时我深入武汉长江大桥施工现场, 与设计单位、施工建设单位的技术人

3、员和工人, 同吃同住同劳动, 一起呆了一个多月, 积累下来的写生稿不计其数。 印象最深的是跟随施工人员上了大桥的桥墩。 不上去哪里知道, 长江大桥的桥墩好大好大! 站在桥墩上, 望着莽莽苍苍的长江, 百感交集, 千思万绪涌上心头。 试想, 如果没有深入细致的观察、 用心的体会, 长时间与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打成一片, 怎么可能画出这幅作品?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学生, 怎么可能把握这么宏大的题材, 最后还获得中南五省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 这次经历对我后来的艺术生涯影响极大。可以说, 在黎雄才、 关山月老师教诲的基础上, 这次写生经历让我自身内省, 深刻认识到写生的基础性、 决定性作用。 同时, 也

4、让我认识到, 写生不是浮光掠影地画出一个轮廓和形貌, 也不是照相机那样完全照搬现实场景,而是要用心感悟, 对所画客体有感情, 被所画场景所触动, 才能在笔下呈现出有血有肉、 活灵活现的作品。 这次长江大桥的写生经历, 奠定了我一生对写生的重视, 对写生的执着。 可以说, 无写生, 不成活。峭壁千仞太行山写生稿陈金章2005年作为岭南大家黎雄才、 关山月的嫡传弟子, 陈金章念念不忘的是岭南画派的公开秘笈写生。 在陈金章看来, 写生贯穿于艺术生涯的始终, 既是要求,也是必然。 所以, 陈金章从艺七十周年以 “写生展”启幕, 再自然不过。陈金章的得意门生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 岭南画

5、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教授,在为这次展览所写的序言中指出:“陈老师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及大量的速写、 写生、 创作作品, 与关山月、 黎雄才等先生的教学经验已形成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中一个完整的山水画教学体系, 今后将继续影响着广东山水画创作的走向。 其治学精神与学术价值对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的教学与创作, 具有重要的示范性意义。”在接受 艺术周刊 记者专访的两个小时中, 陈金章回顾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在记者看来, 那就是他的写生生涯。观 感艺术周刊: 既然写生对绘画艺术而言如此重要, 在您看来, 写生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陈金章: 观察, 深入地观察, 深入地感知和了解, 最终形成与所绘客体的对

6、话状态,或者说精神上的对话状态。我对古人 “外师造化, 中得 心 源 ” 的 理 解 与 众 不 同 ,我 认 为 古 人 这 句 话 , 是 用 来教 画 家 写 生 的 。 试 想 , 画 家拿 起 画 笔 , 脑 袋 空 空 , 怎 么能画出作品来? 写生的过程,就 是 外 师 造 化 的 过 程 ; 而 创作 激 情 的 迸 发 , 就 是 通 过 写生 的 积 累 , 画 家 与 造 化 产 生了 共 鸣 , 触 发 了 心 灵 深 处 的冲动, 中得心源。以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的枣园春 为例。 当时在延安,我一住就是半个月, 从各渠道了解当地的生活。 从早到晚, 追着光影的脚步, 累积的写生稿摞起来有一人高。 回来以后, 用了两三个月时间消化和整理。 最终这幅作品面世, 得到广泛认可,不仅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悬挂,而且还获得了当年广东美术展览一等奖。 由此推论, 是写生,是生活, 在艺术家的心灵种下了种子。 至于如何生根发芽,如何开花结果, 就需要艺术家自身的修为, 进而形成自身的艺术特点, 从而形成不同的艺术流派和艺术风格。要 素诀 窍“长江大桥的桥墩好大好大”“脑袋空空怎能画出作品来?”“写生的要求, 中西是互通的”【记者 邱登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