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外痔摘除术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61959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5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栓性外痔摘除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血栓性外痔摘除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血栓性外痔摘除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血栓性外痔摘除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血栓性外痔摘除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血栓性外痔摘除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栓性外痔摘除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1.8.2.4.6 【手术名称】血栓性外痔摘除术 【英文名称】excision for thrombosed external hemorrhoid 【别名】血栓性外痔剥离摘除术;血栓外痔摘除术;血栓性痔疮清除术 【ICD 编码】49.4701 【概述】 痔是直肠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痔静脉丛瘀血、 扩张和屈曲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痔的病因并不完全了解,有静脉曲张学说、肛管狭窄学说及肛管衬垫下移学说,但以后者较盛行。多数学者认为痔是位于肛管和直肠的一种组织垫,称为肛管血管垫,简称“肛垫” ,系出生后就存在的解剖现象,当肛垫松弛、肥大、出血或脱垂时,即产生痔的症状。肛垫由三部分组成:静脉,或称

2、静脉窦;结缔组织;附着肛管黏膜于肌肉壁上的平滑肌(又称 Treitz 肌)。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构成静脉窦的支持组织。正常情况下,肛垫疏松地附着在肌肉壁上,排便后借其自身的纤维收缩作用,缩回肛管。当肛垫充血或肥大时,即易受伤而出血,并可脱出于肛管外,肛垫充血的程度除受肛管压力影响(如便秘、妊娠等)外,还与激素、生化因素及情绪有关。 痔根据其所在部位不同分为三类: 内痔: 表面有黏膜覆盖, 位于齿线上方,由痔内静脉丛形成。常见于左侧正中、右前及右后三处,称原发性内痔(母痔)。继发性内痔有 14 个,常与右后及左正中母痔相连。右前母痔处静脉多不再分支,故常为单个发生,而无子痔并发(图 1.8.2.4.

3、6-0-1)。外痔:表面由皮肤覆盖,位于齿线下方,由痔外静脉丛形成。常见的有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皮赘)、静脉曲张外痔及炎性外痔。混合痔:在齿线附近,为皮肤黏膜交界组织覆盖,由痔内静脉和痔外静脉丛之间彼此吻合相通的静脉所形成。有内痔和外痔两种特性。 内痔分 4 期。第 1 期:无明显自觉症状,仅于排便时出现带血、滴血或喷血现象,出血较多。痔块不脱出肛门外。肛门镜检查,在齿线上是直肠柱扩大,呈结节状突起。第 2 期:排便时间歇性带血,滴血或喷血,出血中等。排便时痔块脱出肛门外,排便后自行还纳。第 3 期:排便时内痔脱出,或在劳累后、步行过久、咳嗽时脱出。内痔脱出后不能自行还纳,必须用手托入或

4、卧床休息后方可还纳。出血少。第 4 期:痔块长期在肛门外,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立即脱出。痔发展到后三期多成混合痔,因脱出痔块较大,已涉及痔内、外静脉丛并表面为直肠黏膜和肛管皮肤所覆盖。因此,混合痔是痔不断加重的后果。 手术相关解剖见图 1.8.2.4.6-1,1.8.2.4.6-2。 【适应证】 发病在 13d 内,疼痛剧烈,肿块没有缩小趋势者,则需手术治疗。若发病在 34d 以后者,疼痛轻微,往往不需要手术治疗(图 1.8.2.4.6-3)。 【禁忌证】 【术前准备】 不需特殊准备。 【麻醉与体位】 局麻。侧卧位或俯卧位。 【手术步骤】 1.在血栓所在处,做放射状切口,切开皮肤后,见紫红色血块

5、,用大拇指和示指,从血栓的底部向切口方向,用力将全部凝血块挤出(图 1.8.2.4.6-4A),创口内填以凡士林纱布, 或填以蘸有止血粉和苯佐卡因粉的小棉球。 创面不缝合,任其逐渐愈合。 2.如血栓周围已有粘连,用小弯剪刀做锐性分离,将血栓完整地摘除(图1.8.2.4.6-4B)。 3.如仍遇有困难,改用刮匙分块清除。 【术中注意要点】 1.血栓如不能完整地摘除,在创口内仍遗留部分血栓,术后疼痛、肿胀等症状往往不能缓解。故术中要仔细检查创口,看血栓是否取净。 2.如血栓较大,皮肤过多,可切除部分皮肤,以免术后遗留皮赘。 【术后处理】 1.术后第 1 天复诊, 观察创口有无淤血或残留血栓。 如有淤血即将创口分开,让淤血流出:如有血栓则需在局麻下再行摘除。 2.饮食照常。 3.术后行高锰酸钾温水坐浴,每日 2 或 3 次,包括便后 1 次,以减少局部水肿。 【主要并发症】 一般无严重并发症,只须注意有无感染及渗血。 【述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