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意义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4461386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53 大小:65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意义(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分分 类类 号:号:R 515 学校代码:学校代码:1 0 0 6 2 密密 级:级: 学学 号:号: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MASTERS DISSERTATION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淋巴细胞比值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的临床研究研究意义意义 T I T L E Predictive value of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in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一级学科:一级学科:临床医学临床医学 二级学科:二级学科:急诊医学急

2、诊医学 论文作者:论文作者:李研凭李研凭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柴艳芬柴艳芬 教授教授 天天 津津 医医 科科 大大 学学 研研 究究 生生 院院 二一二一五年三五年三月月 分分 类类 号:号:R 515 学校代码:学校代码:1 0 0 6 2 密密 级:级: 学学 号:号: 学位类别:学位类别: 科学学位 学科门类学科门类:医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MASTERS DISSERTATION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淋巴细胞比值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的临床研究研究意义意义 T I T L E Predictive value

3、of Neutrophil-to-lymphocyte Count Ratio in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一级学科:一级学科:临床医学临床医学 二级学科:二级学科:急诊医学急诊医学 论文作者:论文作者:李研凭李研凭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柴艳芬柴艳芬 教授教授 - 3 - 天天 津津 医医 科科 大大 学学 研研 究究 生生 院院 二一二一五年三五年三月月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

4、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天津医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并编入有关数据库。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 (请在相对应的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 师 签 名 : 日期: 年 月 日 天津医科大学

5、硕士学位论文 I 中文摘要 目的:目的: 评价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neutrophil-lymphocyte count ratio , NLCR)在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患者的临床研究意义。 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病房在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住院的218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 (入院后第1天的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ount WBC)计数,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肝功能及肾功能,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

6、ein,CA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痰培养或血培养结果) ,及是否死亡进行分析;根据NLCR值,分为NLCR10组(128例)和NLCR0.05) 。NLCR10 组 WBC 总数平均为 8.963.42109/L,而 NLCR0.05) 。病原菌阳性组(120 例)NLCR(6.322.76)高于病原菌阴性组(98例)NLCR(3.872.54) ,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PCT 的相关系数 r=0.891,P0.05).The levels of NLCR in germiculture positive group(6.322.76)wer

7、e higher signifacantly than that in the germiculture negative group(3.872.54),the comparativ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between the NLCR and the PCT was r = 0.891, P 0.05 性别 男 58 38 女 70 52 0.05 3.3 不同 NLCR 组别患者 CRP、PCT 比较 本研究发现 NLCR10 组其 PCT 测定值(8.242.39)明显高于 NLCR0.05) 。 (表 3

8、) 表 3 不同 NLCR 组别患者 CRP、PCT 比较 NLCR10 NLCR0.05 3.4 不同 NLCR 组别患者 WBC 比较 本研究发现 NLCR10 组其 WBC 总数平均为 8.963.42109/L,而NLCR0.05) 。 (表 4) 表 4 不同 NLCR 组别患者 WBC 比较 NLCR10 NLCR0.05 3.5 不同病原学组别患者 NLCR 比较 本研究共纳入 218 例患者,其中 120 例患者(55.0%)的痰或血培养结果发现了病原菌, 未明确病原菌的患者 98 例 (45.0%) 。 病原菌阳性组 NLCR 值 (6.322.76)高于病原菌阴性组 NLC

9、R(3.872.54) ,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mmol/L,呼吸频率30 次/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意义 6 分,收缩压65 岁,每符合一条为 1 分,总分从 0 到 5。 其中将 1-2 分的患者分入低风险组, 将 3-5 分的患者纳入高风险组。在218例患者中, 纳入低风险组的有167例 (76.6%) , 高风险组的有51例 (23.4%) ;其中低风险组的 NLCR 为 5.392.83, 高风险组为 8.473.15; 高风险组的 NLCR高于低风险组,二者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与 PCT 的相关系数 r=0

10、.891,P0.05) 。同时,本研究提示 NLCR 与 PCT 的相关系数 r=0.891,有高度相关性;说明如同 PCT 在临床上应用,NLCR10 同样与 CAP 的严重程度相关。 本研究共有 120 例患者的痰培养或者血培养结果发现病原菌,未明确病原菌的患者 98 例(45.0%) 。病原菌阳性组 NLCR(6.322.76)高于病原菌阴性组 NLCR(3.872.54) ,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or =65 years of age: findings from the co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project J J Am Coll Cardio

11、l,2001,38(6):1 6541 661. 44 BROWN D W,GILES W H,CROFT J BWhite blood cellcount: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ortality among a national cohort J. J Clin Epidemiol,2001,54(3):316322.。 45 Ietomi K. A study on the role of granulocytes in carcinomabearing hosts-G/L as a new indicat

12、or.NipponGanChiryoGakkaiShi ,1990,16(3):614-622. 46 de Jager CP, van Wijk PT, Mathoera RB , et al. Lymphocytopenia and neutrophil-lymphocyte count ratio predict bacteremia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infection markers in an emergency care unitJ. Critic Care 201014(5):192-195. 47 Cornelis P. C. de Jager

13、, Peter C. Wever, Eugenie F. A. Gemen et al .The Neutrophil-lymphocyte Count Ratio in Patients with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J. PLoS One 2012,7(10):56-61. 48 de Jager CP, van Wijk PT, Mathoera RB, de Jongh-Leuvenink J, van der Poll T, et al. (2010) Lymphocytopenia and neutrophil-lymphocyte coun

14、t ratio predictbacteremia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infection markers in an emergency careunit. Crit Care 14: R192. 49 Suzuki Y,Itoh H,Katagiri F,et al.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an enzyme immuno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idregional proadrenomedullin J J Pept Sci,2013,19( 1) : 59-63

15、50 Christ-Crain M, Morgenthaler NG, Stolz D, et al Pro-adrenomedullin to predict severity and outcome in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ISRCTN04176397 J Crit Care,2006,10( 3) : R96 51 Albrich WC,Dusemund F,Regger K,et al Enhancement of CURB65 score with proadrenomedullin ( CURB65-A) for outcome prediction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derivation of a clinical algorithm J BMC Infect Dis,2011,11: 112 52 Huang DT,Angus D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