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阅读试题中选考题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_徐殿东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459884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考阅读试题中选考题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_徐殿东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高考阅读试题中选考题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_徐殿东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高考阅读试题中选考题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_徐殿东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高考阅读试题中选考题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_徐殿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考阅读试题中选考题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_徐殿东(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考题, 指出现在语文高考试卷中可供考生选择完成的不同文本的现代文阅读试题。 这是在教育部颁布了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后, 为使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省份命制的语文高考新试题。为了便于区分, 一般把这样的新试题叫新课标卷,而把原来的叫大纲卷。在2011年全国17套语文高考试卷中, 有选考题的新课标卷共有5套 (全国新课标卷、辽宁卷、福建卷、 山东卷、 广东卷) , 覆盖全国12个省份 (宁夏、海南、 新疆、 陕西、 山西、 河南、 吉林、 黑龙江、 辽宁、 福建、 山东、 广东)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推广, 带有选考题的新课标卷语文高考试题的套数可能还会增加, 选考题覆盖

2、的省份也可能还会增多。语文高考阅读试题中的选考题, 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是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包括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等文学体裁的文本, 但试题主要以小说散文为主。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 新闻、 报告、 科普文章等文本。选考的两部分在文本的长度、试题数量、 分值分配上都尽量取得均等一致, 以便考生平等选择。但在各省份使用的不同试卷中, 选考题在分值题型上还是有所不同。从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高考复习、 考生高考答卷及相应各省高考评卷情况来看, 选考题曾促进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步伐, 推动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发展,但也曾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

3、学生选择的问题, 二是两类文本高考评卷得分不均等的问题。一、学生选择的问题。学生选择的问题有两个时段, 一是在高考前的复习阶段, 一是在高考考场应考时候。在高考前的复习阶段, 学生首先面临的选择是,要将两类文本都平均复习呢, 还是只复习其中自己喜欢擅长的那一类文本呢? 截至2011年, 在高考考场应考的时候, 极少数考生会主意坚定地直接选自己喜好擅长的文本阅读来做, 大多数考生会犹豫, 或者盲目地随意选一个文本阅读来做, 或者粗略比较一下两个文本阅读, 快速做个选择。也有考生细心阅读比较两个文本阅读, 但时间损失不小。2010年的全国卷和辽宁卷将选考题分值设为25分,这是仅次于写作题的第二大分

4、题, 虽然山东、 广东、 福建卷把选考题的分值降为18分、15分, 但只是分值降了, 选考题的阅读量和题量及做题的时间并没有任何改变。 学生对选考题的选择, 是一个很突出的现实问题。二、得分不均等的问题。从近几年新课标卷省份评分反馈的情况看,在选考题这一部分, 大体上都有这样的情况存在,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平均成绩低,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平均成绩高, 有的省份在同一年里要相差5分左右。影响平均成绩的因素很多, 如果忽略评卷这个因素, 在学生自愿自由随意选考的情况下, 这两类文本阅读平均成绩相差较大,极有可能的因素是试题难度不同。或者说, 文学类文本阅读难度较大, 实用类文本阅读难度较小, 如文本本

5、身的难度, 试题的难度等都不均等。因此, 选考题得分不均等的问题, 是另一个很突出的现实问题。选考题在新课标卷中出现的时间不长, 还是一个新生的题型,还需要不断反复地总结探索,语文高考阅读试题中选考题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徐殿东68语文学习 2011年 9月那么, 如何面对选考题的这些现状呢?如何合理地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如何使选考题合理健全地发展下去呢?我以为有如下一些思路。第一, 学生对文本选择的问题。在平日教学中, 语文教师要全面引导学生, 学生也要全面学习。不仅要全面了解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等文学类文本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 领悟内涵,

6、 分析艺术表现力, 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还要全面了解传记、 新闻、 报告、 科普文章等实用类文本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分析思想内容、 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在接受、学习和积累中, 知识框架要齐全, 在对所有文本阅读系统全面的学习过程中, 逐步辨识自己在阅读方面的喜好和特长,尤其是对不同文本阅读的喜好和特长。以便为最后的高考复习铺平道路。学生在高考前的复习中,前期复习要全面,在全面训练的过程中, 逐步发现自己在思维方面的特长和强项, 尤其要发现自己对不同文本阅读试题的特长和强项。一

7、般来说, 学生用相同的精力和时间去完成不同的文本阅读试题, 如果效果相同, 或区别不明显, 则说明此学生是综合的全面发展的,选考的意义最小;如果效果不同, 尤其效果差别明显, 则说明此学生对不同文本的阅读能力是有所区别的, 该生在思维方面是有所偏好和有强弱不同的, 那就应该选择那些又喜爱又省力又出成绩的文本阅读来做。综合新课标卷选考题的所有试题, 我们从学生选考的角度,把选考试题大体归成如下几类。第一类, 5选2的客观多选题。满分5分。这类试题根据西方最新近的理论,按照全部突出正确、 全部正确、 有对有错、 全部错误、 全部突出错误这5种不同程度设置了5个选项。只须选2项, 选了第一项给3分,

8、 第二项给2分, 第三项给1分, 最后两项给0分,考生选了不同的两项可得5分、 4分、 3分、 2分等。 这个客观多选题, 除了这一形式之外,在试题内容上, 仍是传统题型, 而且两个文本阅读中都有。第二类, 探究题。满分8分。这是高考在给新课改的创新能力亮绿灯。新课标的考试大纲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专门增设了 “探究能力” ,并进一步解释为 “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 有见解、有发现、 有创新” 。 新课标卷就在选考题每个文本阅读中最后一道小题的位置上设置这个探究题。这类探究题, 所探究的问题, 常常是文本中某个有争议的问题, 本身就没有一个定论,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出不同的观点或结论。得分的高低取

9、决于考生的分析和论述。一般都要求联系文本的具体内容或者联系现实生活, 如果举例恰当典型有力, 论证有条理有逻辑力量, 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能就会得到满意的成绩。两种文本都会出这种题型, 无论选取哪类文本, 都要面对这种探究题, 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最好早早地打下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第三类, 人物形象分析。如果试卷在文学类文本中选取的是小说或记人的散文,在实用类文本中选取的是人物传记, 那么人物形象分析这种试题在两种文本阅读中出现的可能就很大了。 其二是性格特点, 有的叫思想品质等。这部分也由两个小部分构成,一是性格特点, 一是文本中的例证分析。 一般都是列一条性格特点, 举出例证分析;

10、列另一条性格特点, 再举出例证分析。第四类, 表现手法赏析, 这是很大的一类试题, 包括的题型很多, 难度也较大, 常常出现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 是所有考生的一个难点, 也是现代文阅读的一大瓶颈。 应对这类题型, 除要学好必备的基础知识外, 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突破。一是从高考试题的答案中寻找规律。二是从文本本身思考答案, 如情节、 人物、 环境、 主题等。第二, 新课标卷选考题的不均等问题。这里的不均等有两个方面, 一是选考题两个文本阅读平均分值本身不均等, 二是选考题使整个语文高考新课标卷与其他学科在时间长度上不均等。对于第一个不均等, 造成的原因可能是两个文本阅读试题的难度不均等所致。浅见

11、以为可以从两个环节加以改变: 一是试题命制环节。文本更多的69时候决定了试题的难度, 文学类文本好选, 可选的文本很多, 文本的命题含量大而且很精优; 实用类文本不好选, 可选的文本本来就少, 相较于文学文本,经典比较少,文本的命题含量小且普通平常。 所以, 试题命制在选文本时应尽量选择均等的文本, 使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在命题含量上均等。文本均等了,试题才可能均等。二是试题研磨环节。 在试题研磨环节中, 通过模拟试考抽样抽查和逐题比较计算来检测试题的难度常模,从而修改和矫正试题,最终使其难度均等。对第二个不均等, 也可以从两个思路来考虑: 一是试卷不动, 增加语文高考新课标卷的考试时间;二是考

12、试时间不动, 删减语文高考新课标卷的题量。 如果能通过调整, 消除以上两个不均等, 也是在消除选考题乃至新课改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更是为新课改中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更为广阔的道路。名著阅读熔铸了人类文明的精华, 传承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名著阅读的过程, 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形式, 理应成为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观目前学生的阅读情况, 特别是名著阅读的现状,不能不令人担忧。社会环境的功利浮躁, 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 使我们周围无时不笼罩着漠视阅读更漠视名著阅读的气息。 在目前语文教学以篇章教学为主要形式的现状下, 如何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书, 用好考试这一 “指挥棒” , 确实是语文命题者要

13、着重思考的。当然考查名著阅读的难点在于如何检测出学生真实的阅读水平, 而非快餐式、 应试式的阅读, 从而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书籍阅读。在一次记叙文阅读考查中,我选择了白小良的 大声喊着你的名字 。文章讲的是从地震中心的小学校突围的小学生们在华老师的带领下, 艰难地在余震频频、 险象丛生的山路上前行。 为使大家坚持住, 华老师不停地喊身后的学生, 要大家加油, 接着大家互相喊着对方的名字, 渐渐变成喊一个熟悉的口号“中国加油” !最后终于顺利脱险。文章中间穿插了一些以“魔”(地震的“拟人化” 、 神魔化) 的口吻叙述的语句、 段落, 特别是第十节, 以 “魔” 对这些孩子为何有如此力量困惑不解

14、来表现孩子们喊出 “你的名字” 的巨大威力。为了既能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 让真正阅读的学生脱颖而出, 又不会将学生的积极性全部扑灭, 我想在目前阶段, 必须出一个既能考查出课外阅读名著的情况, 又能照应到很多学生的实际, 可以从课文延伸到课外阅读的题目。于是我想到这篇文章很有特色的一处写法, 即以 “魔” 的口吻进行叙述描写的方式, 这种非现实主义的写法, 叙述角度的转换, 在传统语文教学及考查中几乎很少涉及, 但在平时的各种书籍阅读中却非常普遍, 如童话、 传说、 神话、 古典神魔小说、 现代科幻小说等等。 我想到上海二期课改新教材初一年级有一个单元 “读一本名著” , 选的就是 西游记 ,只是不少教师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并未从引导书籍阅读的角度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发。 同时这套教材课文里牵涉到非现实主义写法的也不少, 如选自 聊斋志异 的课文就有三篇, 因此我觉得学生应该可以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多读一点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樊阳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