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专著——陆羽茶经问世1235周年记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58266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7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叶专著——陆羽茶经问世1235周年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茶叶专著——陆羽茶经问世1235周年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茶叶专著——陆羽茶经问世1235周年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茶叶专著——陆羽茶经问世1235周年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茶叶专著——陆羽茶经问世1235周年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叶专著——陆羽茶经问世1235周年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专著——陆羽茶经问世1235周年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考古201622016年第2期流年不驻,甲子轮回,被世界公认为第一部茶学百科全书茶经问世已1235周年,至今仍闪烁着强大的生命力,对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弘扬茶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可思议的由国内走向了全世界,让世界文化中又闪现了茶文化的色彩,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全人类所共有的精神财富。茶经被誉为文化史上一颗明珠,它的闪耀之光不仅洒及茶学、茶文化学,更与精神巧妙结合,遍及到社会科学乃至“人学”,沐浴人的品格与道德修养,对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其功绩将永垂史册,千古流芳。世界公认陆羽是世界茶学的创始者。茶经也成为人类茶文化的元典(赵天相)。唐宋以来一直为人们所称

2、道,宋陈师道茶经序中说:“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明李维桢茶经序也说:“而遗书遗迹,面世之下宝爱之。 ”明 鲁彭茶经序说:“夫茶之为经,要知行于世,脍炙于古。”当代茶学专家庄晚芳也说:“为人间文明作出特殊的贡献。 ”茶经贡献与影响还彼及海外,乃至世界各国,欧洲意大利地理学家赖麦锡在1559年出版的中国茶中,认为茶“视为珍贵食品,尚有种种疾病,以茶治疗也能有效”。 美国学者威廉 乌克斯出版茶叶全书,对茶学各学科、 对茶的历史与科技等作了详尽论述。更早于欧美的是日本与朝鲜,荣西著有吃茶养生记,是日本的“茶经”,对茶的保健及修身养性高度重视,是日本茶道的真正奠基人。 千利休创立日本茶

3、道四规:和、敬、清、寂。 还提出“七则”,关于煮茶及相关仪式。 朝鲜李奎报所著南行日记中也反映了茶饮不仅用于礼仪,而且讲茶艺和水品,甚至把茶礼贯彻于各阶层中。 陆羽和茶经就这样把茶文化放射到东方以及世界各地,成为东方许多优秀思想的象征,形成一种大家所公认的精神力量。因此千余年来人们把敬仰和崇高的美誉尊称:“茶圣、茶祖、茶神、茶仙、茶始鼻祖、茶学宗师”等敬呈给陆羽,这也充分彰显了陆羽茶经对茶文化、人文精神、社会和谐、茶业经济、茶学、茶旅游、茶艺美学等领域的推进与发展均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又集文化与经济于一体,造福人类,绵延无期。所以美国学者威廉 乌克斯也断言:“无人能否认陆羽之崇高地位。

4、 ”(茶叶全书)陆羽茶经是文化的瑰宝,也是列入中华文化的根脉之中。 时今茶经传世1235周年, 对其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和意义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把茶文化“四进”工作更深入展开,使茶精神得到更广泛的弘扬和深入人心。一、茶经的问世,开创中华茶文化的先河,为茶文化体系的形成并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真是源流渊长,中唐后饮茶进入了新的阶段,由解渴、药用逐步进钱大宇,男,浙江茶文化学者。茶经意蕴远传世万年长陆羽茶经问世1235周年钱大宇198入文人圈内的品茗,乃至进入怡情、修性和平衡心灵的层次,即开始由单纯物质层面提升到精神层面,逐步闪烁出文化与艺术化的色彩,虽然那时可说是一种

5、饮茶文化型级别, 但显示高雅素养,寄托情怀并加以表现的艺术追求等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趋向已逐渐在显现。当陆羽茶经的问世后,则茶文化可以说基本形成了,为中华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陆羽能完成茶经的撰写也有当时的社会、 人文等各方面的原因,唐代国家统一、经济与文化的繁荣,茶叶生产的发展,儒、释、道三教文化的普及,使饮茶与朝廷官场、文人诗会、僧人修禅、对外交流等有了广泛的联系,这也成了完成茶经写作的社会动力和催生剂。陆羽具有对茶的信仰,事茶的决心,又有独立特行的思想品格, 因此才有了千古不朽的茶经。 茶经 的出现便成了茶文化形成的标志。茶经也可说既是对唐以前茶文化发展的总结,又是开倡性地从以下几个

6、层面构建了茶文化的主要内容:(一)从文化视角把茶的生产、制作、品茗和雅志、修养等心灵活动融合起来,构建了自然性、社会人文性与艺术性相融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茶经十章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不同于学科类书籍,而且有了文化视角和色泽,十章内容七千多字,但不单是述说工具和制作过程,而更着眼于一种艺术因素和对美的追求情趣,把饮茶也看作一种精神追求和享受过程。更值得注意的是把茶文化的核心茶艺和茶道精神融合在里面了,并强调了茶的品饮也是一种品性的修养,要以茶养廉、励志和陶冶情操。 将茶的物质与精神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茶的技艺程式贯穿了一种美学意境和心灵提升的氛围,这就渗透了民族文化的精神,也是形成茶文化主要内容的重

7、要因素和价值所在。就这样把生活中饮茶行为提升为一种富有人文精神和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现象,从而升华为茶文化, 那个年代虽未有人提出茶文化概念,但茶文化的内涵与外在艺术形式已经落脚在社会生活中了。 而有这样的基础,才有宋代茶文化进一步发展期,于是也有茶文化类的著作相继问世,如丁谓的补茶经,甚至宋徽宗赵佶也作大观茶论,倡导饮茶。 此后明、清至现当代茶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并走向世界。 在茶文化学科上也正式提出, 在浙江农林大学成立了茶文化学院, 其他学校也分别设立不同层次的茶文化专业,茶艺专业等,这反映了当今茶文化研究和专业人才发展的广大空间。(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又融合了释、道思想为一体, 并渗透

8、在品饮茶茗的艺术过程中,从而形成了中国的茶艺和茶道茶经中所体现出的茶艺与茶道含义及其精神, 并非像学术界所阐述的那样表述纷繁,各抒己见,其实就是通过外在形式表现蕴含着人的品性与思想情操,也是“精行俭德”的一种修养。正如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编撰的 茶为国饮中所说:“茶艺是茶道艺术,简称茶艺,她包含茶道与艺术两个因素,是以冲泡技艺为外在表现形式和手段,以内在精神的审美体验,训练修俭行为为实质的艺术。 正如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陈彬藩所说:“茶道就是把饮茶的艺术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才形成道。 ”这可谓艺中有道,道中有艺,物质与精神的高度统一。 在“一之源”中提到精行俭德,“六之饮”中又有“荡昏寐,饮之

9、以茶”。 “茶有九难”,讲究求精,内心平静,动作协调等,这样才能陶冶情操,自我修行,把饮茶由解渴的方式提升到一种高雅情趣和精神需求,成为一种修养过程,“十之图”中把整个内容绘成画幅张挂墙上,让人一目了然,既品茶之味,又明茶之理。 陆羽不是单纯从自然物质层面来写茶书,而从人文角度来把茶的物性与精神相融,并贯之以美学理念,开辟了新的文化领域,呈现了富有创意的茶文化。 后刘贞亮的茶之 “十德”, 皎然的饮茶歌、卢仝的“七碗茶”,苏轼的叶嘉传,宋赵佶的大观茶论等均将茶的品性与人的人格、修养等秉性融合起来,使茶文化的人文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拓展,这为以后茶与艺术各项内容的交融延伸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也体现在

10、宋代将茶、酒、花、香、琴、馔相融合的情景,并成为当时茶与艺术相合的一种风尚,还有斗茶风气的流行和把煮茶法改为点茶法, 这些茶的文化现象无疑与茶经意蕴远传世万年长陆羽茶经问世1235周年199农业考古20162茶经所倡导的茶艺,茶道精神有密切的关系,并一直延续影响到以后的历史时期茶文化中所呈现的相关茶艺活动和茶道精神。二、茶经以物质的茶给予精神外化,把茶的特性升华为一种精神象征,并延伸至人生历程的“教化“范畴之中,从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中国祖先发明了茶,造福人类,其可贵之处还在于以茶为媒介升华到与中华文化精神相融,使茶象征了一种精神,强调了与道德修养和人格熔铸联系起来,这也是千年来

11、茶所赋予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优良传统。中国茶文化延续至今还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主要植根于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人文思想体系的大地之中,这也是促进构成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重要因素。(一)茶经以哲学关于茶的性俭、清新、隽永融合于为人道德、礼仪修养的境界中,在茶味中让人感受到修身养性的人生回味,这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所要求“精行俭德”与茶的联系,自然会联想到,人们在生活中需要心灵复归清净、 恬淡和振作,这与茶性十分契合,把茶与人的心灵相融,其用意是深刻的,让人在茶饮品中去感受,这有利于健全人格之养成,有利于心灵的纯洁洗涤和振作向上。正如皎然所吟“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

12、。 陆羽又用“天之津液、神灵之精”的甘露来比喻,茶使人有甘美之感,又用佛经中来喻佛性的醍醐来比喻茶,味致纯美,使融入“清心神而出尘表”之境,其用意也在于品茶犹味人生,从而提高品茶境界。温庭筠的“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大观茶论说茶更能“祛襟涤滞,致清导和”。 “冲淡闲洁,韵高致静”。 这些引伸之词也均基于茶经之诱导和启示。刘贞亮提出“茶十德”,并提升到“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心”的境界,即设定了人文精神的目标,引导人们去追求高雅精神和规范人的处世修养,1990年庄晚芳教授提出“发扬茶德,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并倡议中国茶德为:“廉、美、和、敬”,这正体现

13、了茶道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 并和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台湾范增平在茶艺文化再出发中也论述到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茶艺茶道精神是以 “善化人心”,“以净化社会,”“以美化生活,”“以文化世界。”茶精神与人就有这样深层次的融合,即与人的节操品性相联。茶经“七之事”中列举了好几则与修身俭德的精神行为有关事例,均以茶德来操守养廉励节,用行为来倡导崇俭清廉,使茶成为节俭戒奢和廉洁的象征,李贽因品茶感悟而作茶夹铭,表达了“啜苦励志,咽甘报国”的人生价值观和高洁情怀。 当代茶圣吴觉农自述中说:“不求功名利禄升官发财, 不慕高堂华屋锦衣美食,不沉溺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廉洁自守无私奉献,具有君

14、子的操守”。 这就是茶人风格,也是茶经所倡导的要从茶性中沐浴自身的修养与品格,今天还需要进一步发扬以茶养廉,以茶修德,以茶清政,以茶礼让等传统人文精神,让茶性的清廉俭朴、高洁宁静的可贵精神与魅力永放光芒。(二)茶经认为饮茶是性灵之求,又把中华文化中的“万邦和谐”、“天地自然、五行和谐”的理想融于其中,寻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境界,从而吸取生命的源泉和谐在我国古代智者论述中就有所阐述,尚书中的“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王道平平,是大公之道,天下之常道也。 ”周易中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信焉,万物育焉。”这朴素的哲理,引导人们追求物我交融,

15、 主客体和谐统一的圆合思想,这也是中华文化集中体现的“和”,正如陈香白所说:“请相信,在所有的汉字中,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和”更突出中国茶道内核、涵盖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陈香白中国茶文化)维系统一和谐宁静而又相依的社会秩序,追求社会的整体利益和个人自我完善,也是为人的伦理义务,其实在生活中微细之处也可体现这种深刻的哲理,让人审视、修身、理解和增进思想交流,饮茶品茗正好是一种最佳媒体, 陆羽对儒家思想中的圆和、中庸之道深有体悟,在茶经中自然渗透了这样的民族人文思想。茶经在“四之器”中精心设计了烹茶、品饮200的二十四种茶器,都体现了和谐统一思想。 第一个就是风炉,为生火煮茶之用,其构思之十分

16、巧妙,但其精神主要来于茶道中的中庸思想,根据易经中的象数原理确定尺寸和外形,并运用了三个卦象坎、巽、离,代表水、风、火。 设三足间有三窗,于炉内设三格,各绘三卦的寓意图样,表明“风能兴火,火能煮水”,自然和谐之理想。炉足上写下“坎上巽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去百疾。 ”三窗也有六字:“伊公羹,陆氏茶”这六个字和三足上十四字表明匡时济世的思想和 “体现五行”实现和谐与清净的中庸境界,由于陆羽自幼得积公大师教诲,既明佛理,又得茶艺之术,又与茶僧皎然、诗人皇甫冉兄弟等文人墨客为友,云游于山水茶乡之间,深知茶学之思理,感受茶情之休育,与茶六十余年的交道,因此对茶德“其功致和”,茶清至真为信等品性深为感悟,在茶经字里行间渗透了协和圆融之灵气。陆羽在历史上并非突出亮丽人物,但正由于茶经散发出儒家中庸和合的思想,所以得到历代文人、官吏、社会贤达的认同, 把品茶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