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诗、画引入中学音乐欣赏课堂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455832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诗、画引入中学音乐欣赏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把诗、画引入中学音乐欣赏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把诗、画引入中学音乐欣赏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把诗、画引入中学音乐欣赏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诗、画引入中学音乐欣赏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诗、画引入中学音乐欣赏课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3生的综合表演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学生搭起社会大舞台,让他们一展自己的风采,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得学生的音乐水平、 表演能力也因此得到提高。 这样可以与农村社区形成紧密型结合, 使社区成为学生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 深入社会的窗口, 从而为促进学生对社会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变,开辟了新的途径。结语农村中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来自于当地的社会文化生活。 农村高中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既可以让学生通过音乐这个窗口来了解当地的社会文化生活, 又可以增加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带着兴趣去感悟音乐的美和领悟音乐给人的精神享受, 同时还可以增强对自己家乡音乐的热

2、爱和对音乐世界的拓展。把诗、画引入中学音乐欣赏课堂文 / 刘进梅音乐、诗歌、绘画是姐妹艺术,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相互融通。 把诗、 画引入中学音乐欣赏课堂,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 还能借诗、 画诠释音乐内容, 借诗、画体验来使学生回味音乐中的意蕴。 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范畴, 又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能够取得良好的审美教育效益。实习编辑:李 菲参考文献:1王安国、吴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2郭声建.音乐教育论.长沙 :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3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作者简介:高方东,江苏盱眙

3、县马坝中学艺术 教研室教师音乐、诗歌、绘画是姐妹艺术,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融通,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在音乐作品体裁形式中有音诗、 音画, 如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我的祖国 、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的交响音画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 美国作曲家格罗菲的大峡谷 、法国作曲家肖松的音诗等。我国作曲家辛沪光的 嘎达梅林 交响诗是根据蒙古族中流传的一首叙事诗创作的, 音乐具有史诗的性质和意味, 表现了嘎达梅林的英雄形象和事迹。再如古曲春江花月夜 ,前九段都附有小标题: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风洄曲水;4.花影层叠;5.水深云际;6.渔歌唱晚;7.洄澜拍岸;8.桡鸣远濑 ; 9.乃归

4、舟。 这些标题充满诗情画意,而那优美婉转的旋律, 像一幅幅美丽、 迷人的春江月夜画卷, 给人一种诗一般韵味和美的享受。诗与画也常常融合在一起,相互映衬。中国画常把诗、书(法) ,印(章)结美育园地124合在一起,增添情趣、韵味和美感。人们常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如唐朝大诗人王维的诗句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松含风声里,花对池中影”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等。这些诗句景象鲜明,色彩明丽,似一幅幅 “有声画” 。 再如杜牧的诗句 :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 在清新、 爽朗、 俊逸的格调中, 给人展

5、现出一幅色彩艳丽的画卷。 诗、 画结合将给人带来更多的美感和韵味。音、诗、画等姐妹艺术相互渗透,相互映衬。因此,把诗、画等姐妹艺术引入中学音乐欣赏课堂, 可以引发想象, 开阔思路, 从中感受到更多的音乐内涵, 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诗、 画引入音乐欣赏课, 可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诗画导入引发想象有时在欣赏某一乐曲时, 可以将诗歌导入。 如在欣赏鲍罗丁的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时, 先让同学们朗诵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然后让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毫无疑问, 学生脑海里会呈现一幅苍茫辽阔、 雄浑壮丽的大草原画面。 接着再来欣赏,

6、并由老师讲解这首乐曲表现的内容和主要表现手法:乐曲开始, 第一小提琴在高把位轻轻奏出空八度泛音;长笛、 双簧管用很弱的音量, 在低八度重复了这个音;在空旷而寂静的背景中, 单簧管奏出了具有俄罗斯音调的第一主题, 音乐给人展现了一幅辽阔无边的大草原, 远处隐隐约约传来类似军队的脚步声。类似的诗歌导入, 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同时帮助学生提高了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再如欣赏刘天华的二胡曲 月夜 时,可先用俄罗斯画家克拉姆斯科依的同名画作月夜导入,让同学们赏析并讨论这幅画给人主要的感受是什么?同学们会得出一个比较统一的感受:静谧、闲适、优雅。当然,这幅画出自一个国外作者,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民族, 有不

7、同的艺术语言。 假如说是一位中国画家, 画的是江南水乡的月夜景色, 画面会是怎样的意境?让同学们在想象中,再来“品尝”刘天华的二胡曲月夜所表现的那种静谧、秀丽的江南月夜景色, 必然可以加深同学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诗、 画的导入, 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提高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二、借诗画诠释音乐内容赏析某些乐曲时, 可以借助诗和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内涵。 如古琴曲 梅花三弄 主要描绘了梅花不畏霜雪、 傲骨凌冬开放的铮铮骨气, 借此比喻古代士大夫或文人的清高、超脱、拔俗的气节。乐曲内涵比较深刻, 同时也比较抽象。 针对这首乐曲,可朗读一些有关咏梅的诗句,来帮助诠释乐曲

8、中内涵。 如宋朝林逋的咏梅诗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首诗把梅花的淡雅、 清香、 高洁与卓尔不群的骨气, 刻画得淋漓尽致。 再如宋代大诗人陆游的咏梅诗句, “雪落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等,用梅花隐喻了诗人的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德。通过以上有关咏梅的诗句朗读学习,我们再来 “品尝” 古琴曲 梅花三弄 , 就能从清越、 亮丽的音色中, 感受到梅花那种淡雅而高洁的形象。同样我们也可借用相关的画作来诠

9、释音乐作品所包含的内容。 如我们聆听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时,可以欣赏俄罗斯画家列宾的画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这幅画描绘了十一位蓬头垢面、瘦骨嶙峋的纤夫,他们弓着腰,面向沙滩,背负青天, 拖着沉重的货船, 迈着艰难的步履民歌 伏尔加船夫曲 表现了船夫们受尽折磨和屈辱的生活, 他们从心底发出不平和呼喊, 可以说画作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内容最好的诠释。 三、借诗、画体验, 回味音乐中的意蕴在音乐欣赏中,除了对客观音响感知、想象以外,还可以借助诗、画等姐妹艺术去感知、联想、体验、回味音乐所表现的形象和意蕴。 如欣赏波兰作曲家、 钢琴诗人肖邦的钢琴小品bD 大调前奏曲(雨滴) , 可运

10、用相关的诗句来透析乐曲中的内涵, 帮助学生体验回味音乐作品中更深的内涵和意蕴。这首乐曲是 1838 年肖邦在地中海玛略卡岛 (属西班牙领地) 上疗养时创作的,当时同行的还有法国著名浪漫派女作家乔治桑,他们寄居在一座修道院。据说有一天乔治桑因事外出未归,天已黄昏,外面滂沱大雨, 肖邦倍感孤寂, 一时心烦意乱, 思绪万千, 随即在钢琴上即兴创作了这首乐曲。 这首钢琴曲小品最大的特点是从头至尾伴奏织体不断反复ba (#g) 这美育园地125个持续音, 它像延绵不断的雨滴, 滴落在修道院的屋顶上。 音乐给人一种焦虑不安和阴森恐怖的印象。 这里不妨用李清照的诗句来透析肖邦当时的心境: “梧桐更兼细雨,到

11、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可以想象, 肖邦是一位游子, 二十岁远离祖国和亲人,只身一人来到法国巴黎, 又因身体欠佳, 来到遥远偏僻的小岛上疗养, 正巧又是黄昏, 风雨交加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1当时肖邦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不难理解, 那延绵不断的ba (#g) 持续音, 不正是作曲家从心底流出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浓浓思绪和乡愁吗?以上借用诗句诠释点题, 可以说 “入骨三分” , 诗句把同学们的感受引向深入,从而“品尝”到更深的音乐意蕴。印象派的音乐作品使许多人很难领会其风格特点。德彪西是印象派代表人物,他的许多作品受到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的诗歌及印象派画家莫奈、

12、塞尚等人的作品影响。 在欣赏他的作品时, 可借助相关的诗或是画来帮助领会音乐风格的特点, 从而进一步探求和回味音乐中的意蕴。 如欣赏管弦乐牧神午后时,可以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 。在这幅画里, 作者描绘了法国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太阳刚刚从远方海面雾气中升起,强烈的大气反光形成多彩的世界, 天空被染得微微发红, 远方的港口、 建筑、 吊车、船舶等在晨曦中隐现, 整个画面笼罩在灰蒙蒙的雾色中, 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糊不清, 整体画面给人一种迷茫、 朦胧的感受。乐曲牧神午后与画作日出印象 表现的意境有相似之处:一开始长笛在低音区奏出了第一主题, 半音阶上下滑行的旋律, 用松弛而朦胧的音色

13、, 描绘了午后牧神昏昏欲睡, 在梦幻中的状态。 整个乐曲给人一种恍惚、朦胧、模糊、暧昧的感受。通过画作日出印象和乐曲牧神午后 的欣赏和剖析, 我们可洞悉到印高中美术特长班学生个性培养初探文 /饶海琼高中美术特长班课程与普通美术课相比,有美术教学的一般性,更有它的特殊性和完整性,主要表现为难度高、内容多、时间紧。这要求教师必须采用有别于普通美术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在十分有限的时间里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即使美术教学服务于高考的应试目标,又要使美术教育与人文学科的时代内容相融合。 美术教育是与人类精神创造密切相关的教育,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艺术个

14、性的基础上的。实习编辑:王若希象派的音乐与绘画表现手法有共同之处 :它们都喜欢微妙、 瞬间的变化和难以捉摸的东西;喜欢用隐喻、暗示;喜欢用朦胧的色彩(音响) 、模糊的轮廓表现一种幻觉和意念。在画作日出印象的视觉感官影响下,听觉感官便可更进一步地“品尝” 到印象派音乐那种朦胧而精致, 模糊而纤巧,飘忽而妩媚的艺术特色。总之,音、诗、画等姐妹艺术相互渗透、相互映衬。把诗、画引入音乐欣赏课堂, 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深化音乐作品的内涵,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能够取得良好的审美教育效益。 因此,我们这些教育者应当选取合适的诗、画,把它们引入中学音乐

15、欣赏课堂,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参考文献:1陆游.卜算子.咏梅.见 : 刘洪仁选注.陆游诗词选.成都:巴蜀书社,2008作者简介:刘进梅,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中学教 师美育园地把诗、画引入中学音乐欣赏课堂把诗、画引入中学音乐欣赏课堂作者:刘进梅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中学 刊名:美与时代(下半月) 英文刊名:BEAUTY & TIMES 年,卷(期):2009,(7) 被引用次数:1次参考文献(1条)参考文献(1条)1.陆游 卜算子.咏梅 2008本文链接:http:/ 授权使用:吉林大学(jldx),授权号:ae37b812-1fcc-4747-a015-9e8500f7a628 下载时间:2011年2月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