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期中语文最新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466560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上期中语文最新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期中语文最新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期中语文最新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期中语文最新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期中语文最新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上期中语文最新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上期中语文最新试卷(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语文第页 共 4 页1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 2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3 踌躇()呜咽() j()身咬文 ji o()字4 2、默写 (10 分)5 (1)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成功的花)6 (2)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7 (3)但愿人长久,。(苏轼明月几时有)8 (4)今夜月明人尽望,。(王建十五夜望月)9 (5)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1分)10 11 ( 6),无欲则刚。(对联)12 (7) 次 北 固 山 下 中 , 蕴 含 自 然 理 趣 的 句 子 是13 ,。(2分)14 ( 8

2、) 赤 壁 中 以 小 见 大 , 以 两 位 美 女 的 命 运 象 征 国 家 命 运 的 句 子 是 :15 ,16 。(2分)17 18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19 楚人有涉江者()先自度其足()20 4、假如放晚学后, 张明同学邀请你去网吧玩电脑游戏,你如何拒绝他的邀请,既不伤害与他的感情,21 又能劝说他及时回家。(2 分)22 你是这样说服的:23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24 A.国庆六十华诞联欢晚会成功的原因是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25 B.不闯红灯,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26 C.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

3、了。27 D.这篇文章不仅语言流畅,而且对问题的分析也入木三分。28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29 A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刻舟求剑就是其中的一则,它告诫人们要随30 着情势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31 B鲁迅的 社戏 写了“我” 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经历,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32 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33 C幼时记趣中,“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的心灵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34 素情感。35 初一语文第页 共 4 页2 D端午日的作者是现代作家沈从文,文章主要写了赛龙舟、捉鸭子等端午习俗,具有浓郁36 的湘西风情。

4、37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38 A、周笔畅童年照片曝光,其姿势表情让人忍俊不禁。39 B、初一()班的班长思想品德好,工作能力强,可谓德高望重。40 C 、文艺作品的艺术性越高,对读者潜移默化的力量也越大。41 D 、登上惠山山顶,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42 8、. 仿照例句,再写一个比喻句(2 分)43 例:语文是一壶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44 仿:语文是,。45 7某实验学校为了能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特向全校学生征集好的建议,请你结合自身经历,46 并根据你对下面几则材料的理解,向学校提2 条合理的建议。(4 分)47 材料一:三四岁的时

5、候,我问妈妈:“我可以玩吗?”妈妈说:“可以,不过你先要背这首唐诗。”48 七八岁的时候,我问妈妈:“我可以玩吗?”妈妈说:“可以,不过你先要练钢琴。”再大一点,49 我问妈妈:“我可以玩吗?”妈妈说:“可以,不过你先要做完这10 道奥数题。”现在我不再问妈50 妈,每天上学、回家、做功课。我现在不爱玩,不会玩。也没什么爱好。51 (选自杂文经典)52 材料二:, 我很想详细知道“怪哉”这故事,现在可以问问先生了,“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53 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先生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54 怒色。我才知道学生是不该问这些的,只要读书,55 (选自鲁迅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56 材料三:多年以前,有个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里洗碗,她才几岁的小儿子独自在洒满月光的后院玩57 耍。年青的母亲不断听到儿子蹦蹦跳跳的声音,感到很奇怪,便大声问他干什么。天真无邪的儿子58 也大声回答: “妈妈,我想要跳到月球上去!”这位母亲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责怪儿子不好好学习,59 只知道瞎想!而是说:“好啊!不过你一定要记得回来啊!”这个小孩长大后真的“跳”到月球上60 去了,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61 (选自读者)62 建议63 一:64 65 建议66 二:67 68 建议三:69 二、阅读与理解(31 分)70 (一)阅读下

7、面的文段。(共11 分)71 幼时记趣72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73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74 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75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76 初一语文第页 共 4 页3 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77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78 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

8、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79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 分)80 (1)故时有物外之趣()(2)捉蛤蟆,鞭数十81 ()82 (3)以丛草为林()(4)余年幼,方出神83 ()84 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85 A:以土砾凸者为邱 B :项为之强86 C: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D:而置之其坐87 10、翻译句子。(2 分)88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89 90 91 11、“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一句表现了作者幼小的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92 (2 分)93 12课文写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请依次概括三件在下面方格内。(3 分)94 (二)阅读

9、社戏节选,完成题目。(共11 分)95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96 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97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98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99 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100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101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

10、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102 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103 许是渔火。104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105 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106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107 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108 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109 15、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选文所写的主要内容。(18 个字以内)( 2 分)110 111 。1

11、12 16、找出选文第段写开船时的一系列动词,并说说它们的作用。(2 分)113 动114 词:115 ( 1分)116 作117 用:118 初一语文第页 共 4 页4 (1 分)119 17、第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 分)120 121 122 123 124 18、第段中的“沉静”“自失”体现了 “我”在夜行途中的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125 (3 分)126 127 128 129 130 19、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的感受很独特,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说说你自身的经历。(50 字131 以内)( 2 分)132 133 134 135 136

12、(三)阅读文章,完成题目。(共9 分)137 话说重阳138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魏文帝曹丕说,139 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之为“重阳”,140 也叫做“重九”。141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zh y), 以求长寿。142 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143 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144 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

13、为脍炙人口的重阳诗。145 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146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重阳插147 茱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148 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149 虫作用。150 至于登高,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适宜于登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活动为151 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152 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

14、 正是成熟的季节, 农民纷纷上山采集。农民管这种采集叫“小秋收” 。153 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154 重阳节登高,本来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带,没有山,怎么登呢?这个问题大概古人是早已考虑到155 的,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叫“登山”。宝塔、城楼,通常都156 很高,是个理想的登高场所。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157 高点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158 含意。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159 “登高” 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

15、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 “登160 初一语文第页 共 4 页5 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也161 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162 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163 20、用简要的语言说出“重阳”得名的由来,并列举出它的几种不同的名称。(3 分)164 165 166 167 168 21、风俗习惯的形成,往往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重阳节也不例外,根据上169 文内容,试作简要分析。你还能另外举出一个类似例子吗?(2

16、 分)170 171 172 173 174 22、重阳登高,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文内容,试从“文化”角度加以简要分析。(2 分)175 176 177 178 179 23、你赞不赞成把重阳日定为“老人节”或“敬老节”?两个名称中你更倾向用哪一个?(都要简180 要说明理由)。(2 分)181 182 183 184 185 186 三、请以“心灵深处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40 分)187 20 要求:188 ( 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写“秘密”、“回忆”、“烦恼”、“快乐”、“伤痛”, ;189 ( 2)说真话,抒真情;190 (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初一语文第页 共 4 页6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答案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