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书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465602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卑与超越书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卑与超越书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卑与超越书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自卑与超越书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卑与超越书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卑与超越书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卑与超越书评2014053317 赵昱菲“一个人在五岁之前, 其生活经验已经决定了他 (她)成年后解释自身遭遇和回 应的方式,对于“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应该期待些什么”有了基本的答案。”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是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思 想最成熟的 1932 年写出了自卑与超越一书。他认为,由于身体缺陷、骄纵、 忽略所引起的自卑,有可能摧毁一个人,使人或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异常。但 另一方面,自卑也有可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一、要点 什么是自卑?阿德勒在本书中提出的定义是,“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 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

2、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人类生活在“意义”之中,每个人为自己构建的“生活意义”各不相同。但是, 思考生活的意义,不能忽略三个基本事实: (1)人类生活在资源贫瘠、物少人多、竞争激烈的地球上; (2)个人很脆弱,受到种种限制,在多数情况下无法单独地完成自己的目标。 假如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 并且想只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应付一切问题,他只能面 对失败和灭亡; (3)人类有两种性别,个体和人类集体生命的存续都必须依赖于这一事实。由 于这一事实的存在,人类社会才产生了爱情和婚姻这两种联系。由上述三个基本事实进行延伸思考,我们可以发现, 其实人类在生活中遇到的大 部分问题都可归为三个类别:职业、社

3、会合作、亲密关系。我们常常希望改进目前的地位, 这种想法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的自卑感。在理想的 情况下,我们能通过这种心态的驱使改造环境、改善自己,从而获得安全感、建 立优越感。 这也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主线。然而在某些情况下, 我们为了摆脱自 卑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和目标,问题就随之而来。当人们在职业、社会合作、亲密 关系这三个方面频频遭遇问题,他会表现出一种自卑的人格气质。非理性的自卑何以让人无法自拔?阿德勒认为,一个人在五岁之前, 其生活经验 已经决定了他 (她)成年后解释自身遭遇和回应的方式,对于“对这个世界和自 己应该期待些什么”有了基本的答案。作者将器官缺陷、 娇纵、忽视归纳为儿童 时期最容

4、易碰到的三种问题。 存在以上问题的儿童, 他们在早期获得安全感优越 感的方式可能是强调自己的身体缺陷、依赖他人的肯定、 哭闹淘气以引起他人注 意等等,缺乏通过自己正常努力或是奉献、对别人发生兴趣和互助合作来达到目 的的成功经验,并更容易感受到挫败。结果在之后的生活中,错误的“行为-目的”环路不断被强化、放大。那么,一个人应该如何超越自卑?阿德勒从教育者和治疗者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 的。作者否定了遗传或者性压抑决定性格的观念,认为自卑是有希望被纠正的。 简而言之,人们需要判断哪些行为其实是自卑的表现,患者的潜在愿望是什么, 患者的哪些早期经验造成了现在的错误反应模式,然后向患者指出错误所在, 鼓

5、励其建立正确的反馈模式即作者通篇强调的“合作”,以达到一种利人利己 的普世价值。具体而言,阿德勒强调母亲在养育孩子的关键作用:第一步,母亲爱护孩子,让 孩子与外界建立一种初步的、 积极的联系; 第二步,母亲将孩子的兴趣转移到父 亲身上,引入另外一个合作的角色; 第三步,母亲引导孩子进一步扩大社会接触, 对他人产生兴趣。然而作者也认为比教导父母可行性更强的是对教师进行指导, 鼓励教师在学校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问题,判断孩子的真正需求, 与家庭合作加以 引导。二、启示 自卑与超越 一书给我的启示是: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由于自 卑感总是会造成紧张, 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

6、但是其目的 往往却不在于解决问题。 争取优越感的动作总是朝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真正的 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避而不谈。 个人限制了他的活动范围, 苦心孤诣地要避免失 败,而不是追求成功。他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犹疑、彷徨,甚至是退却的举动。他 的自卑感会变成他的精神生活中长久潜伏的暗流。在阿德勒的启发下, 我对自己的“最初记忆”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与书中观点一 致。这种对“海量回忆”的“有限选取模式”,足以窥见到我的思维模式和潜意 识中的某些特点,是认识自我、解剖自我的一个门径。另外,阿德勒在书中介绍了几个精神病案例,足以引起我的重视和警觉。1923年,在奥地利出现了一个病例。患者在家中排名老么。幼年时,

7、由于他的 体能和智能都比不上他的哥哥姐姐,体育成绩和学习成绩较差, 有时还需要靠抄 袭哥哥的作业来应付老师。 一日,他向父亲坦白自己的抄袭行为,并表露了深深 的负疚感。父亲不但没有责罚,反而表扬了他的诚实。结果,这个意外的事件, 让他找到了优越感的替代品依靠忏悔获得道德层面的“胜利”。他的潜意识获得了这样一个信息:虽然我的身体孱弱, 成绩较差, 但是我有强烈 的罪恶感,这是我比众人优越的地方,所以我不必锻炼身体,提高成绩,只需要 保持这种罪恶感,就能够在道德层面傲视群伦。成年后,他的这种异常心理得到了反复强化。他在教堂做礼拜时, 当众痛哭流涕, 对耶稣像行五体投地大礼, 深刻揭露自己的“罪行”

8、, 得到了教友们的尊重和爱 戴。再后来,他赤身裸体在家中行走,暗示自己身体已经变得强壮,不再比兄长 们孱弱。最终,他走向了自己的归宿精神病院。由上述案例可见,某些狂热的宗教信徒,可能是具有强烈自卑感的心理异常者。 他们必须明白,在职业、社会、亲密关系这些层面遇到的挫折,只能直面事实, 通过长期努力克服障碍,而不能依靠宗教信仰来体现自己那所谓的“道德优 势”,获取虚妄可笑的“优越感”,最终自取灭亡!三、批评 自卑与超越一书是个体心理学的重要典籍,久负盛名,但亦有缺憾。第一, 阿德勒的思想内容虽然相当丰富, 能够对人类生活及成长的细节深入探讨, 不过他的理论只是由几个基本概念组成,再加上几个个案而

9、已, 没有构建一个完 整的系统,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第二,阿德勒认为从自卑感到优越感或安全感的追求主宰着一切行为,这可能是 一种确定论,忽视了随机因素的作用。第三, 阿德勒认为人必须与异性合作, 把通过婚姻的形式存续生命作为重大责任, 这似乎是受到其犹太教徒身份的影响。如果此说成立, 则耶稣和佛陀何以自处? 在留下身体血脉和精神血脉之间,何者对人类的贡献更大?第四,阿德勒过分强调“合作”的价值,忽略了“孤独”的价值。 通过法国心理 学家古斯塔夫 ?勒旁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我们知道,人在群体 中,智能和道德水平往往会急速下降,变成受人愚弄和操纵的“木偶”。如果在 这样的群体中强调“合作”

10、, 有何意义和价值?因此, 我仍然服膺于卡尔维诺在 树上的男爵中的隽语:“一个人只有远离人群,才能真正和他们在一起。”四、蛇足 “批评”中的第三和第四段, 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 还是潜意识为了强 化固有的思维模式而制造的巧妙谎言?我无法确定,因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实在 是太复杂了。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想什么,我不知道自己究竟相信什么,我不知 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人根本就不了解真实的自己, 这是现实世界中最大的荒谬。 正因为如此,心理学才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值得我们投入巨大的热情进行研究。 这门学科现在还处于青春期,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每个人合作的范围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个来自他们的选择,有人选

11、择婚姻与妻 子合作;有人选择宗教与上帝和教友合作;那些远离人群的“孤独“者也有内 心的合作者“他们“;哪怕是孤独到从里到外都是自己,也有人说“让自己作 一个幸福的人就是最大的贡献“,总之别做伤害他人利益的事都算是对社会大 众的“合作“了。合作是阿德勒本书所有观点的核心。在他看来, 一个人患有神经症的根本原因是他没有合作的能力,而没有这种合作的能力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没有帮助他或她在早期培养起这种能力。作为一种心理学的经典流派,我觉得他的学说的大部分是很有道理的。而且,这种合作精神其实也是和许多的宗教信条教育人们要奉献自我,乃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想所一脉相承的。自卑与超越以“ 自卑情结 ” 为线

12、索,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创立的个体心理学思想。书中不仅涉及到 人为什么活着, 心灵与肉体的关系, 自卑感和优越感, 家庭和学校对人的影响,而且还论及了早期记忆,梦,犯罪及爱情、 婚姻等内容。 他在书中着重论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它对个人的影响, 个人如何超越自卑感, 如何将自卑感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取得成就。自卑感在阿德勒的理论中占有很大份量。他认为一般的自卑感是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一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的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优越感是每个人在一种内驱力的策动下力求达到的最终目标,它因每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而不同。在书中, 他还论述了家庭和学校对个人的影响,他认为, 人的行为不是由生物学的本能力量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人的行为都是出自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阿德勒提出的自卑 与补偿作用, 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愈来愈多受它影响的人认为,阿德勒对心理学的贡献超过了弗洛伊德 。不仅如此, 阿德勒理论的社会意义也颇为深刻,心理学家 墨菲 指出: “ 阿德勒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中是第一个沿着我们今天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