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角色发展研究综述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446890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性别角色发展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性别角色发展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性别角色发展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性别角色发展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性别角色发展研究综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性别角色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自从科学心理学诞生以来,性别角色的研究就受到了心理学家的关注。性别角色, 是指由一定的文化所认定的适合于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系统,同时还包括那些被看作是构成 男性和女性的基本的态度和情感。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回顾,将多位专家和 学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和分析,分别从性别角色概念、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结果、研究展望 等方面对性别角色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和总结。 关键词:家庭 子女 性别角色发展 一、引言 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认为拥有男性特质的男性与拥有女性特质的女性具有最健康的心理和 良好的适应能力。而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性别角色模式“心理双性化”被提 了出来。双性

2、化理论模式认为:第一、个体可以是双性化的,即他(她)可以既具有男性 化特质也具有女性化特质;第二、与其他类型的个体相比,双性化个体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和适应性。由性别角色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性别角色是通过社会的作用产生的,是非生 理因素的,它的实质是与人的生理方面无关的社会行为。有研究将夫妻关系分为权力关系 和情感关系两个维度。在夫妻权力的空间范围局限于家庭,它反映的是丈夫与妻子在家庭生 活中权力的分享及决策的平等程度状况。夫妻情感关系是心理学界更多关注的领域。研究 者常用夫妻冲突来衡量夫妻情感关系状况。夫妻冲突越少越轻意味着夫妻情感关系越好,反 之则夫妻情感关系越差。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报告指出

3、,父母情感冲突与子女的行为、适应、 情绪、健康、学业成绩等问题存在显著相关。国内目前对夫妻权力关系及情感关系与子女 性别角色形成的关系研究极少,尤其未见有关夫妻权力关系对子女性别角色形成影响的研究 资料。 性别角色教养态度作为父母持有的与性别有关的教养态度,是指父母在教养子女以及与子 女的互动上所持的性别角色态度。 其内容涉及父母对子女的知觉、期待、行为管教、物质 环境的选择、家务分工、游戏活动的差异、学业性向、学科成就的态度与期待等。 传统的 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强调两性差异,在教养过程中注重两性区分,认为子女的行为应该符合 其自身性别角色特点。目前国内很少有研究考察父母持有怎样的性别角色教养态

4、度。另外, 国外大量关于儿童跨性别行为的研究均表明,与女孩相比,父母更反对男孩的跨性别行为, 对男孩的性别角色要求也更严格。与女孩的父母相比,男孩父母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更为 传统。 二、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 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性别角色形成的基本因素,但他们对性别角色行为形成影响作用 的发挥则取决于父母等人的直接社会化作用和儿童的性别自认和模仿学习。生物学的两性 差异是性别角色行为获得的前提条件性染色体决定着男女差异的遗传基因,这是性别角色差 异的生物学开端。性激素与社会环境是在相互作用中决定人的行为的,所以性激素对人类行 为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性别角色行为的获得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社会因素

5、。社会因素在性 别角色行为获得中起决定作用两性角色的分化是社会化的结果,当然,这是建立在两性的生物 特性分化的基础之上的。影响性别角色行为差异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文化、性别刻板印 象、大众传媒及职业性质等方面。(一)社会文化。社会文化背景对两性性别角色行为的形成,有 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生物特性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性别角色 行为,这已为跨文化的研究所证实。 (二)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指的是传统的、被广 泛接受的对两性的生物属性、心理特质和角色行为较为固定的看法、期望和要求。它代表 着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规范,它随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变化,它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社会压力的来

6、 源之一。(三)大众传播媒介。此外,职业性质也影响着性别角色的形成。 父母的直接社会化作用在性别角色行为获得中起主导作用.父母不仅是抚养者,而且也是其心 理行为的最早塑造者。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根据生物性别区别对待男孩和女孩,按两性的不同 标准和性别角色行为规范,有意地塑造儿童适合于自身性别的行为。父母一旦知道了孩子的 性别,性别角色社会化就开始了。父母总是根据性别区别对待,表现在服饰、名字、玩具和护 理方式等方面。孩子的性别自认和模仿学习是性别角色行为获得的内在动力,在性别角色 社会化的过程中也发挥着自主性和能动性。随着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孩子一旦明白了自 己的性别角色,就会主动地把自己归于

7、“男性”和“女性”,并有意识地使自己的各种行为努 力合乎相应的性别角色。他们还有意或无意识地观察同性榜样的言行进行模仿学习。父母 生活中是基本的抚养者,是最有权威的,因此更可能成为子女学习性别行为的榜样和楷模。三、研究结果 父母在对待不同性别的子女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两性差异主要体现在男生比女生更多地 感受到父母亲对自己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以及家庭的控制性方面; 而两性被试者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偏爱及家庭环境的其他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这主要反 映了父母对两性子女的看法及关注的不同,因为女孩天性比较安静顺从,不易出现意外事 故,而男孩天性好动、调皮、不服管以及易发生身体损伤。这

8、主要是大多数家庭对男孩不 得不采取严格的方式控制他们的日常行为,或者是受“养儿防老”的观念的熏陶,所以对 男孩倍加宠爱,有重男轻女倾向所致。 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着城乡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也存在着差异,且差异的结 果很相似。研究中发现,城市中较多是独生子女,而农村里较多是非独生子女,由此可看 出它们之间的匹配关系。来自城市或者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会更多地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 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情感温暖理解,以及父母亲的偏爱。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 在于城乡父母自身特点和城乡文化背景的不同。城市父母相对受教育水平较高,经济收入 也相对较高,有条件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相对农

9、村父母而言,他们对子 女的教育更科学和全面,能给子女更多的关心理解,家庭氛围更加民主融洽。但对独生子 女容易溺爱,表现为偏爱。 性别的双性化和未分化的比例提高了,而性别的典型化比例降低了。研究结果显示,男性 特质和女性特质这两个独立的维度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呈正相关。 消极的、过于严苛的父母教养方式会促使孩子的性别角色向“未分化”发展,而温暖的、 理解的父母教养方式会促进孩子的性别角色向“双性化”发展。传统的性别特征模式限制 了个体的发展,而双性化的模式提醒我们不要让孩子过早地性别定型化,但这样就既可能 产生双性化的个体,也可能产生未分化的个体。 父母的性别角色平等态度与孩

10、子的性别角色平等态度有显著的正相关。男生比女生、男孩 的母亲比女孩的母亲更认为男女是不平等的;男孩的父亲与女孩的父母在性别角色平等态度 上没有差异。父亲的性别角色平等态度与学生的性别角色没有显著相关,但母亲的性别角色平等态度与学生的女性性别角色有显著负相关。从总体上看,父亲和母亲在教养子女时持 有非传统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并且父亲和母亲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男孩父亲和母亲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女孩。父亲和母亲的性别角色教养态 度得分,也就是说,尽管本研究中的父母均持有非传统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但与女孩的 父亲和母亲相比,男孩的父亲和母亲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更传统一些。

11、父母的性别图式影响其 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具体来说,与非图式化的父母相比,性别图式化的父母持有更传统的 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其原因可能在于,与非图式化父母相比,性别图式化父母可能更强调 男孩与女孩之间的差异,更注重子女的行为应该符合其自身性别角色特点,因而也就持有 更传统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 四、存在问题和研究展望 对于已成年的大学生而言,性别角色还处于一种未分化的状态是否会对其造成不好的影响 呢?在这个基础上,对于双性化与未分化的对比研究以及双性化和未分化的负性心理问题 等,还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当今已婚职业女性的角色冲突问题是许多社会学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他们在对这一群 体进行角色冲

12、突状况比较、角色冲突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缓解角色冲突、切实 推进妇女发展进程等问题。但有关夫妻权力关系对子女心理行为影响的研究较少, 夫妻权 力关系与子女社会化发展有一定的相关,应当给予关注。 家庭中的社会生态因素如何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进程,这一课题需要引起关注。如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往往影响儿童接触的电视传媒和同伴,电视传媒和同伴又强化了父母的态 度和信念。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的经济状况还与家庭居住的社区环境和儿童就读的学 校类型相联系。我们应详细观察这些社会生态变量怎样转换成父母传递给儿童的关于性别 角色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彭丹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 传

13、奇传记文学选刊,2011(1):167 2王雪珍,李 林夫妻关系与高中生子女性别角色特质关系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0(4):67 3王美芳,袁翠翠, 杨峰, 曹仁艳父母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及其与性别图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年,2013(21):649 4袁立新,杨玉銮父母性别平等态度与孩子性别平等态度、性别角色的关系 J广东教 育学院学报 ,2007(27):47 5卢勤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性别角色的关系 J中国学校卫生 ,2010(4):23 6 张林,邓小平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身体自我认知对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J心理发展 与教育 ,2008(3):56 7扶跃辉,陈峰国外关于家庭对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影响研究的新进展 J上海师范大 学学报 ,2006(12):12 8蒋玉娜,金盛华,黄甜家长性别角色与高中生子女性别角色定位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507 9张书义性别角色行为获得的影响因素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26): 40 10高韵萌性别模式与性别平等J社会 ,2002(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