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432469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思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思考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思考河南省唐河县昝岗乡闽营小学 曲贞文【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进行论述: 一、农村小学生的作文现状;二、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低劣的原因;三、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对策; 四、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关键词关键词】内容空洞 套作 学生差异 生活作文 农村气息 特色一、农村小学生的作文现状1、学生方面:大部分农村学生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写不出。学生一写作文就叫苦连天,即使是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连篇,令人着实担忧。2、教师方面:大部分农村教师不怎么会

2、写文章,很多是半路出家由民办转正的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更差。教师不知如何下手指导,碰上作文课,教师随手拟个题目,任学生信笔涂鸦。学生作文没有目标,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写来写去,还是一头雾水。还有一种走捷径者,作文指导有意无意地指导学生套作,让学生仿写一些作文书中的优秀作文,造成有的小学生干脆把这类作文改名换姓,一套了之。3、.教学方面:对习作教学总体目标认识不清楚,随心所欲地进行教学;或者是在与学生认识水平不相符的目标下对作文教学,不是要求过高,就是面面俱到,导致作文教学陷入了极大盲目性和随意性,走进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其实,许多教师也不知道习作课怎么上,无教案上课,随意安排习作内容,不

3、注重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事情,不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作文课全凭学生的“天赋”去发挥,就造成我们的学生习作瞎编乱造,谎话连篇的现象。4、指导方面:未严格按照年级段要求,教学要求过高过急,训练没有阶段性。作文教学无序列、无计划,教学程序单一,读写脱节,课内与课外不能密切结合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作文题目或范围要求没有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范围内,不能开阔学生思路,未教给学生一些观察事物的方法。在作文的批改上也不够认真,没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批语,篇篇皆是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书写工整等,或反之。二、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低劣的原因农村小学生相对城镇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较少,社交能力

4、也无法与城镇学生相比,视野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因而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作文雷同与重复化虚假作文,内容不具体。比如三言两语,陈词滥调,这在小学生作文中屡见不鲜。其具体原因主要有:1、学生差异,影响了作文的水平。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表现为不爱说话,见了生人就面红耳赤。很想写,但不敢提笔,敢提笔,却又无从下笔。大部分学生作文内容贫乏,单薄空洞,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切实。农村小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小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很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加上家长对孩子仍有许多“大人讲话,小孩子不准插嘴”这样的限制,所以本来就不是很能说会道的

5、孩子就更加变得沉默了。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的变小。当碰到一个作文题目时,由于记忆库存的空荡,提起笔来不知所措。2、地区差异,遮蔽了学生的视野。由于农村地处相对偏远,相对落后闭塞,学校硬件设施相对欠缺,图书馆、阅览室尚不健全,图书陈旧过时,信息传媒相对滞后,限制了学生课外学习、写作素材收集的空间,造成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狭窄,接触社会少,生活单调,视野小,在作文中无东西可写,因此,农村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也有一种恐惧感,或者说是厌恶感。3、教师差异也制约着作文的进步。很多教师由于功利思想作怪,为“作文而作文”的教学思想禁锢了部分学生写作的创新意识,教会学生按一定的模

6、式去作文,例如段落是三大段结构:第一段开篇点题,第二段介绍主要内容,第三段谈体会、感受。结果学生的文章谋篇布局是如出一辙。小学生的思维是活泼的、跳跃的,我们不要给学生定框框条条,让他们自由地、创造性地写出他们的习作来。4、课堂差异,影响了作文的兴趣。作文指导上,年级与年级断层,教材与大纲脱节,中年级在辛辛苦苦指导谋篇布局,高年级又在一个劲儿矫正标点符号,或者重复指导,缺乏层次性;读写并未做到真正结合,很大一部分课堂上,内容的理解总是占去大量的时间,正当要涉及写法时已临近下课,于是蜻蜓点水,草草了之。教师这样指导学生作文,不立足于平时,不以课文为范例,而是为了完成任务,长期停留在仿写甚至套写上,

7、教师的批语又常常是少有是处或一无是处,自然不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出优秀的作文。5、家长差异,滞后了作文发展。现今的农村,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孩,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这些老人受自身的文化修养所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根本是有心无力的。甚至有时还会起一些反面作用,这样就会对学生作文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滞后了孩子们作文水平的发展。三、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对策(一)写生活中的作文,写出农村独有的特色农村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热闹,但农村孩子从小就经常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农村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只要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就能为其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农村的学生在家乡也别有

8、一片天地,上树掏鸟蛋、下塘窝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童年趣事给孩子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喂猪、放牛、锄草、插秧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了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形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样就为学生今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并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可以从中学到知识,又可以积累素材。(二)走进生活,陶冶情操农村的学生所熟知的是农村的事物。如美丽的田园之景有:连绵的群山、葱绿的庄稼、广阔的田野、弯弯的河流、清澈的小溪还有那种类繁多

9、的动物:如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山间奔跑的飞禽走兽、水中嬉戏的鱼虾、家中的鸡狗牛猪这一切就是我们农村学生的“源头活水” ,皆可成为我们教学之题材,学生写作之素材。现在农村学生的课外活动越来越少了,学校都籍借安全的原因,不敢或不肯多开展课外活动, “因溺而不泳,因噎而废食”了。学校应有意识组织和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和体验,有了这些具体的感知,学生写起来就感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都写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收到的效果好多了。(三)积累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科书中

10、的文章多文质兼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读赏结合,读写结合。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古今中外,文科理科等方面都可以涉猎。布置学生随身准备一个积累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当然,这非一日之功,必

11、须长期坚持,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四)感悟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的思考。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 。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写一写家中养的鸡,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鸡吃食、鸡打架、鸡下蛋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

12、可说了。让学生每天回忆发生的事,说一说、议一议,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有价值的了。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写那些“虚构生活” 。(五)合理施教,贴近学生生活在教材安排的作文教学中,有的作文题材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难度较大。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第六册根据音响讲故事习作时,我放了教材所供的录音磁带,学生们虽然从录音里听到了风声、雨声、惊鸟声、火车的轰鸣声让学生把刚听到的编成故事,并写下来,但是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学生刚才从录音里只得到一个表面的感知,还不够感性、深刻。于是,我布置让同学们在当天的晚上听到什么声音、早晨听到什么声音都记下来,结果同学们都兴趣盎然地

13、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农村的“天籁”之声太美了,同学们所写出的音响也十分丰富多彩,如写夜晚的声音有:“汪汪”的狗吠声、 “喵喵”的猫叫声、 “唧唧”的蟋蟀叫声、夜半小儿的“呀呀”啼哭声、夜鸟“咕咕”的叫声让学生按其自己所听到的声音,自编故事、自缀成文,结果都写得生动有趣。所以,以教材安排的作文教学,我门要作一些相应的变通,变难为易,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于写。四、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对一个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训练是否扎实。一些教师在语文的各项训练中单打独斗,作文课练作文;阅读课练阅读;说话课练听说,各管各的,缺乏联系,作文课仅列个提纲即让学生完成。从作文课堂教学来看,农

14、村小学普遍忽视“说”的训练。学生到大自然去看了,听了,有很多的话要说,要尽量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说话的能力靠培养,语言能力的训练是别人代替不了的。为此,教师就要做到:(一)转变教学观念,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小学作文教学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从全局去掌握作文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深入理解各阶段的具体任务,牢牢抓住“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一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建立起一个既与阅读有密切联系,又保持相对独立的科学的作文训练链条。同时,在总体目标任务下,系统地规划出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个单元训练点的目标,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方法得当,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二)结合农村

15、特点,正确指导学生习作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世界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一些人总认为农村生活单调,没有什么可写,其实,我们只要深入到农村去,留心生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农村不是缺乏新鲜的事例,而是我们没有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教师要让孩子们平日里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撷取反映农村特点的人事景物,比如农村秀美的田园风光,可指导学生现场观察,状物写景,感受自然的奇丽和家乡富饶的特产;可写农村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农事活动等;可写身边忙碌的劳动场面,可写农村的巨大变化和农民的精神面貌、思想品质等。这样,学生的习作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不再是胡编乱造的空洞无味的东西。(三)重

16、视讲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要激发起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就一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爱学爱思,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适时予以指导,让优生和后进生结对帮扶,小组合作,鼓励竞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观察的好品质;其次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还位于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讲去评。学生自己去评价自己的或同龄人的习作,有不同于成年人的观点和视角,学生之间也容易接受;组织学生小组交换评阅,认真修改,互提意见,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作文评价的能力;再次,教师要适时评价各组的进程和取得的成绩,积极反馈学业信息,对好的习作好的方法要公开评讲,对存在的问题要灵活进行调整,及时予以纠正,以保证学生合作探究的实效;最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虚心听取大家的建议,对作文进行二次创作、三次再创作,以保证每次作文教学的质量不打折扣,让学生在每次作文中都是最大的“获胜者”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农村的学生并不笨,恰当地运用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农村的广阔资源,做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