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4442638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 3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1)汉初实行郡县、_并存。(2)内容:汉武帝颁布“_” 。(3)结果:王国越分越小,_得到加强。2唐朝(1)背景:唐朝中期,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逐步发展 为割据势力。(2)影响:安史之乱后形成_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3北宋(1)措施:军事上:宋太祖收_归中央。行政上:由中央派出_担任地方长官。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2)结果:改变了自_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4元朝(1)内容:地方设_,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2、。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_进行管理。(2)影响:行省制度加强了_ _,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 中国古代_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西汉巩固(1)背景:汉初,丞相集_、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作侍从、_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2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先是_,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渐形成_体制。3隋唐完善(1)内容: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_、审议和执行。在尚书省下设立六部。(2)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_,保证了_的独尊。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_的重大创造,为此后历朝所沿

3、袭。4北宋强化(1)内容:宋初,设立_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增设_、枢密使和_,分割宰相的行政权、_和财权。(2)影响:削弱了_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5元朝进一步强化(1)内容:设_,代替前代的三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_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_职权。(2)影响: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_的继承。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察举制(1)措施: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_、_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2)影响:_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九品中正制(1)时间:_时期。2(2)内容: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世家大族子弟通过九品中正

4、制,依靠_即可步入仕途,而不注重提高才能。3科举制(1)过程:隋炀帝时,开始设立_,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2)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扩大了_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_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_。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知识点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欲天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 “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封国制B推行郡县制C实施推恩令D剥夺王侯的爵位与封地2历史上很多事件具有标志性意义,影响着历史的发展方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意义是()

5、A消灭了藩镇割据局面B标志着中国古代相权和皇权矛盾的基本解决C创立了行省制度D标志着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3浙江省古称“江浙行省” 。 “江浙行省”这一行政设置,最早出现在()A唐朝 B南宋 C 元朝 D明朝知识点二君主专制的演进4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 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5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在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皇帝A B C D6唐代中

6、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7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8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3A召开政事堂会议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C以六部分割相权D设枢密院,与宰相抗衡知识点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9.电影女驸马中有这样的一段唱词,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指的是哪一级科举考试()A乡

7、试 B会试C院试 D殿试10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 , “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两幅图:图一4图二请回答:(1)两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2)上述两种制度对我国 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3)图一、图二所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

8、盾是什么?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材料二观察下图材料三孙中山先生曾在五权宪法中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请回答:(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5(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 度?这一制度流行于中国古代的哪一时期?(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答案知识

9、清单一、1.(1)封国(2)推恩令(3)中央集权2(2)藩镇割据3(1)兵权文官(2)唐末五代4(1)行中书省宣慰司(2)中央集权地方行政二、1.(1)决策(2)秘书2尚书省三省3(1)决策(2)相权君权政治制度4(1)中书门下参知政事三司使军权(2)宰相5(1)中书省行政宰相(2)皇位三、1.(1)孝廉(2)孝廉2(1)魏晋南北朝(2)门第3 (1)进士科(2)官吏人才世家大族中央集权对点训练1C“莫若众建诸侯而少 其力,力少而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主张 通过对诸侯的子弟的再分封,从而削弱王国的力量,消除地方王国对中央的威胁。仔细阅读材料,材料表明,贾谊主张分割王国封地以削弱其实力,这

10、和“推恩令”的做法相吻合 。因此,符合题意的选项为 C。2D3.C4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正确理解,唐朝三省中,中书省的职责是草拟,门下省的职责是审议,尚书省是执行机构,故而可以确定选项为 D 项。5A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中三省之间的职责以及顺序。另外还应注意三省之间的协调者以及决定者是皇帝。6C唐朝在中央设置三省,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各有分工,又相互制衡,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达到了行政机构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7B北宋前期,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故排除 A,C、D 两项不符合史实,因此选 B 项。8B要结合唐宋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史实进行比较,找出二者共同的改革思路。

11、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既将相权一分为三,又实行多相制;宋代虽由中书门下行使宰相职权,但又设枢密院、参知政事和三司使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三权。据此,分化事权以大权统于皇帝是共同的思路。9D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殿试的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为榜眼、探花。10A导致“重文轻武”现象出 现的是宋朝时的政策,排除 B 项;到明清时期,科6举制度中的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排除 C 项;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吏也有很多是贪官污吏,排除 D 项,A 项正确。综合运用11(1)唐代三省六部制;元代行省制。(2)影响:三省六部制:是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

12、。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3)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12(1)察举制度。推荐。(2)九品中正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3)影响: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教材问题解答学思之窗思考: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能说明些什么问题?答案说明两个问题:(1)北宋从宋真宗开始,相权逐步强化,对皇

13、权有所限制。李沆抵制宋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不仅想维护相权,也是从有利于治国的角度出发的。(2)中国古代相权与皇权的消长,总体上虽然朝着强化皇权的方向演变,但其间也有相权强化的时候,并非简单的直线发展。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请用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答案(1)汉武帝重用身边作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 侍中等,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

14、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3)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4)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二、学习延伸根据以上材料,想一想,这种措施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它有何利弊?答案(1)特点:形成了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央通过对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严格控制着地方行政,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使地方分权势力无法与中央对抗。(2)评价: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一方面保证了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