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说课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41772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定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定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定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定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定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李杰 序号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小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5(必修)第三章第 3 小节,主要内容是利用平面区域体现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借助图解法解决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二元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与最优解问题;运用线性规划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资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安排等)。突出体现了优化思想,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本小节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典例,它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特性。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小节内容建立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不等式(组)及其应用、直线与方程的基础之上,学生对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数形结合思想有所了解.从数学方法上看,学生对于图解法还缺少认识,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掌握还需时日,这方面有待加强,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掌握用平面区域刻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 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2、过程与方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推理能力;3、情态与价值:在应用图解法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归能力与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能力;体会线性规划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

3、式(组),用平面区域刻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及用图解法解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难点: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探究,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探究,2五、教学基本流程利用情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引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概念,并为线性规划问题的引出埋下伏笔.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分类讨论,大胆猜想,细心求证,得出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从而突破本小节的第一个难点;通过例 1、例 2 的讨论与求解引导学生归纳出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具体解答步骤(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最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六、教学过程设计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4、(一)引入:(1)情景 1王老汉的疑惑:秋收过后,村中拥入了不少生意人,收购大豆与红薯,精明的王老汉上了心,一打听,顿时喜上眉梢.村中大豆的收购价是 5 元/千克,红薯的收购价是2 元/千克,而送到县城每千克大豆可获利 1.2 元,每千克红薯可获利 0.6 元,王老汉决定明天就带上家中仅有的 1000 元现金,踏着可载重 350 千克的三轮车开始自己的发财大计,可明天应该收购多少大豆与红薯呢?王老汉决定与家人合计.回家一讨论,问题来了.孙女说:“收购大豆每千克获利多故应收购大豆”,孙子说:“收购红薯每元成本获利多故应收购红薯”,王老汉一听,好像都对,可谁说得更有理呢?精明的王老汉心中更糊涂了。

5、【问题情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来自现实生活的,让学生体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情景我们不仅能从中引出本堂课的内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及其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也为后面的内容“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埋下了伏笔.】(2)问题与探究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具体的数字体现出王老汉的两个孙子的收购方案吗?生,讨论并很快给出答案.(师,记录数据)师:请你们各自为王老汉设计一种收购方案.生,独立思考,并写出自己的方案.(师,查看学生各人的设计方案并有针对性的请几个同学说出自己的方案并记录,注意:要特意选出 2 个不合理的方案)师:这些同学的方案都是对的吗?生,讨论并找出其中不合理的方案.师:

6、为什么这些方案就不行呢?生,讨论后并回答3师:满足什么条件的方案才是合理的呢?生,讨论思考.(师,引导学生设出未知量,列出起约束作用的不等式组)师,让几个学生上黑板列出不等式组,并对之分析指正师: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方程的解吗?你能说出二元一次方程 的一组解6yx吗?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记录几组,并引导学生表示成有序实数对形式.)师:同学们能说出什么是不等式(组)的解吗?你能说出二元一次不等式 6yx的一组解吗?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指正并有选择性的记录几组比较简单的数据,对于这些数据要事先设计好并在课件的坐标系中标出备用)(教师对引例中给出的不等式组介绍,并指出上面的正确的设计方案

7、都是不等式组的解.进而介绍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与解集的概念)师:我们知道每一组有序实数对都对应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一个点,你能把上面记录的不等式 的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标记出来吗?6yx生,讨论并在下面作图(师巡视检查并对个别同学的错误进行指正)师,引导学生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方程 的解所对应的图形(一6yx条直线,指导学生用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作出直线),再提出问题:二元一次不等式 的解为坐标的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有什么特点?6yx生,提出猜想:直线 分得的左下半平面.【教师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产生了利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想法,而后再让学生大胆的猜想,细心的论证,

8、让他们从中让体会到对新知识进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师:这个结论正确吗?你能说出理由来吗?生,分组讨论,并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去探究.(由于没有给出一个固定的方向,所以各人用的方法不一,有的可能用特殊点再去检验,有的可能会试着用坐标轴的正方向去说明,也有的可能会用直线 下方的点与对应直线上的点6yx对照比较的方法进行说明)师,在巡视的基础上请运用不同方法的同学阐述自己的理由,并对于正确的作法给予表扬,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出利用与直线 横坐标相同而纵坐标不6yx同的点对应分析的方法进行证明.4师:直线 的右上半平面应怎么表示?6yx生:表示为 ,(很快回答 )师: 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讨论并得到一

9、般性结论(教师总结纠正)(,二元一次不等式 表示直线 的某侧所有点组成0CByAx 0CByAx的平面区域,因不包含边界故直线画成虚线;二元一次不等式 表示0yx的平面区域因包含边界故直线画成实线.)师:点 O(0,0)是不等式 一个解吗?据此你能说出不等式 对应62yx 62的平面区域相对与直线 的位置吗?生,作图分析,讨论并回答(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师:结合上面问题请同学们归纳出作不等式 对应的平面区域的过程.62yx生,讨论并回答(师,对于学生的答案给以分析,并肯定其中正确的结论)师:你们能说出作二元一次不等式 对应的平面区域的过程吗?0CBA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

10、: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师:若点 P(3,-1),点 Q(2,4)在直线 的异侧,你能用数学语言表示吗?2yax生,讨论,思考(教师巡视,并观察学生的解答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得出:一个是不等式 的解,一个是不等式 的解)02yax 0师:你能在这个条件下求出 的范围吗?a生.讨论分析,最后得到不等式 并求解.)24)(13(a师:若把上面问题改为点在同侧呢?请同学们课后完成.【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让他们从中体会到了获取新知后的成就感,从而增加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他们体会人们在认识新生事物时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过程.】(二)实例展示:例 1、画出

11、不等式 表示的平面区域.62yx例 2、用平面区域表示不等式组 的解集.305xy【平面区域的基本流程: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而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同时对具体作图中的细节问题进行点拔.】5(三)练习:学生练习86 第 1-3 题. 【及时巩固所学,进一步体会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基本流程】(四)小结与作业:二元一次不等式 表示直线 某侧所有点组成的0CByAx 0CByAx平面区域,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基本流程: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一般找原点)作业:第 93 页 A 组习题 1、2, 补充作业:若线段 PQ 的两个端点坐标为 P(3,-1), Q(2,4),且直线与线段 PQ 相交,求 的取值范围02yaxa七、教学评价分析:1.对于本小节,关注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主要是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画法,学生是否掌握了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几何解法,学生能否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2.本小节而言,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变化与发展主要是关注学生对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探究过程,关注学生对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的探究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