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4376994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陈敏儿湛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湛江 摘要摘要:家长为了使子女上名校.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现代教育的重心已放在学习上了,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教育,也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因此,如何纠正学生问题行为,对学生进行品德.心理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综合了关于学生问题行为的相关研究,将从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产生原因两个个方面展开论述。学生问题行为发展阶段可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 即问题行为产生阶段; 对外扩展阶段, 即不良品质的形成阶段; 不良品质的严重发展阶段, 即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或构成犯罪。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有

2、关。关键词关键词:学生;问题行为;识别;产生原因有研究指明学生问题行为是指学生中间在品德.学习和社会适应等诸方面,经常有意表现出显著地妨碍自己或他人身心健康成长发展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的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这些行为问题如得不到及时纠正, 任其发展就有可能形成心理缺陷甚至心理障碍,并对家庭.社会.学校造成一定的危害。最近许多新闻也播出“重庆十几岁女孩摔婴”的悲惨事件,心理学家指出这名小女孩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以致造成了两个家庭的悲剧。很多人责怪小女孩的残忍.暴力,但是这个小女孩心理.身体等各方面都不成熟,她的认知.知识都是来自家庭.社会

3、以及学校,在责怪小女孩的同时,是否反省过现代社会教育的缺陷呢?家长为了使子女上名校.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现代教育的重心已放在学习上了,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教育,也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因此,如何纠正学生问题行为,对学生进行品德.心理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综合了关于学生问题行为的相关研究,将从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产生原因两个个方面展开论述。一一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学生问题行为发展阶段可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 即问题行为产生阶段; 对外扩展阶段, 即不良品质的形成阶段; 不良品质的严重发展阶段, 即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或构成犯罪。(一)(一)萌芽阶段萌芽

4、阶段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萌芽阶段,表现的类型主要有过失型和压抑型,过失型问题行为是由学生不正当或不合理的需要或单纯.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等心理引起, 由于知识经验缺乏和认识能力不足, 采取了不适当的行为方式而产生的违反纪律或行为规范的行为。在品德问题上表现为逃学.早退.迟到.离家.经常说谎.拒绝上学等;在学业问题上表现为学习困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捣乱课堂纪律等。压抑型问题行为是指由挫折持续作用的条件下所产生的逃避.消极.自暴自弃等行为, 一般带有隐匿性.持续性的特点。在情绪问题上表现为表现为情绪不稳.自控力差.反应不适度.焦虑.孤僻.抑郁.疑病.过分任性.过分冲动和人际关系不

5、适应等。(二)(二)对外扩展阶段对外扩展阶段学生问题行为发展到对外扩展阶段时,学生的不良品质已基本形成。此阶段问题行为表现的类型有品德不良型。品德不良型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由不良需要引起, 受已形成的某些不良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支配, 有意识地采取有害的行为方式, 产生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的不良行为。在青少年身上表现为吸烟.吸毒.酗酒.偷窃等。(三)(三)不良品质的严重发展阶段不良品质的严重发展阶段对于已形成了不良品质的学生,若不加以管理,进而就会发展到不良品质的严重发展阶段,会导致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或构成犯罪。这个阶段的问题行为表现的类型有攻击型。攻击型攻击型问题行为

6、是由挫折造成的愤怒.不满所引起并受一定的气质性格所制约, 在与他人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产生的。发泄.对立.反抗.迁怒等攻击性行为, 一般带有公开性.爆发性等特点。通常表现为剧烈的攻击行为,如:打架.斗殴.暴力.犯罪.自闭.自杀等。二二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一)(一)学生自身因素学生自身因素1.学生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如情绪.物质等;2.动机受挫动机有兴趣(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动机) .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劳动动机等。3 .意志薄弱与不良习惯有些学生明知某事是不应该的, 但不能战胜自己不合理的需要, 个人欲求在外界诱因的影响下占了优势, 出现了违背社会道德规范和侵犯他人或集体

7、利益的行为。4.认知能力缺陷和缺乏积极情感认知能力低,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知识.观念难以同化和顺应, 个体社会化发生障碍, 这也是产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5.自然素质和成熟水平的影响,这是受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影响的。有些学生心智发展较慢,青春叛逆期较长,若不加以教育,就会产生更为严重的不良行为。(二)(二)家庭因素家庭因素 不同家庭教育方式下的学生会有着不同的问题行为,学生的生活是以家庭和学校为中心,因此,家庭的教育是导致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以下几种是常见的家庭教育方式:1.1. 专制型(支配型):专制型(支配型):采用严厉.高压.强迫命令式的教育,只从父母主观意志出发,不考虑孩子的

8、心理愿望,经常打骂.体罚.使子女容易发展为顺从.懦弱.缺乏自信自尊.孤独.或是另一极端,强烈反抗.冷酷.残暴。这样培养的孩子学习被动,智力底下,成绩很差。2.2.溺爱型(顺从型):溺爱型(顺从型):多见于独生子女家庭。一切顺从溺爱,百依百顺。子女常表现为任性.自私.骄傲.情绪不稳定.无责任感。这样的孩子往往在社会上到处碰壁。3.3.保护型(限制型):保护型(限制型):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一切劳动由家长包办代替,一心读书,闭门不出。子女性格表现盲从.脆弱.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差,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社会适应能力差。4.4.自流型(放任型):自流型(放任型):父母只顾自己的工作学习,孩子从小缺乏教育

9、和关心,放任自流,性格内向,孤僻,对人冷淡,情绪消沉,兴趣狭窄,缺乏理想和追求。5.5.不协调型:不协调型:即教育态度缺乏一致性,连续性,随心所欲,以家长的情绪为转移,教育方式多变。家庭内部缺乏稳定感,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恐惧.焦虑.急躁.多疑.自卑,容易发展不良行为和心理变态。6.6.虐待型:虐待型:见于少数特殊家庭。对孩子视为仇敌,打骂虐待,孩子胆小.脆弱,自卑.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发展率很高。7.7.民主型(教导型):民主型(教导型):这是最理想的教养方式。家长常常有较好的心理品质和文化修养。对子女长期耐心教导,以身作则,启发说理,督促检查。这种家长教育处的子女常常具有很好的心理品质,健全

10、的人格,独立性和创造性,社会适应良好。个体化和社会化协调平衡发展,易独立成才。(三)(三)学校因素学校因素学校生活和学校教育中的不良因素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1.1. 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在面对着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给学生增加较多的学业负担,并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再者,各学校处于激烈竞争中,许多学校在拼成绩.拼升学率,过于偏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2.2. 教师的总体素质不高教师的总体素质不高有些高龄教师素质不高,不懂得如何处理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把问题行为的学生视为班级的害虫,没有从思想和心理方面教导学生,而是采取辱

11、骂.变相体罚的方式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有达到教育学生的效果,而且还会加剧学生问题行为的发展的。(四)(四)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是学生问题行为的诱发因素。中小学生处在心理.生理机制不成熟的发展阶段,他们很容易沾染社会的不良俗气。如吸烟.喝酒等。所以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张人杰. 也论教育现代化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3):14-22. 2 范方. 论学生的问题行为J. 1998(4):81. 3廖全明.刘宗发.我国中小学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其干预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4(12),第3卷,第4期 4莫雷等.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资料M.36页.题 目: 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二 级 学 院: 教育科学学院专 业: 小学教育(数学方向)年 级: 2011 级学 号: 姓 名: 陈敏儿成 绩:2013年12月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