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通讯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4376059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2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理学通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植物生理学通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植物生理学通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植物生理学通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植物生理学通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生理学通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理学通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44 卷 第4 期,2008 年8 月791高等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的合成宋东亮*, 沈君辉, 李来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上海200032Cellulose Synthesis in the Cell Walls of Higher PlantsSONG Dong-Liang*, SHEN Jun-Hui, LI Lai-GengInstitute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

2、nces, Shanghai200032, China提要: 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质等构成。近年来, 在细胞壁形成, 如纤维素合成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非常令人鼓舞的进展。 本文就高等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合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关键词: 初生细胞壁; 次生细胞壁;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质素收稿2008-04-30修定2008-06-30资助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李来庚, 30725025)。*E-mail: ; Tel: 021-54924161植物细胞壁是围绕在植物原生质体外的一种细胞结构。它对植物体的支撑、水分和养料的供给、植物形态建成和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起着重要作用, 与植物细胞分化、 植物体生长发育也有密切关系。 植物细胞壁的形成首先是在细胞分裂后, 由新形成的细胞板区域产生初生细胞壁, 初生细胞壁之间形成胞间层, 以后随着细胞的分化, 在初生细胞 壁的内侧和原生质体的外面形成次生细胞壁, 随着细胞的进一步分化, 细胞壁逐渐形成与细胞功能相适应的结构。 1 细胞壁的主要组分、结构和功能1.1 初生细胞壁 初生细胞壁的主要组分有多糖, 蛋白, 如扩展蛋白(expansin)等, 一些酶类, 以及一些离子, 如钙离子等。初生细胞壁中的多糖主要为纤维素(cellulose)、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和果胶质(pectin)。 纤维素

4、占初生壁干重含量的15%30%。纤维素一般以微纤丝(microfibril)形式存在, 每条微纤丝的横截面平均有36条-1,4-D-葡聚糖链, 每条葡聚糖链由几千到上万个单糖分子组成。葡聚糖链之间相互以氢键结合形成结晶结构, 直径 510 nm。在微纤丝内, 糖链平行排布, 链的还原性末端都指 向同一个方向, 每条链的起点和终点各不相同, 上千条的葡聚糖链相互连接构成一条微纤丝, 长度可达几百微米。半纤维素是带有支链的杂多糖, 支链中的糖类型与主链的糖类型不同。初生细胞壁中主要的半纤维素是木葡聚糖(xyloglucan), 它主要是由 -1,4-D- 葡聚糖构成主链, 支链上有许多 -D- 木

5、糖与主链葡萄糖的(1,6)O-6 位置相连接。在细胞壁内, 半纤维素与纤维素形成连接, 与微纤丝一起构成网状结构。果胶质的总量占初生细胞壁多糖含量的 30% 左右, 它是复杂的混合多糖, 结构中含有 -1,4-D-半乳糖醛酸, 它的两个基本组分是同聚半乳糖醛酸(homogalacturonan, HG)和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聚糖 (rhamnogalacturonan, RG)。初生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结构和机械支撑、维持和决定细胞形态、抵抗细胞膨胀压力、控制 细胞生长的速率和方向、植物的形态建成、调节胞间层的物质扩散、储备碳水化合物、抵抗病原体、抵抗脱水胁迫、激活源头信号分子、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6、。1.2 次生细胞壁 次生细胞壁是在初生细胞壁内侧形成的, 在组成上与初生细胞壁不同。 次生细胞壁 除含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外, 还含有木质素(lignin)。木质素是一种酚类聚合物。在次生细胞壁中木质素以高度交联的形式存在, 增强了植物向上生长所需要的机械支持能力。次生细胞壁是在细胞停止扩展和伸长之后开始形成的, 所以在次生壁合成之后, 细胞的大小不 再发生变化, 这也说明次生壁的形成是细胞进行特异分化的结构。 次生细胞壁的结构一般较厚, 可以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44 卷 第4 期,2008 年8 月792分为 S1、S2 和 S3 三层, 不同层次的次生壁在组 成、结构和微纤丝角度等方面都有所

7、不同。由于次生细胞壁厚, 储存了大量的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和碳, 所积累的生物质, 占植物生物质总量的绝大部分, 是地球上生物质的主要形式, 是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纤维材料和生物能源原料。由于细胞壁积累了丰富的生物质, 对细胞壁的主要聚合物, 如纤 维素生物合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2 纤维素合酶及其相关的基因近 10 年来, 纤维素合成过程的研究多以拟南芥突变体为材料, 采用遗传学方法已鉴定了部分与纤维素合成过程相关的基因, 人们对这一过程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入。 2.1 纤维素合酶 纤维素是由几种不同的纤维素合酶组成的复合体合成的。纤维素合酶是一类糖苷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

8、ase, GT), 一般认为它催化UDP- 葡萄糖形成葡聚糖链。Kimura等(1999)用免疫细胞学的方法, 在冷冻条件下剥裂细胞膜, 成功地将棉花纤维素合酶制备 的多抗标记到赤豆(Vigna angularis)细胞膜近胞浆侧的分裂面上。在电镜下可以观察到对称的玫瑰 花形(rosette)结构。这个结构由 6 个独立的球状蛋白复合体构成, 直径 2530 nm, 人们一般认为这就是纤维素合酶复合体(cellulose synthase complex,CSC)。 植物中纤维素合酶的发现是基于基因序列的比对分析。Pear 等(1996)首次用同源克隆的方法找到了 2个棉花中与细菌 CelA基

9、因同源的纤维素合酶基因 GhCesA-1 与 GhCesA-2。通过基因组信息的分析, Richmond (2000)总结了拟南芥基因组中的10个CesA基因的蛋白序列的结构特点。Suzuki 等(2006)将杨树基因组的 18 个 CesA 基因作了归类。一般认为所有CesA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有着相似的结构, 含有 8 个跨膜结构域, 2 个在 N 端, 6 个在 C端。N端有1个锌指结构域, 可能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锌指结构域和 N 端跨膜结构域之间有一个蛋白序列的高变区 I (HVRI)。在两个 跨膜结构域之间是酶的中央结构域, 其间有一个蛋白序列高变区 II (HVRII), 高变

10、区 II 两边各有一个保守基序, DxD 和 QxxRW, 它们的功能主要是与底物的结合与催化相关, 除了蛋白序列高变区II外,中央结构域的不同 C e s A 蛋白之间非常保守(Richmond 2000)。 2.2 与初生壁合成有关的纤维素合酶 采用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鉴定的参与拟南芥初生壁合成的纤维素合酶基因有: AtCesA1、AtCesA3、AtCesA6、AtCesA2、AtCesA5、AtCesA9。其中 AtCesA1 和AtCesA3 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基因。AtCesA1 (radial swelling, rsw1)基因突变株对温 度敏感, 温度升高时, 纤维素合成减少,

11、 玫瑰花形结构消失, 纤维丝不能形成结晶结构(Arioli等1998)。AtCesA3 (isoxaben resistance, ixr1) (Scheible等2001)和 AtCesA6 (ixr2/prc) (Desprez 等 2002)的突变体可以抵抗纤维素合酶抑制剂异恶酰草胺(除草剂的一种), 由于AtCesA3基因和AtCesA1基因的表 达具有一致性, 而且 AtCesA1基因和 AtCesA3基因的纯合突变体初生壁缺陷会导致胚胎致死。因此认为它们参与纤维素的合成, AtCesA6 的突变体在黑暗条件下生长时其下胚轴不能伸长(Desnos 等1996), 它的突变体没有致死表

12、型, 于是推测还有其他基因在功能上与其冗余。 AtCesA2、AtCesA5 和 AtCesA9 在序列上和AtCesA6 基因有很大的同源性, 它们在功能上与 AtCesA6 基因是部分冗余的。AtCesA2 和 AtCesA6双突变以后, 黑暗条件下生长的幼苗的下胚轴往往变得更短, 研究 PromoterAtCesA2/6:GUS 时发现,AtCesA2/6 两个基因的表达情况相似, 在整个胚轴 上和根中都有表达, 在根和胚轴伸长区的细胞中表达最为强烈, 推测 AtCesA2和 AtCesA6可能与细胞的伸长有关。AtCesA9 仅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达,且 AtCesA2、AtCesA6和

13、 AtCesA9三基因突变的突变体是胚胎致死的, 推测AtCesA9基因参与胚胎形成过程。PromoterAtCesA5:GUS的实验表明, AtCesA5 基因在胚轴顶端回钩(apical hook)处的非伸长细胞中表达。因而推测 AtCesA5 基因在非伸长的细胞内起作用(Persson 等 2007; Desprez 等 2007)。2.3 与次生壁合成有关的纤维素合酶 Taylor 等(1999、2000、2003)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鉴定了与拟南芥次生壁合成相关的 3 个纤维素合酶基因, AtCesA4 (irx5)、AtCesA7 (irx3)和 AtCesA8 (irx1),当它们

14、各自突变后, 拟南芥发育生成不规则的木质部(irregular xylem), 且三者在相同的时间和细胞内表达, AtCesA4 基因不表达时, AtCesA7 基因和AtCesA8 基因也不表达。从而推测参与拟南芥次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44 卷 第4 期,2008 年8 月793生壁合成的复合体至少含有这 3 种纤维素合酶。 在筛选拟南芥易脆纤维(fragile fiber, fra)突变体时,也发现AtCesA7 (fra5)基因和AtCesA8 (fra6)基因上有突变位点。突变体表型为束间纤维的机械承受力减弱(Zhong 等 2003)。AtCesA10 基因的研究尚无报道。除了拟南芥之

15、外, 有关水稻和杨树次生壁合成 的纤维素合酶的研究也有报道。在筛选水稻脆秆突变体的过程中, 有人已发现与水稻次生壁合成相关的纤维素合酶基因: OsCesA4、OsCesA7 和OsCesA9 (Tanaka 等 2003)。这 3 个基因的突变都分别导致纤维素含量下降, 表明这些基因之间不是相互冗余的。在杨树中也发现了18个纤维素合酶 基因, 定量 PCR 检测表明, 基因 PtCesA18 和PtCesA13 相对于叶片、茎尖和韧皮部而言, 在发育中的木质部中表达很强, 因此推测这两个基因参与次生壁的合成, 另外, PtCesA7、PtCesA8、PtCesA9 和 PtCesA10 在发育

16、的木质部中也有较高的表达。至于究竟有哪些纤维素合酶参与杨树次 生壁的合成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Suzuki 等2006)。 2.4 与纤维素合成相关的其他基因 fra1 基因突变的表型为束间纤维的机械承受力减弱以及纤维素在细胞膜上的沉积方向发生紊乱。 分析发现, 该基因编码一个微管动力蛋白(kinesin) (Zhong 等 2002)。 推测它可能在纤维素沉积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Smith 和 Oppenheimer 2005)。Korrigan (Kor)基因的突变导致植株纤维素积累的减少和果胶质组分的改变。基因表达情况分析表明, Kor 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蛋白质酶活性分析发现KOR蛋白具有-1,4-葡聚糖酶的活 性(Nicol 等 1998), 但没有木葡聚糖酶活性(Molhoj等2001)。筛选其他突变体时也发现Kor基因的等位突变: rsw2 (Lane 等 2001; Sato 等 2001)、irx2(Szyjanowicz 等 2004)、lions tail (lit)和 al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