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371340 上传时间:2018-06-0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9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45 分)1 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正确的是()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质量一定和反应前煤的质量相等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C100 g 水与 100 g 酒精混合后,质量等于200 g ,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1 g 氢气在 9 g 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10 g 水2 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读法正确的是()A氢气和氧气生成水 B氢气加氧气等于水C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D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3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

2、是:()原子数目;分子数目;元素种类;物质的总质量;物质的种类;原子的种类A B C D4 化学反应CO2CO2中, 若生成m个 CO2, 则参加反应的氧原子个数为A个 Bm个 C2m个 D个5 铝在氧气中反应会生成氧化铝,在此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三者的质量比是()A 9 : 8:17 B 27 :32:102 C 27 :32:43 D 27 :32: 59 6 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7 小林和小明同学在学习合作中讨论: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哪种物质消耗氧气最多?请你也参与他们的讨论,你认为消耗氧气最多的物质是()A

3、C BH2 C Fe DP 8 下图是某个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 BC D9 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 R 表示) ,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 + 2N2O4= 3N2 + 4H2O + 2CO2,则偏二甲肼的化学式是()AC2H8N2 BN2H4 CCH4 DC6H7N 10 右下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根据他们描述的内容,试判断他们所指的化学方程式是()ABC D11 “”、“”、“”分别表示A、 B、C 三种物质的分子,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 C前的化学计量数

4、之比为 ()A 3:2:4 B 3 :2:2 C 1 :2:3 D 1 :2:2 12 在反应2A5B2C 4D中, 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 ,若 26 gA 与B 完全反应,生成88 gD,则在此反应中B 与 D的质量比为()A4:9 B8:1 C10:11 D31:44 13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 / g2 2 84 5 反应后质量 / g 待测24 0 14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D无法确定14 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

5、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如下图(其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对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都是化合物B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15 A、B、C 三种物质各15,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新物质D30 g;若增加 10 gA ,A与 C 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B与 C的质量比是()A5:3 B5: 2 C 2:3 D3:2 二、填空题 (本大题包括7 小题,满分35 分)16 (5 分)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二是要。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应在式子左右两边的化学式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相等,绝对不能改动

6、化学式中的个数。17 ( 3 分)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酒精中一定含有元素和元素,可能含有元素。18 (2 分)右下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示意图说明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19 (9 分)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填空(1) b(NO3)2 PbO+ NO2+ O2(2)Al2(SO4)3+ NaOH Al (OH )3+ Na2SO4,上述反应中,(1)属于反应。20( 6 分)“纳米材料”特指粒径为1100 nm(1nm=10-9m)的颗粒。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应用几乎涉及现代工业的各

7、个领域。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做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之一可以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气体。这两种气体分别是和。写出它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1 ( 5 分)在反应 2Al+Fe2O32Fe+Al2O3中,_份质量的铝和 _份质量的Fe2O3反应,生成 _份质量的铁和_份质量的Al2O3。欲制 28 g铁,则需Al 为_ g 。22(5 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化学史料时发现:早在300 多年前,英国化学家玻义尔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能够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

8、密封玻璃瓶中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该学习小组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以下相关内容:(1)交流讨论: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呢?(2)提出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都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是由于缘故。(3)实验验证:已知: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固体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简答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塞进橡皮塞,称量,用砝码使天平平衡。称量后需。取下锥形瓶,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微热,观察到金属钠着火燃烧,冷却后,再称量。称量时, 观察到。将锥形瓶塞取出

9、一会儿后,盖上瓶塞,再称量。称量时, 观察到。(4)得出结论:假设成立。(5)依据以上实验事实:解释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三、计算解答题(本大题包括2 小题,第23 题 8 分,第 24 题 12 分,满分20 分)23 (8 分)钛( Ti )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 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得:,若要制得24 g 钛,需要镁的质量是多少克?24(12 分)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对“电解10 t 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一题,小丽和小明两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小丽同学的解法小明同学的解法解:设铝的质量为x

10、2Al2O3=4Al+3O2204 108 10tx204/108=10t/x x=10810 t/204=5 3 t答:最多可生成53 t铝解: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Al的相对原子质量2/ Al2O3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272/27 2+163100%=53% 铝的质量为:10 t53%=5 3 t答:最多可生成53 t铝请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吗?(2)对“ 34 g 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产生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一题,你认为也能用上述两种方法解答吗?试试看,请把能用的解法过程写出来。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11、解析 :煤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致使剩下的煤渣质量不等于所用煤的质量;1 g 氢气在 9 g 氧气中完全燃烧,由于有1 g 氧气过量而未参加反应,所以生成水的质量是9 g ,而不是10 g ;质量守恒定律是针对化学反应而言的,而100 g 水与 100 g 酒精混合,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即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镁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故 B 正确。错因会诊:错选A 是由于对可燃物燃烧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中的“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与“生成的

12、各物质”、“质量总和”等概念中的关键词没有抓住;错选 C 是不能明确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而导致误答;错选D 是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意义理解不透,把反应物当成参加反应的物质了。2D 解析 :此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包括:(1)在点燃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2)在点燃条件下, 每 4 份质量的碳和32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36 份质量的水。(3)在点燃条件下,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反应可生成一个水分子。点拨:熟记化学方程式的读法。3B 解析:可从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实质去考虑问题: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13、成新的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发生变化。4C5D6C 解析: 铁片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H2扩散到空气中去了,使其质量减轻了7B 解析: 分别计算质量相同的C、H2、Fe、P在 O2中完全燃烧消耗O2的质量相比较8D9A 解析 :本题联系社会热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根据此原则,不难推出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H8N2。本题比较简单。10C 解析: 本题利用图示展示了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根据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2:1:2 排除 A、D,再根据各物质的质量比为189,排除 B。11D 解析: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没

14、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不发生改变。从图中可以看到,反应后仍有两个A 分子与反应前完全相同,因此这两个A分子并没有参加反应,即参加反应的A分子的数目是1 个而不是3 个,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中A、B、 C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2。12C 解析: C、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 ,则 C 与 D的质量比为:18:88,已知 26 gA与 B完全反应,生成88 gD,则同时生成18 gC,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8 g+88 g-26 g=80 g,故在此反应中B 与 D的质量比80 g:88 g=10 :11,C为正确选项。13A14C 15C 解析 : 15 gA 完全反

15、应生成30 gD , 25 gA完全反应生成D 的质量为:则参加反应B 的质量为 50 g 25 g 15 g=10 g 。B 与 C的质量比为10 g:15 g 2: 3 二、填空题16 (每空 1 分,共5 分)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前;原子个数;原子17 (每空 1 分,共 3 分)碳;氢; 氧;18 (每空 1 分,共 2 分) 2CO+ O2点燃2CO2; 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或分子发生了变化)解析: 分析微观示意图知,反应物中有二个CO分子和一个O2分子反应生成了二个CO2分子,不难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2CO+ O2点燃2CO2。从分子 - 原子观点来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或分子发生了变化)。错因会诊:没有清楚认识直观的分子和原子模型,只是认为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