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一)1百家争鸣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4044468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一)1百家争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一)1百家争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一)1百家争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一)1百家争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一)1百家争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一)1百家争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一)1百家争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必修三专题一:必修三专题一: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2011 年 12 月安徽名校模拟 4 题)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 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 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导致扎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 B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C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 D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 2 (2011 年 12 月京华市竞赛 12 题)孔子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周游列国,克复周礼。下列言论中,体现了孔

2、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韩非)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A B C D 3 (2012 年 1 月蛙埠市一模 6 题)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 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 B舍生取义 C民贵君轻 D得道者多助 4 (2011 年 9 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 20 题)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

3、招致明太祖 对孟子的不满?( ) A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 B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C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D “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5 (2012 年 1 月宝鸡市一模 24 题)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思想主张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 B荀子 C韩非子 D老子 6 (2012 年 1 月蛙埠市一模 8 题)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 合乎四季的变化。 ”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说:“讲究穿 着是一种浪费,穿

4、着简单朴素为好。 ”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 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B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C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D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 7(2011 年 11 月辽南协作体期中 30 题)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 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 个思想”具体是指 A. 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5、8 (2012 年 1 月青岛市期末 6 题)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 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C墨子 D荀子 9 (2012 年 1 月黄山市一模 1 题)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 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10 (2011 年 9 月昆明市摸底 25 题)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法者,治之端也” 。其侧重发展了孔子思 想中的(

6、) A “仁”B “礼”C “教化”D以德治国 11 (2011 年 12 月北京东城区示范校 2 题)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有 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12 (2011 年 10 月四川南充市调研 13 题)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 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请按顺序 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

7、流派( ) A儒、墨、道、法 B儒、道、墨、法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13 (2012 年 1 月郑州市一模 13 题)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为“韩子”或“韩非子” 。秦王嬴政读了他的文章后,极为赞赏。在其思想理论中,2法、术、势是其主要核心,在下图中寓意“法”的应该是A车轮 B车架 C马鞭 D马 匹 14 (2011 年 11 月潍坊市三县期中 23 题)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 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不耻下问 D当仁不让 1

8、5 (2011 年 10 月望江县月考 2 题)先秦儒家学派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 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所有的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 “善恶之心” “是非之心”D无论性善性恶都主张应该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16(2011 年 11 月辽南协作体期中 28 题)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 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 C

9、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天人感应”思想 D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 17 (2011 年 9 月江西六校联考 20 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从政治角度来讲,大多为百姓而“鸣” ,只有一 家为统治者而“鸣” ,它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8 (2011 年 11 月北京海淀区期中 3 题)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这一思想 提出的政治背景是 A.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 B.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D.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 19 (2012 年 1 月扬州市期末 1 题)战国时期在治

10、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 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A.孟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荀子 20 (2011 年 11 月广东六校联合体 12 题)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 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 ”黄仁宇评价的是 A孔子“仁”的思想 B孟子的“性善说”C墨子的“兼爱”思想 D陆九渊的“心学” 21 (2011 年 10 月陕师大附中月考 4 题)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 “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

11、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22 (2011 年 12 月洛阳市一模 2 题)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 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以上言论出自: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 23 (2012 年 1 月南阳市期末 17 题)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 、 “非攻” ,孟子主张“政在德民” 。这些主张 产生共同的社会背景是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24 (2011 年 12 月潍坊三县联考 21 题

12、)教育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 ”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 承和发扬价值有 “仁”的学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父为子纲” “夫 为妻纲”:A B C D 25 (2011 年 11 月潍坊市三县期中 22 题)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 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这主要反映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C儒家学说与皇权

13、结合而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26 (2011 年 11 月辽南协作体期中 29 题)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各项中, 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27 (2012 年 1 月杭州市一模 1 题)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 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 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C要求以“

14、礼”约束百姓 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 28 (2011 年 12 月北京昌平区月考 12 题)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时代大背景是 A频繁的兼并战争 B社会大变革 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D井田制的瓦解 29 (2012 年 1 月长沙一模 9 题)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 6公元前 3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Axial Age) , “人 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3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30 (2011 年 12 月长春市调研 1 题) 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 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人本主义B积极入世C重道轻器D经世致用 31 (2012 年 1 月苏州调研 2 题) “所谓不知春秋 ,不能涉世;不精老 庄 ,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 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C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32 (2012 年 2 月信阳市二模 3 题)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