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行知”健康第一”体育思想应用到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910854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陶行知”健康第一”体育思想应用到体育教学中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陶行知”健康第一”体育思想应用到体育教学中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陶行知”健康第一”体育思想应用到体育教学中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陶行知”健康第一”体育思想应用到体育教学中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陶行知”健康第一”体育思想应用到体育教学中的意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陶行知”健康第一”体育思想应用到体育教学中的意义文萃小学 于国涛摘要:摘要:陶行知的健康教育思想对目前的学校教育改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学校 教育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才能使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成 长,才能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 陶行知 体育教学 健康第一陶行知,1891年生,安徽歙县人。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了以生活 教育为基础、以终身教育为纲的人民教育理论,健康教育是其人民教育理论的 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一贯重视健康教育,奉行“健康第一”的原则,提出了 多种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包括注重身体运动、用卫生代替医生等。他的这 一思想不仅为创建新民主主义

2、教育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而且对于我们今天 深化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1 陶行知“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概述 早在 40 年代,陶行知就已提出来了健身这一理念。他在给胡适的信中写道: “人生第一要事是健康,第二要事是健康,第三要事是健康。 ” 。他曾用一系列 相近的概念来表述自己的健身观,如健康、厚生、健全、身心两健、健全之身 躯、锻炼体魄、建立健康之堡垒、造成健全的民族等等。1纵观陶行知的一生, 他健身思想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他认为,健身是体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 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构成个人生活 方式的一项重要内容。它

3、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追求身心健康并参与改造世 界为目的的一项实践活动。 2 陶行知“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的形成 一个世纪以前,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之时,有识之士蔡元培、毛泽东、恽 代英等人考证了世界先进国家的学校体育,结果显示各个先进国家无不以体育 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蔡元培提出:“殊不知有健全之体,始有健全 之精神” , “将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 。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 明确指出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 ;恽代英同志同年发表 的学校体育之研究对此也有精辟的论述;周恩来总理也主张国

4、民教育要重 视德、智、体几个方面,而以发达身体“为第一要务” 。2陶行知的老师杜威来 华演讲,他认为中国“最重要的是一面需要振兴本国的实业与教育” ,提出首先 要“强健体魄” 。虽然各种体育观念千差万别,但对于“体育第一”却无二话。 在此,中国开始孕育新的学校体育思想。陶行知在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影响下, 经过育才学校的教育实践及学生死亡的沉痛教训,于 1942 年育才学校三周年纪 念会上提出“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思想,从此“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变开 始真正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3 陶行知 “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的目标来源陶先生办学是以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的, “生活教育”的核心是 “生活

5、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在学校里要进行健康教育,必须让学生过“健1 陈军强.学陶师与体育课程改革理念J.福建陶研,2004:41-42.2 陶克祥,周志俊.陶行知“健康第一”思想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体育科技,2005,41(1).康的生活” 。而生活是社会的生活,不是关在学校里的那种“鸟笼”式的生活。 所以,陶先生办学是面向社会,注重实践的。1929 年,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 的五目标”的第一项目标是“健康的体魄” 。陶行知指出,教师要想培养出优秀 的学生,必须具备的首要一条就是“健康的体魄” 。3 4 陶行知“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对当代健康教育的意义 4.1 学校教育必须树立“健康第一”

6、的指导思想 当今,我国的学校教育仍处于改革创新阶段。20 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 院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在这一决定中再次明 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陶行知作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 从教育学的角度论述了“健康第一”的重要意义,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健康 第一” 、怎样坚持“健康第一” 、怎样处理好“健康第一”等理论问题,因此他 的健康教育思想对于目前的学校教育改革具有理论上的重要的指导意义。4我们 应该以陶行知的“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来促进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 教育。学校教育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只有学生们保持了身心的 全面发展,才能

7、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才能为国家的强盛奠定坚实的 基础。 4.2 教师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教育思想为理论依据,把理论与实践,观念与行为结合起来,以促 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 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推进课程结构改革,融合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 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于一体,真正关注学生 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 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4.3 学生不断养成“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学生主体的多元化和学校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必然会导致

8、学生主体需求的多 元化。 “健康第一”是我国新课改的总体要求,也就是在体育课程中,帮助学生 理解体育、理解健康,并能理解体育对健康、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能以休闲 娱乐的方式参与到体育中来,在认知和思想层面接受体育,久而久之,学生能 够养成“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5“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形成的条件 5.1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5.1.1 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情境是体育课堂教学中必需的,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 情境转化为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创设的体育教学情境应努力贴近学 生的内心世界和少儿的认知规律, 使课堂变成丰富多彩的活动乐园。例如, 在 体育教学中教授

9、学生排球的轮转换位时,可以将此设置成抢占敌人根据地的情 境。又例如,在教授立定跳远时,可以将此设置成青蛙过河的情境等等。通过 这一系列合理的情境教学,摒弃了传统的教技术就是纯教技术,做游戏就是纯 做游戏的死板,使学生的兴趣逐渐提高。 5.1.2 通过操作,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 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让爱动的同学3陶行知全集 (1-10)M. 四川教育出版社 . 1991.4周志俊,潘志深.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19(27)12:4.到前面领做广播操、让爱动的学生回收器材等

10、等,使学生体验到参与之乐、成 功之愉。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例如,让 动作规范的学生做师傅来带领徒弟们做练习,逐渐达到共同提高。 5.1.3 设计趣味性和开放性的游戏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 节。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童 真世界出发,设计适于学生心理特点的吸引学生的灵活多样的游戏方式。如炸 碉堡、打鸭子等等,让学生通过游戏,提高体育学习兴趣。 5.1.4 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成功的体育课,教师都能恰当地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 表现好的学生期望得到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

11、有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 怕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 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激 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练,特别是对那些运动能力差的同学,哪怕是微小进 步的闪光点也要给予充分肯定,及时表扬和评价,恰当的评价和指导对学生学 习和改正错误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增加其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上体育 课的兴趣。 5.2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健康教学放在第一位,教育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 的健身意识。只有炼就强健的体魄,

12、才能为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 炼就强健的体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 的运动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新课标要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淡 化技能教学,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5.3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学生的性格、年龄、生理以及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因此要有针对性的教育 学生,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到应掌握的知识, 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6 总结 陶行知“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提倡 健康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运动锻炼、营养、卫生预防、休息、养护等多种途 径予以实施,具有鲜明的社会目的。教师要不断教育学生通过这些措施来达到 身体健康,研究和借鉴他的这一思想,对于深化目前教育改革, 全面实施全民 健身计划,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素质就尤显必要。参考文献: 1张俭民.“实用主义教育”与“生活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7(1).2徐明聪.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3).3毛振明,赖天德,陈雁飞,等.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下)J.体育学刊,2007(7).4周志俊,潘志深.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19(27)12:4.5杨望友,徐家杰.陶行知体育思想初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1,25(12)2: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