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匠心独运”,为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597975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匠心独运”,为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匠心独运”,为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匠心独运”,为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匠心独运”,为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匠心独运”,为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匠心独运”,为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匠心独运”,为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匠心独运匠心独运”,为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一般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于即将讲授的一堂课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总体构思,是在授课 前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学生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教学资源等等) 、各个 环节(如:导入,过渡,设问,反馈等等) ,进行预先计划,精心构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 创设教学情境,以期达到教学目标的系统化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上课前备课的具 体化,但是它与传统的备课又有所不同,教学设计比传统备课更注意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 论和具体教学实践的结合,更强调教学情境的策划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更具有灵活性和创 造性。教学设计也能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

2、这种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能力,可 以说一份匠心独运、设计精妙的教学设计往往是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紧抓 新课程理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是笔者追求的目标,也正是新课程改革不懈追求的目标。 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入手,以实际教学内容为例,谈谈教学设计的构思与 操作。一、烘托渲染情景设置 在教学设计中安排的“情景设置”环节是从情景教学法演变过来的。 (情景教学法是根据教材 的立意,设置具体可感的情景,提出相应的要求来开展教学。其具体的教学程序分三步走: 情景设置,揭示课题;情景展开,分析评价;情景反馈,巩固提高。这一方法使整个课堂 教学在情景所营造的清新的氛围下进行,并充分调

3、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积极 参与情景的分析和评价。 )笔者正是借鉴情景教学法中“情景设置”这一步骤,通过创设一定 的教学情景,或以暗示悬念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以情感共鸣形式来烘托学习氛围等 等,目的都是要增强教学效果。一般的有效的情景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 生的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案例一 笔者曾设计并实践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不容忘却的历史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主 题教学,在导入环节中就设置了了这样一个情景:幻灯片打出几段文字: 历史的用处就是要对当前有所帮助 R爱默生美 如果在考察了历史的进程以后,没有追问,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写历史,那么我的这项

4、 历史研究就是不完全的。历史学家与其他的人类世界观察家一样,必须做到让人能够 理解事实。这就要求他们不断地对什么是真的、什么是有意义的,做出判断。历史研 究阿诺德汤因比英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列宁苏联 笔者在课前 3 分钟配乐展示这些名言警句,提前制造气氛,设计意图在于突出主题精神“历 史不容忘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自觉设问:这是怎样的一段历史?这短历史为什么不 容忘却?记住这段历史对当前来说,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应该说,这个情景的设置是 成功的,学生的思维及情绪渐渐在这个情景潜移默化下提前进入了状态,整课的情感基调 也在这个情景的主导下奠定了。 又如在讲解“南京大屠杀”一段内容的时

5、候,笔者又设置了这样的一个情景: 利用幻灯片将图片定格在触目惊心的“万人坑”, “据 1946 年 2 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 军集体大屠杀 28 案,19 万人,零散屠杀 858 案,15 万人。长达 6 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 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 30 多万人。屠杀的手段及其残忍,有的枪杀,有的刀刺,有的活埋, 有的活活烧死”。面对这样的场景,课堂气氛很沉重,学生普遍的感受到了 1937 年南 京的血泪,是中华民族的重大耻辱。教师此时借助这种气氛完成教学前后两段内容承上启 下的衔接:(笔者讲解) “我们无法忘怀我们的民族曾被这样的屠杀和羞辱过,我们的民族2曾被人踩在脚下,面无表情地被屠

6、杀,被当作刺杀训练和游戏的对象;我们的民族曾被当 作木头,曾被剥夺生存的权利;我们民族曾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那样一段沉痛的历史, 只要是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哪怕日本政府企图让全世界忘记,中华民族也不会忘记。 ”以下 自然而然过渡到下一段教学内容当无耻遭遇真相-日本,历史不容篡改。 情景设置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尝试作为导入的方法,如果设计得好,往往就可以先 声夺人,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二、环环相扣问题探究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实现师生积极互动,问题教学法 是最佳选择。 (问题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

7、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 获得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 方法,它以问题为一根主线,以问题引人,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问 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在教学设计中,设置 “问题探究”这个环节,正是将问题教学法付诸实践的表现。 案例二 笔者在去年开设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在主体内容的教学过程 中,教者始终围绕“君主立宪”这个主题,细分了四个探究问题,使得目标明确,操作简单 而且容易把握。例如,问题探究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问题探究二:英国君主立宪

8、 制的特点;问题探究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问题探究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操作过程中,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由几个小问题一一串联起来。例如问题探究一:英国君 主立宪制的含义是什么? (1)先展示一段材料: 新华网伦敦 01 年 6 月 8 日电 根据英国官方 8 日公布的选举结果,执政党工党在 7 日举行的全国大选中以绝对优势获 胜,工党领袖布莱尔连任英国首相。8 日上午,布莱尔前往白金汉宫拜见女王,并接受女王对他组建新内阁的授权。布莱尔 将在 8 日晚些时候宣布新内阁成员名单。 本次大选共有 3294 名候选人参加英国议会下院 659 个议席的角逐。在目前已公布的 640 个 选区中,工

9、党获 413 个议席,保守党获 165 个议席,自由党获 52 个议席。保守党领袖黑格 承认竞选失败,并宣布将辞去该党领袖职务。 (2)问题一,在当今英国的国家政治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的权力机构、或者说重要的政治 力量?(女王、内阁、首相、议会、工党) (3)问题二,它们分别在英国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什么位置上呢? 女王国家元首;内阁国家政府;内阁首相政府首脑;议会国家权力中心; 工党执政党;(自由党、保守党是在野党) (4) 、问题三,他们的地位是如何产生的、又有哪些具体的权力或者职能呢? 女王作为国家元首,已经不是封建时代至高无上的专制君主,而是现代民主政治体制 下的立宪君主。 (5) 、问题

10、四,根据板书来归纳总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 (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 织形式。君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是没有实权。政府和内阁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决 策者和领导者。 最后实践下来的结果就是问题教学成为了本课的主要亮点,总结前辈们的评价大致有这么 些:首先,环环相扣的问题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创新性地打破了教材原有结构并重3新整合,各环节过渡的流畅,一气呵成,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得到较好的体现。其次,设 计合理的问题富有探究性,问题的解决均有分析、 、研究、探讨的过程,体现了积极的师生 互动,在一些重要环节和重要概念的落实上,均来自于学生的主

11、动探讨和质疑,课堂民主 气氛浓厚。第三,问题探究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整课以探究四个问题为核心,即“君主立 宪制的含义”,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背景与过程) ”“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与学生一起构建了整个知识框架。最后,课堂延伸部分,同样以两个问题切入,一是 1689 年中英两国政治体制的比较,二是 1949 年中英两国政治体制的比较,能力训练到位,而且 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使学生得到了新感悟。 实践证明,将问题教学教学法的理念融入教学设计,有利于对教学的内容的把握,重点和 难点都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来一一化解,对于改革和优化学科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 性。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

12、,无论它自身多么完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不恰当,是 不可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两年多教学实践下来的教训及反思使笔者意识到,要想在高 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设计 的问题要从易到难、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其次,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实用性、 针对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再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扩展性和启 发性,有利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三、峰回路转反馈预计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控制过程。 论语中关于启发式教学方式有这 样的描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里的“愤”、 “悱”、

13、和 “不以三隅反”的情况,正是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如果教师不注意正确的观察学生是否处 于“愤”、 “悱”状态,那么教师就不可能恰好处去启发。如果教师“举一隅”而没能觉察到学生 是否能够“以三隅反”,又如何确定是继续讲下去还是应该转换角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 的“一隅”?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掌握控制教学反馈信息的技能还是非常需要的。 问题设置之后,会收到怎样的效果呢?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很有必要预计好学生的反 馈情况,以便能够应付突发情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每设置一个问题,都会预测学 生的反馈情况,以便随时随地对教学进行效果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的即时反馈情况分为几种:一种是对教师引导问题

14、的直接思考回答,一种是 与教师情感交流的共鸣;还有一种是学生对于课文难点提出的质疑等等,如果能够预计到 问题的设置会产生不同意见的争鸣,那么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便不能一成不变了,要随着学 生的反馈情况灵活地改变教学方式和内容。 案例三 笔者在讲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时,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1945 年在重庆庆祝抗日战争 胜利大会上,有人以“抗战为什么能取得胜利”为谜面出了一则谜语。谜底是打一历史人物。 结果,在场的中外记者纷纷给出谜底。例如:美国记者:屈原;苏联记者:苏武;中央 日报记者:蒋干;新华日报记者:共工。请问他们的谜底正确吗?为什么?最紧扣 谜面的谜底应是什么? 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出现了意

15、外情况:大多数人认为美国记者或者苏联记者答对了。实际上 这大多数的学生都偏离了笔者的原先预想,他们没能够跳出谜面这个圈套。 笔者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对战争胜利的原因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再强调美国的原子弹和苏联 的红军并不是促成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才是抗战 胜利的根本原因;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再者由于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 这个案例的教训是教师要充分预计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层次性,在教学设计的时候针对不同4层次学生不同的反馈情况,即时做出评价,确保问题设置后有一个圆满的解决。四、拨开迷雾引

16、导过渡教师的引导过渡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 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问题设置后,引导学生分析,层层剥离,化解难点;第二,及时将 教学反馈信息总结,形成完整的表述,根据表述,提出新问题,自然过渡到下一段内容。 这一环节既体现了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又加强了师生的互动交流。删繁就简,拔深提高, 这一环节也很能够考验教师对教材驾驭能力,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重 点构思这方面的内容。 案例四 笔者在讲解不容忘却的历史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时讲到中国方面对历史的反思, 首先给出了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一段话: 当我们唱“前进吧!新加坡时”,你知道我心里想到的是什么吗?在我短短的一生,我先后唱了 四首国歌, “天佑国王”, “君之代”, “天佑女王”, “马来西亚国歌”,然后才唱“前进吧!新加坡。 ”你能肯定你一辈子只唱这首国歌吗?请想一想。李光耀八十名言 接着笔者设计问题:历史不容忘却,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