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某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596591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市某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扬州市某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扬州市某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扬州市某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扬州市某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州市某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市某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苏省扬州中学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320132014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测试试卷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测试试卷高高 二二 历历 史史 (选(选 修)修) 2013.102013.10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答题时请将第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本试卷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总分为 120 分。第第卷(共卷(共 60 分)分) 一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选择题(本大题共 20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3 分,合计分,合计 60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 “仁” B “气” C “理”

2、D “心” 2.“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持这一观点的思想家 A.开创儒学 B.首创私学 C.崇尚自然 D.提倡仁政 3.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 不用情。 ”这段话最能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礼治为先 C.礼法并重 D.仁政德治 4.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A.天行有常 B.礼法并用 C.人性本恶 D.君舟民水 5.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 “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统治提供了“天命攸 (所)归”的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A.董仲舒 B.孟子

3、C.韩非子 D.朱熹 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 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和刑罚同等重要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7.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 ,促成 这一变化的是 A.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B.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C.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D.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学说 8.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君民关系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9.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

4、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 培养人才的有 孔子 韩非 朱熹 王守仁A. B. C. D. 10.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 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劝导百姓遵循某种生活秩序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11.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 我堂堂地做个人” ,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2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

5、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纲常伦理 1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 , “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 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5.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大转变。在近代世界到来之前, 文明的基调是农业(牧业包括在内) ,文明的指向是巩固和发展农业社会。自秦汉之后, 中国的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一直属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的经济 实力仍十分雄厚。但这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与工业文明不同。以现代价值观

6、衡量, 儒家传统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等级尊卑观念压抑社会,很难出现自由平等观念以私德至上观念压抑公德意识,难以培养公民意识以亲情至上观念压抑法制,阻碍了以法治国的形成以家族至上观念压抑个人,阻碍了个人权利的自觉以华夏中心观念锁国自大,错失了社会转型的机遇A. B. C. D. 16.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 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17.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

7、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 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18.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 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 ”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 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 19.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 。与这

8、一 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商品经济繁荣 市民文学兴盛 印刷工艺提高 专制政治强化A. B. C. D. 20.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楷体汉字执王臣劓甲骨文3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 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的兴起冲击了社会等级观念 B.社会群体认同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第第卷(共卷(共 6060 分)分) 二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5 5 小题,合计小题,合计 6060 分。要求:分析材料,

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21.21.(12 分)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 。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在传承中被 不断的改造和重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千乘 之国,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论语 材料二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

10、圣人为能 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 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明末)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主张,并指出其主张的不同结局。 (4 分)(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朱熹与李贽的主张,李贽的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4 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4 分)22.22.(12 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 体现了民族传

11、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材料二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 一家雍睦(和睦) ,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 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 作非为。 ”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 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

12、)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 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明) 虎墩崔氏族谱族约4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 治主张。 (3 分)(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 分)(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 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3 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3 分)23.23.(12 分)1602 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 材料一材料一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李贽焚书 材料二材料二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 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 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三材料三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 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 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 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

14、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 归黄泉。 ”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6 分)(2)据材料指出李贽被视为“异端”的原因及他临终表现。 (3 分)(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 还不是近代意义上的理性启蒙。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 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3 分)24.24.(12 分)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由此成一代 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 士人有廉耻,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