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教育法专题研究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592686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涛教育法专题研究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杨涛教育法专题研究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杨涛教育法专题研究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杨涛教育法专题研究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杨涛教育法专题研究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涛教育法专题研究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涛教育法专题研究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关于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研究浅谈关于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研究杨杨 涛涛( (陕西省西安市金花北路陕西省西安市金花北路 4 4 号号 思政部思政部 710032)710032)【摘要】近年来,由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急剧加速,高校突发事件频频发生,高校对突发事件的思考和探索及管理研究刻不容缓。同时突发公共事件治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因此,加强高校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应急管理系统,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常规化、科学化,是一项关系重大、形势紧迫的任务。【关键词】高校 突发事件 预警机制校园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危及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对学校和社会的安全

2、与稳定具有重大影响、急需学校甚至政府快速应对的负面事件。 高校突发事件一般分为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政治类突发事件、学校管理类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当前,高校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导致各类高校校园突发事件不断发生,例如“非典”、甲型 H1N1 流感、学生食物中毒、宿舍火灾、学生跳楼事件等,这些突发事件给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更给高校管理带来了挑战。因此,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中间和之后,高校及其主管部门为减轻或减缓特殊事件的影响,恢复自身正常的运行秩序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措施。它包括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防、发生过程控制和发生

3、后的恢复处理。一、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2003 年“非典”事件之后,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但与美国、日本等国相比,当前我国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还有较大差距。1.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式相对落后。由于许多高校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念滞后,仍然把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对工作作为高校应急管理的全部内容,从而忽视了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例如排查日常的校园安全隐患、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应急演练等。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的管理模式在符合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下,具有一定的自主管理的特殊权利。这种“自主管理为主,行政管理为辅”的管

4、理模式也要求高校建立一套突发事件的预控机制,以有效地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所带来的损失,保障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实现高校的各项职能。2.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协调能力弱。当前,我国高校仍然缺乏具有决策功能的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协调部门,也没有建立处理不同突发事件问的协调机制。高校现有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多为松散的临时性组织,一般是由学校负责人和各院系负责人组成的临时工作小组,事先也没有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案,并且这种机构往往只适用于某类高校突发事件,难以解决所有类型的校园突发事件。由于缺少常设性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高校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由于目前

5、高校部门设置中没有专门的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综合性管理部门,决策主要由高校相应的行政领导做出,往往存在地方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问题,迟报漏报,甚至瞒报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比较严重。在高校突发事件应对中没有很好地实施公众参与原则。当前,高校与其周边的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它已经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纽带,其在经济,二在辐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高校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与国家、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机构甚至周边社区紧密相连。而现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主体单一、空前封闭和时间滞后的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在危机应对中的积极作用,也没有发挥周边社区、政府、媒体和家长的联动作用,

6、从而使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效果和效率受到极大的影响。3.高效统一的危机干预应急管理体系尚待完善,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稳定工作由党委领导,党委有关职能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负责,行政部门和教师在应急管理中并没有很好参与。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协调困难,落实艰难,不易形成资源整合和快速有效的应急反应机制。此外,还缺乏与突发公共事件相对应的完备的应急处理规章和法制保障。 二、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主要途径为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高校有必要建立一套类似的管理机制。它应当是不同于常态下的管理机制,应当符合高效、快速反应、结合学校实际的要求,它不仅能够有效地应对短期集中出现的突发事件,也能够形成长效机制

7、。(一)组织保障是基础1.组织框架及部门职责突发事件管理需要通过一个专门的部门来执行,需要建立一套常设的机构和人员,组建高效率的突发事件管理小组,进行这方面的管理和运作。从组织角度入手,优化学校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高效率的管理机制,规范各项制度,尽量避免因责权不明、奖惩不公、互相推诿等因素造成的人为性突发事件。2.人员素质要求及结构配备由于学生管理中面临着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因此突发事件的预警管理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根据经济、实用的原则进行人员结构的配备,利用好现有资源,突出一线辅导员的雷达作用。结构配备上可由以下两方面构成:(1)专家群体,主要包括管理专家、知名学者、法律专

8、家、公关专家、心理专家等。他们是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可以从独立的角度客观地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或对出现的隐患给予相关方面的咨询建议。(2)专职团体。专职团体是突发事件的实际操作人员,包括负责学生管理的高校行政系统管理人员、专业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教师、医生、技术专家、通讯员、翻译、后勤管理人员、保卫人员等,他们的责任是共同对突发事件进行监测,完成监控工作的计划、组织、检查和控制,尽可能早地发现征兆,实现有效预警。3.培训与装备在“非典”期间,许多学校的学生管理人员面对学生的恐慌与不知所措,只能给学生一些言语上的安慰。与此同时,他们也面临着来自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社会的压力,同样需

9、要心理支持。“非典”之后,老师们普遍反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能力相当欠缺,发生情况时很被动。因此对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刻不容缓。当然培训包括很多方面,如基本应对能力的训练、心理方面的训练、沟通技巧的训练等。在装备方面,既要运用先进的科学设备,提高对突发事件有效的预警能力,又要加强高校本身的知识装备,编写、发布各种处理危机的指南性资料等。(二)制度是关键1.信息的监测与识别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信息是十分庞杂的,为了减少传递过程中信息的扭曲、迟滞和丢失,及时捕捉各种真实有用的信息,必须加强信息的监测和识别,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信息的获得在突发事件应对乃至日常生活中采取怎样的信息

10、管理原则和方式,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鉴于高校管理中对学生思想动态的信息了解的滞后,有必要建立多元的信息来源系统。(2)信息的整合分析对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发展变化情况做出分析判断,特别是注重研究重大事件所引发的学生心理行为的变化规律,分析预测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个体、群体的各种社会心理行为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高校可以建立健全定期分析和研究对策的制度,结合典型案例进行细致、规范的分析,以得出具体的应对之法。(3)信息的评估突发事件风险的评估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预案的制定,影响到高校管理者的部署和最后的决策。根据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和高校的控制能力,可以将突发事件进行分

11、级。例如,有些突发事件损失和影响重大,但高校处理快速简单,这类事件的级别就不一定很高(如集体食物中毒);相反,有些突发事件起初危害和影响不大,但潜在危害很大,波及迅速,难以控制,这类事件的级别就应当被列为较高(如新型传染病)。在这里我们可以根据收集到的有关信息,综合分析威胁的程度,然后评估当时当地的环境、天气、参加的人员、地点、原因,确定潜在的威胁、事件的规模和参加的人数,最后得出威胁发生的几率,得出危险评估报告。2.科学系统的制定预案制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案,是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它关系到在不可避免的突发公共事件爆发阶段,能够根据已有的突发公共事件管理计划,启动紧急应对系统,在最

12、短的时间内对危机做出反应,形成社会联动方案,将事态控制住,把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 3.演习预案制定后,需要进行检验,从中发现问题,不断进行修正,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验证预案的整体或关键性局部是否有效。近年来,很多组织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等都出台了相应的突发事件应对预案,但是很少有组织专门对预案进行实践操作,很多预案形成之后就成为一种摆设。因此,各高校应适时组织师生进行演练,锻炼应急管理人员和学生的应变能力,并在实践中摸索出最佳的处置方法。只有在平时就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和专业人员应对不同突发事件的训练,才能使他们在突发事件真正爆发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反应。一旦突发事件来临

13、,则可以立即启动预案,全校统一部署,各部门协同反应,保证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还可以增加对潜在突发事件的警惕性,打破参与者原有的思维,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组织目前所存在的安全防范漏洞。4.预案的更新(1)实践反馈实践反馈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预案演习所得到的反馈,另一个就是在突发事件管理或者其他相似事件中所积累的实践经验。(2)理论创新对学校突发事件管理的研究,理论方面主要是进行管理法规的研究和危机状态下的管理机制以及应对程序的研究。通过理论的研究可以使学校领导树立正确理念,提高危机的管理意识,从而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实施科学、理性的应对举措。实践方面主

14、要是进行预防危机的研究和应对危机的研究。通过实践的研究可以提高学校的危机防范网络的完善程度,提高危机应对水平,提高师生自我防护能力。围绕突发事件管理方面开展前瞻性预防研究,针对假设性突发事件进行模拟探索,从而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程度和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预防程序和应对措施,做到事先有预防、事发有预案、事后有措施。除此之外,还要组织突发事件管理案例的评析研究。在突发事件的实际应对中,经验的作用往往比理论的作用更为突出。可行并可靠的方法就是通过学校突发事件案例的研究获得充分的应对经验。(三)沟通是根本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提出突发事件沟通的“三 T”原则:第一,以我为主提供情况;第二,提供全部情况

15、;第三,尽快提供情况。新闻传播学揭示过一个规律:没有你的声音,就会有别人的声音。以你为主提供情况,你成为了信息主渠道,公众就会把你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别人的声音就无足轻重;你提供了全部情况,即使有人想造谣也不会找到素材;你在第一时间很快提供了情况,你就能先声夺人,而不会在不利信息满天飞的时候再被动地“辟谣”。所以沟通是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管理中的重要工具,高校管理者一定要将沟通工作做好、落实。1.内部沟通(1)团队内部沟通实现内部的有效沟通需要建立民主的制度,使得大家都能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择优而用之;另一方面,则需要快速反应,迅速达成一致意见和预案。(2)师生间的沟通对于高校学生管理

16、工作者而言,仅仅“看出”问题是绝对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解决问题。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密切掌握大学生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反应;针对一些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交流彼此的观点;与大学生探讨一些值得关注的生活方式和发展需求等问题;就大学生群体中发生的一些特殊事件和特殊情况进行座谈等。2.外部沟通(1)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我国高校的绩效评价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使得高校各级学生管理工作者倾向于“报喜不报忧”,隐瞒实际情况。但是事实告诉我们,隐瞒往往导致突发事件进一步扩大,远远超出控制范围;而如果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动沟通,则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事态的发展,做好相应的准备,为避免事态升级提供援助。(2)与卫生防疫部门的沟通从传染疾病到食品安全,学校已经日益成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重灾区”。如何及时地应对这些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并做出正确的反应,让伤者得到救治,使伤害尽量减到最小,这些都是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话题。国务院近期在制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过程中,教育部始终保持与卫生部的沟通,包括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分级、统一标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