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案】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3517392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483 大小:7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83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83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83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83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案】(4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3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案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案目录目录1 诗经三首 904 2 离骚(节选) 903 3 孔雀东南飞(并序) 902 4 汉魏晋诗三首 901第二单元 900 5 梦游天姥吟留别 899 6 琵琶行(并序) 98 7 近体诗六首 97 8 诗七首 96第三单元 95 9 记念刘和珍君 94 10 故都的秋 93 11 道士塔 92 12 泪珠与珍珠 91第四单元 90 13 灯下漫笔(节选) 89 14 漫话清高 88 15 巴尔扎克葬词 87 16 短文两篇 86g3第五单元 85 17 六国论 84 18 游褒禅山记 83 19 伶官传序 82 20 石钟山记 81第六单元 80

2、 21 项脊轩志 79 22 五人墓碑记 78 23 登泰山记 77 24 病梅馆记 7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书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905单元说明单元说明g3本单元学习诗经至唐代以前我国古代诗歌的 部分代表作品。诗经楚辞反映了我国奴隶社 会现实生活,汉乐府诗和曹植、陶渊明等人的诗歌反 映了封建社会现实生活。读这些古诗,我们可以从一 个侧面感知古代社会生活,鉴赏古诗的情趣和艺术魅 力。诗经的四言诗,楚辞的骚体诗,汉乐府 和魏晋的四言、五言诗,是唐代以前的三种诗歌样式。 学会诵读这三种样式的诗歌,了解它们的特点,有助 于鉴

3、赏这些诗歌。本单元诗歌教学,主要用诵读法和鉴赏法,读读, 议议,背背,并从中鉴赏。教学诗经三首, 要通过诗作体察我国西周和春秋时代劳动人民婚姻恋 爱、劳动战斗的生活现实,感受卫国战士英雄主义精 神、青年男女对爱的向往和弃妇对负心汉的痛心。教 学离骚,要将体验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同鉴赏诗 的艺术魅力结合起来。教学孔雀东南飞,要通过 诗作体察汉代贵族家庭生活,以及封建礼教毁灭恩爱 夫妻的婚姻乃至生命的现实,感受和评价焦刘二人忠 贞不渝的爱情。教学汉魏晋诗三首,要体会诗作 借牛郎织女星描写想像画面的奇神和美丽,体会政治 家广纳贤才统一天下的宏愿壮志,体会隐逸诗人的恬 淡心境、悠然情调。本单元教学用十课

4、时。g31 诗经诗经三首三首 904课文鉴赏说明课文鉴赏说明诵读提示诵读提示学习诗经三首,必须强调朗读、背诵,在诵 读中理解、鉴赏,使学生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 惯。课文三首诗歌都是四言诗。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 “二、二”节拍。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 我谋。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 戈矛,与子同仇!读一句要读出句内节拍,读一章要读出章内节奏、 语气语调。例如:读一篇,要读出篇内节奏、情调。下见每篇诗歌 的鉴赏提示。卫风卫风氓氓一一 情节和主题情节和主题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 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g3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全

5、诗分六章,每章十句 (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 ,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 个热情、温柔的姑娘。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 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 是不思,亦已焉哉!”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 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 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 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下面是全诗叙事结构 和感情基调:氓(情节) 恋爱 婚变

6、决绝(章节) 第一、二章 第三、四、五章 第六章(诗句) 秋以为期 无与士耽 亦已焉哉g3载言载笑 士贰其行至于暴矣(基调)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诵读全诗,要安排好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反映 情节发展的节奏,表现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调。二二 回忆和对比回忆和对比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 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 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 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是思想上 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 耽

7、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 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 氓,婚前婚后也形成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 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 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婚 后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 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 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 格特点。g3三三 诗经诗经开创比、兴的艺术手法开创比、兴的艺术手法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

8、其叶沃若。于嗟鸠 兮,无食桑葚”。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 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 诗意是相连的。第四章,前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 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 相对照,含有隐喻。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 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 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 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 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 点,更富有艺术魅力。秦风秦风无衣无衣无衣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全诗共三章,章与章句式对应;诗句大同而小异,

9、 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一边歌唱,一边行军,一往 无前。第一章,统一思想。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 全征衣。“无衣”,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 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同袍” ,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g3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 战呢?“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 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第二章,统一行动。“与子同泽”“修我矛戟”。 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第三章,一起上战场。“与子偕行”,激昂高歌, 团结对敌,奔赴战场。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写“同袍” “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

10、困难、团结互助 的情景。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 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 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表现 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这是一首赋体诗, 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 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 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无衣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 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 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力的古代军歌。诵读这首诗,要注意全诗慷慨雄壮的基调。邶风邶风静女静女静女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一次恋人 的约会。全诗三章。一章重在写场景,两章

11、重在写心 理。g3第一章,写姑娘约“我”在城墙角落相见,却一 直不出现。急得“我”抓耳挠腮,不断徘徊。第二章,写男青年在等待中想起姑娘那么漂亮, 送给自己的“彤管”那么好看,令自己陶醉。第三章,写男青年又想起姑娘送给他的“荑”, 既好看又奇异,自己特别喜爱,因为其中蕴含姑娘相 赠的情意“美人之贻”。第一章写青年之急,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 写青年之诚。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 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青年热烈而 纯朴的恋情,男青年的形象活灵活现,他的恋情也真 实感人。此外,诗歌采用重章复唱,巧妙选用细节, 风格朴实,也增添了艺术魅力。解题指导解题指导一、二 在叙事诗中,

12、人物、事件、情节等是诗 的主要内容,所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就是把握全 诗的关键;赋、比、兴是诗经最重要的艺术手法, 是学习诗经首先应当理解的。联系人物的言行, 抓住关键诗句,对比分析女主人公和氓的性格特点。 分析用兴的艺术效果,要联系思想内容,激发读者的 联想。答案见“课文鉴赏说明”一、二、三。三 这道题意在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对诗 经“一唱三叹”的写法的了解。无衣起句含反 问语气:“岂曰无衣?”这就加强了语意和语气。答 句中“同袍”“同泽”“同裳”,表现了团结互助、 坚决豪迈的军威。末句“与子同仇”,统一思想认识,g3同仇敌忾;“与子偕作”,备战时步调一致;“与子 偕行”,出征时统一行动

13、,奋起作战。这是一首出征 三部曲,是爱国主义的军歌。四 这道题要求在读懂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性写作训练。把静女改写成白话诗,语言要精练, 有节奏,大体押韵,还要符合原诗的风格。把静女 改写成小故事,语言要活泼,有文采,增添必要的细 节描写。五 这道题要求体会诗经语言形式特点,并 背诵作品,如果能背诵氓全诗则更好。答案略。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本课用三课时教读和自读。一 教氓和无衣,要边读边理解,边背 诵;三课时内背诵全篇。文学鉴赏起始,教育学生要 养成诵读的习惯。教氓,按“恋爱”(第一、二章)、“婚变” (第三、四、五章)、“决绝”(第六章)领读,引导学 生按情节发展的三个阶段背诵全诗。领读第一

14、、二章 后,讲解四言诗的读法,然后背诵。诵读第三、四、五章,引导学生理解“兴”的诗 句同引起下文的关系,鉴赏艺术效果。议议:如果删 去“兴”的诗句,效果怎样?然后背诵。诵读第六章后,回顾、比较三个阶段的感情基调, 再范读一遍。然后,让学生分段背诵,或全篇背诵。g3在背诵全篇的基础上重点鉴赏人物形象、兴的艺 术效果,品味自己所喜爱的诗句。教无衣,也让学生读读,背背。点拨“同袍” “同泽”“同裳”和“同仇”“偕作”“偕行”的递 进层次,指点这首诗的特点,重章叠句,只在第二、 四、五句换字,记住在同一词序上所换的字,这样有 利于背诵。二 教静女,要指导学生课前自读。引导学 生领悟采用第一人称“我”的

15、抒情特点,体会诗中细 节描写的艺术效果。三 布置课内练习时,说明课文出题意图,要求 学生先诵读课文再解题。有关资料有关资料一 诗经的编排分类前人有“六诗”“六义”“四始”的说法。周 礼春官大(太)师中说:“大师教六诗:曰风, 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在毛诗序里, 把“六诗”叫做“六义”。对这两个名词历来有各种 不同的解释。其中,以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的解 释较有代表性。他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 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 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 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他认 为风、雅、颂是诗的不同体制,赋、比、兴是诗的不 同表现手法,这看法被长期沿用下来。至于毛诗序 中又把风、小雅、大雅和颂说成是王道兴衰之所由始g3的“四始”,则是出于封建礼教的观点对诗经所 作的曲解。诗经中的“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 多数是民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