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社区的再构建研究报告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506630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社区的再构建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甘肃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社区的再构建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甘肃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社区的再构建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甘肃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社区的再构建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甘肃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社区的再构建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社区的再构建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社区的再构建研究报告(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社区的甘肃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社区的再构建研究报告再构建研究报告摘要:摘要:本文以甘肃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寺景区为例,以社会学的视角对当地居民关于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建设,文化传承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农户访谈结果对社区建设的消极影响做出了解释。也对到此地区旅游的游客展开调研。最后提出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关关键词键词: :社区构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A Research Report About Gansu Tourism Development in Minority Areas and National Communities Building-A Case Study of

2、 Matisi Tourist District in Sunan Nationality Autonomous CountyAbstract: The paper is the result of a case study of Matisi Temple. To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of local residents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hich about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community building, cultural heritage. Interviews

3、with farmers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community building to make an explanation. Research Of tourists to this region. Finally, community-building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community building,national culture,tourism development第一章、前言第一章、前言2自 19 世纪中叶以来,始于英国的世界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

4、为目前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带来了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旅游业以其“无污染,高效益,高带动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在我国,随着旅游热的兴起,旅游业带来的效益日趋明显,在 2000 年底,全国就己有 27 省市把旅游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给予支持,旅游开发正在形成规模,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实施后,各地政府纷纷加大了对旅游开发的投入。甘肃省也不例外,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民族旅游业也进入了新阶段。一、一、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目的及意义甘肃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区。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接青

5、海、新疆,北与内蒙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全省地形狭长,从东到西长 1655 公里。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甘肃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历史、经济、社会等综合因素的制约,与沿海及发达省区相比,我省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相对闭塞,交通不便,国民经济发展也就明显滞后。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些传统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存在,造就和保存了许多原始,奇秀,古朴淳厚的自然山水和民族风情。在这里,优美的自然环境,安宁的生产生活方式,独特的社会构成和风俗习惯等构成了丰富的民族旅游资源。其中不乏许多资源是我省独有,无论在国内和国外旅游市场上都是高品位的旅游吸引物。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

6、为我省发展民族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作为我省经济发展中最具比较优势的四大资源之一的旅游资源得到初步的开发。从无到有,旅游业的朝阳产业形象日趋鲜明,产业地位日益突出。实践证明,多年来民族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为这些民族地区的财政收入做出了极大贡献,而且带动了当地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帮助贫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方面效果尤为明显。到今天,旅游业已经成为这些地区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毋庸置疑,无论是在促进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还是经济繁荣方面,民族旅游业都对甘肃的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见下表)表 1-1 甘肃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本省 GDP:项目1998 年2000 年

7、2005 年全省 GDP(亿元)87010051443GDP 各阶段年递增率(%)7.57.5国内旅游收入(亿元)14.81940国际旅游收入(亿元)2. 5363全省旅游业总收入(亿元)17 .32246旅游业总收入占第三产业值比重(%)5.966.79.8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 GDP 比重(%)1.992.23.2资料来源:甘肃省旅游局网站 http:/ 2015 年,发展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资料来源:甘肃省旅游局把旅游确定为我省的支柱产业切合实际。但我们认为,要保持这一支柱产业能健康持续发展,选择正确的旅游发展模式是十分关键的。因为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是以牺牲当地社区的环境资源和宝贵

8、的传统文化来获取短期局部的经济效益的,因此不仅它本身的发展是不持续的,它所依赖社区的发展也将是不持续的。我省旅游业必需选择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因为可持续发展模式不是纯粹追求 GNP 的增长,而是注重旅游的综合效应。因此,它可以通过约束旅游者和开发商的行为,使之共同分担维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成本,共同维护和发展社区传统文化,从而使当地居民不仅成为旅游开发的直接受益者,而且使社区文明得以持续发展下去。反过来也可以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下去。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试图通过对甘肃省民族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对当地社区带来的各种正负影响,探讨以下问题:如何使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社区的传统文化的

9、保护和发展相一致?如何使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民族社区的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如何能通过旅游业促进民族社区的合理再构建?如何通过保护该社区的传统文化和环境资源促进旅游业在该社区得以持续发展?本研究期望能够通过上述问题的探讨,在4甘肃这样一个经济基础薄弱但旅游资源丰富的多民族贫困省份,通过对景区周边社区的社会结构进行调查,探寻民族旅游业开发与该民族地区社会良性发展的相互作用的规律。二、研究方法及技术资料二、研究方法及技术资料1.1.区域概况区域概况马蹄寺旅游区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地处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都麻乡境内,距张掖市 60 公里,总面积 13.85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2580

10、米左右,是汉、藏、裕固、蒙古、回等多民族居住区,是区域性的藏传佛教活动中心,景区内常住人口约 400多人,其中近 70%为少数民族。1992 年,肃南县政府将该景区正式确定为以旅游业为主的“马蹄寺风光旅游区”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旅游经济收入已成为马蹄寺部分农牧民的主要收人来源,区域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2.2.研究方法及技术研究方法及技术我们的研究地区主要是肃南马蹄寺风景区的几个民族风情点和景区居民居住地。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和访谈。问卷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针对游客的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调查游客间卷 。调查内容包括:游客的基本状况,旅游的目的及原因,旅游的感受以及旅游的方式,购买旅游商

11、品的情况等;另一部分是针对民族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调查原住民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原住民的基本状况、参与旅游经营活动的状况、对本地旅游开发的态度以及当地旅游资源保护状况等。对原住民调查的抽样方法采取了随机原则下的多阶段的分层抽样,分层步骤为:风景点村委会居民户样本个人。风景点的抽样原则为按人口密度的等距抽样,村委会的抽样按简单随机的原则,居民户的抽样则按等距原则进行,样本个人的抽样则在控制性别与年龄变量的条件下循环抽取。对游客的抽样方法则根据游客样本框的不确定性及游客流动性及时间机动性等特点,我们采取了偶遇抽样的原则,在风景区对偶遇到的游客进行调查。2007 年 8 月,笔者与课题

12、组成员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农户访谈法发放问卷,问卷当场填写后收回。共发放问卷 300 份,占马蹄寺常驻人口的近 75 %;回收有效问卷 276 份,占总问卷的 92 %,约占区内常驻人口的69 %。信度和效度都较高,保证了调查真实有效。除了问卷调查,我们还对肃南县旅游局、马蹄寺景区管理处、旅游景区负责人以及部分游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访谈。参与本课题调查的工作人员主要由西北民族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组成。调查资料的统计整理方法主要是用 SPSS 统计软件进行。大部分相关统计结果在第四章和第五章。第二章、社区与旅游的研究综述第二章、社区与旅游的研究综述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早期国际学术界关于旅游的研究主

13、要集中在旅游资源开1 达沃斯巅峰旅游景观设计中心.马蹄寺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z . 2002.5发与管理、旅游产业的市场分析以及产品包装等经济领域,大多数关注的是旅游产业的经济目标。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旅游的社会影响到目前为止还不像旅游其他方面的研究那样广泛(Dogan,1989) ,直到 1960 年,德国的社会学家 H JKnebel 才写出了世界上第一本从旅游社会学角度研究旅游业的专著。70 年代初,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成熟,旅游业给目的地社区带来的社会影响也日益明朗化,对旅游业的社会影响的研究才逐渐增多。特别是近20 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一、一、相关概念相关

14、概念1.1. 民族旅游地概念民族旅游地概念对于民族旅游和民族旅游地的一些概念,学者们至今还未达成一致,更没有形成系统的概念体系。李伟教授(2005)将民族旅游地的概念定义为:其一,民族旅游地特指少数民族聚集区的旅游目的地;其二,旅游资源特指在特定区域的文化现象;其三,旅游产业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或成为支柱产业,对当地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其四,旅游产品以民族文化产品为主体,构成该类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吸引物。笔者认为,民族旅游地社区是在一定民族人口聚居的景区、旅游开发区内,共同生活的有共同的生活服务设施、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风俗、共同的利益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中国,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地大多属于村寨社区范畴。国内农村社会学研究中向有以村为中心和以镇为中心两种取向:一些受英国功能主义影响的学者多以村为基本分析单位,如费孝通的江村经济 、 云南乡村等;一些受美国芝加哥学派影响的学者多以镇为基本分析单位。其中,有些旅游景区可能与行政区划分相耦合,有的可能不与行政区划分完全偶合,主要是要看民族旅游区的辐射力所及、凝聚力所及和亲和力所及。2.2. 社区和旅游社区的概念社区和旅游社区的概念社区的涵义最早由滕尼斯(1887)提出,他把社区与社会视为社会结构的两种理想类型。英国社会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