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本土音乐教材促进澳门多元文化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3444662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本土音乐教材促进澳门多元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开发本土音乐教材促进澳门多元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开发本土音乐教材促进澳门多元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开发本土音乐教材促进澳门多元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开发本土音乐教材促进澳门多元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发本土音乐教材促进澳门多元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本土音乐教材促进澳门多元文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2澳門學校音樂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是開發編製澳門本土音樂教 材,以實行澳門本土特色的音樂教育 以中國音樂文化為主的多元 文化音樂教育,可以使學校音樂教育成為聯繫人、文化與社會的一種 重要形式,在對學生進行審美提升的同時發揮文化傳導的功能,認識 澳門社會的多元文化特色,進而促進本土文化認同和多元文化教育。 開發編製澳門本土音樂教材,除了要保持全面性、系統性、規範性等 學校教材的一般特點,教材編寫者應以強烈的現代意識和開放意識, 特別強調教材建構的主體性原則,破除以西方音樂為中心的他者性建 構,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充分展示本土音樂文化。開發本土音樂教材 促進澳門多元文化 教育摘要摘 要文代百生

2、(本文全文將上載至 http:/www.dsej.gov.mo/cre/tmag)63澳門的學校教育具有多元體系的特色,其教科 書制度也與周邊地區不同。由於歷史的原因以及澳 門教科書營商市場小的現實,澳門的學校教育一直 由各學校自行選擇使用各種版本的“引進”教材, 唯缺少可以承載澳門本土歷史、文化,反映澳門社 會現實的本地化教材(黃逸陳敬濂,2007)。 音樂教材概莫能外(許淑華,2007)。據悉,澳 門教育暨青年局已經開始為歷史、地理、品德教 育等課程組織專業人士和學校專科教師編寫本土 教材。筆者認為,編寫本土化的音樂教材也迫在 眉睫,它應該是澳門學校音樂教育改革的首要任 務,如此可以使學校

3、音樂教育成為促進澳門本土 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音樂教育與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音樂教育作為實施 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與方法多元文化教育是當代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的 要求。尤其是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由於移民與人 才流動形成了多民族多文化並存的社會格局,在和諧的社會發展中人們需要對各種不同文化的 理解和欣賞,才能夠相互尊重,和平共處。詹姆 斯班克斯(James Banks)指出,多元文化教育 的一項重要目標就是“幫助學生發展跨文化的能 力、態度和理解力”(克林格,1996:19)。 音樂作為人類特有的一種行為活動,是組成我們 的社會、經濟以及文化的重要部分,長期以來在 不同文化的交

4、流和國家政治、經濟等事務交往 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儘管音樂因為其音響藝 術的共性曾被視作為文化交流中的一種“無國界 的語言”,但音樂作為人類的一種普遍行為顯然 與產生這種音樂的人的觀念、文化密切相關,而 不同的觀念與文化語境帶來對音樂的不同理解與 表現,由此帶來音樂的跨文化理解的障礙。以教 育的手段引導人們認識與理解各種不同文化的音 樂,顯得重要而且迫切,由此產生了多元文化的 音樂教育觀念與實踐,成為當前國際音樂教育的 一種主流趨勢。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觀念使音樂教育具有文化 傳導的功能:不僅僅在於通常認為的傳承音樂文 化精華,更在於傳播與認識各種不同民族音樂平64等的文化價值,其目標在於,通

5、過讓人們認識與 欣賞,甚至共同實踐不同文化的音樂,達到對產 生這種音樂文化的人的理解和尊重,這恰恰是實 現了多元文化教育的根本目標,音樂成為實施多 元文化教育的一種主要內容和媒介。“以中華文化為母語的音樂教育”與本 土音樂教育恩克蒂亞指出,音樂教育新模式的首要任務 是“體系化地實施文化的非殖民化和強調文化身 分的位置”(管建華,2007:23)。這裡提出 的“文化的非殖民化”正是擺脫西方音樂控制、 重視民族音樂文化的呼籲,而學者們提出“文化 力”(高占祥,2007)的概念,許多國家提出反 對“文化霸權主義”(繆家福,2005)的口號, 正是對“強調文化身分”的深刻認識。中國音樂教育界提出“以中

6、華文化為母語的 音樂教育”的口號,並不是要對中國民族音樂 文化固步自封,而是強調音樂教育要放棄對西方 音樂的盲目推崇,回歸本原,以構成我們社會生 活中的主要音樂形式 即各種類型和形式的中 國音樂為主,鼓勵各地區挖掘濃鬱地方特色的地 方音樂開發“鄉土教材”,同時也適當認識其他 民族和文化的各種音樂。這樣的音樂教育可能讓 學習者在音樂文化的認知訓練中明確自己的中華 民族“文化身分”,有利於在國際性多元文化發 展中以及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形成 民族凝聚力。國際音樂教育界在宣導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同 時也強調“本土音樂”在音樂“規範教育”中的 地位。“本土音樂”指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內現 存的、

7、發展中的、自然產生的音樂,不僅包含不 同的音樂體裁和風格,也具有多種不同的形式。 作為歷史和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本土音樂不僅 僅是一種創作和一種傳統,而且是個人和群體之 間的一種交流方式。本土音樂的教育可以通過種 種有意義的、相互關聯的、綜合的途徑幫助教師 和學生瞭解自我以及他們的世界,因此,本土音 樂對於使音樂規範教育成為一種聯繫個人、文化 和社會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本 土音樂,音樂教育就會脫離音樂存在的文化和生 活環境。安德列M羅斯認為,對本土音樂的 這種認識需要培養一種“文化意識”,這種意 識把音樂教育的前提和潛力看作是一種文化的創 造,把音樂教育工作者擁有的力量看作是對文

8、化 的價值取向和傳統進行創造和再創造的能力(羅 斯,1997)。開發澳門本土音樂教材的理論思考澳門本土文化的音樂教育:以中國音樂文 化為主的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澳門特殊的歷史和現實社會,使澳門本土文化 的音樂教育具有雙重的含義: 1) 推行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澳門本土文化具有 顯著的多元性特點,不僅僅體現在由於澳門的 被殖民歷史而形成的中西文化碰撞交融,更體 現在澳門近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令全球矚目, 由此而形成的頻繁的國際文化交流與人員流 動,使得澳門的社會文化更趨於多元。這對 音樂教育提出了融合多元音樂文化的要求。 這一點顯著不同於中國大陸學者所討論的本 土文化音樂教育。652) 強調中國音樂文

9、化的教育。這具有特殊的意 義 儘管澳門本土居民絕大部分是華人, 但在澳門回歸中國之前,由於葡萄牙政府對 文化和教育採取放任自流的政策,導致澳門 彈丸之地各種學制和教育體系並存,並不能 確立中國音樂文化為主流的地位。回歸之後, 特區政府有責任和義務在扶持與推動澳門本土 多元文化發展的同時,以中國音樂文化為本土 的主流音樂文化,強化澳門地區的中華文化母 語教育環境。這並無意因此而貶損其他音樂文 化,只是為了有利於明確澳門的“中華文化之 根”,對於本地佔90%以上的華人居民而言就 是一種民族文化身分的確認,對於其他族裔的 新移民甚至土生葡人,從小接受中國音樂文化 的教育,形成對中國音樂文化的認同,也

10、有利 於他們更好地融入澳門本地的華人社群。編製澳門本土音樂教材的基本原則本土音樂的教材編寫者應具有以下意識: 主體意識。首先是指教材編寫的主體性建構 原則,避免以“他者”的文化眼光闡釋本土音樂 的實際問題時可能產生的文化誤讀。教材的知識 體系建構要打破西方音樂中心,對於中國音樂以 及澳門本土中存在的其他文化的音樂,要儘量回 歸本源,以該音樂文化的主體意識去解釋,從而 獲得對本土音樂文化的反思能力。主體意識的另 一層含義是指教材編寫在觀念上要真正確立學生 的主體地位,明確教材主要供中小學生使用,而 不是作為成年人的編寫者或教師。這就要求調查 研究學生的需求和建議,但並不意味著只是遷就 學生個人或

11、小團體的音樂興趣,因為學校音樂教 育作為規範教育有引導學生音樂文化趣味、系統地傳承社會音樂文化的責任,所以教材編寫要在 系統性、科學性的基礎上,在音樂的選擇與進度 的安排上既要考慮音樂的特點,又必須考慮學生 身心發展的特點。現代意識。教材編製在編寫手段上要充分利 用現代科技成果,在內容選擇上要及時接納和傳 播最新音樂創作精品,更要堅持現代的教育理 念,即音樂課不應該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 更屬於人文教育領域,其目標是審美提升與文化 傳導,通過每個人個體的改變而推動社會整體的 和諧發展。本土意識。即充分展示本土音樂文化。教材的 編制可以選擇具有文化代表性而且是在本土社會 流傳的音樂品種,為兒童認識身邊的現實音樂世 界打下基礎。例如:強調廣東音樂(器樂)、粵 曲小調、粵劇音樂等,以突出本土中國音樂文化的地域特色,同時通過音樂教育的傳承保存與發 展這些地方音樂;注意加強本土其他各民族和各 社會群體的音樂,它們往往產生於自身特定的文 化背景,對這類音樂的關注與合理闡釋,是理解 產生這種音樂的人的行為的關鍵;音樂大眾傳媒 支配著學生的日常音樂生活,在各類媒體中佔據 絕對主要位置的通俗音樂也不應該受到排斥,而 應該看作是音樂教育中的潛在資源只有充分 展示澳門本土社會存在的各種音樂,才能讓學生 感覺到音樂學習與自己生活的切實聯繫,而更願 意走進音樂,使音樂教育得到最好的收效。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