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桩文理渊源文本文档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331200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花桩文理渊源文本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梅花桩文理渊源文本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梅花桩文理渊源文本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梅花桩文理渊源文本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梅花桩文理渊源文本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梅花桩文理渊源文本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花桩文理渊源文本文档(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梅花桩文理渊源文本文档梅花桩文理渊源文本文档梅拳秘谱与苌氏武技书的关系文章作者:燕子杰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512 字体: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 花费会员币:0 添加时间:2007/12/27 13:58:54 文章编辑:admin 不少人认为, 苌氏武技书中与梅拳秘谱相同的文章是出自苌乃周之手。当然,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早已经出版了。但是,苌乃周生前练过许多门派的拳术,他是否学过梅花拳?或者他与梅花拳有所接触,那些与梅拳秘谱相同的文章,是从梅花拳流传过来的?人们都没有讨论过。 苌氏武技书中从未见过“梅花拳”的字样。该书是 1936 年正中书局出版,1990 年上海书店影印,那个年代梅花拳还是

2、对外保密的。梅花拳弟子不论在文字或口头上,都不能向外泄露梅花拳的秘密(特别是拳谱、拳论之类的材料) ,否则就是欺师灭祖!本人亲眼所见,直到 1988 年前后许多地区农村的梅花拳前辈们,仍还遵守着这样的门规。这就是“梅花拳在过去常以其它名称出现”的原因。在苌乃周那个年代,如果他是梅花拳弟子的话,敢在自己公开示人的拳论文章中标上“梅花拳”的字样吗?撇开这个历史条件的限制,去讨论谁承袭谁的问题还有什么意义呢?苌乃周为清雍正和乾隆时代的人,家住河南汜水,离郑州和嵩山少林寺都不远。从冀、鲁、豫流传的梅花拳谱系知道,这个时期许多著名的四代、五代梅花拳宗师皆出自开州(今濮阳)一带。酷爱武技的苌乃周“周流四方

3、闻见既广”怎能不与梅花拳有所接触?从他博学多才、功底雄厚的能力来看,吸收一些梅花拳拳理,或学得一些梅花拳武功也是完全可能的!要想真正解决两书承袭的问题,我们还是来对比分析一下两书的文章,或许能看出一些眉目来。练梅花拳的人写的文章,我们仔细看看就能知道!为什么呢?因为梅花拳的武功观点及锻炼的方法,和任何拳派都不相同。 梅拳秘谱是从梅花拳练功体验的基础上总结和升华出来的,它充分反映了梅花拳弟子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武学观,也充分反映了我们武功锻炼的特点和要求。当然,也只有这样的拳理才能有效地指导梅花拳的锻炼。(一) 梅拳秘谱开始一篇“练拳须知”显然系后人补充上去的!而且此文只是泛泛谈了些武术锻炼的特

4、点,明师及武德的重要性,及上中下三盘、三节九段等一般“练形”的道理,看不出梅花拳武功特有的观点和梅花拳练武特别注意的地方。因此,该篇文章可能是原来“心意拳”拳谱的开篇文章,并不是梅花拳弟子的作品。为什么韩老师保留它呢?因为文中谈的对练武者的普遍要求,梅花拳弟子也应当知道,而且此篇并不属于梅拳秘谱的正文。(二) 梅拳秘谱正文的序篇“梅拳概论”是非常重要的,它充分表现出了梅花拳武功的特点。就连练功时必须要有的“意境”和“心态”也点了出来,不仅文笔流畅,且寓意深远,决非出自现代人之手。此篇可能系韩其昌老师背诵,再由其弟子们整理而成。这里我必须说明,梅花拳内部确实有不少口头背诵流传的拳论。如我接触过的

5、王庆文、朱华山、韩百广等梅花拳老前辈,虽然他们只是粗通文墨,但都能口头背诵大篇大篇的文采流畅、寓意深远的梅花拳拳论。这使我想起古代读书人的方法,如“四书” 、 “五经”就是靠背诵的。梅花拳古称“文武大法” ,是不是练此拳者就必须要背诵梅花拳的理论呢?现在虽然印刷方便了,人们的学习方式有了改变。但我仍然感到梅花拳的许多重要论文、口诀,如“聚气论” 、“浑元论” 、 “无字真经”等,还是背诵下来才能不断领悟,随时指导自己锻炼。(三) 梅拳秘谱第一篇“浑元论”明确地指出了梅花拳是“道” , “道”不是什么道会门。这个“道”古称为“梅花拳文武大法” ,它是通过武功锻炼修养身心、磨练意志性格、树立正确人

6、生观和世界观的一门学问。虽然它的基础仍是拳术,但这种拳术是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的,已经上升为“道”的层次。 “浑元论”中的“真形”是“浑元一气”时的形态,是练武者追求的目标。而“真形”中的“真精神” ,为什么要加个“真”字呢?古人不知道大脑科学,不懂得“显意识”与“潜意识”的区别,但他们已经觉察出武功的动作,不是一般的“意念”所为,已经认识到“大脑潜意识” 、 “直觉” 、 “灵感”等思维方式对武功的作用。最后“彻底灵”的标准,不仅是指身体灵活,还包括大脑的智慧和灵性。这篇文章不管来自何处,只有练梅花拳的人才能写得出来。练“心意”拳的人练到精妙之处,上升到“道”的层次时也能懂得。但此文决不是来自

7、苌乃周之手,为什么?因为从苌乃周所有的文章来看,他对“浑元一气”远没有梅拳秘谱那样重视。练“气”者仅比练“形”者高一个层次,苌乃周对武功的认识只达到“气”的层次,还没有认识到“神” (大脑潜意识)的主宰作用。因而他的武功只能称为“武技” ,而梅花拳则是“道” ,是科学!(四) 梅拳秘谱第二篇“聚气论” ,此处所说的“气”与一般气功的“气”根本不同!它是在“隐而不发节节灵”的状态下自然聚起来的,其中没有意念(即显意识 )的作用,这说出了梅花拳与其他武功或气功练法的根本区别!“聚气论”要我们“隐”什么呢?“隐”的是“显意识”!这个“隐”字说得恰到好处。它说明了梅花拳活动时不要有意念,也就是不要使“

8、劲” 。所谓“劲”(即肌肉的力量)在梅花拳中是不提的,不用“劲”而能有“劲”人,必须懂得“不二”的哲学法则。此篇中的“忽然,神役以气,气役以形。 ”说出了在“灵感”的催使之下,技击出手的生理机制。梅花拳认为“精气神”三要素中,“神”是起决定作用的主宰,因此练拳者只知练“气”是远远不够的!接下来“霹雷交,心火动,上下左右遍体行。 ”道家练功的文章中有此说法,根据最近台湾梅花拳传人翁正茂先生的解释,这是人体阴阳电相交时,激发全身能量(包括化学能和电能)释放的现象。苌氏武技书缺少开头这两篇不是偶然的,苌乃周看不到这两篇文章的可能性很小。 “浑元一气”之词苌氏武技书中也基本不提,仅在卷三“讲点气”文中

9、说了一句“学者若会浑元气,那怕他人有全功。 ”这个现象可能反映了苌氏不同意梅花拳的“浑元论”中把梅花拳看成为“道” ,这也有力地说明了苌乃周虽然与梅花拳有所接触,但他不可能是梅花拳的人。现在我们再把苌氏武技书中与梅拳秘谱相同的文章,对照分析如下:(五) 苌氏武技书 “卷一”第一篇“中气论” ,也是苌乃周最重视的一篇文章。文章开头有“中气者,即仙经所谓元阳,武备名曰中气,即先天真乙之气。文炼之则为内丹,武练之则为外丹,然内丹未有不借外丹而成者也。 ”首先注意, 梅拳秘谱则为“真乙之气。仙炼之则为内丹,”此处“仙经”实指道经,所谓“仙炼”即道家修炼的意思。文中的“真乙之气” 、 “结胎还元” 、

10、“内丹” 、 “外丹”等,也都是道家炼功的词汇。清朝初年,梅花拳吸纳了许多道家的思想和炼功方法,如“浑元论”把梅花拳称为“道” , “真形” 、 “真精神” 、 “浑元一气” 、 “彻底灵”等,这都是道家的词汇。 “聚气论”中的“中宫” 、 “灵” 、 “霹雷交,心火动”等,也是道家的语言。这都是梅花拳拳理中时代的特征,从另一方面也证实了,最晚这两篇也撰写在清朝初年。那时候梅花拳“养神炼气”的方法有:“添油接命功” 、 “凡圣统一法” 、“龟鹤二仙功”等,统称为“仙炼” 。看来苌乃周练的只是一般气功,练武之人则称此为“文炼” 。至清朝中期以后,有些气功练法,佛家坐禅等也被吸纳到梅花拳中。 “仙

11、炼”的说法渐少,开始有人把所有“养神炼气”的功夫称为“文功” 。梅拳秘谱 “中气论”的思路、用词都是连贯一致的,显然是那个时代梅花拳人的口吻。而苌氏武技书 “中气论”里,突然冒出了“文炼”一词,显然有些不伦不类。再说,苌乃周练的是武技加一般气功。如果他自己撰写此文时,也不会去写“仙经”之类的话了。看来梅拳秘谱的“中气论”是原稿,而苌氏之文是在抄录时改动的。若是无意改动,那是文笔的习惯。若是有意改动,则是出于苌乃周不收录“浑元论”的同样原因,两者都说明了他既不是梅拳弟子,也不真正懂得梅花拳!接下来“动静互根温养有法,自有结胎还元之妙。”就是梅花拳“借外丹而炼内丹” 的方法。怎么样“动静互根”呢?

12、在梅花拳架子中“桩步”为静, “行步”为动,动静分明而又连绵不断。正如“梅拳概论”所说“静之如山岳,按之有阴阳,一动似江河,行之似波浪,”整趟架子的练法,就是“动静互根”的练法。请问, “苌氏武技”中有类似梅花拳“架子”的练法吗?所谓“温养有法”是指对心性的修养,上述的“仙炼”之法,就是温养之法。请问苌氏拳的“文炼”之法在那里呢?从苌氏武技书中介绍的所有炼法,以及苌氏学过的拳法,如罗汉拳、黑虎拳、白虎拳、炮拳、小红拳等,皆是些套路性的拳术,用什么方法温养呢?“中气论”文末有“练形以合外,练气以实内,内外合一,坚硬如铁,自成金刚(苌文误为丹字)不坏之体,则超凡入圣上乘可登,若云犹其小焉者也。 ”

13、文中“金丹不坏之体” ,无此说法。又“”处,苌氏文为“敌人不惧” ,又是词不达意。这都是传抄的痕迹!而梅拳秘谱仅“制敌”二字,何其简练!找遍苌氏武技书 ,看不到有类似梅花拳架子的练法!这说明了苌氏错误地把“武技中运气” ,或者“武技加炼气”认为就是文中说的“动静互根” 、 “温养有法”了。这完全是错误的!练武之人,如果不经过类似梅花拳架子的训练,就不可能有“结胎还元”的效果!请问,练武之人如果不练梅花拳架子,他能成为梅花拳弟子吗?过去农村的老规矩,要经过“三年架子二年捶”才能进梅花拳之门!梅花拳是文武一体的,所以又称“文武大法”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也就是练拳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他在道德、性格

14、、意志、思维方法等方面的修养和武功是一体的。梅花拳的锻炼,是提高整个人的素质,要求他身体健康、技击能力高强,头脑聪明灵敏,且淡薄名利,道德高尚等全面发展的,这就是“文武一体”的真正含义。练拳之人自然能有“金刚不坏之体” ,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超凡入圣”!若说战胜敌人,那是小事一桩了。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放在第一位,技击放在次要的地位。这完全是梅花拳的理论,讲的是梅花拳之“道”!通观苌氏武技书始终只是武技,成为武功高手,看不到有更高的追求!本人在中国梅花桩文武大法附录中,也引录了杨炳习武序的全文。看看他的文中,武德、修心养性、武技都谈到了,要人做“上马如无敌天神,下马如有道贤人” 。这才是“文武大

15、法” ,典型的梅花拳人的作品!明末清初时期梅花拳广为流传,梅花拳除了“动静互根”的武功外,还吸纳了一些道家的“仙炼”进行“温养” 。 “中气论”教导弟子们认识“动静互根,温养有法”的重要性,懂得“内丹”只有通过“外丹”才能炼成的根本道理。最后还提出来,练武的目的是“超凡入圣” ,达到这个高度战胜敌人就不在话下了。这是那个时代梅花拳弟子们多好的教材啊!就是我们现在用来教育练武的弟子,也是丝丝入扣非常适用的!拳术理论不是摆设,它是从练功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同时又是用来指导练功的。如“中气论”这样受苌氏重视的文章,竟然不能和他自己的拳法配套!那么这篇拳论能够是他自己写的吗?(六) 苌氏武技书 “卷一”

16、从第二篇文章开始,都是各种阴阳入扶之说。 梅拳秘谱第三篇“中气论”之后,也是如此。以下即各篇的题目:“阴阳入扶论;入阳附阴入阴附阳说;入阳扶阴入阴扶阳说;阴阳并入阴阳并扶说;阴阳分入阴阳分扶说;阴阳旋入阴阳旋扶说;阴阳斜偏十字入扶说;阴入阴扶阳入阳扶说;阴阳乱点入扶说”以上两书的篇名、文字都基本相同,但在“阴阳乱点入扶说”的最后, 梅拳秘谱中还有一段文字:“以上阴阳入扶各论,斜正仰俯左右旋转诸说,此即形气合一,一身之势法也,所谓浑元一气是也,此即五势梅花桩行功之势法也。前进后退,左旋右转,一身之法俱以五势为主。五势者,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是也。正势大势也,直出者顺势也,十字势为拗势也,曲丁腿势为小势,斜侧势为败势也。此即五势梅花拳是也,又为五势梅花桩,在桩上为梅花桩,在地上为落地梅花也。 ”这段文字可能是韩其昌老师加的注解,其实我们练梅花拳的人仔细看看上述几篇文章,也会和韩老师有同样的认识!首先,梅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