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养生之法2007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3307299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息养生之法2007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全息养生之法2007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息养生之法200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息养生之法200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息养生之法 2007-12-19 08:13 人体众多的部位和器官都存在着缩形的全身经络脏象系统, 人体各部位和器官的发育也与整体发育密切相关。人的耳廓外形犹如一个倒置的胎儿,耳 廓上存在着缩形的全身经络脏象系统。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达于耳,当人体某一部 位或脏腑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相应的经络反应到耳廓的有关部位,出现压痛、变色、结节、 变形、脱屑、电阻变低等现象;有意识地刺激这些部位,可以防病治病,这些部位就是 “耳穴” 。耳穴的分布与耳廓的倒置胎儿之形基本相对应,头部穴在下,臀部与下肢穴在上, 胸腹躯干穴在中部。 背俞穴是人体各脏腑经气在背部转输的地方,它们均分布于背部距督脉 1.5

2、寸的膀胱经线 上。自上而下有肺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 等穴,各穴均有治疗其对应脏器的作用。有专家研究称,经常擦背可以防癌。人的足被称为“第二心脏” ,脚在结构上毛细血管多,汗腺多,神经多,神经纤维中不但感 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丰富,且植物性神经也很丰富,足部的反射活动可以放射到全身,对全 身起到有益的调节。人之有脚,犹树之有根。 “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 ,人的一身之中 共有四根,耳为神机之根,鼻为苗窍之根,乳为宗之根,脚为根中之根,可见在全身保健 中足的地位是何等重要。按摩、刺激足上的各个穴位及反射点,均可以治疗与此对应的各 脏腑病变,广泛流行的足反射区

3、疗法的机理即是源于此。足反射区疗法是中华民族一种古老而奇特的健身疗法,它集查病、治病、保健于一体,简 单易施,费少效宏,无任何副作用。此疗法有以下几种作用:(1)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虚 者补之,实者泻之,可收扶正祛邪之功。 (2)可温阳祛寒。 (3)可清热泻火。 (4)可消除 痰、食、气、血等积结之症。 (5)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6)敛:治疗气、血、精液耗散 滑脱不禁,葆真泌元。 (7)镇:使气、血、痰、火逆冲而上之症得以平潜。耳穴、头部穴、手部穴、及背部俞穴这四个区域均可诱导出十二经的感传线,通过经络产 生出调整全身的平衡信息。针刺、按摩或运动这些部位,通过信息传导,可起到全身保健 的作用

4、。以下介绍的功法通过对人体四大主要全息信息区的锻炼,可增强人体抵抗力,改 善整体健康状况。实施方法:此功法名“九九连环术” ,汇集了古养生理论和现代气功功法中的精华,重点锻炼人体中几 个全息信息较集中的区域,对机体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可促进整体健康。a) 浴面:采取放松姿势,舌抵上腭,把两手搓热,覆面由下向上再向外擦之,自颈至 发际做圆形运动,如浴面之状。此法即古之“驻颜术” ,可美容养颜,清脑明目,缓解紧张, 消除疲劳。b) 搓耳:两手搓热,再用两手分别搓揉两耳廊,在耳垂处手法应重一些,以搓热搓红 为度。此法可收全身强壮之效,肾开窍于耳,又可收强肾之功。c) 俯身松腰:以下颔为引导点,带动头部

5、向前做圆周形运动,随着运动幅度的加大, 逐渐带动整个腰部也向前做圆周形运动。做此动作时意想头带动腰部向前运动时,脊柱的骨节自上而下一节节地松开,当头带动腰部回归上方时,又意想脊柱的骨节自下而上一节 节地合拢。初时感觉不明显,随着功夫的深入,可真正体会到脊椎骨一节一节的开合运动, 到那时你的腰就会真正地松开。腰为全身的轴,此式对腰部的运动可对后背命门区起到一 定的按摩作用,并可加强背部太阳膀胱经的经气传输。所作的圈数依时间的长短,或为 9 圈,或为 36 圈、或为 81 圈。d) 旋足:如采用坐势,两足抬起,意想两足尖挑一细丝线做划圆动作。两足尖的转动 方向相反,即左足顺时针转时,右足逆时针转,反之左足逆时针转时,右足顺时针转。以 左足为准,先逆时针方向转动,再顺时针方向转动。依时间的长短,所转的圈数或为 9 圈, 或为 36 圈、或为 81 圈,可重复进行,多则不限。如采用站势,可先移重心于右腿,抬起左足,外旋、内旋相等圈数;再移重心于左腿,抬 起右足,外旋、内旋相等圈数。e) 归元:以两手相叠置于脐前,男左手在里,女右手在里,先顺时针方向摩脐转动九 圈,再逆时针方向摩脐转动九圈。意守下丹田一段时间即可收功。注:各动作的运行轨迹皆为圆形,除、两式不限次数外,、三式所作的次数 皆为九的倍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