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脑外伤外科治疗指南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3297314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脑外伤外科治疗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6年脑外伤外科治疗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6年脑外伤外科治疗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6年脑外伤外科治疗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6年脑外伤外科治疗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年脑外伤外科治疗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脑外伤外科治疗指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2006 年脑外伤外科治疗指南年脑外伤外科治疗指南美国脑外伤基金会和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学会发布脑外伤是年轻人死亡和重残的主要原因,其最重要的并发症为颅内血肿。颅内血肿发病率在重型脑外伤中为 25%45%,在中型脑外伤中为3% 13%,在轻型脑外伤中为 1/500。如不给予有效的外科治疗,颅内血肿很可能使可以恢复的良性临床过程演变成死亡和持续植物生存状态,对颅内血肿诊断和治疗的延误也会产生相似结果。该指南旨在为创伤后颅内占位病变患者的外科治疗提供基于文献的缜密建议,主要选择了针对创伤后 10 天内发生的急性占位病变的文献,而没有选择关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硬膜下水瘤和外伤后脑积水等迟发病变的文

2、献。同时,指南以闭合性颅脑损伤为主,因为已经存在许多关于开放性脑外伤的治疗指南。该指南根据传统文献分类方法对创伤后占位病变进行分类,即分成急性硬膜外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脑实质内损伤(脑挫裂伤和脑内血肿)、急性后颅窝血肿和凹陷性颅骨骨折等进行叙述。当然,大多数重型脑外伤和部分中型脑外伤患者可同时存在一种以上的外伤后占位病变,例如,大多数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 CT 扫描时发现还同时存在脑挫裂伤。有些患者可存在多处脑实质内占位病变,如双额叶挫裂伤、双颞叶挫裂伤或颞叶和额叶的同时损伤。对于体积较大的病变 (50 cm3),比较容易选择治疗方法,一般都倾向于手术治疗,而体积较小的病变(1 cm、额窦破

3、裂、严重的容貌毁损、伤口感染、气颅或严重伤口污染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则可予非手术治疗。闭合性(单纯性)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可接受非手术治疗。手术时机提倡早期手术,以减少感染危险。手术方法推荐骨折片撬起和伤口清创作为外科手术方法。若不存在伤口感染,则原骨折片的复原是一种外科治疗选择。开放性(复合性)颅骨凹陷性骨折患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附录 1:脑外伤患者创伤后占位体积的测量1. 使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成像软件直接测量体积是金标准。但已很少应用。2. Kothari 等已描述过使用“ABC”方法测量脑内出血,并且也是基于测量椭圆体体积的概念。椭圆体的体积公式:Ve=4/3(A/2)(B/2)

4、(C/2)此处的 A、B、和 C 是 3 个直径。因为 3,所以公式可变为:Ve=ABC/2。按下列步骤可以近似计算脑出血的体积:确定出血区域最大的 CT 层面(层面 1)。A:测量层面 1 最大直径,为 A。B:测量垂直于 A 的最大直径,为 B。C:计数厚度为 10 mm 的层面数。将每一个层面与层面 1 进行比较。若层面的出血量超过层面 1 的 75%,则将此层面记作 1。若层面的出血量在层面 1 的 25%75%之间,则将此层面记作 0.5。若层面的出血量小于层面 1 的 25%,则不计算此层面。将所有层面累加起来为 C。3. 近来,引入了一种名为“Cavalieri 直接测算术”的方

5、法。该方法将 CT 扫描上的病变分解为相应的点数,病变体积则是病变点数的总和,病变点数等于与每一点数相关的面积乘以扫描层面之间的距离。用来确定点数的网格可以通过影印原文的模板或通过计算机预制均一的空间点状网格来获取。附录:对相关 CT 扫描所见的评估由于其快速成像时间、相对低费用和安全性,CT 扫描成为广泛用于评估颅脑损伤的成像方式。为使成像程序标准化,从枕大孔到蝶鞍应行 5 mm 层厚扫描,蝶鞍以上应行 10 mm 层厚扫描,扫描平行于眦听线。与转归相关的早期 CT 扫描所见包括基底池的形态、中线移位和基底池内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脑水平的基底池基底池受压或消失提示颅内压增高的危险增至三倍,且基

6、底池的形态与转归相关。占位效应的程度通过中脑水平的脑池来评价。中脑周围池被分成 3 肢,一个后肢和两个侧肢(图 1)。脑池是否开放或受压,可以通过每肢分别去评价。基底池可以是:开放(三肢全部开放);部分闭塞(一或两肢消失);完全闭塞 (三肢全部消失)。室间孔水平的中线移位中线移位的出现与转归呈负相关。在判定室间孔水平的中线移位时,应首先通过测量脑内空间的宽度来决定中线(“A”),然后再测量颅骨至透明隔的距离(“B”)(图 2),最后按下列公式计算中线移位:中线移位=(A/2)-B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6%53%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发生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患者死亡率加倍。若基底池出现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则其对转归不良的阳性预测值约为 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