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心理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290646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心理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工程心理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工程心理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工程心理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工程心理学——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心理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心理学——名词解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工程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工程心理学名词解释1 人机系统:在劳动或工作中,人与他使用的机器以一定的方式互相结合而构成的系统,称为人机系统。系统可以层层相属,系统之间也可联合成新的系统。2 人机界面:控制器、加工器或运算器、显示器是机器系统的三个环节。机器和人通过控制器、显示器进行信息交换,人们把它们叫做人机接口或人机界面。3 信息模型:人从显示器中所感知的不是被控对象本身,而是代表被控对象变化状态的符号、标记或图像,显示器上所呈现的这些符号、标志、图像等叫做“信息模型” 。4 观念模型:人感知到信息模型后,就要对它进行解析或译码,即在大脑中把它转化成被控对象状

2、态的映象,这种映象叫做“观念模型” 。5 目标模型:人对机器进行控制或调整,是为了使它按照预期目标运转。大脑中以映象形式存在的预期目标称为“目标模型” 。6 人机匹配:人机系统只有当机器设计得与人的身心特点相匹配,系统才能效率高,安全可靠。人机匹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通过选拔与训练,使操作人员能够与机器要求相适应。另一方面,人与机器相比,机器在构造和性能特点上,可以有很大的变化,而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生物遗传因素制约,具有较大的不变性。因此,人机匹配不能仅依靠人对机器的适应,应主要依靠把机器设计成符合人的特点来实现。人机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人机双方通过显示器与控制

3、器进行信息交换。7 准实验研究:也叫现场实验,它是在实际情境中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方法。由于准实验是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的,有许多条件无法控制,因此在实验设计方面与实验室研究不同。8 模拟研究:是实验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以物质形式或观念形式对实际物体、过程和情境的仿真。9 通道容量: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递的信息量,叫做人的信息传递率,也称人的通道容量。10 希克-海曼定律:在做选择反应时,人传递信息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与刺激信号的平均信息量成线性关系,称为希克-海曼定律。公式:RT=a+bHs 或者是 RT=a+b log2N;式中 RT 为选择反应时,N 为等概率出现的刺激信号数目

4、,Hs 为刺激信号的平均信息量,a,b为经验常数。11 心理不应期:当两个刺激在时间上十分接近时,即使接收刺激的感觉通道和作出反应的效应器官都不同,大脑信息加工机制也将暂时对第二个刺激不起反应,这段时间称为心理不应期。12 菲茨定律:菲茨研究了定位运动时间与目标距离及目标宽度的关系。通过实验发现,随着目标距离增加,定位运动时间加长;随着目标宽度增加,定位运动时间缩短。目标距离和宽度对定位运动时间的联合效应可用下式表示:MT=a+b log2 (2D/W),MT 为定位运动时间,a 和 b 为常数,D 为目标距离,W 为目标宽度。这个公式称为菲茨定律。式中的 log2 (2D/W)称为运动难度指

5、数(ID) 。13 追踪:指人在系统控制中为达到预定目的,不断调节自己的控制反应,使系统输出与输入相匹配,或将它们之间的误差减到最小的过程。追踪是一种连续的控制活动,它往往需要高度的心理运动能力。14 追踪环:追踪作业中的各个环节,即显示器、操作者、控制器和系统(或设备)四个部分。15 尾随显示:在尾随显示上,靶子和受控元素都能移动,它们表明了自己的位置和彼此的关系。操作者能直接看到指令输入与系统输出的实际状态,也可以看到它们的误差。操作者的作用就是操纵控制器使输出与输入一致。16 补偿显示:在补偿显示上,靶子与受控元素中有一个是固定的,另一个作相对移动,一般是固定靶子作为参照物,它们之间的差

6、异代表误差。操作者只能看到系统输出与指令输入的差异,他的作用就是操纵控制器消除误差,或将误差减至最小。17 补偿行为:在追踪操作中,如果操作者是根据输出与输入的差异作出矫正反应,这种操作活动便称为闭环操作行为或补偿行为。18 尾随行为:在追踪操作中,如果操作者只注意输入,而忽略了输出,即他只随着指令输入信号作出控制反应,这种操作活动便称为开环操作行为或尾随行为。19 警戒下降:当要求对不常出现的不确定性目标保持注意时,保持注意的能力就会随时间的持续而下降,这个现象叫做警戒下降。 警戒是一种持续保持注意的状态。信号出现时间的不确定性是警戒任务的一个重要特征。20 群体习惯:是指在一个国家或一个民

7、族内部,人们所形成的共同习惯。21 人为差错:是指人未能实现规定的任务,从而可能导致中断计划运行或引起财产和设备的损坏的行为。22 日周节律:人体对昼与夜的反应很不相同,人们的日常生活节律基本上以 24 小时为周期,故称之为日周节律。23.PSI 周期:体力(Physical)强弱周期为 23 天,情绪(Sensitive)好坏周期为 28 天,智力(Intellectual)高低周期为 33 天。这三种生理节律合称为 PST 周期。处于临界日的时期,体力、情绪或者智力在频繁变化过渡之中,是最不稳定的时期。当体力、情绪或者智力的临界日重叠在一起时,则分别称为双临界日或三临界日,是差错和事故的多

8、发期,需特别注意。24 人的可靠性:可定义为在规定的最小限度内,在系统运行的任一要求阶段,由人成功地完成工作或任务的概率。25 决策:研究者认为决策的任务是:人们必须从多个选择中挑选一个选择项的任务;要有一些与这些选择有关的可用信息;时间进程相对要长;这个选择是带有不确定性的,即并不清楚哪一个是最佳选择。决策过程应包括风险,一个好的决策者应能有效地评估每个选择项的风险。26 有两种决策:一种是快速的、自动的“知觉-行动”决策。一种是有控制的,需要付出努力,进行分析才能完成的决策。27 常态决策模型:常态决策模型的中心概念是效用,效用即每个选择的总价值,或者每一个结果或产品对决策者来说价值是多少

9、。28 期望效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种决策均是类似于一种“博弈”形式的决策,每一个选择项均有一个或多个与之有关的结果的价值和概率;还认为,一个选择项的总价值是每个结果的价值与它的概率的乘积。29 主观期望效用理论:该理论仍坚持,每个结果都是期望概率与其价值概率的乘积。但是,这个价值成分是主观的,依赖于个体差异。每个结果都对每个个体有一些价值或“效用” 。每个人的每一次选择都与一个或更多的结果相联系,每个结果都有一个相应的概率与一些主观的效用。30 描述性决策模型:特沃斯基和卡纳曼发现,决策的改变依赖于决策问题是如何呈现的。31 框架效应:由呈现方式不同而导致的决策上的变化被称作框架效应。3

10、2 启发式:人们的决策只依赖于简单的,不完全的选择性就可以了。为了简单起见,他们通常都把这种描述模型称为“启发式” 。33 满意决策:一个早期的著名的描述模型就是西蒙提出的“满意决策”模型。西蒙认为,通常人们并不是作出一个唯一的、最好的,或最合适的决策,而是选择一个能达到目的的、 “足够好”的决策,即获得一种满意感就行了。这种决策方法简称为“满意决策” 。34 自然决策:是指“人们在现实条件下,运用他们的经验进行决策”。35 自然决策的特征:非结构性问题;不确定性的、动态的环境;信息充裕的环境,情景线索可以很快地改变;认知加工过程是一种迭代行为/反馈回路;多重变化和/或个体和组织目标的竞争;有

11、时间限制或时间压力;高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有多人参与决策。36.SPK 模型:描述了在任务操作过程中,人们可以使用的认知控制的三个水平。认知控制的三个水平是:基于技能的行为、基于规则的行为和基于知识的行为。37 认知连续体理论:决策过程是一个从直觉到分析的认知连续体,加工可能就是在直觉和分析之间快速振荡的过程。直觉过程的特点,包括低控制、低意识水平、快速加工和对结果的高度自信;分析过程的特点是高水平的认知控制、低速加工和对结果的低自信。38 情景意识:一个成功的任务操作的关键一步是充分评价“情景” 。从环境中接受一些线索,也必须将它们应用到现实生活的情景中,这个过程称做“情景评价”或“情景意识(

12、SA) ” 。39 再认启动决策:专家只简单地再认一些线索模式和只提取一个单一的行动流程,然后去执行。这种决策过程西蒙看作是一种“直觉” 。40 再认启动决策模型有三个基本假设:第一,决策时,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会产生一个似是而非的选择;第二,如果决策者是专家,时间限制将不会削弱其操作, 因为他们会采用快速的模式匹配,而这会抵消时间压力的限制;最后,有经验的决策者能“接受一个行动过程,而不用比较和对照一系列可能的行动过程” 。41 决策表:通常都列举了一些可能的结果、概率和每项行动的效用。决策者输入期望概率和效价,通过计算每个选项的平均期望效价,得到一个较为理性的决策。42 决策树:在代表能够

13、导致一系列的决定和可能结果时是非常有用的。43 定量显示器:是指以数量显示某种变量变化的显示器;44 定性显示器:反映某种变量的近似值、变化趋势、读数方向或其它性质变化的显示量。45 离散控制器:只能用来调节有限的几种确定状态,它们可完成启动、离散位调或数据输入的功能。46 连续控制器:能用来调节一个连续体中的任何值,可完成数量调节和连续控制的功能。47 控制-显示比(简称 C/D 比):指控制与显示器的动程比。对于直线运动的控制器与显示器,动程按移动距离计算;对于需作较大旋转运动的控制器与显示器,动程按旋转角或根据旋转角计算移动距离。48 空间兼容性:是指显示器与控制器的空间关系,与人们对这

14、种关系预测的一致性。49 运动兼容性:指控制器与显示器的运动关系,以及控制器或显示器的运动与系统输出的关系,与人们对这些关系的预测的一致性。50 概念兼容性:指控制器或显示器的功能或用途的编码,与人们已有概念的一致性。51 用户友好性:指用户操作使用系统时主观操作的复杂性,例如,主观操作复杂性越低,系统越容易被使用,说明系统的用户友好性越好。52 用户使用需求:是用户要求系统所应具备的可使用性、易使用性。早期的系统较多强调功能性,而目前对大量非计算机专业用户而言,可使用性往往是更重要的。53 用户模型:用用户模型的概念来描述用户的特性,描述用户对系统的期望与要求。一个完善、合理的用户模型将帮助

15、系统理解用户的特性和类别,理解用户的动作、行为的含义,以便更好地控制系统功能的实现。54 设计者模型:是设计者为设计系统及其界面的目的而建立的,表示用户特性的设计者模型,它是设计者认为用户头脑中有什么想法的模型,即设计者所理解的用户对系统的期望。55.GOMS 模型:目标(Goals)、操作(Operators)、方法(Methods)、选择性原则(Selection rules)模型,简称 GOMS 模型。该模型假设通过方法和选择性规则,形成一些目标和子目标。56 事故倾向个性” 。还有一些与事故关系比较密切的个性特征。57 事故倾向:就是所有决定事故因素的总体,事故倾向性就是在危险性相同的

16、条件下,决定个人间的事故率差异的人格因素。58.30 分钟效应:在警戒性的研究中,要特别注意 30 分钟效应。指人在觉醒状态下,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在 30 分钟内,人能表现出良好的警戒性。30 分钟后,人捕捉信号的能力明显下降,这种现象便被称之为 30 分钟效应。59 工作负荷: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工作量,它是评价人机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60 应激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每当环境偏离最佳状况,个体又无法,或不能轻易地校正这种偏离时,个体就会在机体和心理上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61 心理负荷:可以简单解释为,单位时间内人体承受的心理活动工作量。心理负荷的主要成分有个体加工的信息和情绪上负荷。心理负荷的概念中包括个体加工信息的速率,即决策的速率和决策的难度,也包括个体所体验到的应激和紧张的主观感觉。工程心理学简答1.人机系统的分类:人机系统按人机连接的方式,可区分为串联式人机系统和并联式人机系统。人机连环串接,人机任何一方停止活动或发生故障,都会使整个系统中断工作,例如司机开车。并联式人机系统,人机并接,两者可互相替代。人机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