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的来历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3289816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贴春联的来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贴春联的来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贴春联的来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贴春联的来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贴春联的来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贴春联的来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5贴春联的来历贴春联的来历过年时贴春联,庆祝新春,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过年时贴春联,庆祝新春,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贴春联的来历,欢迎阅读好愿望。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贴春联的来历,欢迎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贴春联的文化内涵贴春联的文化内涵春节,是中华民族春节,是中华民族“节之首节之首” ,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中华

2、民族这些传统庆祝活动中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中华民族这些传统庆祝活动中最有文化底蕴的非贴春联莫属。过年时贴春联,庆祝新春,最有文化底蕴的非贴春联莫属。过年时贴春联,庆祝新春,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传统春联是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传统春联是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一之类。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幸福观” 。贴春联作为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增加喜庆气氛,是贴春联作为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3、增加喜庆气氛,是我国城乡人民十分喜爱的春节活动之一,是我国独有的富我国城乡人民十分喜爱的春节活动之一,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文学色彩的娱乐活动。中国人在新年开始家家户户有民族文学色彩的娱乐活动。中国人在新年开始家家户户忘不了往大门上贴一幅春联。在爆竹声中,人们喜笑颜开忘不了往大门上贴一幅春联。在爆竹声中,人们喜笑颜开地簇拥着,把用大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到门框上或门心里。地簇拥着,把用大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到门框上或门心里。新年新气象,从家家户户门口的春联就可以看出,红新年新气象,从家家户户门口的春联就可以看出,红底黑字或红底金字的春联,似金龙出海,狂凤起舞,洋溢底黑字或红底金字的春联,似金龙出海,狂凤起

4、舞,洋溢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5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红色喜庆和春意。正所谓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红色喜庆和春意。正所谓“把新桃换旧把新桃换旧符符” ,春联已成为辞旧迎新的标志,春联也是人们对美好未,春联已成为辞旧迎新的标志,春联也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寄托。来的寄托。贴春联的来历贴春联的来历春联俗称春联俗称“门对门对” 、 “春贴春贴” 、 “对联对联” 、 “对子对子” ,雅称,雅称“楹联楹联” 。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种,在春节时张贴,

5、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避邪,画门神像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桃木上,最初人们用以避邪,画门神像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安石的元日元日诗中写的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爆竹

6、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反映了每,诗中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心愿。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其得名和推广和春联一词的出现,

7、则是在明代初年,其得名和推广和朱元璋密不可分。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朱元璋密不可分。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5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初一日太祖微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阉猪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

8、主人是个阉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春联专著槛联丛话槛联丛话 、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

9、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贴法春联贴法春联,如果按尾字区分上下联则有春联,如果按尾字区分上下联则有: :一,上下同仄收尾,如春联一,上下同仄收尾,如春联“一顺百顺事事顺,千好一顺百顺事事顺,千好万好年年好万好年年好” ,把握语境才能区分上下联。,把握语境才能区分上下联。二,上下同平收尾,如春联二,上下同平收尾,如春联“岸上麻叶,伸绿掌要啥。岸上麻叶,伸绿掌要啥。池中莲藕,握红拳打谁池中莲藕,握红拳打谁” ,弄明白语序才能区分上下联。,弄明白语序才能区分上下联。三,上平下仄收尾春联三,上平下仄收尾春联“妹妹我思之,

10、哥哥你错了妹妹我思之,哥哥你错了” ,弄明白联语逻辑关系才能区分上下联。弄明白联语逻辑关系才能区分上下联。四,上仄下平收尾春联四,上仄下平收尾春联“祖国山河壮,神州景物新祖国山河壮,神州景物新” ,这是上仄下平收尾对联,但这种对联区分上下联不能单靠这是上仄下平收尾对联,但这种对联区分上下联不能单靠平仄。平仄。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5贴春联要找准春联和横额贴春联要找准春联和横额( (横批横批) )的关系。的关系。贴春联的简介贴春联的简介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

11、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贴春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全。神灵前贴春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春联贴的场所也有所讲究:对、横披、春条、斗方等。春联贴的场所也有所讲究:“门心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框上;“;“横披横披

12、”贴于门媚的横木上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春条”根据不同的内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斗斤”也叫也叫“门叶门叶” ,为正方菱形,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张贴在大门、中门及窗户两侧的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张贴在大门、中门及窗户两侧的红色春联为对联。有的人会自己动手写对联,不过当前大多色春联为对联。有的人会自己动手写对联,不过当前大多数还是用买的。数还是用买的。春联以采用对仗的形式,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春联以采用对仗的形式,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吉祥话描绘时代背景,抒发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是我吉祥话描绘时代背景,抒发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有些人家不但在大门两侧张贴春联,还在门的左右边氛。有些人家不但在大门两侧张贴春联,还在门的左右边分别张贴着绘有门神的画像。除夕当天贴的春联将会一直分别张贴着绘有门神的画像。除夕当天贴的春联将会一直保持到它们自然脱落或褪色为止。保持到它们自然脱落或褪色为止。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