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 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246483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  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  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  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  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  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 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 学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诗宋词选读第二板块 边塞征战诗鉴赏边塞征战诗鉴赏 设计人:张月亮 复核:全组集备 授课时间: 序号:板块导学板块导学:1、了解边塞征战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征战诗的方法。课文导学课文导学P8 杜甫兵车行 P16 杨炯从军行P22 高适燕歌行 P33 李贺雁门太守行 P90 陆游诉衷情 P91 张孝祥水调歌头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鉴赏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鉴赏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知识卡片知识卡片:1、高适:(700765) ,汉族,字达夫、仲武, 是盛唐时期 “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与 岑参并称“高岑”。 “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 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

2、古朴。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早年曾游历长 安,后到过 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 白、杜甫结交。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 2、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 初唐四杰。但自称“耻在王后,愧在卢前 ”他 于显庆四年( 659)举神童。上元三年( 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 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 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 690) ,任教 于洛阳宫中习艺馆。 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

3、于官。世称杨盈川。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 从军行 、 出塞 、 战城南 、 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 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 ,风格豪放。 3、张孝祥(1132-1169) ,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南宋词 人,书法家。绍兴二十四年( 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 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 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1163 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 长官。乾道五年(

4、 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夏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 三十八岁。有 于湖居士文集 、 于湖词传世。 全宋词辑录其首词。自学目标1、诗中有哪些是以前自己写错过的?请把诗句摘录下来,把易错字标清楚:边边塞塞诗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边界界战战争生活争生活为为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的诗诗歌流派。代歌流派。代 表作家有高适、岑参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王昌龄龄等等诗诗人。主人。主张张以以诗诗歌来反映歌来反映边边塞的山川景物和塞的山川景物和风风土人情;表土人情;表现现从从军边军边塞、塞、 杀敌报杀敌报国的意志;国的意志;讴

5、讴歌歌边边塞将士不畏辛塞将士不畏辛劳劳、保、保卫边卫边陲的陲的战战斗精神;抒斗精神;抒发发御御敌敌建功的愿望和安建功的愿望和安边边定定远远的思的思 想;描写将士和想;描写将士和亲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讽刺并刺并劝谏劝谏拓土开拓土开边边、 、穷穷兵兵黩黩武的武的统统治者。在治者。在创创作作风风格上多格上多 以雄以雄浑浑豪放、奔豪放、奔腾腾峻峻伟见长伟见长。盛唐。盛唐边边塞塞诗诗派的出派的出现现,开拓了我国古代,开拓了我国古代诗诗歌歌题题材的一个广材的一个广阔阔的的领领域,表域,表现现 了盛唐了盛唐时时期激昂壮期激昂壮阔阔的的时时代代风风貌貌。 。2、你喜欢那些句子?把它

6、们写下来,好好朗读一下,并结合全诗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第一学时阅读感知一、诵读诗歌兵车行 ,找出你最欣赏的句子,简要分析。诵读点拨(1)把握基调:这是一首歌行体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是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2)诵读指导: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的战士,朗读时声音应沉重些。段尾,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应用升调读。第一段,“点行频”三字为下文叙事的总纲,须重读。以下皆用“行人”的口气读,要注意区分叙事句和抒情句的语气。第三段先写秦兵家庭的困难,朗读时速度不宜快。“长者”句用较柔和的声调,“且如”句要作低回之势,至“租税”句稍稍振起。后半段令人悲

7、痛欲绝,声调凄楚。结尾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君不见”应重读,“古来”句道尽战场惨景,集中表达“行人”和“诗人”的怨愤,要缓缓读出,“无人收”三字乃血泪铸成,尤应重读。鉴赏诗歌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这首诗的章法,找出诗中的警策句,赏析名句,品味语言表达的特点。明确:章法严密。形式上采用古称“一头两脚体”的结构方式。从整体看,节奏整齐又略有变化;各段皆自有起结,析之则三,合则为 一 。内容上,一是前后呼应,二是层层递进。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感染力通过高度的艺术性表现出来。重墨铺染。大氛围的粗略勾勒和具体动作的细致刻画相结合,描绘了一个悲怆而震撼人心的出征场面。诗的开篇展现出一幅出征图既有

8、听觉形象又有视觉形象,可以想见出征士兵之多,只待一声令下就要出发。接着展现出震人心弦的送别图。征夫的爷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的渭水大桥都被遮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耶娘妻子走相送”,一个“走”字刻画出眷属们在亲人出征时追来呼号和那一刹那的生离死别的情景。“牵衣顿足拦道哭”,连续四个动作,把进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令人触目惊心。诗人的重墨铺染,给读者视觉听觉以强烈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千万家庭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巧妙构思。诗人通过设问的方

9、法,引出征夫的满腔悲切和哀怨的倾诉。前文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自诉是诗人亲耳所闻,增强了诗的真实感。“点行频”是全诗的“诗眼”,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征夫牺牲、土地荒芜的根源。接着,由征夫之口,从三个方面控诉了战争造成的巨大灾难。最后,又以哀怨的语调,描述了古战场上的悲惨现实。其情其景与开头悲怆场面相呼应,诗人那饱满酣畅的激情得到尽情抒发,唐王朝劳穷兵黩武的罪恶得以淋漓尽致的揭露。善用口语。这首诗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因而也选用了乐府体裁,运用了俗语口语,加上民歌中常见的顶针修辞格,读来清新自然,明白如话,造成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探究活动从兵车行看歌行体语言的音乐性 研究思路提示

10、: (1)从押韵上研究:兵车行共用八韵,四平四仄,互相调换。一押萧韵,二押真韵,三押纸韵, 四押齐韵,五押问韵,六押质韵,七押皓韵,八押尤韵。转韵时,每逢第一句多半押韵。 (2)从声调上研究:摹声叠词和顶真手法。 (3)从句式上研究:开头三字句、七字句,音调铿锵,错落有致;第三段五字句,申诉转为愤恨。句 式由短变长,表现语言急促。 二、朗诵诗歌从军行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 ,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 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 ,通 过“烽

11、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 “心中自不平” ,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 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 “牙璋辞凤阙” ,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 “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 和主将手中。 “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 、 “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 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 ,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 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

12、不通。 “铁骑” 、 “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 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 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 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 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 ,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 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

13、,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 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 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 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 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 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 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

14、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 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 的精神面貌。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 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规 矩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单。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 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 , “铁骑”对“龙城” 。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 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第二学时第二学时阅读感知一、诵读高适燕

15、歌行高适在二十岁时曾到长安应试,终因家庭文化熏陶不足文学才能一般结果落败。后来到处游荡,也曾参军来到边塞,这样的经历对于诗人雄浑而厚的诗风的培育有极大的帮助。说高适大器晚成,还是因为他沾了安史之乱的光。他五十多岁不辞劳苦追上逃亡路上的玄宗,客观分析军事失利原因,很受玄宗赏识,先授侍御史,后迁谏议大夫。肃宗朝任御史大夫,代宗朝任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世称“高常侍”。这首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毕竟高适作品最有成就的就是边塞诗。当然别董大、封丘作也还是很感动人的。我们在读高适的燕歌行时,不妨先读曹丕的燕歌行以热身: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

16、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的这首燕歌行是中国第一首七言诗。虽然内容上写的还是游子思妇这一类汉乐府及汉末文人五言诗中就有的主题,但是在形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首先,从五言走向七言(六言诗在中国诗歌史也还是有的,好像是东汉的梁鸿及南北朝的谢朓,待查),扩展了诗歌的容量。其次,三句一顿的节奏也算是诗歌偶句传统的创新(不知道词牌浣溪沙的格律是不是受到这首诗的影响)。当然,它是一首文人乐府诗,我们还不能说句式整齐、句句押韵、一韵到底都很好很合理。从表达上,气韵连贯,情景交融,细腻委婉,应该说已经很难得了。那么,高适沿用乐府旧题,也来写燕歌行,他怎样来超越,怎样来创新。我们首先关注到的是内容上,他是用诗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思考的。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