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教材培训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016599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教材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一年级上教材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一年级上教材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一年级上教材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一年级上教材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教材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教材培训(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年级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说明(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有十一个单元,按四大板块来划分分别是以下内容:本册教材共有十一个单元,按四大板块来划分分别是以下内容:数与代数:数与代数:20 以内数的含义、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和=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描述 20 以内数的大小。(4)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20 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5)初步学会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或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还剩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2(6)能探索一些简单物体、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2、空间与图形(1)能比较简单物体的长

2、短和高矮。(2)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物体位置关系。(3)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活动中初步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3、统计与概率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数学思考方面数学思考方面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感知抽象。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体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意义;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

3、想。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运算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体会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的意义;通过对 10 以内加、减法和 20 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和相应的口算练习,培养最基本的加、减运算能力。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

4、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解决问题方面解决问题方面1、初步学会从事物的数量多少,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等方面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2、初步学会通过简单的数数、比较大小、加减计算以及观察、操作、分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初步学会用 20 以内的数描述和交流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3情感与态度方面情感与态度方面1、对数数、比较、分类、计算等与数学有关的活动感兴趣,具有喜欢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2、在建立数的概念、认识物体形状、讨论计算方法、表达思考过程等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3、

5、在用简单的数表示事物的多少、用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文字、符号表示简单规律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知道在计算以及解决简单问题等数学活动中有可能出现的错误,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下面阐述各单元的重难点下面阐述各单元的重难点1、数一数重点:初步会数个数是 110 的物体。难点: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数 10 以内物体的个数。2、比一比重点: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的含义。难点: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3、分一分重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4、认位置重点:能准确地确定物

6、体上下、前后、左右的访位。难点:体会一个物体的位置是与另一个物体相对的。5、认识 10 以内的数重点:熟练地数出数量是 1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 010 各数。难点: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了解“同样多” 、 “多” 、 “少”的含义。6、认识图形(一)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名称和主要特征。难点:使学生能体会平面、曲面。7、分与合重点:数量地掌握 10 以内的组成。难点:在每一种分法中得出相应的数的组成,并联想出另一种说法。8、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重点:熟练地掌握 10 以内的组成。难点:通过一图一式、一图两式、一图四式的练习,体会加、减法算式的内在联系。49、认

7、识 1120 各数重点和难点:1120 各数的读法和写法。10、20 以内的进位加法重点:理解计算 20 以内进位加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计算的方法和规律,鼓励学生用不同思路进行计算。(四)课时安排(四)课时安排全册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共安排了全册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共安排了 5757 课时,另有全册内容的期末复习课时,另有全册内容的期末复习 4 4 课时。全学课时。全学期大约有期大约有 25%25%的教学时间作为机动,便于教师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各单元的教的教学时间作为机动,便于教师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各单元的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一 数一

8、数 1 课时二 比一比 1 课时三 分一分 1 课时四 认位置 1 课时五 认识 10 以内的数 10 课时六 认识图形(一) 1 课时有趣的拼搭 1 课时七 分与合 7 课时八 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9 课时丰收的果园 1 课时九 认识 1120 各数 4 课时十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10 课时十一 期末复习 4 课时建议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增加相应的数学思维训练课,常规训练课,以及必要的练建议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增加相应的数学思维训练课,常规训练课,以及必要的练习、复习评价课。习、复习评价课。二、分单元解读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数一数)(数一数)(二)(二) 单元说明:单元说明:小学阶段的第一

9、堂数学课十分重要。第一堂数学课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愉快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品尝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喜欢数学,喜欢学习数学。第一单元教材选择儿童乐园里的一些场景,安排的教学活动是观察场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并用画圆点的方法表示每一种物体的数量。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看”与“数”是了解生活中现象和事物的手段,是学习数学的方法。同时,在上述活动中还要进行初步的课堂常规教学。5(二)重点例题:(二)重点例题:教材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综合性场景图,里面有许多种物体,各种物体的个数都不相同。分别是 1 台滑梯、2 架秋千、3 匹木马、4 架飞机、5 只蝴蝶、6 只鸟

10、、7 朵花、8 棵树、9 个气球、10 个小朋友。学生要在这一部分里充分开展观察和数个数的活动。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图及其相应的圆点图。每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都是从综合场景图里分离出来的,圆点图里的小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学生在这一部分里开展表示物体数量的活动。(三)重点习题:(三)重点习题:1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图画,适当指导观察要领。本单元教材让学生在儿童乐园里数数,把“物”与“数”对应联系起来,初步感受“数”能表示物体有多少个。所以,用手指指着物体,一个一个地数是教材提倡的数数方式。教学时,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指指各种物体分别在哪里,带领学生“从整体到部分” “从粗略

11、到细致”地观察。不仅了解图画里的内容,还学习观察的方法。尤其是得出鸟的只数、小朋友的人数,可能会有障碍。要指导学生有次序地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如用食指或铅笔尖指着图画里的物体逐个地数,先上后下、从左往右地数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渗透数学思想。用圆点表示物体个数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对后面的认数教学十分重要。教材中的前面三幅小图,物体以及圆点都已经画好,可以通过“滑梯下为什么画一个圆点” “秋千下为什么画两个圆点”等问题,引导学生注意圆点个数与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圆点在这里的作用。3注意学习常规的教育与培养。学生刚进入学校,正处在习惯游戏到适应学习的变化中,适当建立一些课堂学习常规是十分需

12、要的,有利于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在第一节数学课上,学生看了场景图有许多话要说,可以就静心听讲(包括听老师讲课和听同学发言) 、举手发言等,初步提出一些明确的要求,并在近阶段的数学课上认真落实。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比一比)(比一比)(一)单元说明:(一)单元说明:“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数学学习经常会进行比较。本单元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初步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思想方法上的准备。教材把学生带进他们熟悉的场景,里面有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着重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的长度(长短或高矮) ,以及两个或三个物体的轻重。在“

13、想想做做”里还要比较两种物体谁多、谁少。6(二)重点例题(二)重点例题:1突出“比”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规范地比。本单元教学“比一比” ,突出比的过程,要求学生理解并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例题由两部分组成,先是一幅综合性的情境图,里面有许多可以比一比的物体,为教学提供了具体素材。然后是三组小图,每组都是两幅图,其中一幅小图提出“比什么” ,另一幅小图画出了“怎样比” 。2鼓励学生积极寻找比的对象,主动开展比的活动。情境图里预留了许多比长度、比轻重的内容,如石榴树和柿子树哪个长得高些?桌子和椅子哪个矮些?两条石子路哪条长些两种物体除了比长度,还能比轻重、比大小、比多少,如两个小朋友谁的体重重些?

14、石榴和柿子谁大些?桌子和椅子哪种张数多些这个教学环节,要鼓励学生提出有关比较的问题,多次进行比较活动,反复体会比较的手段或方法,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应用意识。(三)重点习题:(三)重点习题:“想想做做”里编排了稍有变化或稍复杂些的比较问题,第 1 题应该看着图画说说怎样比,左边图中把 2 支铅笔竖着握在手里,一端放在桌上;右边图中 3 支铅笔的一端对齐着横摆在桌上。虽然铅笔的两种摆法不同,但都体现了比较长短的要领,即各个物体的一端对齐,相互平行着摆,容易看出谁长、谁短。第 2 题里一条路是直的,另一条路是弯的,两条路的起点合在一起,终点也合在一起。如果把那条弯

15、路也拉直,两条路的起点重合,终点就不会重合了。所以说,直的路近、弯的路远。这里渗透了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第 3 题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把三条线分别拉直,并且一端对齐,是一种比法。数数每条线各有多少段(小方格的一条边看成一段) ,也是一种方法。前一种方法里有空间想象,后一种方法有量化意味。教学第 4 题要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说伤员高” “为什么说小熊既不是最高、也不是最矮” 。教学第 6 题要解释清楚“为什么说 1 个红萝卜比 1 个胡萝卜重些” 。这些问题里都有判断与推理,都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比较物体的长短、轻重,教科书让学生在方框里画“”或画“” ,用简单的符号表示比的结果。这种表达方式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方便了学生表达。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出现一些“比长” “比重”这些完整的语句,有利于学生体验比较的思想,理解比的方法。不过,要在学生用符号表示结果后,教师才有意识地用完整的语句表述,只要求学生听懂。也允许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像这样地表达,但不作为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学时适当进行这些思考,是很有好处的,也是学生能够做到的。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分一分)(分一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