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日出—菜根譚的智慧(1)-聖印法師著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3016133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4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日日出—菜根譚的智慧(1)-聖印法師著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日日日出—菜根譚的智慧(1)-聖印法師著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日日日出—菜根譚的智慧(1)-聖印法師著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日日日出—菜根譚的智慧(1)-聖印法師著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日日日出—菜根譚的智慧(1)-聖印法師著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日日出—菜根譚的智慧(1)-聖印法師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日日出—菜根譚的智慧(1)-聖印法師著(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日日出菜根譚的智慧(1)聖印法師著前言:一日一則,一期一會弄權一時,淒涼萬古抱樸守拙,涉世之道心事宜明,才華須韞出污泥而不染,明機巧而不用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和氣致祥,喜神多端淡中知真味,常裡識英奇閒時喫緊,忙裡悠閒靜中觀心,真妄畢見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澹泊明志,肥甘喪節眼前做得寬大,死後恩澤悠久路要讓一步,味須減三分脫俗成名,超凡入聖義俠交友,純心做人德在人先,利居人後退即是進,與即是得驕矜無功,懺悔滅罪完名讓人全身遠害,歸咎於己韜光養德天道忌盈,卦終未濟人能誠心和氣,勝於調息觀心動靜合宜,道之真體攻人毋太嚴,教人毋過高淨從穢生,明從闇出客氣伏而正氣神,妄心殺而真心現事悟而癡除,性定而

2、動正軒冕客志在林泉,山林士胸懷廊廟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做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原諒失敗者之初心,注意成功者之末路富者應多施捨,智者宜不炫耀居安思危,處亂思治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聖超凡我見害於心,聰明障於道知返一步之法,加讓三分之功對小人不惡,待君子有禮留正氣給天地,遺清名於乾坤伏魔先伏自心,馭橫先平此氣種田地須除草艾,教弟子嚴謹交遊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不流於濃艷,不陷於枯寂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立身要高一步,處世須退一步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真偽之道,只在一念道者應有木石心,名相須具雲水趣善人和氣一團,惡人殺氣騰騰欲無禍於昭昭,勿得罪於冥冥多心招禍,少事為福處世要方圓自在,待人要

3、寬嚴得宜忘功不忘過,忘恕不忘恩無求之施一粒萬鍾,有求之施萬金無功推己及人,方便法門惡人讀書,適以濟惡崇儉養廉,守拙全真讀書希聖講學躬行,居官愛民立業種德讀心中之名文,聽本真之妙曲苦中有樂,樂中有苦無勝於有德行之行為,無劣於有權力之名譽人死留名,豹死留皮寬嚴得宜,勿偏一方大智若愚,大巧似拙謙受益,滿招損名利總墮庸俗,意氣終歸剩技心地需要光明,念頭不可暗昧勿羨貴顯,勿憂飢餓陰惡之惡大,顯善之善小君子居安思危,天亦無用其技中和為福,偏激為災多喜養福,去殺遠禍謹言慎行,君子之道殺氣寒薄,和氣福厚正氣路廣,欲情道狹磨練之福久,參勘之知真虛心明義理,實心卻物欲厚德載物,雅量容人憂勞興國,逸豫亡身一念貪私,

4、萬劫不復心公不昧,六賊無蹤勉勵現前之業,圖謀未來之功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不著色相,不留聲影君子德行,其道中庸君子窮當益工,勿失風雅氣度未雨綢繆,有備無患臨崖勒馬,起死回生寧靜淡泊,觀心之道動中靜是真靜,苦中樂見真樂捨己毋處疑,施恩毋望報厚德以積福,修道以解阨天福無欲之貞士,而禍避禍之憸人人生重結果,種田看收成多種功德,勿貪權位當念積累之難,常恩傾覆之易只畏偽君子,不怕真小人春風解凍,和氣消冰能徹見心性,則天下平穩操履不可少變,鋒芒不可太露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富貴而恣勢弄權,乃自取滅亡之道精誠所感,金石為開文章極處無奇巧,人品極處只本然明世相之本體,負天下之重任凡事當留餘地,五分便無殃悔忠恕

5、待人,養德遠害持身不可輕,用心不可重人生無常,不可虛度德怨兩忘,恩仇俱泯持盈履滿,君子兢兢卻私扶公,修身種種勿犯公論,勿諂權門直躬不畏人忌,無惡不懼人毀從容處家族之變,凱切規朋友之失大處著眼,小處下手愛重反為仇,薄極反成喜藏巧於拙,寓清於濁盛極必衰,剝極必復奇異無遠識,獨行無恆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毋偏信自任,毋自滿嫉人毋以短攻短,毋以頑濟頑前言:一日一則,一期一會菜根譚一般人看作是聖典,但一提到聖典兩個字,就以為是二千年前的釋迦牟尼、耶穌、孔子、老子或莊子等的經典,或是其他一宗一派的祖師寫成的宗派聖典,其實菜根譚並不是那樣古老的書籍,而是大約三百年前的著作,作者並非大宗一派的祖師,而是一個涉獵

6、過道教、儒教,尤其是對佛教特別通達的人,所以他能引用各教的教義詞句,可說是一部徹研三教真理的結晶。作者不但把三教的思想化為己有,更把三教的道理,平易地闡述出來,使人讀了咀嚼玩味,體會其中困苦艱辛的經驗、清冷淡泊的趣味,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力量。它是一部萬古不易、教人化世的聖典。作者的一言一語都含義深遠,字句雖是片斷的,卻很能警世感人,真正是一本有益於世道人心的書籍。菜根譚共分前、後三集,前集有二百二十五則,後集有一百三十五則,共計三百六十則;正適合一日一則,天天直見生命。體裁是隨筆,也有人視作語錄,其根本思想是中國的思想、儒教的現實主義、老莊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

7、法,所謂三教合一,集結儒、釋、道各派的精華,冶於一爐,誠為曠古稀世之奇箴寶訓。作者隱君子洪自誠,明代人,號還初道人。關於他的事蹟,沒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難斷定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當時社會局勢十分混亂,他對於功名吉田貴看得很淡泊,專心埋首於著述。他的著述很多,如聯瑾、樵談、筆疇、傳家寶等書,都是當時的警世教言,雖然後世無傳,但這本菜根譚卻散放不朽的光明,歡喜讀它的人不少。從菜根譚中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文辭、性格等,絕不是一般學者如膠柱鼓瑟或侈言清談者流所可比擬。書名為何叫菜根譚?宋儒汪民曾說: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胡康侯聽了這話,擊節嘆賞。菜根者,即青菜的根,如蘿蔔、番薯、芋頭等粗食,咬得菜根,即表

8、示能夠受艱難困苦,才會做成偉大事業。洪先生取斯語以為書名,其寓意是在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著無限真味存在,故本書是修身處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如果把東方與西洋的文章作一比較,西洋的文章是較為客觀寫實的,描寫生動而有力,但蘊藉的意味並不深遠。東方的文章用字雖然不多,含義卻特別雋永豐富。因此,西洋的文章如油畫一樣,東方的文章則如文人的墨寶,不著華麗而韻致無窮。東方文章解釋方面不大注重,要讀者自己去省悟、去自覺,這可說是民族性的自然趨向。因此,菜根譚充分代表了東方文藝的特色,這大概沒有人能夠否認吧!推究菜根的意義,菜就是所謂青菜的菜葉,菜根如蘿蔔、大根、牛蒡等,是一種粗俗淡泊的食品,在鶴林玉露一書中說:

9、士大夫不可一日離菜根,百姓不可一日無色水。這是當時貼在寺廟的門框上,教人去咬菜根味的警語,其意義是老百姓如無菜可吃,徒嗅菜根以療饑渴,那麼就是政治家的不是了。故看一般老百姓的面色即知當時執政者的成績如何。因此菜根二字,當時十分流行。用此二字警告世人,以堅忍、清苦磨練身心,栽培灌溉,充實自我。這是作者洪自誠親身體驗孕育出來的結晶。故本書頗通人情世態,裡面包蘊甜、酸、苦、澀等人間味道。菜根譚也有同名異類者,如乾隆五十九年,以還初堂主人的識語為冠的洪應明之著作便是,這與本講話所用的底本,雖然有人說是同人異名,其實不管是內容、編纂等都有懸殊的差異。洪自誠的菜根譚分為二集,洪應明的菜根譚不但分為修省、應

10、酬、評議、閒適、概論五項,尤其裡面散見清朝石惺齊之續菜根譚的語句,故我們可以斷定洪應明的菜根譚是後人的合纂,唯洪自誠的著作才是正宗。本書問世後。博得許多人的讚賞,學者間爭先恐後寫了很多續篇,或類似的書籍,其中只有清石惺齊的續菜根譚二卷、劉子載的吾家菜根譚二卷比較出色,而這更突顯原典的可貴價值。1月1日弄權一時,淒涼萬古人類生存世間,要了解最美與最尊貴的人生意義,並不是在外表的衣、食、住、行等等的物質享受。住的是高樓大廈,穿的是綾羅綢緞,吃的是山珍海味,終日花天酒地,醉生夢死,如果以為這種人生才是美滿的、尊貴的,那就太可憐了。我們如果把眼光向遠處觀察一下,便能體會到古今歷史上的偉人,他們之所以為

11、人景仰,是因為人格與學識的偉大,並不是因為地位和富貴的關係;要看其人格德行之美,並不是外表形態之美。只是看一個人是否遵守人倫、道德,肯為大眾服務,犧牲個人的享受,而有益於人群。古人說:世上最尊貴的莫過於道,最美善的莫過於德。由此可知,一個人能遵守道德,人格高尚,一定是為人所尊重、景仰,還有人對他輕視、毀謗嗎?反過來說,個人不講道德。不修品行,趨炎附勢,諂媚奸佞,他雖然官高祿厚,衣食豪華,這還能叫做美善嗎?我相信這樣的人一定被當世人咒罵,遺臭名於後世。所以說不肯修持德行的人,任你是萬乘的公侯宰相,甚或是帝王,也還不如一個有道德、有人格的平民。現在拿古人來做證明。古時有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叫做伯夷、

12、叔齊。都是很有道德的人。以之比人,人人都歡喜,是喜歡他們的道德。桀、射、幽、厲,乃無道的人君,以之比人,人人忿怒,乃怒他們的無德。所以,我們想在世間做個好人,必須要有道德。所謂:患道德之不充乎身,不患勢位之不在乎己。我們最憂心的是道德不足,不必因為聲勢不集於我身而懷憂憤。須知道充德備,每個人都欽佩他,德高望重名存千古。這樣看起來,是聲威與富貴重要呢?還是自身的道德重要呢?便不難明白了。印度釋迦牟尼捨了父母妻兒,悄悄離開了迦毗羅城去到跋伽婆仙人住的山林中,剃了鬚髮,服僧伽梨,是為了求真理。他看見當時印度四種姓婆羅門,即負責宗教之祭師;剎帝利,為獨占軍政的武士;吠舍,是業農工商的平民;首陀羅,是被

13、奴役的奴隸之間的不平等。繼而有一日,悉達多太子跟父親淨飯王郊遊,看到農人耕田的情況。農夫光著身體辛苦勤勞的在田裡工作,那枯瘦的形體被太陽曬得流汗,困乏疲倦、又餓又渴而不得休息。耕地的牛也疲困了,受鞭子打擊和繩索的羈勒之苦。在用犁撥土的時候有許多蟲子被掘出來,鳥雀飛來爭著吃了牠。太子感傷那農奴的貧賤疾病和眾生互相殘害的苦惱,慈悲心不禁油然而發,使到閻浮樹下坐著靜思,悟求改革不平等種姓制度和擺脫生死痛苦以求解脫,兼求淨化世間人生的妙法。這就是釋迦佛放棄王位出家的動機,他出家以後教化凡四十九年,足跡遍及恆河流域兩岸一帶,被渡眾生不知有多少。富貴榮華是誰都愛的,釋迦佛的父王在他十五歲給他舉行灌頂大典立

14、為太子,並為娶善覺女耶輸陀羅為妃,闢寒暑溫三時之殿,給他種種五欲之樂。但佛仍無動於衷,他是出於污泥而不染的蓮花,這是寧受一時寂寞不願萬古淒涼的佳例。【前集00一】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親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1月2日抱樸守拙,涉世之道站在社會崗位上,處世經驗淺,被社會感染的惡習也一定比較淺,這種人自然也比較天真。反過來說,經過了世間種種的驚濤駭浪,閱盡了種種的艱難險阻,經驗比較多,世故也比較深,就很可能種種壞事都敢去做。故此作為一個君子,不要一味的只求事情的熟練通達,而忘記了抱樸守拙的忠誠作風。例如禮儀是必要的,但如太無禮儀或超越了禮儀

15、,都有失做人之道。太講求練達,反而變成老奸巨滑。所以,做一個君子,與其太練達,不如不必裝飾虛假或太客氣,而以清醒、坦白、誠摯、樸實為佳。【前集00二】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朴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1月3日心事宜明,才華須韞君子的內心像青天白日一般明朗,光明正大,沒有一絲一毫的陰影與黑暗。君子上不欺天,外不欺人,內不欺己;就是一個人在私室或暗處也不欺自己。普通人在獨居隱密之處,最容易做欺心的事。而君子不欺心,人家一看便能明瞭。其次,君子的才華如玉蘊藏於璞石之中,不可以隨便給人知道。君子兩字的意思常是男子的尊稱,即是道德學問超越一般人之上的叫做君子。君子有超人的

16、智慧,能辨別是非善惡,做事不隨便,是把他的才能智慧保藏起來,等需要時才施展出來。他深謀遠慮,志節高超無比,瀟灑逸脫。在平時,如果見到鄰里人家困苦,就拿出錢來佈施,有不懂詩書、不明事理、不識字者,便要在精神上予以教化。所以,君子的才華是高於一切的,君子的人格是非常偉大的,君子所想所做的如天那樣青,日那樣白,沒有一絲烏雲,沒有凹面,沒有內底,可謂光明透徹,全無瑕疵。小人則不然,小人平日閒居,專做壞事,等到看見君子,就遮遮蓋蓋,隱藏他的壞處,顯揚他的假善;豈知別人看他,清楚得知見俯肺,他那樣做法又有何益也就是說,裡面的誠實,沒有不表現到外面來的。曾子說:十目所視,十手所指。雖是一人獨處,也要像有十隻

17、眼睛注視著自家,十隻手指點著自家那樣,這樣嚴密監督,自然不會作惡了。君子就是那樣,嚴密的注意自己的缺點,有則改正,此心如日之光,如月之明。山川之水,越淺越起波浪,但水底深處反而越為澄清。這表示小才小智的人比較容易輕佻浮薄,君子則處處保藏,大智若愚。這就是君子與人的區別。【前集00三】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輟珠藏,不可使人易如。1月4日出污泥而不染,明機巧而不用人間非分利益之事,人人都像螞蟻一樣想貪一點甜頭,這原因就在有權勢的人家,天天集滿了趨炎附勢的人,好像市場一樣的熱鬧,大家都懷著貪心而來,不是求名,就是求利。等到權勢喪失,生活貧苦的時候,大家一糞而散;這就是所謂的人

18、情冷暖。過去有一個瞿公在做官時,賓客盈門,退官時,門前只剩很多麻雀跳躍,可以用網去網牠們,所謂門可羅雀的慘淡情況,就是這樣。人都好權勢,有了權勢而能不受它束縛,自然是人格高尚。至於對勢利榮華的誘惑不去接近的,或是接近了它而能不為它所染污,就更加清潔高尚了。我們住在權勢豪華的環境裡,為了自己正心修身,最好是不與它接近。接近了它而能不被它所染,就可以看出這個人是有高尚人格的。比如農村的青年,一向品行方正;等一到了都市中,耳濡目染都令人動心亂性,嗅到的是白粉香氣,聽到的是淫蕩歌聲,這種種聲色貨利的引誘,使原本品行端正、志向高潔的青年,也會失志墮落。又比方說,石頭都有稜角,但在流水的沖激之下,石的稜角

19、久而久之就變成圓的。人又何嘗不是那樣?原本稜角方正的人,經浮世的折磨,也就完全失掉了他的稜角,成為又圓轉又滑脫的輕薄之人。所以,說不接近勢利紛華的人,心志是高尚清潔的。然而更進一步,如果接近了而不被它染活的,就更是高尚清潔無有比並了。從前有一位修道者經過花街柳巷,有人指著他說:此非修道人應來之所在,修道者回答得很妙:太陽不是也照到塵芥嗎?倘若持太陽的清心來修行,則絕不被勢利紛華所誘惑。即使處於紛華的誘惑場合,也能夠不破這種環境染著。因此說接近了以後不為所染的,才是真正的超塵脫俗。智械機巧是從智慧或才能鍛鍊而來,但如果為了自私自利而使用智械機巧,還不如那此不知道智械機巧的人氣節高尚。然而。過分的

20、正直與清高,又容易變成頑固,反而不能救人渡世。今天世上的人,玩弄智械機巧,密算奸謀的大多了。我們不反對以正直行事,然而,陷入過度傻瓜般的正直也是不好的,做人應該不是愚昧無知,而是正大光明;不是惡,而是善,不是不知道智械機巧,是知道而不去使用。我們該做的,就是一點也不用智械機巧的去做,不必顧慮個人利害得失。古人稱為仁人志士的人,只要他認為對人們有益的事便捨身去做,更不顧慮個人。他是以真誠的心,表現他高潔的行為。【前集00四】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高。1月5日良藥苦口,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忠言逆耳的格言,證實它是真實不虛。我們聽到忠告諫言,往往

21、心懷不平;殊不知由於人家的勸告,我如能反省自己,所思所為,是否有過失,因而能注意改進,那樣,就無形中可以修養一己的道德,走到正路上去了。因此,聽逆耳的話不要不平,處逆境也不必埋怨,因為逆境可以鼓勵我們向上的精神。俗言:天無絕人之路。我們自以為已走到末路,但上天有好生之德,一切靠我們去創造,就沒有行不通的事。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前人經驗之談,我們應深信不疑。相反的,假如人家拼命奉承我,一味誇獎我,耳裡聽的是爽快的話,生活也過得放逸恣縱,自己以為滿足,認為一切享受我都有了,於是洋洋得意,不可一世。在君子的眼中看來,這樣的人已經沈墮於不拔的深淵中了。這等於自己投入了毒藥,要毀掉自己的生

22、命,就算活著,也失去了生存的價值。【前集00五】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纔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1月6日和氣致祥,喜神多瑞狂風暴雨的日子,天氣陰霾,鳥類都顯得可憐而悲傷,但天氣平和而澄清的日子,和風習習,草木也欣欣向榮。故天地間的確不能一日無和藹的氣氛,猶如人間社會,不能一日缺少歡喜快樂。人世間喜、怒、哀、樂,全是反映自己心緒的一面鏡子;以不平的心觀看事物,一切呈現出憂怒懊惱;反之以喜歡的心情接待事物,不講不平之語,不發脾氣,那就不會被社會其他人嫌忌排斥,一切就呈現快樂歡喜。俗語說:知足常樂,和氣得福。這話實在不假,不可以整天愁眉苦臉混日子,

23、要滿懷喜心,生活才有意義。【前集00六】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日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1月7日淡中知真味,常裡識英奇濃的酒,肥的肉,辛辣的辣椒或是甜口的糖,這些使人垂涎嗜好的東西,是何種濃厚美味!這些美味反不及一味清淡的食品,像蔬菜一味適宜我們的胃腸,才是真正的口味。要知道少吃多滋味,多吃少滋味,吃了過飽的濃酒肥肉,不及吃少數的菜根來得清香可口。人也是一樣,有的人往往以為自己有神變幻術或高超的才藝而與眾不同,這些人不算是理想的人物,也不值得人家的崇拜與尊敬。一個有著圓滿的人格和究竟品德的人,自然沈默地守著自己的本分,和平常人沒有兩樣的去行他自己的道理;這樣

24、悄悄且耐心修道,不驕不亢,他的行為有一天達到理想的境界,那才是理想中的人物,是我們做人應該引以為模範的一種人。佛教教主釋迦牟尼成道以來對眾生說法,絕不以深遠理論或苦行奇事惑眾,唯以簡明切實的方法,教人易行的中道,務使聞法的人,都能隨分隨力,去惡進德,以日淨其心,便是學佛修善的法門了。【前集00七】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1月8日閒時喫緊,忙裡悠閒東方與西洋的思想有種種不同的地方,尤其對天地自然活動的看法。西洋人說神是造天地萬物人類的,有說利用自然的潛力,以科技去征服自然。東方人認為天地是養育我們的父母,天地的道理往往與人的道理相吻合。如蘇東坡詩云:溪聲便是廣長舌,

25、山色豈非清淨身。對溪聲、山色,以為是釋迦牟尼的現身,此微妙的自然真理深印人心。中庸說得好:誠是天上道,亦為人之道。可見天道與人道一脈相通。現在,我再來講靜中之動。所謂天地,是寂然肅靜,天長而高,地寬而廣,一點沒有活動,而實在的乾坤氣象是在不停運行著,隨著光陰的隙行,如同白駒似的奔馳,今天是夏的氣象,不多時已挑起秋風。這些是不變世的變化,不動中的動,可是日月的光明永久存在著,這又是動中的靜了。有這動中靜、靜中動,反應於人心之上,人感到靜中的動,如同感到動中的靜一樣。空暇的時候,應於靜時持有常動的心念,即閒時要有喫緊的心思。喫緊是任何場所時間都能應付,日常不得不有這樣的準備,這是君子的行為。所以,

26、這平常喫緊的心是要時時存著的。譬如一家人平日沒有一點小心火燭的心思,一旦火燒房子,才急忙說:那是火災!才趕著去買滅火器,已經太遲了。應該早就買回來,一到危難時可以拿出來應用,人禍就免了。無事常存有事心,還要加上平常心,未雨綢繆,可以應付非常的事而綽然有餘裕。石天基說:獅子捕兔子,不用九牛二虎之力便可成功。但要捕大象,就須在平常注意,臨時對象那樣的大敵,就不存一絲一毫害怕的心,而能順利捕到。由此可知平時的準備,非常時才有用處。至於人的非常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講的是死的事。死是人的非常時,所以應在平常有死的覺悟,等無常來到,就不會有所恐懼。關山國師曾說:我這裡無生死。應這樣看破,生與死是沒有區

27、別的。盤珪禪師將要死時,弟子們皆請遺偈以辭世:老僧住世七十三、度化四十四年,前後半生每天教你們的道理,悉為遺偈,此外不必別的遺偈了。這是禪僧的話。其他聖僧臨終對人辭世也是一樣,所謂:昨日發句,今日辭世,今日發句,明日辭世。即是平生發句悉是辭世。綜合上述來看,暇時過暇時生活,忙時沒有悠閒的習性,全賴平時的修養與覺悟。在非常時不可光講非常時,這非常時的覺悟即由於平常時的準備。天地自然的成謝,是靜中有動,也是動中有靜:而我等應在悠閒時有著喫緊的覺悟。於此可見,這是教人在忙處應有悠閒的趣味,便能體會到人生的真諦了。【前集00八】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少停;日月晝夜奔馳,而貞明萬古不易。故君子閒時要有

28、喫緊的心思,忙處要有悠閒的趣味。1月9日靜中觀心,真妄畢見晝間不停活動,靜不下來。到了夜晚,四鄰無人,萬籟俱寂,沒有半點聲音的時候,獨坐孤燈下,把自己的心深深按下來看。這時,時常在騷動的心一下子靜下來,就可發掘那心靈之泉。恰如濁污的桶水,如把它攪動,那水是絕不會澄清的,但如把它放靜,過些時候,濁污自然就漸漸沈底。孟子說:夜氣存養。夜氣是深夜的氣,彼時外界接觸少,本心亦即真心就慢慢顯露,這是一種修養的工夫,夜深人靜,獨坐觀心!既消除了外物妄心,就現出真來。真與妄是相對的。大乘起信論詳細說明真是真如,所謂真如是我心的本體,這真實如常的心的本體,叫做本覺。本覺是說,本來自性清淨,從本來就覺,無一點曇

29、心的本體。我們如持逼我心的本體,就得到了寂樂。反之,心忽然現出曇來,動起了你我的差別,那就是你不好我好、你可愛他可憎的迷妄、煩惱,把真如的我心拋棄了。此一失真便現出妄,而妄到極就現出真,是循環的人生!大乘起信論把順序分明記得十分詳細,其中比喻:真如本覺,光明如鏡,澄清似水,因被無明煩惱的風吹動,才起了微波,這波又被吹成大波,大波再經一再約吹襲波波相逐,而成狂瀾怒濤。這是說我們的心向迷的順序而行,無明動真如,然後生妄心,妄心無明相應而生妄境界。又如夜行的人,因趕夜路跑得很快,也就不覺得什麼。如果心中起了一點寂寞淒涼,這氣氛就會引起恐怖。恐怖一起,鬼怪精靈隨之而至,就嚇得逃無可逃了,以後再一看,才

30、知那根本不是什麼幽靈,而是枯尾花。這樣知道了以後就能表露出真來,這叫做始覺。這始覺中最初是凡夫覺得這不是幽靈而是枯尾花。想是這樣想,還擔心會跳出其他的幽靈來,其實幽靈是不會出現的,心裡這樣想,就覺得又進了一段了,這叫做相似覺。殘留恐怖的心,變而為無,就開了另一種的覺,叫隨分覺。但是還有殘留淒涼恐怖的心,說不知幽靈會否出來,從此說不定又成了迷。直到無這淒涼的心如同開始夜行時什麼也不覺得一樣,這叫始覺,與本覺成為一體這叫做究竟覺,即始本不二。這樣,妄盡歸於始,一點也無翳(曇)。如對明鏡,花映出花,鳥映出鳥,心的反映亦復如是不被曇遮,就能大開境地運用自在,這是說得到大機趣,但要行到這地步是很難的事。

31、本心雖已現出,但妄想難去,這就是既覺真現而妄難逃。佛教說的妄想分做兩種,叫做見惑、思惑。見惑是知識上的惑,即是理。飲酒是惡事,誰都知道,但偏有些醉鬼不知,或實在頭腦愚拙的人也不知,這是見惑。譬如知道了喝酒不好,要停止或不停止?感情上難以決斷,這叫做思惑。人生如夢,思惑難斷。佛言:見惑頓斷如破石,思惑如同斬斷藕絲。藕絲極細,不易切斷。真現而覺妄難逃,有大慚忸是知恥,就是感到很大的恥辱。為什麼要露出本心?是要現出自己本心而有恥的氣氛,這知恥才是人間向上的第一步。世上人雖為惡不知是惡,雖知罪還要犯罪,沒有想到自己啊!做惡了!那未免太可憐。能自知罪惡而警醒的,才是非常。遺教經中說:慚愧是服放諸莊嚴最為

32、第一。恥是諸飾中最好的飾物。在此不能不想到的是,此恥心從何而起?應知心是真知本體,悟的當體,心應當如同鏡的光明。但光明的東西常被陰翳遮上,這是要留心的事。水若無波則自定,鏡未被翳則自明。故心不可不清,去其混污自必現出清來。外界的誘惑是翳,內心的妄想是錆,去其翳、除其錆,就現出本心了。啊!作惡啦!不該如此做的!這樣的慚恥人,實是晶瑩綺麗的本心,大機趣的自在境涯。以種種來直指其本心,終得大慚忸,得此大慚,如夢醒覺真,悟何者為是,何者不是,欲望不能束縛,煩惱袪除,心情自然就喜悅不勝了。【前集00九】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覺妄窮而真獨露,每於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而妄難逃,又於此中得大慚忸。1月10日得

33、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由主官上級蒙受了種種恩寵,洋洋得意自我陶醉,大都不顧慮有什麼可能發生的災難,等到遭遇了災難就一蹶不振,失敗倒台了。所以人們生於這個社會中,早回頭自省不為禍殃所侵。要事先預防,不要等到事後追悔。其次是更不可因事情稍有失敗,就灰心洩氣。語云:失敗為成功之母。人們必須具備百折不撓的精神向前勇猛邁進,然後才能到達真正成功之域。所以不要因為挫折就中止努力,這樣的話任何事也不會成就。應當鼓足勇氣,對於所做的事,不論怎樣不遂心也不放鬆、不罷手,抱定了恆心毅力去做,必定能收非常美滿的效果。也就是說,能夠在艱難困苦中奮鬥,才能得到偉大的成功!總而言之,得意時自己能誇張就會生災害;失意時要

34、有魄力,向目的地加倍努力。這樣,總有成功的時候,而未來的勝利與輝煌的前途方可以實現!【前集0一0】恩裡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1月11日澹泊明志,肥甘喪節對於這種藜莧粗食生活而能滿足的,就絕不抱一點野心,其心如冰之清,如玉之潔。和這相反的,以美食來充腹的富豪人家,就甘願以奴顏卑膝,來博取其所求的榮華名利。這樣可看出做人若沒有名利的心,就沒有向人低頭的必要,其志操是澹泊潔清不著一塵,堅志而不渝的。相反的,求華衣美食欲念旺盛的人,就會使弄手段來獲得他的要求,而不自覺其態度卑鄙。心一卑鄙就失去了丈夫的氣節,皆因肥美甘食而喪失!所以說,粗食者志堅,華美者心卑。【前集

35、0一一】藜口覓腸者,多冰清玉潔。袞衣玉食者,甘卑膝奴顏。蓋志以澹泊明,而節從肥甘喪也。1月12日眼前放得寬大,死後恩澤悠久佛教把人生分為過去、現在、未來。因此,面前就是講現在的事,田地也就是佛書裡所說的心地,意思是說人的心實在是能作出種種煩惱的土地。人生於世,如幻如夢,如白駒過隙,如過眼煙雲。那麼,為人應該怎樣?應該放開心田,持心寬大!無論善人、惡人、賢者、患者,或長幼,或內外,都得無差別心,悉是包容,這種胸襟寬大、一視同仁之心,就不會引起他人的不平之鳴了。又對於死後遺留的恩澤,總希望永久流傳,這在生前就儘量汲汲施惠於人,牢記服務人生的宗旨乃役於人,永久永久!使人家不覺有缺乏,使人家不會不平反

36、而滿意;就是你死了,你的芳名萬世永垂不朽,你的精神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前集0一二】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後的惠澤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匱之思。1月13日路要讓一步,味須減三分走山邊的小路,不能二人同時通過,如果爭強搶先,就有墜落深谷的危險。處於這樣的場所,自己要停留一步,先讓他人過去,這才合乎禮儀,而又是最安樂的辦法。還有,對於有滋養成分的美味食物,你不可一個人獨食,要分三分給人家吃。這樣的做法,就是謙讓之德,對於做人處世,不但一點沒有危險,反而是得到安樂的無上法門。易經云:天道之盈也虧,乃視益謙之有無。故此,假設把他人壓倒而自己先登,橫取他人之物以滿足自己,這種一時的利益,實是

37、變為痛苦的根源,也可以說是違背天道。天是抑惡揚善的,邪到底不能與正匹敵。日本的古人武田正信說:誰也見到圓滿的月,但是十六夜就虧了。人生在世,亦復如是。這含有哲學的意味,可給我們警惕。正直的事才是天道,而邪惡(邪僻、偏狹、妄佞)的行為,絕不能得到安全。【前集0一三】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1月14日脫俗成名,超凡入聖人有超群的手腕及聰敏的見識,固然能成就一代偉大的事業。但也有平凡至極的人,縱然沒有完成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但因能專心致力於一己的事業,不被功名利欲所左右,而終於成為社會的聞人。人在治學或修養上,應該抱著遠大的理想,站穩了腳根,積極的去改造社會

38、,這社會事業固然有賴非常人去做,但是普通人也好,假如真能修心養性,其心不為外物所奪,全副精神於修學積德上努力,他雖然沒有能如偉大人物那樣轟轟烈烈的事功,但久了也是能夠達到聖人賢者的地位。【前集0一四】作人無甚高遠事業,擺脫得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工夫,減除得物累,便超聖境。1月15日義俠交友,純心做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指真正的良友比骨肉還要親近得多,而真朋友是不易得到的。泛泛酒肉之交,不能算是真正的交誼。真誠為朋友的人,要互相勸善規過,互切互磋,互琢互磨,遇到了禍患則共同去擔負,喜樂幸福也共同去享受。同悲共喜,難兄難弟一般。這樣才能算得上有俠義心,交際的原則也才合宜。如果只為一

39、己利益去交際,不能叫真誠的交誼。其次,做人是要有積極修養的工夫,磨練自己的人格,不為外物玷染了純潔的心。在惡俗的社會裡行善渡世,對於惡俗就不得不忍受到一個程度。如果只為一己的超然,不問世道的興衰,這樣的人最多也不過獨善其身,絕不能得到普遍的敬仰。所以,一個人如果入世交往俗人,自己也必須變俗,與社會的步調一致。然而,其心也被染成了世俗情態,就沒有用了。在俗中而不失一點純真的素心,不因外物而污穢了本心,這樣才是一個覺者。總而言之,與友人交際,遇到患難要去拯救,這是與人交往必須要帶三分的義俠心。一個非常人物的活動,任憑遇到什麼變故,也要抱定堅固的意志,勿失其本然的心。【前集0一五】交友須帶三一分俠氣

40、,做人要存一點素心。1月16日德在人先,利居人後從他人愛得榮譽或得到利益,切不可爭搶到人的前頭,應該先讓他人而後自己再領受,不這樣做就會引起人家的怨尤。反過來說,對於社會國家有利益的事,或有關個人的道德修養,則不要落在他人的後面,要自己爭著前進去做。從君上受了爵祿的恩寵,或是從他人處受到物品的享受,即便是應當得到的,自己也要捫心自問,反省自己的身分和勞力,應不應當得到這一分享受,一定不要超過分限的程度。不論什麼事都要保留餘地,就是這個意思。對於自己的修養或實踐道德的事,必須要盡自己所有能力去刻苦努力。宋人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是同樣的教訓。主要就是要:樂讓人、苦己取。如此

41、才是修養道德的本旨,修養心性的根本。苦樂原是綯的繩;樂的結果是苦,苦的結果是樂。苦樂相循是自然的法則,與日月星辰之運行原理相同。所以現在的苦是為將來的樂放撒種子。古人有云:吃得苦中苦,乃為人上人。不能吃苦的人,恐怕事事都不會成功,苦盡甘來也是不移的道理。但是,君子不是為求將來的樂而現在甘心受苦的,他只是為社會、國家、民眾有利,而自己吃苦取苦,把樂讓他人。這樣他才心安理得。君子生活如同食淡菜,一切講淡而不講濃。既然淡了,便能看破實相真如,也自然能達到超凡入聖的境界。所以說,有德行和善根的人,能夠處處留心做善事,謀眾人的福利,連一分一秒的時間都不輕易放過。【前集0一六】寵利毋居人前,德業毋落人後;

42、受享毋踰分外,修為毋減分中。1月17日退即是進,與即是得待人處世有兩種方法一是把人壓倒自己佔先,還有一種是與人為善互讓互諒;前者是競爭的行為,後者是謙讓的行為。這兩種態度完全不同。中國學者辜鴻銘認為,西洋人的生活乃是建立在物質上面,談不上什麼文明,他們是憑著相互競爭的思想而發展進步。我們再看看東方,以中國而論,是在物產特別豐富的黃河、長江流域一帶,文化發展即以互相忍讓的精神而發。今天的世間許多人都以為別人的頭痛可以忍耐,而自己的腹餓就不能忍耐。以這種作風,獨行其是的個人主義,排斥他人什麼都不行而以為自己什麼都行。這種利己而不平等的主張,不能互助互讓的行為,人類的和平哪有保障?為了社會共同生活,

43、就應當有不落人後的覺悟。例如研究學問或改良社會,必須站得穩、立得定,大踏步向前邁進,但我們若於日常共同生活上互相排斥、互相爭奪,而不能互相協和,就不能共同生存下去。其次,說到:處世讓一步為高。渡世讓一步,就表現氣節崇高,道德高尚,即符合老子所說的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誰持有這三樣就如同持有三寶。慈是慈悲,就是同情心,也就是為別人著想的心,是處世待人的根本思想。儉是儉約,亦即是節儉省用的意思,對物不要用之過度,八分就夠了,這便是恭儉持己了。現在的人不論什麼事情都是十分中之十分的以暢行其志,從這裡就生出了煩惱。因此在世間。人若自滿的話就會生出缺乏,希望十分必招致失望。如能在人間努

44、力十分而有八分的生活,才是安定生活的良方。現在的人在生活方面是努力八分就當作已做完十分,那就發生了兩分的缺陷。所以老子說的儉,豈不是渡世三寶?再說到不敢為天下先,這意思是說讓與儉兩字,對人要讓,持己要儉,不敢為天下先就是讓的意思。以上是老子思想,指明讓一步是高明的。退步即進步的張本,也就為進步的根基。這句話乍看像矛盾,實際上退步的事包括深奧的意味,就是精進自身的道路,也是救渡眾生的真理。佛家說:上求菩提,下化眾生。就是向上求得菩提之道,向下要成濟渡眾生的菩薩道,更進而成為偉大的如觀音、地藏等菩薩。可見已開悟到佛的境界,更要退步下來為一切眾生服務,去濟渡眾生,行菩薩道,這就成為進一步成佛證道而具

45、備了基礎。人類皆以腳跑步,跑時一定一足向前,一足繼之於後,一腳停止。如果兩足齊出,就違反了跑步的方法,會顛仆倒下,所以為了安全跑步就不可不注意。而退一步正可免除七顛八倒的痛苦,如同安分守己是進步的基礎。待人不要過分苛酷,責備人太過分了不大好,因為會引起他人反抗而招自己惹禍的根源,這一點是不可不注意的。俗語云:窮鼠咬貓。故對人實應寬大,待人寬一分即是福田。古人說得好:自蕭如秋霜,接人如春風。意思是說對待自己如同秋天的寒涼,對待人如同春風的溫和,這就是在交際上要寬一分,結果就會得到自己的幸福。再說:利人實利己的根基。從表面看,世間哪有這樣的傻瓜,利益給了別人卻使自己喪失利益?人只為自己的利益打算,

46、結果反而下能為利自己,而為利他計劃的人反而是和利己一樣。舉一個例子來說,做商人的只是為自己的利益打算,把壞的物品高價賣出,如果存這不良的心理,雖一時賺錢,時間久了誰也不來買他的貨。相反的,好的東西要賣得便宜的話,自己固然得到的利益較少,漸漸的,買的人增多,生意就繁盛而永久了,利益不就越來越大了嗎?所以,買賣生意要使買的人喜歡而賣的人也喜歡,皆大歡喜。這是道德的標準,也是利益的根基,人又何樂而不為呢因此,不難了解,利人實實在在便是利己。【前集0一七】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1月18日驕矜無功,懺悔滅罪對國家樹立大功,並且是天下萬民崇敬的英雄人物們,若是

47、誇耀自己的功勳,當這念頭一起,他的功勞就完全從人們心中失掉了。古人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就是說要死去多少的兵士,才能成就一名大將的功勳。能時時有這個念頭,就是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切切不可自己內心持有一個矜字,使聲名受到惡劣的影響。再說到天與人都憎恨,宇宙間不容的大惡人,如果能心底發出最真誠的懺悔,改過自新,洗心革面,那麼一正其心,惡念便消,所有罪過也就免除淨盡了。佛經說: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意思是要我們自內心改造、淨化、建設才有辦法。故從善惡完全繫於一心,由一念的動機而成。一念會變為善,一念也能為惡,所謂一念之差,可以上天堂,可以入地獄,真個可懼可戒

48、。雖然善惡在表面不同。但都是心在作祟而左右搖動,犯罪與作惡的人。設若一旦幡然醒悟,痛定思痛,改過自新,同時也可把罪孽消去,而遺留下來的便仍是本來的善心。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就是復見了他的本性。所以,過去有一句話說:憎恨罪,不憎恨人。因為犯罪的人也具有善根,如果能發動善心,改過向善,就變成無罪的人了。最不好的莫過於存罪而不知悔過自新,不能重新做一個正大光明、行為磊落的人,這才是莫大的恥辱啊!總之,不驕慢、不邀功是很重要的事,而做人最重要的是時常檢討一己的行為功過,不論何時,要虔誠懺悔罪過,日新又新,做一個新生的人、善良的人和安貧樂道的人。【前集0一八】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過,當

49、不得一個悔字。1月19日完名讓人全身遠害,歸咎於己韜光養德偉大的聲名或功勳偉業,總是容易受到他人的嫉妒、猜疑、怨瞋。故此,作為一個君子,便要明哲保身。不能一人獨占,使人生怨恨誹謗。在十分裡能分一兩分給別人,自己雖留下七八分也就不至於使別人怨恨,並且可以保住自己的安全,離開重大的危害。完名美節的反面便是敗德亂行,任何人都喜歡有榮譽而怕被污名。受污染損害名譽固然可恨,但也不能完全都推給別人承擔,自己的清淨潔白之身,固然不願有一點污名,但為了犧牲成仁的偉大道德,最好給人以美譽,自己負起罪辱。那麼,表面上雖然不太光彩,內心卻光明。能夠這樣涵養德性成為更完善的清高脫俗的人。【前集0一九】完名美節,不宜獨

50、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1月20日天道忌盈,卦終未濟人人對於事情都想求得美滿的結果,於是人人都用盡十分的力量以求成功。若能夠不用盡全力,留下幾分的餘地,則造物的神也不會加害。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圓滿無虧,那就為天地鬼神所忌憎,內憂或外患必定紛至沓來。古人說:滿即虧。又說:滿招損。意思是指無論何事達到絕頂的時候,很快就會向下坡走,所以做事不能十全十美,不如預備幾分餘裕比較安全。這種聖賢教誡我們的名言,是不可不注意的。【前集0二0】事事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召外憂。1月21日人能誠心和氣,

51、勝於調息觀心說學佛是有何妙法或修道要向深遠之處去求,那是莫大的錯誤。佛家所說的真正的道並不一定向遠處求,而是在家庭或是日常生活上做人做事皆可以具有的。因家庭中就有一個真正的佛。而日常遭遇的種種事相中,就存有一種真正的道。那是什麼?就是我們一家相處要互以誠實的心、和藹的氣氛,表露出優雅的話語,臉上是愉快的神采。一家同居,一點沒有隔閡,宛如形骸合在一起,心氣融成一片,這樣下去,一定能過異常快樂豐富的生活。這等於直取真正的佛,也就是真正的道,不一定要持坐禪調息觀心的工夫,而且勝過坐禪等千倍的實用功效。佛家常說成佛或得道,非要坐禪、調息、觀心等積此種種工夫不可,但是捨此而重要一籌的是:注意在日常生活上

52、有真佛與真道的存在,即教我們將佛法實現於日常生活中。禪宗說回顧腳下,就是這個道理。說得更淺白些,即拿笑顏象徵佛的道,因和藹的笑就顯出慈祥的心;相反的,怒時的心就形成了地獄、惡鬼之道了。故道是近者,只在本身周圍,不必求之於遠。時人多不知此理,誠可哀嘆!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由上所觀,可知此言不虛。我們為三寶弟子,要牢記我們要求一個真理,就是我們生存於世的目的。孔子也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大家要揚棄迷妄的思想,直趨真理生命之道。【前集0二一】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種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氣交流,勝於調息觀心萬倍矣!1月22日動靜合宜,道之真體好活動的人,如雲間閃出來

53、的電光或風前搖搖擺擺的燈火,始終動而沒有片刻的停止。與這相反的,好靜寂的人像火燒後沒有一點暖氣的冷灰或像乾枯的樹木,毫無生氣。這等人都是偏在一方,無中正可言。然而,人是需要靜止如一朵不動的雲,或一灣靜止的水,在靜的境界中也如雲鳶飛在天空,游魚在水中活躍一樣,真存著活動氣象。靜如處女,動如脫兔。那就是說人生於世,必須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積此動靜二方面的修養,才可說是有道者堅忍不撓的心體,和具有高尚理智的人。【前集0二二】好動者,雲電風燈;嗜寂者,死灰槁木。須定雲止水中,有鳶飛魚躍氣象,纔是有道的心體。1月23日攻入毋太嚴,教人毋過高處世須注意的,是和朋友交,能常見到他的不當行為,然後忠告他,使他

54、改過,不過,不可過分的嚴格或使人難堪。要事先考慮一下。我的忠告,我的責難,其人到底能否接受而去改正。所以。當場的胡亂攻擊、過於為難的責備,都是不適宜的,而適度的諫言卻足以使人去惡為善。至於教導他人向善,不要論調過高,必須考慮他的能力,以及他能否遵從、能否服膺為原則。這樣能使人因其不同的才智而達於至善,就他的性格給予適當的啟示,必能發生很大的效果。【前集0二三】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1月24日淨從穢生,明從闇出生於糞土中的蟬的幼蟲比任何東西來得污穢,但久之卻能蛻化為蟬,飛停於樹梢上,被秋天涼爽的風蕩拂著,去吸飲那清淨的露水而生活著。那枯朽而腐敗的草,如同塵土

55、一般的無光無色,但一旦孕育出螢火蟲,在初夏之夜的空中飛翔,自由自在,一閃一爍放出燦爛美麗的光芒。關於腐草化為螢,有禮記季夏之用,腐草化為螢的傳說,是否事實不得而知,但常常被人引用作譬喻。由前面說法,便可知宇宙間存在的東西由大至小,由貴至賤,甚至糞蟲與腐草一類的東西都各有其價值;也就是指天地間沒有一件東西是沒有用的,暴殄天物最要不得。更主要的是說明了潔淨的東西乃自污穢中生,光彩的物品從晦暗中出,我們由以上的例子思考一下就可以了解其中的真理。例如,糞尿是極穢的東西,但把它當作肥料施於田園時,就成為五穀或青菜等潔淨有用供人的食品,這時候絕不再是污穢東西,而成為美味的食品了。但五穀或青菜通過我們的身體

56、,又成為排泄的穢物了。如此看來。在清淨與污穢中,簡直沒有區別,故清淨即污穢,污穢即清淨。事相如此,萬物在循環變化,表面與裡底亦不致相差太甚。推演下去,善、惡,明、暗,上、下,高、低,貴、賤,天國與地獄,神佛與邪魔,一切的一切,萬物的差別本來是沒有的,但是立場不同,看法就不一樣了。這從一方看來為善;他方看來是惡;同樣的,一方看來是惡,他方看來則善,兩個即一個,一個是兩個,本來無有差別。即使有差別,也不是事相,而是心境的變化罷了。但這樣說,又會被無差別的觀念所困,陷於平等觀,這就又錯一下。如說殺人及救人無差別的話,那麼殺人豈不也好?絕沒這種道理。這點倒是要認識清楚。因為我們是萬物之靈的人類,應時時

57、刻刻記取以理智來辨別是非,認識真理,去惡行善。【前集0二四】糞蟲至穢,變為蟬而飲露於秋風;腐草無光,化為螢而翻采於夏月。固知潔常自污出,明每從晦生也。1月25日客氣伏而正氣伸,妄心殺而真心現凡是自以為崇高得了不起的人,其傲心充斥於心靈之上,總感到自己是智者、是英明、是偉大,就無論做什麼事都會引起這樣的高傲,對人都是那般的驕傲不遜,那即使他有很大的勇氣,也只是假的、無用的、無價值的,絕不是真勇的顯露。一切的一切,無非是客氣。客氣是不好的,如能以一本真的元氣,來降服此一附在元氣裡可卑的客氣,就可以伸張正氣了。故我們應以真如的元氣來抵制邪惡的客氣。身體是一個小宇宙,一個小天地,能支配光明正大的心,就

58、是正氣,就是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氣。浩氣長存,百邪自然避去,這是真理。又說到我們心中存在的憎惡、愛好、憐惜等等的情欲、執著、判斷人間是非善惡的意識,通通都是妄心作祟,當然也就顯不出真心來,故此吾人若把虛妄心去掉、滅掉;始能顯現出潛在而真實不虛的本心來。這真實的本心,我們可以名之為真摯純明的道心。總而言之,人被客氣所驅,被妄心所動,在無明的暗道徘徊,在執著的偏徑傍徨,於是失去了大勇的心。我們要絕對把它消殺降服,自然而然便能伸張浩然的正氣,顯現真實的道心,以達於菩提的境界。【前集0二五】矜高倨傲,無非客氣,降服得客氣下,而後正氣伸;情欲意識,盡屬妄心,消殺得妄心盡,而後真心現。1月26日事悟而癡除,性

59、定而動正通常在飢餓的時候,食物吃起來可口甘甜。若是大吃大喝,美味濃淡就一點都分別不出來了。同樣的,房事以後筋疲力盡,那時絕對不會再想男女性欲之事,因為暫時的快樂已經滿足了。上面固然指的是食欲與色欲二種,其實無論做什麼事都不可過貪,過分貪圖享樂。所得往往適得其反,所謂樂極生悲,這道理一點也不暇。因此,人們通常在做某件事後產生後悔的念頭。我們要做到八風搬不動的境界,進而修學菩薩道,必先正其心去其癡。正心不是易事,必先打破愚癡與迷妄的執著。唯有這樣才能鞏固天然的本性,本性是善良心,善良的心能端正沈著,那一舉一動也就不會不正了。【前集0二六】飽後思味,則濃淡之境都消;色後思淫,則男女之見盡絕。故人常以

60、事後之悔悟,破臨事之癡迷,則性定而動無不正。1月27日軒冕客志在林泉,山林士胸懷廊廟高位的政治大員擔當國家重要的責任,每當面臨國家利害的關頭,應當以國事為己任,非行滿腹的大經綸不可。但就人情上來說,人類的劣根性好貪,私心很重。有了私心的執著,便沈淪歧途而不自知,這是十分令人慨嘆的。因此,身為達官貴人,必須擺脫自以為了不起或超人的心理,要知道人類或禽獸都強中自有強中手,金錢本是生不帶來之物,名譽在我們死後也就煙消雲散。在惡濁的世界上,什麼是可留戀的呢?因此,必要捨去名利,學習山林隱士們的高潔風流與雅量。富貴於我如浮雲,那就能領悟無上哲理,知道人生的真價值了。相反的,從宦途退居於山莊野嶺,過著閒雲

61、野鶴自由自在生活的人,不可以完全忘記國家,要時時刻刻關心國事,在政治上有卓越的識見,愛國救國的抱負十分真切,才顯出自己是個高風亮節、明禮知義的人。【前集0二七】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的氣味;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的經綸。1月28日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我們生在世間,尤其是大丈夫本應立功建業,但不要過度被功名心所驅使,或以齷齪低下的手段去做不可告人之事,增加自己的光榮與威嚴,這樣是會引起種種禍端的。不如腳踏實地,老老實實的去為一生事業努力,才是偉大的功業。對他人施恩惠也是很好的善行,但我們施捨的時候應以仁心施捨,並且了解捨的真義。真正的捨,絕不是捨一點小惠於人,心中抱一種希望報酬的心理,如有一絲

62、一毫這樣的心理,就是貪不是捨了。真正的捨,要像蠟燭般犧牲自己給人以光,又如太陽的光熱照著大地,都是沒有任何條件的。不望代價,不望酬勞,如此才符合施捨的真義。否則施恩求報反而招怨,要無怨心才是恩德。佛教所說六度,第一度是佈施,財施、法施、無畏施。在行菩薩道時,左手施人,右手沒有想受報。佛經上說: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此是不朽的名言,我們要好好遵守去做,發揚我們的德澤。【前集0二八】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威德,無怨便是德。1月29日做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注意更注意,用心更用心,這樣勤於自己的事業,原是很好的事。但也有其一定的限度,超過了限度,如過於憂愁,就不能保養自己的身和性

63、,不能愉快、健康了。對於事物不可過分執著,所謂執一己的偏見或過於熱情都是不當,要以淡泊的態度減免私欲。所謂:明月清風不要錢。人心像這般淡泊,富貴公侯非我所願,心境自清涼,會無憂無慮,何等高逸。但什麼事都不可走向極端,假如太淡泊了,沒有一點熱中,冷面冷心,這樣就不能廣救世人,有利社會,豈不枉生一世。一個人必須為國家、為人民謀福利,不然就喪失生活的意義了。總之,採取中庸的態度處世做人最可稱頌,最值得效法。【前集0三九】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通性怡情;澹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1月30日原諒失敗者之初心,注意成功者之末路在社會上籌謀大事業時,沒有人開始就預期失敗,但實際上看起來,成功的人很少,

64、失敗的人反而太多。失敗的人,遂窮勢蹙,雖有手足,雖有才華,亦徒增悲觀,徒嘆奈何了。這時候,最妥當的辦法要一心清靜,想想原來謀事的居心是否善良正直,是否合乎天理人意,有無缺點落後之處?如最初的出發點錯了,其事失敗是一定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有當初出發的正心,必定成就光輝燦爛的事業。一失敗就陷於悲觀、自暴自棄的人是沒有前途,沒有希望的,這種人無論如何總歸失敗。人在成功之時,絕想不到日後會否有遭失敗之處,那顧首不顧尾、思一而忘十的人,其後果不堪想像。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人生在世,最要緊的是在功成時急流勇退。在得意的時侯,當思末路的來臨,最好是退讓給更賢明的人繼其事業,自己則善治其身

65、,靜心修養。如能知返靜修,他日明心見性,直證菩提,實是極佳良策。【前集0三0】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親其末路。1月31日富者應多施捨,智者宜不炫耀有很多財產、身分很高者,對人應該寬大,而實際上世間不少富貴之人重疑多忌,對人苛刻冷酷,屬毫無慈悲者居多。也就是說:其身雖然富貴,其心地行為則貧賤。像這種人哪能常久保持富貴,又哪能享受一生的福祿?倒是捨棄自己當享受的福祿,而與貧賤者為伍,反而好些。再說,賢明聰穎有才華的人士對事物的道理本很通達,應當把自己的才華藏而不露,以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一般所謂聰明的人,大都把才能顯示給他人看,很少有自己隱蔽才華而善自保其身的,這雖說是聰明

66、,卻與愚笨的人行為沒有兩樣。要知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是下去,豈有不失敗脾明的毛病在於自以為太了不起,我們處世,應以虛懷若谷的態度,才可以明哲保身。【前集0三一】富貴家立寬厚,而反忌刻,是富貴而貧賤具行矣!如何能享?聰明人宜斂藏,而反炫耀,是聰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敗2月1日居安思危,處亂思治站在相反的側面的任何一方觀察,感覺人生不過如是,就能體會到高卑、晦明、靜動、默躁的對比目的何在了。居高位的人,在高位上得意,被物欲眩惑而不自覺,自然不知處境的危險。一旦去其地位,改立在低下的地面時看見原來的高位,就明白高處的危難,無異是一陷阱,就不由自主的感到驚心動魄了。居暗處成了習慣,光明世界的事只能由想像

67、得知,想像卻非事實。但由暗處所看到的光明,比由光明處所看到的光明更加清楚。因此人在社會上活動,熱中時什麼時侯都忘得一乾二淨,一旦脫離社會,閒居隱世,謝絕交際,不願應酬,就知道當時的活動原屬辛苦徒勞,擾攘一世,能得些什麼,有何益處與人談話時不感其牢騷可厭,等到獨自沈默反省,便知道牢騷多言無益。這就是雲中不見雲、臭處不知臭。我們有善、惡,有真、愚,有清、暗,但不自知;知能撇開主見,置身客觀立場,立即可以看到自己所做的是什麼。因而我們要想成功偉大事業,應時時離開主觀的立場,客觀而審慎地反省,並深思熟慮才好。【前集0三二】居卑而後知登高之為危,處晦而後知向明之太藹,守靜而後知好動之過勞,養默而後知多言

68、之為躁。2月2日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聖超凡功成名遂,富貴榮達,是人人希汞的。具此向上心,便要奮鬥,不斷增進自己的學識,不但有益自己,也有益別人,更有益於國家。故求功名富貴本是善事。無奈因為有人不擇手段,企圖以種種不道德的行為以求達到目的,這樣便成了功名富貴的奴隸,豈不可悲可嘆!故為人不要在功名富貴上用死心,要一心存善念,一身行善事,一切不可因小而失大,眼光要遠,不要坐井觀天,成為野心的奴隸。仁義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如置仁義道德於不顧,就如同禽獸了。但滿口仁義道德,心卻被仁義道德所囚繫,想成一個人人讚美的道德君子,事實上自己卻無此修養,於是不惜戴上假面具,偽為君子人物,脫了面具就是男盜女娼。這樣的

69、偽君子,最壞不過了。真正有道德的人絕不空口說謊話,凡事都以實際行為去表現,永不掛羊頭賣狗肉的自欺欺人。我們必須努力放下虛假之心,做真正仁心之事,然後才能達到聖人的境界。【前集0三三】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纔可入聖。2月3日我見害於心,聰明障於道人類誰都愛利好欲,這利欲在惡的方面活動,即成為圖私利私欲的貪婪者。在善的方面活動,就能奮發致力於社會利益的事。所以利欲不能盡說是壞的,也有好的一面。最可怕的是人的我見邪解。所謂我見,便是不正的意識,這是最害人的心。以我見待人接物,不僅害自己的心,做出不道德的行為,更足以惑亂社會人心。女性的聲音美,容貌好,世上為女色溺身的男子太

70、多了,從這一點說,女色是很可怕的。然而仔細思考一下,男性需要女性,有時為女性所溺,應該說是男性追求女性的不對,不能盡怪女色害人。而食色性也,誰也不能說是完全不對。何況在誘惑方面說,只要有節操而堅固的話,就不至於沈迷聲色了。這樣看來,最可怕的是自以為聰明實則糊塗的人,被聰明的我見塞滿了頭腦,什麼事都不往上求進步,不努力,所持的見解也都不正確,故不能入道。因此,人道的障礙物無他,可說完全害在聰明二字,有如吃樹的蠹蟲一樣。【前集0三四】利欲未盡害心,意見乃害心之蟊賊;聲色未必障道,聰明乃障道之藩屏。2月4日知返一步之法,加讓三分之功人的心不是簡單的,而是複雜無比的。所以,人心變化也奧妙無窮;今日所看

71、見美的物品,明天就覺其醜,今日認為可愛的,明日也許認為可恨,故實在不可依賴。王維詩云:人情翻覆似波瀾。故人情世故不可不知。俗話有云:紙薄,人情更薄。依賴別人,看人家的臉色過活,那就太難了。世上的道路險阻不平,走的時候必須小心,一步之差便將墮落,那麼怎樣做才能安然度世呢?說起來很簡單,便是謙讓之德。見通不過,便退一步讓人。就是行得通的地方,也該十分讓三分。如是謙讓,不但是美德,也是唯一不招人怨的度世上策。【前集0三五】人情反覆,世路崎嶇。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2月5日對小人不惡,待君子有禮精神的修養欠缺,不能達到有聖德的境域。一般人總是過失很多,故對人責備他的過失,

72、嚴辭訓誡,誰也知道,誰也會做,並不是困難的事。但對人應該持有憎其罪而不憎其人的態度,以正道去教化,才是合理。其次,對於有道德的君子來講,誰都會恭之敬之,但太謙遜或太恭敬的出乎範圍之外,就容易成為諂媚。對人敬重過度,自賤自卑,那不是應有的禮儀,所謂:過猶不及。但超越禮儀之外,對人疏忽冷淡,也是不應該的。最好採取中庸之道,禮貌風度要用得適當。所以說,接待君子是一件困難的事。總而言之,對小人憎惡,對君子尊敬,是人之常情,但做事務要適中,對人要不越禮,以孔子中庸之道去問世,不論對小人也好,對君子也好,一定不會招致什麼怨尤或失禮。【前集0三六】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2月6日

73、留正氣給天地,遺清名於乾坤天地間的正氣存在於每人的心中,而自作聰明的人往往抹殺了這股正氣。聰明人喜好掩飾罪行,巧詐、浮誇不實,於是正氣在墮落的人格中表現不出來。故此,說聰明誤人。我們要伸張正義、普照人心,必須從每個人做起;那就是要人渾渾噩噩,樸質訥實。太古時候的人,渾渾噩噩,不知欺瞞。這便是真、美與善了。同樣的,我們應該抱著澹泊的心情去處世,因為澹泊自有崇高的真理存在,而紛華奢侈只能使人墮落。人做了不名譽以及各種壞事,以圖換取不該得的享受,都是這紛華奢侈的欲念所促成的。我們寧可澹泊一生,最後留下一個清廉高潔的名譽,紛華奢侈,不過是眼前一時的雲煙而已。【前集0三七】寧守渾噩而而澹聰明,寧謝紛華而

74、甘澹泊,遺個清名在乾坤。2月7日伏魔先伏自心,馭橫先平此氣惡魔是可怕的,但實際上心魔才真可怕。魔有兩種,此處不是指外來之魔,而是指心中之魔,即先須降伏自己的心魔,群來之外魔自然而然退散。俗語說:除山中賊易,除心中賊難。心中的魔,障礙了我們的修道,使我們見不到真,摸不到善,觸不到美。使我們失卻了光明,見到的是黑暗,昏然一片,不能清醒。凡夫臨事即迷,非事物迷人也,自己作祟。不能降伏內心;一旦除去內在可懼的惡魔,其餘外魔不論有多少,皆能退後,聽本心命令,就無害於自身了。故當初釋迦佛的得道,是袪除魔障證向涅槃的。我們要效法佛陀降魔的精神才能得道。其次,想制馭驕橫的心,必先制馭自身的客氣,外界事物便不能

75、影響。但是我們的心猿意馬跳躍不已,做出迷惑狂妄的行為而不自覺,這就難免有不測之禍。所謂制平客氣。就是降伏這跳躍不已的心猿意馬,以免一失是而著迷受惑。這樣心既平了,百邪不入,寒暑不侵,外魔外橫,對我就沒有絲毫的辦法,何愁不能修道證果呢【前集0三八】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則群魔退聽;馭橫者,先馭此氣,氣平則外橫不侵。2月8日種田地須除草艾,教弟子嚴謹交遊教育子弟如同教養深閨的處女,不能稍微放鬆,因為偶一放鬆,青年便易入於歧途。更須密切注意他的出入,謹慎他所交的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次與惡人交,感染了惡習,就有墮落的危險。因青年大都血氣方剛,意志易於動搖,古語云: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與惡人

76、交,如入鮑魚之肆。這關係是何等的重大。譬如一次交了惡友,如同已耕好了潔田中,應當放下清淨的穀物種子,才有好的收穫。如果誤播下雜草的種子,就會使雜草蔓延,無法植出好的禾苗。一染惡習,定結惡果,同時訓誡子弟如不顧及教育的方向,其後果也容易發生缺憾。所以,要以悲天憫人的心情,磊落光明的心地,密切注意教養的有效辦法,才能造就出好的子弟來。【前集0三九】教弟子,如養閨女,最要嚴出入,謹交遊。若一接近匪人,是清淨田中下一不淨的種子,便終身難植嘉禾矣。2月9日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情欲的事,都是人人想求得的,但無論何事都要有個分寸,不可一味貪圖快樂,被誘惑成了它的奴隸,恰如跌到山谷裡面,不能自拔了。例如

77、酒之一物,只要一點代價即可入手,使用的地方也非常普遍,如婚喪嫁娶等儀式都要用酒,醫藥上亦需採用,如用得適度就興奮情緒,增進情感,醫治疲勞,促進健康,俗語說:一醉解千愁。或:酒是百藥長。利用之過度,即被誘惑陷入深淵,俗語說:酒後無德。又說:酒為萬病之基。不但有害,且致夭壽,結局是害人不淺。其次是,我們走著義理的坦途,無論有多少困難也應當去克服它。佛家說,一寸道,九十魔。又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可見修養練道之難。但我們不能怕麻煩,不能顧忌任何困難。在個人物質精神方面也應以精神為主,物質為從,如以物質為主便是本末顛倒。本著精神良知走向前面的大道,就能得到了。修道如登山,不可退後一步,不然就如隔了萬

78、重高山,無法達到。而學道、修道最要緊的便是要把握時間,所謂: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盡是少年人。很多人往往要到明天才肯努力,這很可悲。西諺說得好:一個今天,勝過兩個明天。我們要把握今天,求無上的大道。【前集0四0】欲路上事,毋樂其便而姑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萬仞;理路上事,毋憚其難而稍為退步,一退步便遠隔千山。2月10日不流於濃艷,不陷於枯寂每個人都有思維,這個思維也就是心念。心念有寬厚也有淡泊,殊不一致 寬厚是心念濃艷所致,淡泊則未免近於刻薄。那麼,應該採寬厚還是採淡泊?何去何從,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人的心念總不離衣、食、住、行,那我們採濃厚一些的方針,充實衣、食 住、行,使其豐裕。推及萬事,使什

79、麼事都因之充盈,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心志過於濃厚的人,盡情講求嗜好,忽略了正道的發展,則容易被人厭棄。所以濃艷太過,也不是應該採取的態度。至於淡泊呢?由於一己的居處飲食以至於一切,都淡而無味,生活自然也就陷於枯寂,興趣低落,又如何能達到成功的境域呢?君子是不應枯寂的。因此,應以佛家中道的真理作為南針,不要太過也不應不及。過猶不及是一般人應當遵守的原則,不流於濃艷的一面,也不偏向淡泊的一方。【前集0四一】念頭浪者,自待厚,待人亦厚,處處皆濃;念頭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濃艷,亦不宜太枯寂。2月11日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人以物質為榮,走向富貴高官,我則依然故我。

80、毫不為達官貴人的職位感到一點羨慕,或動搖了本來的志趣。也就是說,我們要做君子,走向仁的一途,以仁愛待人,以道德為尺度。君王啦!宰相啦!高高在上的地位不過是樊籠一樣,寧為自由人,不為富貴榮華所囚縛。做個高風亮節的君子,勝於爭名奪利的小人,人到了最終不免兩腳一伸,黃泉路引,那時名利皆空,只有君子的盛德才永遠為後人懷念。史記中伍子胥言:人眾能多勝天,天定亦被人破。並非虛語。人的志氣是最厲害的,成功失敗繫於此志氣一動之間,志氣一旦集中,攻無不克,至於人的氣質變化也全賴這志氣的一動與一定。造物者鑄定了人的模型,唯君子超乎其外。人既能勝天,君子的意志,常不被任何事物所左右,即造物者亦無法來支配它。所以,佛

81、家說:一切唯心造,自力創造非他力。【前集0四二】彼富我仁,被爵我義,君子固不為君相所牢籠;人定勝天,志一動氣,君子亦不受造物之陶鑄。2月12日立身要高一步,處世須退一步人生在世,自己本身要立得穩,站得牢;心地要放寬,要高超,不可與世人一般俗見雷同。也就是說,要認識真理,修身養性,如果不然,同凡夫俗子一樣,時時刻刻在泥淖裡打轉,一似塵中振衣、泥中濯足,又怎能成為一個不凡的人呢同樣的,處世待人,謙讓為高,退後一步可進十步,若是如一般魯莽滅烈之徒,恃一己無謀之勇,一味盲目,必如飛蛾投火,被火燒死。又如羚羊的勇猛,只知直衝向前,頭角觸著了藩籬,倒掛在頭上,拔都拔不出來,前進不能,退也不得,後悔就遲了。

82、因此,我們為達成目的,絕不能盲目努力,一方面要具有高超無比的赤子之心,另一方面要加上謙虛求進的修養之道,然後成功可期,光明在望。【前集0四三】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塵裡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達?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蛾投燭,羝羊觸藩,如何安樂2月13日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大凡求學問的讀書人,是為了深明事理。那就應把散亂的精神收拾起來、統一起來,用於研究事理一方面,這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說,求學最大的目的還是為了更高尚的道德,發揮道德與加強學識是應齊頭並進的。現代人多藉修德之名,為了他個人的名利、事業的前途而努力,這樣便失去為學的本意,沒有深入的學問可求了。讀書人往往只知道吟詩弄賦,但求風雅不求實

83、學,這種人哪裡是真正的求學呢?沒有深入的學問,只求一些膚淺的皮毛,那是何等可憫!明乎此,要修養一心,求最真實的學問,不是風雅一番就可以了事的,為了真正的得益,我們便應該發菩提心,修無上道,去做度世人的大事業。【前集0四四】學者要收拾精神,併歸一路。如修德而留意於事功名舉,必無實詣;讀書而寄興於吟詠風雅,定不深心。2月14日真偽之道,只在一念任何人都有一個本性的善心,推面廣之即成為大菩薩心,維摩是印度的佛門大德,其實他的心與屠夫和創子手並無差別,因放下屠刀,醒悟前非,則真知性現,仍可成佛。真、善、美充滿了宇宙,這天然的趣味雖在貧寒破舊的低矮茅屋中,一樣可以得到與富人高樓大廈各有不同的情調與趣味,

84、然則,金屋同茅屋沒有太大的差別。人類的心本是善良的,可惜為情欲所縛,蒙蔽了真如之心,混沌污濁不知自救。有此欲心,一切善良已被七情六欲的惡賊據守,一轉眼間錯失了修養的道心,如咫尺之差就隔去十萬千里之遙,有道的人卻因欲情而成帛非道的人,好像光明的人忽然盲目,不是人可悲了嗎所以,欲心不可使其高張,看清原始以來的欲心,堅持不退的道心,則菩薩之道不遠矣!【前集0四五】人人有個大慈悲,維摩屠劊無二心也;處處有種真趣味,金屋茅簷非兩地也。只是欲閉情封,當面錯過。便咫尺千里矣!2月15日道者應有木石心,名相須具雲水趣一個有志修道的人,應該有木石那樣不能移動他的恆志,既不會一味貪圖世俗富貴名利,更不致趨炎附勢,

85、如果稍有一點貪戀富貴的人,一心求權勢功名,這人便成了欲望的奴隸,進入了迷惑可憐可哀的欲境。政治家們統治天下,亦必須具有一片清淡如雲水僧的趣味。所謂雲水僧,即托缽雲遊四海的僧人,他們身穿染墨的法衣,戴著三度笠,手中托著缽,那種無憂懼無罣礙的風度,和恬淡超逸脫批出塵的清高志趣,是平凡人所不及的;政治家能具有那種心,政事一定可辦得有條不紊,政風清廉,舉世推崇。不然,貪執富貴榮華,那就等於一個不想向上的人,忽失足跌落無底深淵,不僅不能治好國事,恐怕一己的身命都保不住了。【前集0四六】進德修道,要個木石的念頭,若一有欣羨,便趨欲境;濟世經邦,要段雲水的趣味,若一有貪著,便墮危機。2月16日善人和氣一團,

86、惡人殺氣騰騰君子善人,因福德甚足,故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言語,都顯得和氣,顯得容易親近。就是睡眠時,他的事魂似乎也是那樣和氣。吉人天相,善良的人,修養好、道德高,天也庇佑。惡人便大不相同。惡人兇狠暴躁,狂虐放肆的言行不知不覺就露出來了。他的笑聲言話,也使人不寒而慄,因為裡面充滿了殺機,殺氣騰騰!其實,這樣的人又怎能有好的結果呢【前集0四七】吉人無論作用安祥,即夢寐神魂,無非和氣;凶人無論行事狼戾,即聲音笑語,單是殺機。2月17日欲無禍於昭昭,勿得罪於冥冥人的內臟以肝最為重要,肝臟有一點毛病,視力便受影響,如再嚴重可能變成盲人。腎臟病了,耳朵漸漸失靈,最後會什麼都聽不到。這是何等的可怕!可是,病源

87、發於內,我們不知多半種因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等到發作起來,病情嚴重,救治也來不及了。為什麼我們早不留意,徹底防治,等到病重時才後悔莫及呢要想做一個君子,一個循著真理正義去做人的人,必以不犯罪為原則。明哲保身,不能犯一絲的過錯,留下一點瑕疵。要不犯罪,不但在白日之下有人見到的時候不犯,即使在夜晚或晦暗之處,一切人們看不到的地方都不能把,千萬不要以為人見不到我便起犯罪的念頭。曾子說得好: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冥冥中有神靈監視著我們,有良知譴責著我們,如一念之差,就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了。為什麼以一時的錯失換來永久的沈淪?那不是世上最傻的人嗎?要做一個君子,豈可不謹慎、不小心!只有堂堂正正的做人,胸懷光

88、明,少向黑暗的方面去想,才不至於失足。【前集0四八】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先無得罪於冥冥。2月18日多心招禍,少事為福人的一生最大幸福在哪裡?富嗎?貴嗎?功名嗎?福壽嗎?這很容易找到一個答案,那就是少惹無謂的禍端,以避無妄之災難,災難原是由多事招來的。人生的禍患與不幸,大都由多心而起,心猿意馬,易放難收。便易走入邪念之途,殊不知作惡者有災殃乃是天理,天理是不假的。多心是招禍的最大根源,聰明人就應該從此抑制心的散亂,千萬不要多疑猜,不要打妄想,不要有任何不正的念頭或不當的企圖。誠然,唯有經歷過千辛萬苦的人,越知道減少是非的發

89、生,也就越平靜安寧,越有幸福。一般苦於事做不通的人,認為少一點事就少一點麻煩,不願多去爭逐、計較是非。只有心平氣和的人,心如止水,再也不會引起什麼災禍。反過來說,心多氣浮,則一切善惡之象都由此而生。這明顯的告訴我們,世間種種煩惱,無非由於我心所造。知足少欲、去私心、存天理,以道義公正的心去待人處世,災禍自然就不會臨身了。【前集0四九】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2月19日處世要方圓自在,待人要寬嚴得宜太平之世,有明君賢相採納善言,表彰善行,政治方面是非常公平的;所以,只要是公正的行為舉止,用不到任何躊躇,什麼事都可以順利進行。相反的,在混亂不安

90、的世上,善言不會被採用,善行無從得表彰,許多地方恐怕都是違反民意而不公平的,只好圓通一些,才能避免小人的嫉妒與陷害。尤其處末世,必須不露稜角,不顯才華才能安全,方圓並用最好。也就是說,有的地方必須以正氣正行表現你的人格,另一方面以圓通之至的手段去應付艱難的局勢,這樣做沒有不成功的。其次談到世道,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社會,道德不被尊重,正義也必不受人歡迎。因此,在做事方面回不能偏袒於任何一方面,而有時以方正、有時以圓通。至於待人也要有套常識,那就是有時緊迫,有時鬆弛。對於善良誠篤的人應該採取寬厚,因為他們的言行無可責備。反之,惡人所犯過失太多,如果太寬待了,就造成他的放縱,助長他的罪惡,所以應

91、當以嚴厲來匡正他的惡德惡行。又有一種人不曾達到善人程度,又沒有像惡人那樣壞法,這樣的人就要看在什麼場合、什麼時間,隨時寬嚴並用,以巧妙中和的方法指引他正確的路向。【前集0五0】處治世立方,處亂世宜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並用;待善人宜寬,待惡人宜嚴,待庸眾之人,當寬嚴互存。2月20日忘功不忘過,忘恕不忘恩人免不了對人施恩惠或受人恩惠。如果對人施了點恩惠,不要念念在心,因為君子是不計名利只求實是的,做了對得起良知的事。心裡應該安慰。可是,對人家有了一絲一毫的過失,就要捫心自問:為什麼會造成此一錯誤呢?痛切反省,然後對自己才有真正進步,理智才能趨向更善的境界。總之,人施恩於我,我不能一刻忘記,古人一

92、飯之恩尚且圖報,可為榜樣。反過來說,人家留下的怨讎,要忘得一乾二淨,以培養我們坦蕩恢宏的心胸一個胸中不能容物的人,又怎能成就偉大的事業呢【前集0五一】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2月21日無求之施一粒萬鍾,有求之施萬金無功對於施捨恩惠給人家,斷不能有一點點虛榮作祟的心理,要完全發自內心深處的同情心,切不可存有已經施捨了的念頭。對外說,也不能有他人已受了我的好處的想法存在。只要以這種虔誠佈施的人,縱令是一小斗米,也勝過施萬鍾米的功德!還有,以東西救濟他人的,自己如果計算好所施的物品有好少、代價怎樣,希望將來得到別人同樣價值或超此價值的回報,這樣有求報念頭的

93、施捨,雖然你是以百鎰的巨金施惠於人,實際上卻達一文的功德也不會有。【前集0五二】施恩者,內不見己,外不見人,則斗粟可當萬鍾之報;利物者,計己之施,責人之報,雖百鎰難成一文之功。2月22日推己及人,方便法門人的境遇真是千差萬別、形形色色,正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富貴、健康、地位,都是人所要求的,但這些願望畢竟很少能齊全,而能齊全的又未必是我。因此,這種欲求難逢的妄想心最好放下。其次,反省一下自己的精神狀態,有時合理、有時不合理,而不合理的時候居多。自己有很多很難做得好的事情,自然就不應該苛求人家,怎能怪人家做事不合理呢好好的思考上面的道理,把人與我作一比較,就可以發覺真理原來就在其中,這就是

94、修養的方便法門。【前集0五三】人之際遇,有齊有不齊,而能使已獨齊乎?己之情理,有順有不順,而能使化皆順乎?以此相觀對治,亦是一方便法門。2月23日惡人讀書,適以濟惡學問在一個心地清正、德性純潔的人來研究,如加以善用,可以修身治國,獲益無窮。可是一個心術不正的人得到了學問,反而會利用學問去做出種種壞事。所以,必須心地正當、心性清白的人方可讀書求學。那些心懷不測的人讀了書,如同得到了武器,他可以利用這武器去做不好的勾當,盜取他人的名譽,逞私人的欲念。他們又以學問掩飾短處,口裡說的是善行,所做的卻全是壞事,真是:好話說盡,壞事做絕。故此,給惡人以知識學問,無異供強盜以糧食,那將增長他的罪行。【前集0

95、五四】心地乾淨,方可議書學古。不然,見一善行,竊以濟私,聞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藉寇兵,而齎盜糧矣。2月24日崇儉養廉,守拙全真生活奢侈的人,無論他有多少家產,總是無益的浪費掉;表面看來好像他很快樂,實際上內心是常常不滿足的。因為他的欲念,跟著富貴無止境的貪求妄想。節儉的人,量入為出,物質上並不感到不足,欲念上也不敢有非分之想,所以,平平安安的過著快樂無憂的生活。這樣看來,富貴而又奢侈的人,生活永久不能滿足,反不如節儉、貧窮而能過安穩的生活。頭腦發達、知識能力超人一等的人,固能擔當種種事業,但他往往犯了目空一切的毛病。行為太過,便侵害了別人的利益。結果不但工作勞苦,而且結怨於一身。這樣看來,不

96、如那些悠哉悠哉不失其天真本性的笨拙的人,雖然腦筋簡單、能力差些,卻不致與人結怨,可以安然無事的生活。【前集0五五】奢者富而不足,何如儉者貧而有餘;能者勞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2月25日讀書希聖講學躬行,居官愛民立業種德讀書不僅僅為了認識幾個字,記住幾篇文章,就算達到目的了。讀書的真正目的在於體會出古代聖賢的一言一行,把他們的精神變成自己的精神,進而做好修身齊家的工夫,然後去為國家社會盡力服務。讀書如果偏向鑽研文字章句的末節,而不能體會古聖先賢的真精神,結果不過是一個鉛板的傭者而已。鉛是用夾在木板上寫字的鉛丹(紅色)。中國在後漢以前,還沒有發明紙,用綢絹和木板來代替紙,以鉛丹寫字在綢或板的上

97、面。傭是僱用的人,所以鉛傭就是寫字匠的意思,說他一生一世都沒有什麼價值了。做官不是為一身一家的名利,而是為謀國家富強和社會幸福。有些做官的人,天天在想怎樣陞官、怎樣發財,凡事都為他個人的利益打算,沒有替國家和人民的公利著想,這樣做官的人,簡直就是穿著官吏衣服的盜賊。既然具有盜賊的心腸,為了遂其私欲,自然就不惜使用傷天害理的手段,來達成他的目的了。國家如何不亂?社會如何不亂?民心如何不壞呢古人治學,並不僅僅以懂得文字為目的,而注重躬行實踐,所謂學以致用,總以能對國家社會有所貢獻為念。假如學與行不能相輔相成,那就成了口頭禪了。修禪的人天天只在絞盡腦汁,去作理論上的努力,而不去實行參禪悟道的工夫,結

98、果是一點用處、一點成就也沒有。人生在世,建立起一件事業,並不單是為了自己的名利,必須是為社會謀利益,為人群造幸福,把功業傳之後世,才能名垂千古。可惜一般大人先生,往往只圖自己的榮華富貴,不思施恩德於天下,則他的一生,只是過眼雲煙。死後什麼也沒遺留下來。【前集0五六】讀書不見聖賢,如鉛槧傭;居官不愛子民,如衣冠盜;講學不尚躬行,為口頭禪;立業不思種德,為眼前花。2月26日讀心中之名文,聽本真之妙曲任何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部上天闡述真理的文章,只要讀這部真文章,就沒有再講其他文章的必要(也就是發現這一個真實,心應該隨從他的指導,再沒有另求他道的必要了)。要是只去讀古人如糟粕一般的書,並且收藏到心底

99、的深處,被這些書籍的思想給牢牢束縛封閉著,對於自己心裡原有的真文章反而不知道注意,這是非常可惜的(就是把可貴的真實心為古人之言所迷惑,而妨礙了心靈的作用與發展)。人的心中都有一曲本真的音樂,只要聽了這音樂而體會到其中三昧的話,就再也沒有聽取其他音樂的必要了。可惜的是,人們被外來的聲色所迷,埋沒了本真,便聽不見了。世人只知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而不知觀世音的意思是什麼?所謂觀世音,就是要人們修得觀見世人本真之音,而去實行救苦救難的菩薩道(這個比喻是說:人心都懷有本真的真理,如果能夠靜靜體會這一真理的微妙旋律,就再沒有聽聞其他各種言詞的必要)。最可惜的是,受了外界種種言詞的掩蔽而生出了迷惑,這樣一來

100、,本真之音就聽不見了。對於修學之道,如果能不為殘篇斷簡的言詞所蔽,不受邪說異端所侵擾,能夠明心見性直向心中本有的真理去探求,不受外界的誘惑,那他將會發現自己本有的真文章與真音的妙旨。所以,只有能夠體會到本來的真理,才有真正的受用。由上可知,真理無待他求,應當直指自己的心中,因為自己的心中有一個本來的真理。本篇的旨趣即是為求本來的真理,必須把外來的誘惑物全然掃去。【前集0五七】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殘編斷簡封錮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艷舞湮沒了。學者須掃除外物,直覓本來,纔有個真受用。2月27日苦中有樂,樂中有苦這一個世界可以叫做憂世,也就是佛說的娑婆世界,譯為堪忍世界。在這一世界裡,本是苦惱

101、不能斷絕的人生。任何事都不能合乎理想的去做,當你以為很合適的時候,節外生枝的事情出來了;所以,佛陀告訴我們,活在這世界上,遇到任何的惡劣環境與打擊時,要能夠堪忍才活得下去。我們常常聽人說:天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苦惱的上面還有苦惱,當苦惱到了極致,一切身世都不存在的時候,精神上反而得到衷心安慰,不免有置身事外的快樂感覺。人世是悲苦是無情,用這樣的心來看人生,則入於耳、映於眼者都是苦痛和悲哀。其結果就陷於悲觀的深淵了,於是,造成了厭世自殺、憤世嫉俗的人生觀,而葬送了一生,這樣的人一生是沒有什麼趣味的。結果,一顆脆弱的心靈,不得不回返自然。人們必須抱著勇氣,以這個有限的身力去嘗試那無限的憂愁。本來

102、人生是多苦的,但我們必須征服這些苦惱,不可以抱著失敗的心情。如果我們以悲哀的心情去看天上的月亮,就成了以淚眼觀月,而月亮也就帶著憂愁了。如果以歡悅的心情去看,月亮也就帶著微笑了。人生尋求幸福的唯一道路,就是把時間的苦放下來,由苦的裡面找出樂趣來,所以說苦中有樂。人生是苦痛的業力現場,而其中又被命運的力量奇妙的支配著,有時自己走到奇妙的環境,在一般人的眼光看來非常幸福,在這得意的舞台上,任何人都很容易忽略過去的苦痛,這時候就撒下了失意的種子,所謂:苦是樂的種子,樂是苦的根苗。如果不能及時割去苦惱的根苗,得意之時一過,失意之悲哀便馬上跟蹤而來。【前集0五八】苦心中,常得悅心之趣;得意時,便生失意之

103、悲。2月28日無勝於有德行之行為,無劣於有權力之名譽富貴名譽,有由道德而來,有由功業而得來,更有由權力而得來。因其原因不同,所以有悠久與短暫的區別。先說有道德的人,自己不敢乞求富貴名譽,而富貴與名譽自然集於他的身上,有德的人比之為山林中生長的花草,受自然栽培,根深柢固,枝葉茂盛,壽命也長久。建立戰功成就大事業的人們,享受人間的富貴榮華,雖然不如有德之人悠久,彷彿是山林的花草受到天然培養的力量深厚,也能媲美於田畦之花草茂盛於一時,可是因為移植的環境、氣候不同,而有盛衰久暫的差別。這完全是根基不如天然豐厚的緣故。最後談到由權力而得來的功富貴,多半是從他人手中用強力奪取的,這樣的人不但不受他人的敬仰

104、,反而要受萬人的唾罵。因為這種功名富貴是不悠久的,好像曇花一現,沒多久就消失了。瓶子裡面插的花、水上的浮萍,不過茂盛於當時,很難希望其長久。【前集0五九】富貴名譽,自道德來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從廢興;若以權力得者,如瓶缽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2月29日人死留名,豹死留皮寒冬過去了,溫暖的春天又來了。大地現出了活潑生氣,花朵現出美麗的顏色,鳥也叫出清脆的聲音。人們對此景色,更覺得春色增加了許多情趣。無心的花草和天真的雀鳥,都不斷的給自然增加了許多美感。何況人是萬物的靈長,生在這一個世界,我們便不該沒有作為。人如果生來既不覺得自己是為何而生,更不想

105、為社會盡點力量,就是所謂的醉生夢死之徒,把自己可尊可貴的一生當作破蔽的鞋履一般扔掉,這可以說人不如草木與雀鳥了。君子生於此世,不但是處身於社會的上等行列,而且衣食溫飽無缺,如果只過著安逸的生活,就有虧於做人之道。必須發奮修學,進德修業,一切所言所行都能為人們的師法,受人們的尊敬,所做的事業都必須是頂天立地、繼往開來的。如果只圖物質上的享受,無聲無嗅的終此一生,雖然保得了百年歲月,也等於一天都沒有存在過,這真是和行屍走肉、土像木偶一樣了。【前集0六0】春至時和,花尚鋪一段好色,鳥且囀幾句好音。士君子幸列頭角,復遇溫飽,不思立好言,行好事,雖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3月1日寬嚴得宜,勿偏一方研究學

106、問的人,為了要成就他的事業,應當要謹言慎行與刻苦自勵,如果沒有這種發奮努力的精神和奮鬥的意志,要想在社會上成就偉大的事業是不可能的,所以,做人與做事之道常不能夠四時日夜相同而不變,必須分清楚事物的輕重緩急和先後,所謂因人事時地物的不同,而使之咸得其宜。比方說尺蠖之蟲,想伸展身體之前必先把身體蜷曲起來,這就是說做事要緩急合宜然後才能穩操勝算。平時的休息,並非為了休息而休息,實在是為了活動而休息,這樣才能體會休息的真正意義。學者為了修業,日夜戰戰兢兢、戒慎恐懼而不怠惰,這當然很好,但不是這樣就夠了,必須在另一方面展現不拘小節的風度,凡事要寬嚴得宜,剛柔相濟,如果對事嚴格過度毫無溫情,則無論他的行為

107、如何純正,生活如何清苦,總是如秋天的氣候一樣,一味的寒冷肅殺,使萬物凋零枯死。所以,天造四時必須有春有秋,春氣溫潤滋長萬物,有發育成長的生機,而我們的修養學問也和春天的氣候一樣,使它發榮滋長蒸蒸日上,然後學問有了成就,才能夠談到救世益民啊!【前集0六一】學者有段競業的心思,又要有段瀟洒的趣味;若一味斂束清苦,是有秋殺無春生,何以發育萬物。3月2日大智若愚,大巧似拙從道德的立場來看,行為清廉、心地潔白的人,在名義上超越了尋常所謂的清廉潔白之上,一般的世人反而看不出他是一個清廉潔白之人。而一般世所稱道的清廉潔白者,他的真正所言所行未必都是清廉潔白。在表面上掩蓋一層清廉的名譽,實際說來卻是貪求名譽,

108、這與盜名欺世者並沒有什麼兩樣。比方有些慈善家名義上負著慈善的美名,其實是在圖私行不正當的利益!同樣的道理,有真正巧術的人,並非他的手段方法有什麼巧妙,而是他的心和行為自然巧妙,並對於他的巧妙不加注意,而別人也未特別認識出他的巧妙。還有一種人自已想出種種手法,自以為巧妙得不得了,這不是真正的巧妙,反而表現他的拙笨。真正的巧妙,是不玩弄手段與方法而妙趣天成的。【前集0六二】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正所以為貪;大巧無巧術,用術者乃所以為拙。3月3日謙受益,滿招損基督教的聖經上說:心裡貧窮的人是幸福的。這是教人心中常懷著空虛,如果被妄想和邪念充滿心中的話,便馬上有了障礙,而不接受他人的金玉良言了。滿心與慢心

109、的音差不多,雜念充滿了心頭,便失去真心,代之而起傲慢心,就是心滿了以後的狀態。就物質方面來說,處於無有的環境是無害無礙的。因為無害與無礙,就有向上發展的生氣。反之,有的境界是有害有礙的,因為有物之處必定生出種種的障礙與爭奪,結果悲慘不幸的事就發生了。何況滿足正是缺欠的開始,世間小人以無為苦,因而多行不善與不義的事,唯有君子能夠安道樂道,以為其進德修業的基礎。【前集0六三】欹器以滿覆,撲滿以空全。故君子寧居無不居有,寧處缺不處完。3月4日名利總墮庸俗,意氣終歸剩技無論一個人磨練了多大的智慧,修養了多大的學問,如果好名譽和求利益的心沒有完全除掉,雖然他不把王公伯候的富貴放在眼裡,甘心於簞食瓢飲的清

110、苦生活,終究不免墮於世俗的名利中。無論一個人成就了多少的偉大事業,如果他不是真正的勇者,而只是假借勇,所謂客氣未除,縱使他的恩德普施於天下,傳留萬世利益他人,因為這種事業是因人意氣而成事、時勢所造成的,他的事業終究白白的費了力氣,而沒有什麼價值可言。【前集0六四】名根未拔者,縱輕千乘甘一瓢,總墮塵情;客氣未融者,雖澤四海利萬世,終為剩技。3月5日心地需要光明,念頭不可暗昧一切的善惡正邪美醜等外界現象,不過是自己的心理反映,心善的人把惡也看作是善,心美的人把醜也解釋成美。心中惡醜的人卻恰恰相反,看見人家的善行也以為是惡,而人家的正言,他也以為是邪。就像心中快樂的看見落花仍然欣賞以為美觀,心中憂慮

111、的看見落花就感覺無情。常言說:布袋戲箱裡的傀儡人面,有佛祖也有惡鬼。所以,萬事都是由自己的心象所生。【前集0六五】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有厲鬼。3月6日勿羨貴顯,勿憂飢餓人們都以為得到名譽和地位是快樂的事,但這名譽和地位並非是人生的至樂,因為伴隨著名譽和地位而有困難和危險存在,有時候為了得著這名譽和地位,而持權任勢多做不善的事情,於人道和天理就有所虧損了。由此看來,沒有虛名、沒有地位的平凡境遇反而是安全幸福。由進德修業的立場來看,可以說是最快樂的境地,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這一種樂土,可以說是遺憾的事。還有,在實際上無食無衣的貧賤境遇,實在非常痛苦,人人都討厭貧窮而尋求富貴,但是

112、得到了富貴又怎樣呢?依舊是不快樂。富貴的人雖在物質上有所享受,但精神上卻是貧窮,有別人想像不到的憂愁和痛苦,一般人是不會了解的。可以肯定地說,富人的憂心和勞苦,往往遠比窮人感覺衣食不足的痛苦還來得大些。【前集0六六】人知名位為樂,不知無名無位之樂為最具;不知飢寒為憂,不知不飢不寒之憂為更甚。3月7日陰惡之惡大,顯善之善小人做了惡事之後,心裡面怕人家知道他的過錯,這樣的人還有良心存在,雖然做了一次惡事,如果給他悔過的機會,他仍然可以歸到善的道路上來。至於良心泯滅的人,他做了惡事自己還不知道,這樣的人已經到了不堪救藥的地步。行善是好的事情,任何人都應該努力為善,但是如果做了善事後,卻希望快快把這種

113、行為讓人家知道,這就不是真心為善,不過是為了虛榮和野心而為善,這種人的善行之中掩藏著惡心的種子。【前集0六七】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3月8日君子居安思危,天亦無用其技天機的發用實在巧妙,不用說,將來的事情難以測知,就是目前的事情也一樣不得而知。最初有的人是遭遇艱難辛苦的境遇,這是造化的力量先對他抑制;到了後來得到功名富貴,也是上天對他的栽培。另有最初使一個人的命運達到了幸福的頂端,收場卻是落入不幸的深淵,即使那英雄豪傑是多麼偉大的人物,也迷不掉上天的安排,所謂三起三落、七顛八倒的生活歲月,他們都要經過一番。生於尾張國中村貧賤之家的豐臣秀吉,日後作了天下的大主宰

114、,抱著吞天奪地的大志願,其實,當初他沒有想到能夠有如此的大事業,幼年家境非常貧寒,受盡了許多困苦,使他受磨鍊增長了志氣,離開了他的家鄉,投到松下嘉兵衛的麾下,沒有經過幾年,受了迫害使他不得不脫離松下嘉兵衛而逃走了;他到織田信長那裡當了一名小吏,也是受盡折磨,在幾次的出生入死境遇中,才智終於被織田信長所賞識,提升於武士的行列,後來成為掌握天下大權,享受十萬石俸祿的大諸侯。在山崎的一役,扶搖直上,功名無人能與倫比,最後代替了主君信長而成為諸侯的首領。這是上天的機緘先抑而後伸的一個最好例子。其次是由科西嘉這一個孤島出身的拿破崙,趁著法國大革命的機會,不數年的工夫便直上青雲,終於坐上了法蘭西的大皇帝寶

115、座,征服了歐洲各國,但誰能逆料得到在滑鐵盧的敗績,被英軍逮捕遠送到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孤島之上,度那悲慘的厄運,終生遺恨而死,這是上天的機緘先伸而後抑一個最好例子。如果能夠辨明這個道理,天運逆來之時去順以愛之。在遇到悲運厄境,絕不失望喪膽,反而要勇於迎接這一悲運,努力不懈的準備扭轉厄運為幸運,所謂轉禍為福;在平安的時候,應當考慮到危難困厄的到來,所謂居安而不忘危;如此則能窺破天機,不為愚弄與顛倒;雖然天有靈妙的手法,但對君子亦無所用其技了。【前集0六八】天之機緘不測。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顛倒豪傑處。君子是逆來順受,居安思危,天亦無所用其伎倆矣。3月9日中和為福,偏激為災世間有三種不能和他

116、同心合力的人,第一種是性急而不沈著的人,第二種是對人無情無義的人,第三種是固執成性的人。性急的人對於任何一件事都沒有準備,一任自己的浮躁之氣去做事,毫無沈著穩重的精神,這種人好像一團烈火燒東西,即使事業上稍稍有一點成就,不久也會塌下來。其次是無情無義的人,他對事非常冷淡,心是冰冷而寒酷的,一切物質遇到了他,全都被凍結了。最後是固執的人,凡事沒有商量的餘地,一點也不能讓人;這種人的心性好像死水朽木,毫無生氣,一切事業只有退步而無進展。如果和以上的三種人去協力同心建功立業,可以斷定不會有什麼成就,恐怕本身的幸福也得犧牲在裡面,而不會有什麼悠久綿長的希望。【前集0六九】燥牲者火熾,遇物則焚。寡恩者冰

117、清,逢物必殺。凝滯固執著,如死水腐木,生機已絕。俱難建功業而延福祉。3月10日多喜養福,去殺遠禍幸福不是勉強可以求得的,應當做的事而不去做,妄想求得幸福,上天也絕不能把幸福給這樣無所作為的人。世人想要求得幸福,首先要勤勉工作,以愉快的心情、興奮的精神去做事,先問耕耘再問收穫,這樣幸福慢慢的就會培養出來了。所謂養喜神以為召福之本,其意義也就在此。世人有了災禍,就想要逃避,殊不知這福是與禍都是上天賜給的,不是人力所能為,一切災禍橫逆之來,當然不能說沒有原因,如果平日不起害人之心,以平穩安靜的態度去待人處世,就是遠禍消災的好方法,災禍就是來了也可以避重就輕,化大為小,甚至化小為無了。【前集0七0】福

118、不可徼,養喜神,以為召福之本而已;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禍之方而已。3月11日謹言慎行,君子之道大凡預言推斷一件事,十句話裡有九句都推測對了,可以說是巧合吧?但是,世間一般人對於十句話言中九句的功績,並不加以稱讚,反而對其中有一句話沒有說對,便向四面八方宣傳出去,對他加以非難。十件事有九件都成功了,依通常的想法,可算是成功了。但許多人對於成功的事實不去注意,反而對於他十件事裡失敗的一件常常加以惡意攻擊。人多半是愛說人家的壞話,批評人家的短處,正所謂: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君子如果了解了這一層道理,就要多看少說,寧守拙而不取巧,使他人無隙可乘,無法向你進攻,這是做人做事的要道啊!【前集0七一

119、】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駢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叢興;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寧拙毋巧。3月12日殺氣受薄,和氣福厚天地自然的道理,實在是奇妙得不可思議,以氣候的變化來說吧,極寒和極熱是兩個極端,對於人生都不算是有益的,唯有春天的溫暖和秋日的涼爽,氣候對人有益,萬物都受到恩惠,所謂春種而秋收,一切事物都有始終有因果。所以說,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亡,似乎是一定的道理;以人的性情比之於天道也是一樣的道理,性情過於清冷的人好像是寒冬的氣候,一切萬物都不能生長,人的性情如此,他的福祉怎能夠悠久厚重呢反過來說,和氣熱情的人像是春天,萬物滋長,欣欣向榮,他所享的福澤也必然是長久而深

120、厚的啊!【前集0七二】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唯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澤亦長。3月13日正義路廣,欲情道狹合乎天理的大道,無論什麼時候都毫無障礙的在人的面前擺著。人能循著這一條路走去,胸襟開朗,志向恢宏,無處不顯示著光明,而前途自然就日見遠大。反之,人世間充滿了欲望,這欲望的道路充滿了窮屈和狹隘。人心一到這個地方就被利欲蒙蔽,處處都受利欲的驅使,不用說前途不廣,一旦不能自拔,便是遍地的荊棘和滿路的泥塗,向前一行全身都受了惡濁污穢的薰染,久而久之愈陷愈深,使人墮入到無底的深淵。因此,為善或是作惡,在最初的一步都不能不格外謹慎。最初要是走錯了道路,踏入邪途,再想回到

121、原來的正路就非常困難了。做壞事的人最初偷了一文錢,認為是開玩笑,人見著也沒有關係,按著又偷了一塊錢,認為這也不會構成多大的犯罪。最後犯了搶劫殺人的大罪,那時追悔就來不及了。因此,作惡正是由淺入深,一步步的走上了惡路。日本古代有一個著名的強盜石川五史衛門,是一個富豪之家養大的公子哥兒,有一天他家來了客人,石川以開玩笑的態度偷了客人的錢物。他的乳母不但不責備他,反而稱讚他的機敏。五史衛門漸漸養成了偷盜的惡習,最後受了他人指使,行刺豐臣秀吉大關白被捉住而正法了。作惡是由漸而來,上面是一個例子。作惡並不限於所謂犯罪的行為,由道德的立場而言,連拒絕佈施、心性吝嗇的人,所行都不是正常之道。作惡雖然與先天的

122、性格有關係,但是人生最初出發點的善惡關係極為重要。多數的人初入人欲的道路,第一步走錯了,便鑄成終生的大錯。因此,一旦做錯了,便要勇於回頭。【前集0七三】天理路上甚寬,稍游心,胸中便覺廣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纔寄跡,眼前俱是荊棘泥塗。3月14日磨練之福久,參勘之知真人生有時是苦、有時是樂,在這苦樂相尋的環境當中,我們應鍛鍊自己的身體,修養自己的精神,而由不斷的努力和體驗所得到的幸福才是真的幸福,這樣的幸福,一時也不會泯滅。如果能夠體念來之不易,善為保持,必定能夠永久。研究一事物的道理,必須以誠摯的態度向上不斷追求,發生疑問的時候,就要質詢這個疑問,解決這個疑問,由互相參考發明的結果而得來的知識,

123、是經過苦心努力的結晶,其所種的根基必定很深,這樣的知識才算是真正的知識。知識是由讀書得來的,有時聽到旁人的言論,有時親察周圍的事態,也可以得到知識。但僅僅由讀書或見聞得來的知識仍然不免發生錯誤,必須廣求博覽,彼此對照,這其中一定會發生許多疑問,然後再進一步去質詢這些疑問,研究這些疑問,解決這些疑問,才能得到正確的知識。一般說來,學問淺,疑問的地方也少,學問越向深處研究,疑問也就越來越多。這就是所謂學無止境,博學等於無學的道理。自己認為很了不起,其實正是證明他沒有學識;真正的學者常常抱著沒有學識的感覺。如果身為學生,對自己學業不起疑問,證明他對於學問的不熱心、不研究。反之,對於學問熱心研究的人,

124、必定有很多的問題發生,而進一步去求得解決,這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知識。【前集0七四】一苦一樂相磨練,練極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參勘,勘極而成知者,其知始真。3月15日虛心明義理,實心卻物欲心如果能夠向於道,就能常常保持空虛,物欲和邪念就侵不進心裡來,物欲和邪念既然不能侵入,代之而入的當然是正義和真理的觀念,而心就成了有德的器皿。同時,心又不可以不充實,充實是充滿了正義和真理,整個心既然充滿了正義和真理,當然物欲和邪念就無隙可乘了。於是,所說出來的是善言,所做出來的就是德行。【前集0七五】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欲不入。3月16日厚德載物,雅量容人在肥料多的土地上面,草

125、木容易生長;反之,在貧瘠沒有肥料的新土地上面,草木反而不容易生育。同樣的道理,在泥水的裡面,有水草有山岩石,污穢的水也流到裡面,魚生長在這裡面,既有藏身的場所,也有產卵的地方。對於他們的食物也不感覺缺乏,有的是草子蟲蝦;反之,一股透明見底的美麗的河流裡面,既無有岩石泥土,也沒有水藻蟲蝦,魚在這裡面當然就難以生存了。所謂:水之清者常無魚。這句話源於漢代東方朔答客難文裡面的話:水至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君子只是清淨潔白、索然獨居,便不能成就大業。世間本來就是正邪善惡交錯的社會,人們立身處世在這社會,必須有清濁並包的雅量;如果只是選擇潔白而排斥污濁,就形成了孤立獨守,在小的範圍之內,與世不能相容,

126、當然也就不能成就大的事業了。【前集0七六】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符含垢納污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3月17日憂勞興國,逸豫亡身孟子說過:憂勞足以興國,逸豫足以亡身。又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困乏其身,惡具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是說人要建大功、立大業,必定先經過艱難險阻的環境,磨練他的身心,看他是否經得起困難的考驗,然後才能賦予他重責大任。好比說頑劣不馴的野馬在你叫他馴服駕車之前,必須請良師調教來操縱牠,然後牠才能馳騁千里。又比方說頑金不純粹,遇到了爐火鍛鍊的時候,噴出爐外向四下濺躍,經過冶金工人把它巧妙納入爐中一再鍛鍊,終於

127、使它入於鑄造的模型之中,成了有用的器皿。人要想成為偉大的人物,建立豐功偉績,必須經過一番磨練才能有事業上的成就,所謂:百煉千磨真鐵漢。我們不怕生來有任何毛病,只要能夠奮發修養,去掉了本身的缺點,沒有不能成功的。最怕的是一個人生來就悠遊歲月無所事事,這樣荒廢一生實在是可悲可憐。明朝的學者白沙先生說: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無病是吾憂。這誠然是至理名言,是比喻人有過能改不算是羞恥,怕的是無病悠遊的人,孔子所說的鄉愿也就是這一流的人,一個國家這樣的人多了,便沒有進步,那不亡國又將何待呢【前集0七七】泛駕之馬可就馳驅,躍治之金終歸型範。又一優游不振,便終身無個進步。白沙云: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無病是吾憂。

128、真確論也。3月18日一念貪私,萬劫不復明朝王陽明先生主張致良知,他說:良知無待他末儘人皆有,只是被物欲汨沒了它。可見人不能動心,要是貪心一動,良知就泯滅,良知一泯滅,就失去了是非與邪正的觀念,剛毅之氣化為烏有,光明的智慧也變成昏暗了。對人施行恩惠的仁愛之心,也變作殘酷刻薄的念頭,清清潔潔的品德也染上了污點,如此一念之差,使一生的人格破產。古來的聖賢教人不起貪心,提倡天下為公的大道理,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聖賢能過超人的生活,居於常人之上,受到後世的無比尊崇。【前集0七八】人只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污,壞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貪為寶,所以度越一世。3月19日心公不昧,六賊

129、無蹤一切外界的誘惑,多半是由耳、目的接觸而來。所謂耳之於聲,目之於色,耳所聞的是種種悅耳的聲音,眼所見的是種種美麗的形色,在這耳習目染不知不覺中,人的本身就受了誘惑,這耳與目兩者對人的修養來說,是外在的最強大敵人。不僅有這外在的敵人,還有內在的敵人,那就是為了貪得利欲的念頭而起的一種意識,因為有貪的念頭,心的修養就失去了真宰,走入了迷途。這內、外兩種敵人,實在是可怕的兩個賊。一旦遇見了機會,他就乘人的缺點向人進攻,人處在這種危險的環境,一點都不能鬆懈,必須加以注意和防範,這就得出人體的主角心靈也就是人的精神,本著嚴肅的態度,不眠不休的警覺,使內外的賊不敢任意侵犯,進而可以降服他們,使他們聽命於

130、心,為心來工作,化惡行為善行,變惡念為善念。【前集0七九】耳目見聞為外賊,情欲意識為內賊。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獨坐中堂,賊便化為家人矣。3月20日勉勵現前之業,圖謀未來之功古人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話的意思是把以往的得失當作將來的借鏡。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勵將來的意思;至於說到為了將來事業上有所成就,那就更不能不從現在的事業上著手;如果目前事業毫無基礎和成就,未來的前途也絕對不會出現什麼奇蹟。即使有好的機會給我們,也因為我們對於這機會在過去沒有基礎而把握不住它,難免會發生錯誤,遭受失敗。所以,想要開展新的環境,計劃新的事業,不如先把已成的事業好好的經營,使它有相當的基礎後,再去發展新的事業。有

131、些人追悔過去的過失,有些人宣揚過去的得意,但如果僅止於追悔與宣揚過去,而不覺悟到將來過失的重演或是得意的時候已不能再來,那就無補於將來事業的成就。我們必須以已往的成敗為人生之借鑑,防止將來錯誤再發生,不再蹈過去的覆轍,那才是有益之舉。【前集0八0】圖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業;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將來之非。3月21日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人應當保持這樣的一顆心:第一,人必定要高潔廣大,氣質卑鄙的人絕不會受尊敬,也不足以擔當起大的事業;然而,眼睛只知道向上面看,和世間的事物脫了節,這種行動就超出了常軌;心思考慮一件事情當然需要精密審慎,但也不能只注意到小的問題而忽略大的方面,對於某種事物發生經過應當

132、從多方面去了解它,而後才能獨樂其樂。反過來說,對於任何事物都不感覺興趣的人,所謂過於清冷淒涼的思想,就好像是槁木死灰沒有一點生氣,對於人生更不相宜。其次,心要有固定見解,把持一個主義,嚴肅固執的做,否則就容易動搖。但是,如果太固執了,也容易走上偏激的道路,同樣是不合中庸之道。【前集0八一】氣象要高曠,而不可敕 狂;心思要縝密,而不可瑣屑;趣味要沖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嚴明,而不可激烈。3月22日不著色相,不留聲影佛家說:象由心生,象隨心滅。當風來的時候,這是竹子與風有因緣而遇合,風過之後綠盡了而一切皆空,所以說:風週而竹不留聲。如果聲音永久不停息,那萬事的因緣就永久不散,一切諸法之象不空,天地

133、宇宙將來也容納不下這一切。所以,一切諸法是空象,都是過而不留的。雁過寒潭而潭不留影,也與竹不留聲的意義相同。這兩件事使人看過之後,有一個大覺和穎悟,那就是:萬事萬物無論是常是短是苦是樂,到頭來都有個散場的時候;所以,君子應隨緣而住,事情來了就現出心象去服務,事情去了立刻寂靜下來,以保攝自己的本性,不便本性失掉。【前集0八二】風來敕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3月23日君子德行,其道中庸清廉潔白是禮讓尊敬的行為,有清廉潔白行為的人,固然可以把自己的人格很有規律的提高,但往往他們嫉惡如仇、器量狹小,沒有容人的雅量。反之,有度量而又寬仁的人很受人愛

134、戴,但多半缺乏決斷力;聰明的人如果沒有智慧來指導他,那麼,聰明有時反被聰明所誤。正直的人多有和一般人不同的作法,這作法有時也可以是正直人的短處。從上看來,清廉的人必須兼有容人之量,寬仁大度的人必須富有決斷力,聰明的人必須不要有害於他的聰明,正直人不要有奇怪矯情的行為,能夠如此,就好像是食物裡加蜜而不過甜,海產鮮味裡如鹽而不過鹹,人能如此就沒有過而不及的弊病了。【前集0八三】清能有容,仁能善斷,明不傷察,直不過矯。是謂蜜餞不甜,海味不鹹,纔是懿德。3月24日君子窮當益工,勿失風雅氣度貧窮的人家雖然住在茅屋草舍裡,衣食困苦,但如果能夠講求清潔,整頓好屋裡屋外,那麼,在貧苦環境中不失清雅的風格。貧寒

135、的婦女雖然衣服穿得襤褸,但頭髮梳得乾淨,衣服穿得整潔,雖然看不出華麗美觀的形象,也自然有一番雅致的風度氣質。君子生在天地間,其心的潔白清明,氣質品格的高尚,即使流落到困窮失意的境遇,也千萬不可頹靡懈怠自暴自棄,如果妄自菲薄墮落了品格,那就等於明珠埋於糞土,美玉出了瑕疵,是多麼可惜的事啊!【前集0八四】貧家淨掃地,貧女淨梳頭,景色雖不艷麗,氣度自是風雅。士君子一當窮愁寥落,奈何輒自廢弛哉。3月25日未雨綢繆,有備無患受用兩個字,就是在閒暇無事的時候,不要自白的空過光陰,如果能夠事事預先準備,到了繁忙的時候,便有餘裕的工夫,這就是受用兩個字的意義。至於談到落空兩個字,本來說是人當居處在寧靜的環境裡

136、,不要如死灰一般心中無所事事,這樣就是不落空。然後,每當有了活動的轉機,或者遭逢了動亂,在動的中間能自在的活動,這就是靜中不落空,動處才有受用。古來的名將馳聘於千軍萬馬之中而泰然自若,運用他的神籌妙策來作戰,雖然出入於九死一生中,尚且能悠遊自得毫不急迫,這就是閒中不放過、靜中不落空的結果。如果平時全不注意和毫無準備,如諺語所說的臨陣磨槍,臨渴掘井,那就來不及了。古人所謂:太平原是將軍致,不許將軍看太平。也就是同一道理。至於暗中兩個字的意思,乃是說人所不見之處。一個人當深夜寂寞,此時認為人不能見、人不能知而做不正當的事情,像那些偷盜邪淫、作奸犯科等等行為,在他認為可以瞞過他人的耳目,其實是欺人自

137、欺,一旦事情敗露,在人前丟人現眼。所以,作一個君子應當如青天白日之光明,俯仰無愧於天地。雖置身於千萬人面前,也堂堂正正自在自如的言行動作。【前集0八五】閒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處有受用。3月26日臨崖勒馬,起死回生窮理於事物始生之際,研機於心意初動之時。這兩句話的意義,是教人要去私欲存天理,當臨事動心的時候,如果感覺到心傾向私利私欲方向,就要趕快扭轉方向,改往真理的方面前進。當這個心意初起而能夠覺悟不對,立刻向善的方向轉念,就是轉禍為福之道,也就是起死回生的關頭。所以,生死禍福在乎自己,一念之差萬劫不復,這一個為善去惡的念頭,千萬不要輕易的放過。人有物欲是

138、人的本能,無論是誰,看見了眼前的利益都想伸手取得,在這一剎那之間,不起善惡的判斷,貿然去取得後,覺得是不正當的行為,這時候如果能夠靜靜的考慮一下,就發現了這事是私利私欲,不合乎真理,趕快放手仍不算太晚。如果執迷不悟繼續的做去,那就愈陷愈深,終至不能自拔了。所以,無論對於什麼事,總要注意到心意初動的時候,切莫因私欲而種下禍根,更不可不加思考而貿然從事,就不至於做錯事壞了人品。【前集0八六】念頭起處,纔覺向欲路上去,便挽從理路上來。一起便覺,一覺便轉,此是轉禍為福,起死回生的關頭,切莫輕易放過。3月27日寧靜淡泊,觀心之道心靜的時候,就不起一點污穢的灰塵,這時候的心像是一面光明平滑的鏡子,無所不照

139、,而自身的本體也就呈現出來。心在安閒的時候,非常的從容沈著,這時候去考慮一件事情,就能夠沈思默考發現其中的奧妙道理,這時候也就看出心的真機。心處於淡泊的狀態,趣味是平淡廣闊,心趣總是平穩自得,這時候就看出心的真趣,沒有什麼掩飾的地方。觀心悟道的方法,也就在於靜中念慮,閒中從容,淡中心平氣定。三國時,諸葛亮寫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兩句話為座右銘,也就是觀心的道理。【前集0八七】靜中念慮澄澈,見心之真體;閒中氣象從容,識心之真機;淡中意趣沖夷,得心之真味。觀心證道,為如此三者。3月28日動中靜是其靜,苦中樂見真樂一個人不聽見車的噪音,以及人的喧嘩,居處在深山幽谷中,保持安靜的心情,這樣還不能算作是

140、真的靜。必須要在槍林彈雨、殺聲震天的戰爭動亂中,仍能夠保持住靜肅鎮定,心不為它所動,才算是達到了心性成真的靜的境界。一個人在飽食暖衣成大功、立大業的時候,心中十分快樂,這還不算是真正的樂,必須在飢寒交迫危害在旦夕的苦境中,卻還能夠悠然自樂的人,才算是得了心體成真樂的妙用。晉朝的時候,竹林七賢之中的嵇康得罪了權門下獄論死,臨刑的時候卻高歌一曲,這也可以說是苦中作樂,足證他的心體是全真,所以能悠然自樂。【前集0八八】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纔是性天之真境;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纔是心體之真機。3月29日捨己毋處疑,施恩毋望報一個人為社會為國家,抱定了犧牲自己的決心去從事工作,絕不思想對自己有

141、利無利。如果對於利害觀念一有躊躇,就處於疑慮的環境中,被這一疑惑觀念所束縛,對於任何事的努力,都與自己最初的志願相違背,不能貫徹到底,這實在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其次是對人施捨恩惠,不可存希望報酬心;希望報酬而施捨的恩惠,無異商業買賣的行為;即或最初的施捨是由於同情心發生,結果也就成了悖情滅理的行為了。【前集0八九】舍己毋處其疑,處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責其報,責其報,併所施之心俱非矣。3月30日厚德以積福,修道以解扼天對我太偏私,給我的福分太少,我就應當積厚我的德行,不可以抱怨天,如果我能夠持久的自強不息,幸福自然而然會到來。我們再來比較幸福分量的深淺,如果我的身體勞動得太多,我就更有養

142、心的工夫來補救這體力的不足而不可輕易放棄,徒然傷損精神,影響身體的健康。如果天給我的際遇太壞,使我痛苦,我就應當以守正道的精神開拓自己的命運,以最大的決心度過眼前難關,使我脫離這命運魔掌的支配,反而可以自由左右運命,那就是天對我也沒有法子,自然而然也就賜福於我了。西哲說:天助自助。天運只給予自強不息的人。天雖然能夠生出很多福運,但絕不給與怠惰的人,幸福的命運要我們用鐵鍬去把它挖掘出來。但是,我們的努力必須站在道德的立場上,由自己純正的真心而發出來。天對於利欲之念太深的人也是非常憎惡嫌恨的,天福善人而打擊壞人,這差不多成了千古不滅的定律。有時候也有所行非道的人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福運,但這種違反天

143、意的假造福運,不但不能繼續永久,最後必定遭遇悲慘的結果【前集0九0】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逆之;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阨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適之。天且奈我何哉3月31日天福無欲之貞士,而禍避禍之憸人忠貞的人士,節烈的婦女,只知道守著忠義節操,不求有什麼幸福奇遇,上天卻體恤他們的苦衷,在他們無心求福時,反而給予了很大的幸福,使他們心中充滿快樂。雖然他們在一生中前半段受盡了折磨,晚年卻多半是亨福無窮的。即或是中途發生不幸遭遇、大的變故,或是為國盡忠而死,或是孤苦守節而亡,也必傳留於千古,為後世所敬仰。心地陰險的小人,只圖獲得利益,多方面做壞事、想方法躲避災禍,也天天祈求上天保佑他,上天對於這

144、種人不但不會給他幸福,反而要降下災禍,教他們受了報應,這就是所謂天機莫測。世間有些謀害人命的人,事情經過了幾十年,終究還是被人發現,受到刑法的制裁,上天的智慧實在不是人力所能及的。【前集0九一】貞士無心徼福,天即就無心處牖其衷;憸人著意避禍,天即就著意中奪其魄。可見天之機權最神,人之智巧何益。4月1日人生重結果,種田看收成在年輕的時候作歌妓舞女的人,晚年嫁人從良之後,如果能夠過著清苦的生活,守著婦道,那麼她前半生的放蕩淫亂,對牠是沒有什麼妨礙的。反過來說,妙齡守節的婦女,到了老年失貞操,有了越軌的行為,那前半世所受的清寒辛苦都成了泡影。不僅婦人、女子是如此,男人又何嘗不是如此?人在年輕時生活放

145、蕩不羈,到了晚年覺悟錯誤,一變而成為廉謹正直的人,正是:浪子回頭金不換。社會的輿論,對他的下半生作為必大加以讚揚;反之,正直廉明的人到最後失了忠貞的節操,從前一切的辛苦都化為烏有。古語說:看人只看後半截。真是至理名言。這就是人生重結果,種田看收成的道理;不然的話,人生在世間就沒有是非與公理了,那人和禽獸還有什麼分別呢【前集0九二】聲妓晚景從良,一世之胭花無礙;貞婦白頭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語云:看人只看後半截。真名言也。4月2日多種功德,勿貪權位人的尊卑與高下,不在於地位和爵祿的大小,而在於他的德行如何,雖然是一位沒有地位、沒有爵祿的平民,如果能夠行仁修德,施恩於人,在名義上雖沒有地位官階,在

146、精神上卻是一位有品的大臣。反之,位在庶民上面的官吏們,濫用權勢與地位,貪圖高官與厚祿,對上爭寵邀功,對下頤指氣使,甚至貪污受賄,利己自肥,這樣的人實在是有爵位的乞丐;他天天在那裡所叫的無非是錢與權兩個字,不過是貪得無厭的小人行徑。【前集0九三】平民肯種德施惠,便是無位的公相;士夫徒貪權市寵,竟成有爵的乞人。4月3日當念積累之難,常思傾覆之易佛家嘗說:若問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問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的報應,毫釐不爽,現世我身所受的幸福果報,可以說是前生所作所為的結果。有時候本身的功德不足,必須問一問祖先是不是給我遺留了恩澤。如果我祖先德行深厚,本身沒有什麼功德,也可以享受祖先的德澤,蒙受生活

147、的幸福,所以,我們應當感念祖先積德累業之難,同時加緊自己的修身積德,以為後世子孫遺留餘慶。俗語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子孫所蒙受幸福的深淺多少,不但要看我們的修積與遺留多少,也要看我們於現世本身的幸福吉祥跟危險災難,以及自己進德修業的工夫大小而定。所以,人必須時時思想子孫守業維艱,對子孫要善為教導,總要以戒慎敬懼的態度從事,方可上昭祖業的光大,下及子孫的榮耀。【前集0九四】問祖宗之德澤,吾身所享者是,當念其積累之難;問子孫之福祉,吾身所貽者是,要思其傾覆之易。4月4日只畏偽君子,不怕真小人君子能夠修學問、求知識、明是非、辨善惡,可以作民眾的表率,如果靠自己的學問去做那些外

148、面良善但內裡奸詐的事情,就是假善人、偽君子。這和沒有學問缺乏知識的小人公然作惡沒有什麼兩樣;再說君子明白事物的道理,竟然作惡,這不能不說他比小人犯罪的行為要深些。君子常被人尊敬,是因為君子能守節義。如果捨棄了節操而貪圖利益,還不如小人悔過自新改邪歸正可貴。況且,君子棄捨了節操就不稱其為君子,只稱得上是假貌為善的人。小人能夠改過,就不再是小人,而是君子了。人能明白這個道理,對君子、小人的分別,便可以清楚的分辨了。【前集0九五】君子而詐善,無異小人之肆惡;君子而改節,不及小人之自新。4月5日春風解凍,和氣消沐住一個家族裡面,家裡的人有了過失,就立刻冷言厲色的加以譴責,不但不能使對方改過,反而引起反

149、感,不能收到改過遷善的效果。但是,家裡的人有了過失也不能夠輕輕的放過不問,因為姑息過錯,就是養奸為惡,等到一錯再錯,到了不堪收拾的地步,要改正挽救都來不及了。所以,家裡人有了過錯,必須加以糾正。如果對於他的過錯,認為是屬於不便明白說出來的,就必須假藉別的事情,打個比喻說使他了解,希望他將來不要再犯錯誤;如果他仍不了解,只好暫時放下不談,以後有機會再說給他聽,一直等到他漸漸的了解為止。這就像春風解凍的情形一樣,以春天的和暖氣候,逐漸的把嚴寒凍結的堅冰,次第的消化掉。如果人能夠有這樣的氣度,家裡的人過失就能改正了。家庭中既沒有爭吵的氣氛,又不發生極大的過失,所謂春風化雨一團和氣,這樣的家庭,能說不

150、是家庭的模範嗎【前集0九六】家人有過,不宜暴怒,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事隱謹之;今日不悟,俟來日再警之;如春風解凍、如和氣消冰,纔是家庭的型範。4月6日能徹見心性,則天下平穩人能明白的觀察自己的心,安心立命,就不會有什麼不平和不滿了,於是,眼所見的、心所感的都是很和平、很圓滿的世界,紛亂不堪的世界也就不出來了。因此,可說象由心生,心感覺和平圓滿的話,世界也就成了圓滿的世界。人對於外界的事物能往安穩寬大的地方去想,無論你走到什麼地方,對任何人都一樣寬大平穩,而感覺不出有什麼險惡的人情存在。因為你能對人寬平,人家也能以寬平的態度對待你,常言說得好:與人方便自己方便。所以說,旁人對於我的態度不管好

151、壞都應該把它看作平常的事。對人抱著不平的態度,人家就對於外界的事物能往安穩寬大的地方去想,無論你走到什麼地方,對任還以顏色,還要招致人家的不信用。世上有的人喜歡背後批評人、說壞話,或是用的惡言惡聲,那麼人家也會反轉過來以同樣的言行來對付他。至於觀心的方法,在於要時時注意周圍的人對自己的態度,人對我很友善,表示我對人也很友善。把我的本身和人認為是個別的存在,是一種錯誤的觀念,人能夠達觀,我就成了相繫不分離的整體。【前集0九七】此心常看得圓滿,天下自無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寬平,天下自無險側之人情。4月7日操履不可少變,鋒芒不可太露秉性淡泊、行為檢束的人,本來是會被尊重的,然而,世間有嫉妒、有嫌怨

152、他人的小人,因此對於設身處世的方法,便不能不作進一步的研究了。君子處世固然不可以改變自己的操守,去諂媚別人,或是改變正當的行為,與人同流合污;但因為受正義觀念的驅使,為了保持正義固守操行,就難免和別人產生衝突,所以,處世的方法在某些情況之下,不得不走曲線作出偽裝來與世俗相交。如此就可以安全的生活,人與人也可以和睦相處,慢慢的,再用道德去感化小人,自然而然就可以達到完滿的效果。如果只顧超然境地脫離了社會,就如同魚離了水,要與社會隔絕了。【前集0九八】澹泊之士,必為濃艷者研疑;檢飾之人,多為放肆者者研忌。君子處此,因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鋒芒。4月8日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喜好順境而討厭逆境是

153、人之常情。但從精神修養上來看,順境不一定是喜事,逆境也不一定是壞事。人當處於逆境中掙扎,就像患病的人周圍充滿了藥腥味,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鍼刺石砭是消毒化膿最好的方法。所以,人在逆境中生活雖然痛苦,可由痛苦中培養節操,鍛鍊行為,這正是有利於精神修養的地方。反之,人在順境,一切事情都合乎理想,久而久之,驕傲、奢侈、放縱不羈等種種行為就都發生了。這由精神修養上來說,就像一個人在刀槍林立兵戈滿前的環境中,一不注意就被這些殺人利器穿透了胸膛而肝腦塗地,因此越安全就越不可大意。從前有父子兩人砍樹,父親老了不能上樹頂去折枝,於是兒子上去,兒子在樹的高頭折斷樹枝,樹幹搖晃的拽動著兒子的身體,看來危險萬分,

154、但是老人一聲不響的看著兒子工作,等到兒子工作完了下來的時候,到了樹幹的最低枒杈處,老人卻頻頻呼喊小心,兒子下來後對老人說,為什麼在最高的時候不說注意,快到了平坦地上卻說要注意呢老人說,危險的時候,誰都會小心注意自己的生命安全,而不致大意。等到自己認為安全的場所,反倒粗心大意起來,這時候就容易發生意外了。【前集0九九】居逆境中,周身皆鍼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處順境內,滿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4月9日富貴而恣勢弄權,乃自取滅亡之道欲利好比是人,理智好比是水;火如果沒有水來制服,火勢熾烈,必定會燒人焚物。易經水火既濟卦,就是水在火上,水能夠制住火,達到水火既濟的地步。反過來說,火在上、水在

155、下不能制火,火勢炎熱萬物枯焦,形成火水不濟的狀態。生長在高貴之家的人,他的偏好就像熾熱的人,其勢焰逼人。如果再缺乏理智,沒有一點克己工夫,不帶些清涼的定靜氣息,任性的去為非作歹,為了聲色貨利縱情肆欲,這不一是為害別人,最後也必定害了自己。所以,做人總要持有超世俗的情操,來調劑熾熱猛烈的嗜欲,不然,縱情肆欲,任意的胡作非為,即或不能燒人也必定會自焚。【前集一00】生長富貴叢中的,嗜欲知猛火,權勢似烈焰。若不帶些清冷氣味,其火焰不至焚人,必將自爍矣。4月10日精誠所感,金石為開出真心而產生的念頭,實有強大無比的力量。在他力量所支持的地方,真是驚天動地,可以使夏日飛霜,可以使城池陷落,也可以貫通金石

156、。人一真心起來,什麼事都做得到。一般世俗的虛偽妄人,對人沒有一點誠意,這種人只不過具有五官四肢,他的內心、本體已經遺忘掉了。所以沒有能使人感動的力量,所作所為不但使人討厭,自己一個人離群索居的時候,也自慚形穢、心有餘咎啊!【前集一0一】人心一真,便霜可飛,城可隔,金石可鏤。若偽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對人面目可憎,獨居則形影自愧。4月11日文章極處無奇巧,人品極處只本然古語說的好:學問通時意氣平。好文章做好了,雖看不出什麼地方奇特,只是能夠作得恰到好處,文章能夠切合題目,詞句運用得當,不用費解的難典,也不說無用的廢話。當人的品格修養達到了完滿的境地時,他的言行也沒有什麼被人注意的地方,只不

157、過是和常人一樣平凡,對一切事物都能夠順其自然而不失其本來的面目。【前集一0一】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4月12日明世相之本體,負天下之重任世間的事,假如說是假的,不但一切的功名富貴,即使是你本身的肢體,也不過是借託你的身體而成形罷了。假如說是真的,則無論是我的父母兄弟,即使是世間的萬物也都和我是一體。所謂幻跡就像夢幻泡影,如鏡花水月都是假借而來。所謂真境就是純真,實體真實而不虛。舉例來說罷,雨、雪、水、霜、露都是因溫差的作用而假借現出各種不同的形態。這也可說是一種虛幻痕跡。其實,真實的境界不過是水的一體而已。上至日月星辰,下至人畜草木,也都是萬象同根

158、,天地一體,森羅萬象莫不是由同一個真體假借各種形態而顯示出來的種種幻跡。因此,由幻跡而言,世間其實可以說是無物無我,身是由土裡來的,仍然要回到土裡面去。由另一面真境來說,則父母兄弟固然不用說,天地間的萬物都與我是一體,並非是別物,因此,天地萬物應該是平等的。由這一個真體顯化出來千差萬別的假相,到了最後並沒有什麼親疏優劣和取捨憎愛的分別,人如果能夠真正透視這一個道理,才能夠擔負起平天下的重大責任,達到了功成名就的博大境地,而後更能夠由這名利的韁繩與鎖縛之中解脫,達到自由自在的真知境界。【前集一0三】以幻跡言,無論功名富貴,即肢體亦屬委形;以真境言,無論父母兄弟,即萬物皆吾一體。人能看得破,認得真

159、,纔可以任天下之負擔,亦可脫世間之韁鎖。4月13日凡事當留餘地,五分便無殃悔常言說得好: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可見爽口好吃的東西應當少吃,如果不加節制吃多了,就容易招致疾病;快心如意的話應當少說,如果不加謹慎的說多了,就容易得來禍患。所以說,美味不可多貪,多貪就成了奪人生命的毒藥了。如果能夠用到五分就罷手,便對身體沒有害處。快意稱心的事情人人喜好,但做得過多就會敗德亂行,因此一般人凡事講求盡興是很危險的,樂此於五分,就不會遭到困難而後悔。【前集一0四】爽口之味,皆爛腸腐骨之藥,五分便無殃;快心之事,悉敗身喪德之媒,五分便無悔。4月14日忠恕待人,養德遠害人家有了過失,不當面就責備他;人家有了秘密

160、和缺點,不當眾就立即抖露出來;人家從前和你有過節,一定不要記恨,也不打算對他報復。古語說得好:君子隱惡而揚善。所以,不要責備人家的小過錯,也不要挖掘人家的隱私,更不要念念不忘人家和你從前發生的過節,這樣方可以修養個人的道德,也方可以避免災禍的侵害。【前集一0五】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4月15日持身不可輕,用心不可重士君子無論對自己或對他人,都不可以馬虎忽略,否則便被事物所控制,便受環境所阻撓,事事處於被動的地位,得不到悠閒安定,常常招出是非與煩惱。至於處世或做事方面,用意不可過於嚴重,凡事看得太嚴重,自己的身體被事物拘泥,便失掉自在的靈活運用,陷於呆板與

161、冷酷了。這樣的話又使事情執拗不通,在此輕重緩急之間,應當切實注意其中分量的加減,才不至於有過猶不及之慮。【前集一0六】士君子持身不可輕,輕則物能撓我,而無悠閒鎮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則我為物泥而無瀟灑活潑之機。4月16日人生無常,不可虛度天地的時間悠遠,不知有幾百萬萬年代,人在此期間得成了一個人身,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人生在世不過百年,百年的光陰卻非常容易過去;況且活到一百年上壽的人,千萬人中不一定有一個。俗語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人平均的壽命,也不過是五十上下,在一轉眼之間,很快的也就過去了。古語說:百年三萬六千日,蝴蝶夢中度一春。人身非常不易得,幸而得生到世上,就應知道這有生之年的樂趣,真

162、正能得享受其中的樂趣者當然不用說,然而,在一生當中什麼事都不去做,只白白的虛度光陰,過著那醉生夢死的生活,和草木禽獸又有什麼兩樣呢?所以,人不可不知道有生這一世之樂,更不可不懷有虛度了這一生的憂慮。【前集一0七】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4月17日德怨兩忘,恩仇俱泯怨與德是相對的,有德就不能沒有怨,有怨就不能沒有德;有道德對於一方面有德,對於另一方面就有怨,所以說,怨因德彰。如果不使他人怨恨,只有不要叫人家感念我的德。所以說,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兩忘。怨與德是相對的,同時,恩與仇也是對立的,對於一方面施恩,對於另一方面就樹

163、仇;所以說,仇是由恩的方面成立的,沒有恩就沒有仇,沒有仇就不得有恩,如果不想叫人仇我,那只有不要叫人家向我感恩。總之,立德和施恩是人所應當做的,可是做的時候,必要平心靜氣,對於人所立的德、所施的恩,都不要向人矜誇,更不要使人家感激,如此施恩不望報,立德不圖名,一方面受恩受德者也就對我無仇無怨了。【前集一0八】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兩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4月18日持盈履滿,君子兢兢大凡一種事物,必定有原因才有結果,絕對不會沒有原因的結果。有時候原因表現得不太明顯,不過是尚未得到發現,一旦發現之後,其原因自然會表現了出來。所以說,有結果就必有原因。因果報應的道理,就

164、是如此。人到了老年生了疾病,這種種的病不是一般固有的衰老病,就是特有的一種疾病,這些病大都是在年輕的時候種下病根,到了老年,身體抵抗不住就要發作了。其次,在一個家庭生活興旺的時候,一定是沒有什麼不幸的事件發生。一旦運勢衰落,不幸的災難與禍患就都接踵而來了。然而,這些災難與禍患並不是突然而來的,多半是家運興盛時種下了衰敗的原因。君子明白了這一道理,就要在事物滿足時,常能時時自身反省,謹慎言行,防患於未然,然後才能安穩人生,消災避患。【前集一0九】老來疾病,都是壯時招的;衰後罪孽,都是盛時作的。故持盈覆滿,君子尤兢兢焉。4月19日卻私扶公,修身程德對人施予恩惠,心中並沒有施恩誇功的心理,可以得到人

165、家尊敬,但這不如守正義不偏移,喚起社會公意的讚許有意義些。結交一個新的朋友,還不如對於舊日的相交好好的培養友情,溫厚友情。建立優美的名,固然是很好,但不如廣植陰德來得悠久,本來想獲得名譽,有時候卻反招來相反的結果。崇本尚義固然是應當作的,但不必做出受人注目的奇特節行,只要能夠注意日常的行動,做到無過的行為,忠實的守住現在的崗位,謹慎平常的言行,就可以加深進德修業的基礎了。【前集一一0】市私恩,不如扶公議;結新知,不如敦舊好:立榮名,不如種隱德;尚奇節,不如謹庸行。4月20日勿犯公論,勿諂權門公平的議論和適合道理的見解,人必須加以尊重,私情私見必須加以反對。世間的人只知道逞一己之私見,殊不知道貽

166、留千秋萬世之邪惡罪名。想來實在是萬分不值得。有權勢以及唯利是圖的人,我們最好遠離他們。如果常常出入這等人家,自己不知不覺就受了他們的行為傳染,造成終生的恥辱與不可磨滅的污點,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前集一一一】公平正論,不可犯手,一犯,則貽羞萬世;權門私竇,不可著腳,一著,則玷污終身。4月21日直躬不畏人忌,無惡不懼人毀大多數人都願意討人喜歡,受人歡迎,如果失去自己的立場,拋棄自己的主張,處處向人家獻媚逢迎去討人家的喜歡,那就喪失了人格,未免太不值得。往往正直的人易招人家的嫉妒,與其曲意討人喜歡,不如正直受人嫉妒。久而久之,是非曲直自然明白。人人都希望有名譽和榮耀,但是無功而受

167、祿,無善卻受譽,那不但人家心中不服,就連自己的心中,恐怕也受之有愧吧!自己如果沒有過惡,受到了人家的毀謗和嘲笑,心中並不覺得難過,卻認為是問心無愧,所以說,無善受人譽不如無惡受人毀。【前集一一二】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躬而使人忌;無善而致人譽,不若無惡而致人毀。4月22日從容處家族之變,剴切規朋友之失父母兄弟乃是骨肉血緣之親,當著親人們有了大病或是遇到意外的變故,自己當然感覺有切身之痛,但在這時候應當注意的是態度要從容,心情要冷靜,考慮怎樣處理的方法,絕不可感情激烈衝動,或是悲哀傷病得過度了。如果任著感情用事,不能抑制自己,反而於事有損。其次是對於交往朋友,看見他有過失就要懇切的忠告,務必使他不

168、致重蹈錯誤的覆轍,這才是有信譽的益友,反之,平時和朋友在一起喧嘩漫遊,不但見著朋友有錯誤不加以勸告改正,反而幫著朋友一同作惡,那就有失交友之道了。【前集一一三】處父兄骨肉之變,宜從容,不宜激烈;遇朋友交遊之失,宜剴切,不宜優游。4月23日大處著眼,小處下手真正的英雄有三點必須做到:第一,對於小事也不要置之度外,應當面面周到用心處理。第二,在人所不見之處,不要認為人家不知道便去做壞事,暗室欺人等於自殺。第三,在失意的時候不可自暴自棄,尋找逸樂的刺激,這只有害了自己。以上三點是英雄豪傑最容易犯的地方,英雄豪傑多顧大節而不注意細行,但是古語說:千丈之提,壞於一蟻之穴。小事不加注意,往往是招致失敗的根

169、源;因此在小的地方必須注意到,所謂防微杜漸,就是這個意思。其次,英雄的行為是光明正大的,絕不在人所不見之處有隱諱,虛偽欺騙、自欺欺人的行為,是亡身的根本。還有一種在事物開始的時候,是頗為盡力的做,等到功成名就的時候,他就開始荒淫逸樂怠惰起來,這樣的人我們可以斷定牠的末路是悲慘的,不能算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大英雄必須小處能注意,暗處不欺瞞,在成功之路不怠荒。能具備這三個條件,才稱得上是真正的英雄。【前集一一四】小處不滲漏,暗處不欺隱,末路不怠荒,纔是個真正英雄。4月24日愛重反為仇,薄極反成喜有的人贈給人家千萬兩黃金,但是所與和所贈不合時宜,或者別有居心而施捨,結果都不能得到對方的歡心。話又說回

170、來,雖然僅施捨了一飯之恩,使受惠的人認為這是應該的,一點也不會去感激;如果稍微將施捨減少一些,反而招怨結仇了。所以,如果是在時機適當的時候對人有所施與,一定會使對方非常感激和喜悅。【前集一一五】千金難結一時之歡,一飯竟致終身之感。蓋愛重反為仇,薄極翻成喜也。4月25日藏乃於拙,寓清於濁人處在世間,正如:中流失船一壺千金。並且和狡兔三窟一樣,必須有渡世的安全方法。第一是應當如何巧妙的藏巧於拙,不露鋒鋩。第二應如何隱晦自己的才能,不使人知道。而其才能一旦明顯,反可為世間所重用。如果將自己的才能都做了瑣碎的零工,則其才能絕不會有多大的用處。第三自己雖有清廉的節操,不可超然卓立於社會,應當置身於塵世中

171、而不被其所染。第四不要擺出賢者的姿態,所謂大智若愚,屈居於多數人之後,而可以依著自己的才能發展在眾人之前。能夠按著以上四點去做,可謂渡世之一壺,藏身的三窟了。【前集一一六】藏乃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4月26日盛極必衰,剝極必復易經主張日中則昃,月盈則虧的道理。也就是說,天地間的事物都是盛極必衰,在旺盛圓滿的景象當中就預示著衰敗凋謝的徵兆。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當著花開滿園、芬芳香艷之際,就已經預示著落花滿地蕭颯寂寞的景況快到了。人在富貴榮耀到高峰的時候,就已經潛藏著衰敗式微的遠因在內了。易經裡面剝極必復和否極泰來的道理,就是講發生的機運,常是潛

172、存在零落衰微之極裡面。花草為霜雪的蹂躪而葉落枝枯,但等春天一到,又開始發芽生葉欣欣向榮了。人當貧困潦倒不堪,內中就要有時來運轉的氣象孕育發展,易經說貞下起元,時窮則變,也是這個道理 因此,君子應居安思危,在安樂的時候絕不可放逸怠惰。應當時時存心戒惕,以防災禍的發生。更要有處變不驚的勇氣與臨大節遇大難而不屈的精神,堅苦忍耐以圖奮鬥的成功。唐高宗時,他聽說有一名叫張公藝的人,他家九世同居而不分散,高宗下詔徵問張所以能九世同堂的道理,張公寫了一幅百忍之圖進獻給高宗說:予家之所以不破散者,端賴此也。【前集一一七】衰颯的景象,就在盛滿中;發生的機緘,即在零落內。故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慮患,處變,當堅百忍

173、以圖成。4月27日奇異無遠識,獨行無恆操世間最可貴和最可尊重的並非奇妙的事,而是平凡的生活、正當的事業。所以,君子應當注意平素的言行,不要受奇奇怪怪的事情動搖心念。如果動搖了心念,絕不會有高深的識見,只不過是平凡庸碌的小人。世間有許多人都是為了求珍奇而亂其行,尋怪異而損害到自己。在非常困難的環境而能守住節義,與憤世嫉俗、獨立獨行的人當然有差別。但是,這種行為常常改變,並非是永久恆定的操行。這是處非常時應有的覺悟,不是在平常時可以培養出來的。【前集一一八】驚奇喜異者,無遠大之識;苦節獨行者,非恆久之操。4月28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忿怒之心如猛烈的火焰,邪欲之念如滾燙的沸水,這時候就得要有抵制怒氣

174、和欲念的決心。明白的覺悟反省,到底這怒氣和欲念是怎樣發生的?進一步還要知道,用什麼方法才能夠抵制這忿怒和欲念。於是怒氣平息,覺悟到制服這怒氣欲心的東西並非他物,而是自己的心。心之為物能夠發生怒氣欲念,也可以覺悟錯誤,並可以抑制錯誤。同樣是一個心,多數人不知道反省,為了這怒氣欲念而身敗名裂貽羞萬世。如果能在此時回頭猛醒,反省一下,不但可以保身全家,這怒氣欲念諸種邪魔一變而為自己的護法者,成了心的有力之本體,走向光明的道路。古歌說:鋤地須鋤草,煩惱即菩提。如果能夠拔除心中的怒氣和欲念,則心的修養反而可以利用那些怒氣欲念作為鍛鍊鋤草的工夫。【前集一一九】當怒火欲水正騰沸處,明明知得,又明明犯著。知的

175、又是誰,此處能猛然轉念,邪魔便為真君矣。4月29日毋偏信自任,毋自滿嫉人不考慮一件事物的真假虛實,只輕信一方的話而行動,就容易被人所騙,做出愚蠢的行為。所以,人不可以偏信一面之詞。還有,不忖度自己的力量,認為什麼事情都能夠勝任的人,把國家的大事草率的集於自身的浮氣上來任意處理,結果不但身敗名裂,國家大事也就敗在他的手中了。有些為了使人認為他的能力比別人強,因而嫉妒別人的能力,這種人的人格當然是非常下流卑鄙。假如自己的能力不如人,就應當努力奮發,使自己的能力強於他人,而能受到世人的尊重。如果只為了抬高自己而貶低他人,其結果必定招來人家的反對,這是不可不加以審慎考慮的。【前集一二0】毋偏信而為奸所

176、使,毋以己之長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4月30日毋以短攻短,毋以頑濟頑說人家的壞話,自己以為自己是世間的善者,這種人大錯特錯。大凡人類都不歡喜別人說他的壞話。如果有了這樣的人,我們絕不把他以善人來看待,因為對甲談乙的壞話,同樣的,對乙也可以說甲的壞話。世人如果明白這個道理,對於說人家壞話的人要把他當成壞人看待,並且需要對他提高警覺。世人如不明白這種道理,只為了抬高自己的身價而怒及他人,講他人的壞話。這種人就無可救藥了。人家如果向我詢問別人的短處,我就應當留意避免暴露人家的短處。凡是說他人短處的人,我們也應當把這個人看成是一個有短處的人。要知道說人家的短處,正是表示自己有短處,是以找的短處去攻擊人家的短處。孟子所說的以五十步笑百步,是一樣的。其次,對於性情頑固的人要善加勸導使他改過,不可對他加以憎恨與厭惡。否則自己也是性情頑固的人,以頑固去助長頑固,就更加頑固了,結果是一敗塗地。【前集一二一】人之短處,要曲為彌縫;如暴而揚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頑固,要善為化誨;如忿而疾之,是以頑濟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