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呐喊_唐末诗人罗隐_落第诗_初探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2867482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的呐喊_唐末诗人罗隐_落第诗_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命的呐喊_唐末诗人罗隐_落第诗_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命的呐喊_唐末诗人罗隐_落第诗_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命的呐喊_唐末诗人罗隐_落第诗_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的呐喊_唐末诗人罗隐_落第诗_初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隐, 字昭谏, 新城 (今浙江富阳县) 人, 本名横,“凡十上不中第, 遂更名” 。!生于唐文宗大和七年 (公元“#$年) , 卒于梁太祖开平三年 (公元% 69:9 ?:A6 B CD E9AF8GAHID6;J 0+K L6M$ /7NM .,*第!期意归五湖与越国的范蠡大夫功成身退浮五湖相比较,其酸辛无奈、矛盾痛苦尽在不言中。因为诗人并不想归隐,实在是仕路艰难、时势所逼、万般无奈也!“男儿何必尽成功” ,这是诗人怀才不遇、在处处碰壁的境遇中迸发出的愤怒呐喊!充分表现了诗人桀骜不羁、洒脱任诞而又洁身自好的性格特点。“他日蒲帆百尺风” ,何尝不是诗人自己不甘失败、仍要继续奋斗下去的心灵呼唤

2、!毫无疑问,此时的诗人,对科举仍抱有幻想,他的归隐只是出于激愤,他此时不可能真正归隐的。而当他重返科场,一而再、再而三,屡试不第后,这幻想便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长安秋夜读来令人心酸: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灯欹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此诗诉说自己当初把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背井离乡至长安应试,“只言圣代谋身易” ,“以为凭自己的才学,又有如“羲皇”之明主,定能蟾宫折桂、一举高中!可现实却把他的美好愿望击得粉碎,坏人挡道,天子不明,茫茫暗夜,诗人看不到一点亮光!此诗欲抑先扬,寓深刻的讥刺于沉痛哀绝的叙述之中。因为必有列侯为

3、故旧,才能使仙桂无风霜,那么羲皇之比便成了绝妙的讽刺!此诗对科举制度弊端的揭露可谓一针见血。诗人“进乏梯媒退又难,强随豪贵长安” ,#结果却是“一枝丹桂未入手,万里沧波长负心” ,$于是心灰意冷,“年年模样一般般,何似东归把钓竿” 。%如果说长安秋夜反映了诗人在茫茫长夜的踌躇、彷徨、苦闷、无奈,那么归五湖则表达了诗人绝意科举、归隐五湖的决心。据何光远鉴戒录卷八记载:“隐以讽刺颇深,连年不第,举子刘赞赠之诗曰:人皆言子屈,我独谓君非。明主既难谒,青山何不归。年虚侵雪鬓,尘枉污麻衣。自古逃名者,至今名岂微。 隐赌之,因起式微之思,遂自归。 ”(见罗隐集 附录 )五湖诗曰: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

4、悠哉。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这里不是用的指斥,而是用的讥刺。酒徒凋落,南山空高,是说窃位者多。圣代无弃物,侯门尽用才,为什么诗人还要归去来呢? ”此诗一名曲江春感 。表面看,语调轻松,且多赞美之词。但细细品味,不难发现,通篇全是反语。以诗人之才德, 却在 “弃物” 、“非才” 之列, 而且 “一弃” 就是十多年,还有什么 “圣代” 可言! 此诗以表面的轻松、“心悠” 掩藏着深深的、无言的痛苦与悲愤。这是来自心灵深处的痛苦、悲哀!诗人欲哭无泪,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逐队随行二十春,曲江池畔避车尘。如今赢得将衰老,闲看人间得

5、意人。此诗题作“偶兴” ,还是曲江,还是春天。曲江在当时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曲江池西岸,当时有个花木茂盛的杏园,按当时习俗,每年新考中的进士都要在这里举行宴会。诗人一年一年地“闲看”别人“得意” ,而自己老之将至,仍一事无成,他的内心岂能平静!就这样走了,天理何在? !诗人这次决意归隐,是对科举制度彻底失望后的痛苦的、无可奈何的选择。其实,科举制度的腐败、官场的黑暗,他早己看透。之所以在“茫茫暗夜”中拼命挣扎、屡败屡试,是因为他心有不甘、他有家难归、他无颜见江东父老:仙桂高高似有神,貂裘敝尽取无因。难将白发期公道,不觉丹枝属别人。双阙往来惭请谒,五湖归后耻交亲。盈盘紫蟹千卮酒,添得临歧泪满巾。这

6、首题作“东归”的诗表现了怎样一种心境啊!从满头青丝到白发如霜,“仙桂”一直高高在上,“貂裘敝尽取无因” 。这里且不说诗人有没有“貂裘” ,盖取“仙桂”还需要“貂裘” ,这“仙桂”神在何处便不言自明!“貂裘敝尽”既是对黑暗科举制度的无情揭露,同时也比喻自己为取“仙桂”艰辛备尝、穷愁潦倒的窘况。因此,诗人羞与亲朋好友来往,更不愿请谒权门;仕途无望,但以落泊布衣之身回归故乡,又耻于见父老乡亲,真可谓进亦难、退亦难,天地之大,诗人却不知所归,其愁苦无奈、忧伤愤懑不难想见。千种愁绪、万般忧思无以排解,诗以哀痛欲绝作结,令人不忍卒读。“五湖归后耻交亲” 、“买臣严助精灵在, 应笑无成一布衣” 。31193

7、 *9?545,/53=3 31A5B71C,D=1E534 -.FF%,*G13=)-./012:H3 I=5 J=34 KC3=7C,G5 BC 6=7 13 4B5= L179BL5B =3L G5 49A53:53 9EE15LNI;9 O13 7=6 GB9;4G G5 B99 9E G5 1:25B1=? 5P=:13=193 7C75: =3L 6B95 = 3;:M5B 9E 295:7 =M9; G5 E?;3Q E9B =3 =L:177193 9 5P2975 G5 L=BQ3577 9E G5 9EE1G5 5A1?7 9E G5 E5;L=? 1:25B1=? 5P=:13=193 7C75:NRB9: G17 295:7 65 B934 5B,=3L L17G5 193 3=;B5 9E I=5 J=34 S9C =3L G5 7 25B17G:53N345 6%07/:I;9 O13;295:7 =M9; G5 E?;3Q E9B =3 =L:177193;7G9;134;B5717(责任编辑: 彭燕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