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值冲突到价值整合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825624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价值冲突到价值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从价值冲突到价值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从价值冲突到价值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从价值冲突到价值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从价值冲突到价值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价值冲突到价值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价值冲突到价值整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价值冲突到价值整合从价值冲突到价值整合摘要: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价值冲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个人主義价值观与集体主義价值观的冲突、个人价值选择多样性与社会要求统一性的冲突、此岸肉体价值和彼岸精神价值的冲突。对待这种冲突,一是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引导和整合;二是要切实建构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价值现体系;三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義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关键词:青年亚文化;价值冲突;价值整合亚文化(sub-culture)起初是文化人类学家用来描述区别于社会主流文化的少数族群的文化形态与价值观。后来社会学家引入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用来描述“一切边缘、次要的文化,尤其是越轨青年群体的文化形态”

2、 。国外的亚文化研究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芝加哥学派时期(19201960 年代)、英国伯明翰学派时期(19601970 年代)和后伯明翰时期(1980 年至今)。我国的青年亚文化研究与改革开放之后亚文化现象的产生基本同步,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随着亚文化现象的不断出现及其影响不断扩大,相关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学者们不仅指出了青年亚文化的各种表现,而且从文化冲突、文化生态等方面对我国青年亚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特别是对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交流融合之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吸收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价值冲突的角度对当代青年亚文化现象进行了粗浅解读。一、当代中国青

3、年亚文化的成因及主要特征当代中国的青年文化是一个绚烂缤纷的万花筒,是一个容纳多重层面并彼此形成复杂关系的结合体,涉及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当代中国特殊的语境中,中国的各种亚文化,尤其是青年亚文化日益从主流文化中分裂出来,由此导致的价值冲突成为人们不得不正视的现象。因此,研究青年亚文化对当前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其与主流文化的整合路径,意義十分重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统治思想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同时也是思想意识的支配力量,掌握着物质资料生产手段的阶级,同时也控制着人们精神生产的手段;因此,一般说来,缺乏精神生产手段的那些思想必然要处于从属地位” 。这说

4、明了在思想意识领域有权力支配与被权力支配的区别。按照价值体系和文化权力的差异,文化可以有“主文化”和“亚文化”之分。 “主文化”(主流文化)体现的是占社会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思想和价值观,它所代表的是一个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群体的利益。 “亚文化”体现的则是与社会统治思想和主导价值观相联系但更相区别的,处于从属、次要与支流地位的文化。所谓青年亚文化,是指在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它以显著区别于主流文化的风格和样式表现出来,为社会上处于从属地位的青年所接受。自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亚文化现象在整个社会中十分少见,即使有些过去遗留的消极文化因素偶尔出现,也

5、大多很快被主流文化所消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变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各种利益群体的不断分化与重组,特别是随着外来思想文化的不断传播和影响,社会亚文化大量产生。总体来看,青年文化对社会主流文化的适应是积极的,如与社会发展需求保持一致,对社会变革持认同态度等。但由于青年本质的最大特征是“未完成性” ,这决定了中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所催生的一些新文化很容易被青年所接受、学习和模仿,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青年亚文化由此产生。以伯明翰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義者多把阶级意识贯穿在亚文化研究之中,认为“只要支配文化对次属文化、弱势阶级的压迫还存在,只要权力结构还有不合理的、残酷的、不公正的和丑恶的现象,亚文

6、化就会异军突起风云再现” 。这在西方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实施霸权统治的语境中自然可以理解。但在当代中国并无阶级霸权更无阶级压迫的语境里,青年亚文化产生的根源自然很难用阶级性来解释,而只能用“年龄差异”或青年的“未完成性”来解释。换言之,青年亚文化主要是年龄的或代际的冲突所导致的。青年是一个由童年世界过渡到成年世界的转折时期,伴随着身体快速发育、生长而来的是独立承担经济和社会责任的压力。社会变迁越迅速,这种压力就越大,代与代之间的思想意识隔阂就会越大。当现有社会秩序、社会结构对他们的成长、对他们的经济利益构成阻碍或威胁时,他们的反映就会很强烈地表现出来。亚文化正是他们对待社会压力的一种反应方式。当

7、然,并不是所有的青年都必然卷入到亚文化群体之中,对压力的反应可以采用主流文化范围内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主流文化范围外的亚文化方式。只有信奉一种特有的亚文化价值观、持有这种具有特定意義的生活方式的青年才会采取一种亚文化的反应方式。青年亚文化的主要特征是边缘性与抵抗性。边缘性不仅体现为青年在人际关系中地位的边缘性,更体现在其思想意识的边缘性。青年亚文化常常自甘边缘,或以边缘为时尚,以一种边缘的行为、边缘的视角以及边缘的方式来参与社会和解释社会。抵抗性特征也与青年的边缘地位相关。由于亚文化主要因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年与主流社会在利益和观念上相冲突而产生。它必然用异于主流文化所期待的姿态来抵抗、反叛主流文化

8、。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强大,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青年亚文化的抵抗性和反叛性,取而代之的是狂欢、恶搞、沉湎物欲之类颓废、堕落的表现。如因日、韩电视剧所引发的“哈日” 、 “哈韩”的盲目迷外;反复表达消极、无奈情绪以及执意追求忧伤、冷漠风格的所谓“80 后写作” 。还有,网络上无处不在的恶搞、手机上铺天盖地的黄段子,甚至性滥交等。青年亚文化群体大多在这些方面寻找自己的所谓“个性” ,彰显自己的所谓“风格” 。尽管抵抗和反叛是青年亚文化的主要特征。但与主流文化并非格格不入。它时而站在抵抗主流霸权的立场,代表边缘、弱势群体利益。时而又因主流文化的“召唤”呈现出“妥协”姿态,甚至在商业化的收编和裹挟中“半推

9、半就” ,以自己的“个性化” 、“风格化”去换取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以致成为社会的流行时尚和市场同谋,变成主流文化的一部分。青年亚文化的出现,既有具体的心理层面的原因,也有深刻的社会层面的原因:从心理层面看,青年亚文化来自青少年的认同危机。作为从儿童期到成人期的过渡时期,青春期是最容易发生认同危机或混乱的时期。 “认同”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代表“青春期自我的最重要的成就” 。在不能或不愿意解决问题时,部分青少年往往采取回避态度,集体性地试图另创一套新的价值系统,以确认一种新的集体认同来争取自己的文化空间。从社会层面看,青年亚文化是弱势群体抵抗主流霸权的结果,是对当代社会急剧变迁过程中危机症

10、侯的一种暗示,是对日渐暴露的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反叛,至少对强势文化、权力阶层形成了符号层面的挑战。二、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所导致的主要价值冲突青年亚文化引发了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揭示了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在全球化时代和现代性语境之中的重大变化,折射出了当今社会激烈的文化冲突和深重的价值危机。首先,青年亚文化导致了个人主義价值观与集体主義价值观的矛盾冲突。人类的一切活动就是个人追求、创造、拥有价值的活动。然而,个人在追求、创造、拥有价值的活动过程中,总要受到来自于其他个人及他人所组成的群体、集体的制约。如此便形成了个人主義价值观与集体主義价值观的矛盾冲突。青年亚文化显然崇尚个人主

11、義价值观,它渴望超越他人的引导,完全尊崇自我意识的引导。青春期作为生命中的快节奏阶段,蕴涵着一种极大的反社会危险性。青年人崇尚自发性、直接性、新奇性,往往过于“自我” ,很难服从。因此,以个人主義为取向的青年人在诸多言行上很难与社会主流所要求的集体主義达成共识。集体主義强调责任先行。而个人主義则信奉权利优先;集体主義提倡服从多数,而个人主義则标榜特立独行;集体主義呼唤奉献,个人主義则追求索取。无论是出身名门的青年被存在主義情绪所笼罩,还是出身寒门的青年被虚无主義动机所劫持,崇尚个人主義价值观的青年往往都会以所谓“个性” 、 “风格”的名義展开对主流集体的挑战,在现实或者想象的反抗之中强化其反社

12、会的诉求。其次,青年亚文化导致了个人价值选择多样性与社会要求统一性的矛盾冲突。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群体和个人,往往有自己不尽相同的价值选择。但一般而言,每个社会都要求个人的价值选择应该有利于社会整体和长远利益的实现,这就是社会要求的统一性。但青年亚文化过分强调个人价值选择的多样性,特别是他们的“多样性”往往并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大多是价值标准迷茫和混沌的结果。由此便产生了个人价值选择的多样性与社会要求统一性的矛盾冲突。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的文化思想、文化观念、文化模式受到了来自现实的严峻挑战。尤其是受以反本质主義、反理性主義、反中心主義为基本理论取向的西

13、方后现代主義思潮的影响,许多当代青年在创新精神和主体意识不断张扬的同时,在价值选择上却陷入了一种无所适从的混沌状态。他们已不像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的青年那样,“要像保尔那样活着”或“应该活得像雷锋一样” ,认为只要不违背和侵犯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任何行为活动都应当得到社会的宽容。在这种所谓追求“多样性”的幌子下,加上所谓“个性” 、“风格”意识的驱使,他们的价值选择虽“多样”但无层次,如追求“及时行乐” ,轻视奋斗和创造、注重自己的“小我”生活、不愿为社会“大我”作贡献、性观念开放和宽容、物质消费从重视实用和理性价值到重视符号价值、精神消费领域流行“快餐文化” “拼贴文化” 、

14、制度性权威下降,对制度性权威机构的信任度降低等等。最后,青年亚文化导致了此岸肉体价值与彼岸精神价值的矛盾冲突。任何群体和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价值目标,价值目标所表征的是价值追求的指向,亦即哪些值得追求。哪些不值得追求。其中理想和信仰问题是价值目标的核心。价值目标的确立取决于人的自我认识能力,斯芬克斯之谜以神话的形式第一次确立了人类自我认识的伟大主题,人的自我认识能把此岸肉体价值和彼岸精神价值建构成符合一定逻辑的总体图景,在这个图景中,人能找到自己的出发点和目的地。目的地把人的各种能力沿着一个方向汇聚起来,形成他终身欲求的焦点和全部价值的基础。但青年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此岸肉体价值和彼岸精神价

15、值的矛盾冲突。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的青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他们对政治权威、学术权威和国家权威普遍持有一种尊重、信服、接受、崇拜乃至迷信的态度。而青年亚文化中的视觉文化、享乐主義、生命至上等等,一切契合于青春生命节奏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自我的价值和意義,导致青年自我认识能力的衰退,找不到自己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从而使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失去了方向,也使蕴涵着鲜明的超越性、终极性和理想性价值取向的彼岸精神价值出现了危机。 ”无聊” 、 “懒得去做”成为当前一些青年日常生活的关键词,正表明他们陷入了人生方向艨胧和信念归属迷惘的尴尬处境,实则表明他们陷入了自我认同的危机,这

16、种自我认同的危机又往往使他们成为精神无所依傍的流浪儿。从现在的青年人那里,已经很难听到他们的父辈曾经慷慨激昂的理想主義话语和政治誓言,更难看到他们献身理想的壮烈行为。恰恰相反,一些青年人对虚幻事物迷恋有加,对网络、毒品、身体体验依赖有加,甚至对自残自杀行为极度随意,这都是精神流浪者人生状态的表现。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上述价值冲突,揭示了当下的文化症候和社会疑难,至少对从想象层面上化解需要化解的当今社会矛盾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青年亚文化的种种表现,特别是其独特的“边缘主義”价值观,在某种意義上也意味着未来任何一种可能的发展前景,有些在当时而言是消极的,但从历史发展来看则是积极的,甚至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视为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因为,只要将这种动力取舍得当、运用得当。那么青年亚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将可能带着“前沿文化”的荣光给社会注入活力,对社会主流文化加以“反哺” 。当然,更需引起我们关注的是,青年的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