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北方的水稻种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799796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7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朝北方的水稻种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清朝北方的水稻种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清朝北方的水稻种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清朝北方的水稻种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清朝北方的水稻种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朝北方的水稻种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朝北方的水稻种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 benefit to at once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to enable producers to take more food dollars and consumers to take flesh foodFourththe 10cal food system helps the countries,which are under crisis as a result of their coming into the global foodsystemreactivate their depressed agriculturalindustryThis

2、paper suggests a variety of tasks that must be undertaken from at global level to locallevel in order to convert the global food system into the local food system and also the ones necessary for the change at each levelKeywords:global food system,local food system,food mile,sustainability清朝北方的水稻种植黄启

3、臣(中山大学历史系)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农业的基础。清前期的康熙皇帝自觉不自觉地懂得 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头等重要地位,因而注重发展粮食生产。他鉴于明代全国粮食“稻 居什七,而米(小麦)、牟(大麦)、黍、稷居什三”1的历史经验,除了在南方大力推广双 季稻的种植外,还大力提倡在北方种植水稻,以解决当时已经形成人多田少、地不足养的民 生问题。于是出现康熙、雍正,乾隆年间(16621795)北方不少地方种植水稻的新局面, 使清前期全国农业生产得到发展,解决全国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水稻,有水就有稻。所以水稻种植本来不分南北,凡有水的地方,加上适宜的温度,则 可以种稻,所谓“稻,水谷也

4、。故天下有水之地,无不宜稻之田”2,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国古代北方均有种稻的历史记载。周礼地官(公元前3世纪)就讲到种植水稻的 排灌系统: “稻人掌稼下地(低湿地种稻)。以潴(池塘)畜水,以防(堤)止水,以沟荡水(用 总沟引水),以遂均水(田头大沟引灌),以列舍水(田中小沟分灌),以浍写水(田尾大沟 排水),以涉杨其芟(除去杂草),作田。”这就反映了在2300年前,黄河流域就开垦低田,建设排灌系统,选择有芒品种裁培水 稻种植,且有一定的规模了。淮南子(公元前2世纪)记载:“江水肥仁(沃)宜稻”,3稻1宋应星:天工开物卷1。 2直隶土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议。 3淮南子坠形训。487生于水而不生于

5、湍濑之流(水浅流急之地)”1。 东汉渔阳太守张湛已经在狐奴(今顺义县境)开稻田,劝民耕种了。2但由于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北方屡闹灾荒,加之外族时来侵扰,水利灌溉工程日渐破坏, 居民不断向南迁。至北宋几乎灭绝了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和习惯。永乐十九年(1421),明 成祖迁都北京后,京官及北边防驻军需要大量稻米作粮食,酿成南方稻米经运河输送北方的 苏松重赋之难。于是,嘉靖十五年(1536),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霍韬上疏,为减轻苏松 地区的重赋,主张在北方兴修水利,种植水稻,以解决北方缺粮问题,说:“是故兴治北方水利,劝课北方农亩,栽种北方桑枣,固本足用,先防不虞,今日至急 务也”。3“

6、令宜行於陕西、河南、山东地方,凡河水经流洲邑,得贤守令,相其机宜,开凿沟渠, 引为陂堰,不惟可兴水利,以灌农田,亦可分杀河患,不致横益。”4为解决河北、天津等北方地区种植水稻的水利问题,霍韬又上疏朝廷,提出兴修引黄(河) 济卫(河)大型水利工程的设想。他在议处黄河疏中说:“自河阴、原武、怀孟之间,审视地势,引河水注於卫河,至於临清、天津,则不惟徐 沛水患,可杀一半。京师形胜亦以壮一倍也。 今由河阴、原武或孟浸、怀庆之间择地形, 便导河水注於卫河,冬春水平,漕舟由江入淮,沂流至於河阴,顺流至於卫河,沿临清、沧 州、至於天津,夏秋水迅,仍由徐沛达于临清,至於天津,是一举而得两运道也。 自孟 津、怀

7、庆相关疏一支於海,犹血运於肘股也。沿河州郡,疏为沟洫,引纳河水,旱以灌亢, 潦以浊淫水有所归,不为大害,犹血运於肌肤,全体愈光泽也,又自陕西沿边,筑为迫墙, 窿为沟渠,寻秦汉故迹修复焉。边墙外固,沟渠内深,内资灌溉,外御夷虏,徐沛上流,又 杀一半。河水之理,济及全陕,犹血运於头胪毛发,亦润也。 臣谓此策果行,不惟可治 河患,山东、河南、北直隶郡县,且转瘦敞为富饶矣”。5与此同时,霍韬还建议在北方边境诸郡兴修水利,发展边境的农业生产,以获得充足的 粮食。他为此特别访问边关地理,看到真定至永平滦州一带,多有山泉,而当地人民竟不知 水利之法,反而为害的情形。於是,他建议派得力的县令去兴修水利,劝课农

8、桑,发展生产, 说:“自真定至永平滦州近边之境,皆有山涧之泉,惟北人不知水利,反以为害。若能慎选 守令,劝民农亩,开导沟洫,引纳山泉,相地高低,筑堤真闸,以时畜波,沿沟之堤,或植 榆柳,可以作薪;或植枣粟,可以为粮”。6其他明代有远见的科学家和水利专家如郭守敬、虞集、徐贞明、汪应蛟、董应举、徐光 启等,极力主张在北方兴修水利,营造水田,种植水稻,并躬身试验种植。徐贞明是在京东 试种水稻最卖力的一个人。他在万历三年至十三年(15751585)期间,亲自督办开辟39000 多亩水田,种植水稻,并多次上疏呼吁北方种稻。但由于朝官诸多造谣中伤,被皇帝停止了 工作,使明代北方种植水稻的成绩不显著。到了清

9、初,因河北闹水灾,在治水过程中,掀起 了一次复兴北方种植水稻的新高潮。康熙三十年(1691),先是在北京西郊玉泉山种植水稻 成功,后逐渐推广为享有盛名的“京西稻”7,并在北京城的丰泽园(今中南海内)种水稻, 当时人称之为御稻(详后)。康熙三十九年(1700),直隶巡抚李光地向皇帝上疏,主张在北 方种植水稻。康熙四十三年(1704),天津总兵官兰理疏请在天津附近地区开垦水田种植水淮南子说山训。 2后汉书卷31,张湛传。 3陈子龙等:明经世文编卷186,裨治疏。 4陈子龙等:明经世文编卷186,裨治疏。 5陈子龙等:明经世文编卷186,议处黄河疏。 6陈子龙等:明经世文编卷187,自陈不职疏。 7

10、清圣祖实录卷155。488稻。于是康熙皇帝谕户部讨论在天津附近种植水稻之事:“腾以为水田不可轻举者 朕往者西巡,见晋省太原以南引水自高处灌入田中, 甚为得法,陕西、宁夏、哈密等处,亦皆如山西种水田,此皆按地方之形,随水土之性而作 者也。天津沿海斥卤地方,又非民田,今兰理请开水田,著交部议奏。”1康熙皇帝的倾向是十分明显的,于是他决定:“可令兰理于天津试开水田”。兰理即开辟 水田450顷,当时农民称之为“兰田”2。同时“令各省巡抚将闽、粤、江南诸处水耕之人, 出示招徕,情愿者安插天津诸处,计口授田,给予牛种,限年起科。”3雍正三年(1725), 怡亲王胤祥受令“总理畿辅水利营田,以(朱)轼副之。

11、”雍正四年(1726),请分设京东、 京西、京南、天津四局,统一领导37个州县的水利及辟田种稻之事。于是又掀起了人民开 田种稻的热潮。如河北大城县“居民每于平滩濑栽种秧田,其地三面距陧,势如环卫, 而土性膏腴,最为宜稻之区,数十里皆稻乡也”4。数年之内,直隶京津地区种植水稻者面 积大增。现将直隶(今河北)各州县稻田面积统计列表如下,可见一斑。雍正四年至十二年(1726-1734)直隶稻田统计表其中 州、县名稻田合计(亩)政府经营(亩)农民自营(亩) 玉田380199373619 658丰润355292339722 1557迁安1627415284 99滦州16761407 269平谷61155

12、35765蓟州I56562519231368宝坻1625937023292361宁河1036633457021武清1802518025新安891558899581592安州16331633安肃1075686763639882唐县816927035711335望都1253512535涞水22282228房山26444233163128涿州30062703 303霸州10135289232 1212宛平1600 1600任邱858045804000文安4594045940大城332794332794定州6147337245242281清圣祖实录卷218 2清史稿卷87,兰理传。 3清史稿卷295,

13、朱轼传。 4吴邦庆:畿辅河道水利丛书第6册,水利营田图说。489行唐1412 1412新乐3863553l满城22192219磁州I101089101089永年187193187193平乡19661966任县102057834823702正定3279631166 163平山26532653邢台7696376963沙河35713571南和6357163571合计49042331194211784809资料来源:吴邦庆:水利营田图说,载畿辅河道水利丛书第57册。上表说明,雍正年间(17231735),河北京滓地区的37个州县种水稻的面积达到490423 亩,其中农民白营的稻田为1784809亩,占

14、36。这说明,只要给农民做出榜样,并加以 宣传号召,他们就会开辟水田,插种水稻。所以,清初“直隶水田稻谷丰收”,1成为北国的 鱼米之乡。此外,在山东的历城、邹平、莱芜、滋县、曹县、矩野、目照、莱阳、昌邑、新城、滨 州、沂州、青州、寿安州等14州、县:山西的文水、闻喜、临汾等3县;河南的鄢陵、洛 阳、遂平、罗山、商城、六合、怀宁、光州、洧川I等8州县和陕西的渭南,韩城、西乡等3 州县也种植水稻,引进南方水稻品种达77个之多2。清代不仅在京津等北方地区大力推广种植水稻,且十分注意提倡和推广南方种水稻的技 术和农艺如选种、密植、施肥、中耕、田间管理等集约化程度,以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 第一,推广

15、株穗(一穗传)的选种技术。 宋元时代的选种一般是混合选种法。到清代前期,才发展单株重穗选种技术,史料记载:“乌拉地方树孔中,忽生白粟一科,士人以其子播获,生生不已,遂盈亩顷”3。连康熙皇 帝也大力提倡这种选种技术,史记:“丰泽园(今北京中南海内)中有水田数区,布玉田谷种,岁至九月始刈获登场, 一日循行阡陌,时方六月下旬,谷穗方颖,忽见一科,高出众穗之上,实已坚好,因收藏其 种,待来年验其成熟之早否。明岁六月时,此种果先熟,从此生生不已,岁收千百”4 这就是有名的清代御稻良种。这种良种后来被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视为世界良种编 入他的名著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说:“皇帝上谕劝告人们,选择显著大型的种子,甚至皇帝还自己动手进行选择,因为据说 御米是皇帝的米,是往昔康熙皇帝在一块田里注意到的,于是被保存下来了。”由于注意选种技术,清代前期农作物的品种大大增加了。据授时通考一书所载进行 统计,水稻品种达到337种。这是历史上任何朝代所不能比拟的。它不仅反映清代前期我国 水稻品种资源的丰富,而且也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在选种技术表现出来的聪明才干。第二,注重适时播种。1吴邦庆:畿辅河道水利丛书序言。 2蒋溥:授时通考卷21,谷种稻二。 3康熙几暇格物编。 4康熙几暇格物编。490清代前期,人们更强调适时播种的重要意义,乾隆年间(1736一1795),杨双山总结这 方面的经验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