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环境档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799776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环境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创设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环境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创设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环境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创设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环境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创设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环境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设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环境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环境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设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环境创设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环境 东门中学东门中学 倪卫芳倪卫芳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知识的更新速度在不断加快,终身学习的理念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在新的时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就必须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抓住教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积极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是二期课改提出

2、的核心任务,是课改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核心任务的提出,是对学生个性的张扬,潜能的开发,人格的尊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需要构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智慧成长、人格成长的生活化的课堂,使课堂充满催生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的就是要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水平。在教学中,怎样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怎样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空间?最根本的问题是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行为的转变,在具体操作上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应找准切入点,形成与课改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作初步的探索与思考。 一、回

3、归教学常态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应以常态性为前提。而自从课堂教学的育人目的被功利性目的所取代,如以单一传授双基为目的,为获取考试好成绩,我们的教学逐渐远离常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不到生活的乐趣,甚至在“头悬梁,股锥刺”古训的教诲下,形成自虐性的上进心理。生活,对这部分学生来说,是学习以外的事情,而学习,则是为了未来的生活。另一方面,为了将教师的价值展示给人看,为了对功利目的的过分追求,我们的研究课、竞赛课,更是远离常态。倾力做课,努力演课,以课堂的完美、精致和体现所谓的“素质教育”而获得评委好评。这种对素质教育肤浅的理解,对教学推动导向意义的评价,使一些虽具有责任心而不具有主见

4、的老师不断地、努力地、且不情愿地追求这种缺乏常态的“好课”。比如,过多地关注教学形式上的花哨,预定教学环节的推进及其对精彩过程展示,漠视学生的自然需要与心理需求,好比“学生是为教学所创造出来的”。试想,这种种因素使我们的课堂还具有常态的特征吗? 出于对现状的忧思,作者感到,走出教学误区,回归教学常态,应是课堂生活化的前提,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的第一步,更是思想品德课实现其真正的内在价值的有效途径。 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常态,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实际出发,从学生内在的需求出发,“避免将教师与学生推上舞台的诱惑”。课堂回归常态,不是以不负前不见古人和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而是将耗时费力而形成的短

5、暂的教学精彩转为持久的,经常性的精彩,这种精彩,所耗精力使教师能够承受;这种精彩,并非完美无缺,但它令人信服,能使其他教师增强教学成功的信心,能促进教师更加自觉主动地去想办法,去增强学生生活的乐趣与教学生活的愉悦。在二期课改试验学校,有人问一位课堂教学变化显著的教师最深的体会是什么,他直言不讳地说:“我不愿绞尽脑汁去详尽地设计教学过程,不愿将教案写得像剧本,极富现场感,而是设想师生如何轻松愉快地投入课堂,我尽可能用简单的手段,极少的教具取得最佳的效果,因为,我每周担任十几节课,如果不这样,只能吃力不讨好。其实,一开始并不容易,因为,要轻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课,不仅需要吃透教材,还需要了解学生,更

6、需要广泛的知识和灵活处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子久了,就不感到很难了,而且上课没有做作感,觉得平常而自然,师生情感融洽,学生也很欢迎。”可见,上好常态下的课是不容易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这种付出,是非常有价值的,必要的,因为它是一个教师真正走向成熟与成功的基础。 二、实现教学民主 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氛围是民主、和谐的。而在过去,常出现师生关系民主而在授知上是专制的,学生情结放松而思维禁锢,思想品德课也不能发挥其因有的作用。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放飞学生心灵的翅膀,使课堂教学体现真正的民主性? 1、避免认知强加。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集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德育课程,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

7、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阵地,它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应该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然而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耐心等待学生经历认知的冲突,不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迫不及待地将知识结论交给学生,或者抛出结论,再以“是不是”、“对不对”等提问“诱导”学生评价结论。这种假商量似的“教学民主”,是一种认知强加的策略,或称“温柔的强加”,它掩盖了教师教学中的专制。这种认知的强加,已是教师的通病。一位哲学家说过:“你可以把一匹千里马拉到河边,但绝不能强逼着千里马喝水。”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8、,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例如,我在讲环境问题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则寓言作为教学情境,“某地有个村,村后有座山,山上有片树,村民想致富,致富就砍树,村民富了,树也砍完了;有一天山洪来了,山崩了,房塌了,富被冲走了”当我把这个生动、直观、具体、形象的动画情境展示给学生的时候,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兴趣浓厚。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社会现象进行交流、谈体会。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假如你是该村的村长,你该怎么办?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并模拟村长的身份现场发表简短的演讲。同学们对此非常感兴趣,都想试一试。在模拟村长的演讲中,同学们有时为他们似像非像村长的举动发出哄堂大笑,有时为他

9、们慷慨陈词、有理有据的独到见解给予热烈掌声,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掌声不断、高潮迭起。在参与教学过程的愉悦氛围中,同学们不仅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环境的基本知识,而且提高了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因此教学民主应避免“认知强加”,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心灵的自由与思维的开放,应充分尊重学生对知识的主体感受,建立起师生平等对话的机制,师生共同商量、探讨,共同构建知识。同时,应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暴露思维障碍,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起到启发、引导、点拔、归纳的作用,而不是以权威的姿态将知识强加给学生。 2、尊重学生选择。二期课改理念强调在学习中提供给学生自主

10、选择的机会。这是实现教学民主,促进课堂生活化的重要途径。诸如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活动形式的选择,制作材料的选择等等,只要是出于学生自己的意愿,他们在学习中会感到人格受到尊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在学习中的情感投入状态会更佳,学习效果会更好。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将被逐渐打破,多元化的教育将拓展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我们应培养学生在多样性的教育中学会选择,发展学生的选择能力。重视学生的需求感、“饱渴感”,还给学生选择的权力,让他们在因需要而自主选择的同时,感受到精神生活的丰富与多彩。 3、允许学生说“不”。思想品德课不是说教,而是要让学生通过体验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11、、价值观、人生观。而传统教育忽视了这一点,往往漠视教学的民主,以统一的教学模式规范学生,以统一的标准答案约束学生独立的见解。学生在“只能这样,不能那样”的学习情景中,因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而逐渐丧失灵性,泯灭个性。在新课程下,要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倾听学生的声音,还给学生说“不”的权力,以理解、欣赏的态度面对学生说“不”,以促进学生个性发挥与主体性品格的形成。即便是因学生的心理失衡或情感偏激而出现的与教师“唱反调”,我们也应以宽窄的心态对待,尽可能将之转化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三、追求过程真实 “什么样的教育最有价值?能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感受到真实生活的教育才是最有价值的教育。”因此,思想品德

12、课堂生活化的核心是真实性,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也应以此为切入点。 1、情感的真:长期以来,对教学结果的过分关注与对教师权威的不恰当强调,使教师爱的情感隐蔽或淡漠。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师生缺乏实质意义上的情感交流,更多的是认知的交流。即使是出现教师的赞许与关爱,也是带有不同程度的虚情假意。生活化的课堂拒绝虚假的情感,需要师生在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真正的情感交融,它带给学生与教师的生活体验是令人回味的。当然,教师个性不同,情感表达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只要是有一颗真正热爱学生的心,无论是温和与严厉,外显与含蓄,学生感受到的将不是虚假,而是真情。 2、知识的真:求真,是人类知识的准则。但受应试教育的影

13、响,过去的教育仅注重传知的准确与严谨。较典型的表现是,将学生大脑当了容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其获知过程应成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过程。只要经学生自主体验与追求所获取的知识,才是鲜活而真实的知识。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提供给学生认知冲突的机会,使学生体验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 例如,在讲“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一课时,让学生用小品的形式表演遭到“打劫”的情节,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表演谈谈如何保护自己。学生亲眼目睹了这一事件,从中有感而发,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许多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补充和完善,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体验性学习是学生获取真知的有效

14、途径。开展体验性学习,能活化教材,增强感情。新课程十分强调体验性学习。即创设体验性学习情景,通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体验,使其构建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 3、细节的真:生活化的课堂追求育人过程的真实价值。这种具有价值的育人过程是靠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细节支撑。而细节的育人价值呈现方式不具有明确性,它往往转瞬即逝,需要教师慧眼发现。因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投射在学生心灵与言行中,如果教师能关注细节,善于发现细节中的育人价值,并以此为催化剂,便能在看似不经意之中,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趋力。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以敏锐的眼光和教学的机智关注与处理教学过程的细节。空泛的道理与抽

15、象的说教,不能真正深入学生心灵,而通过创设泽润学生心灵的情景,关注并处理好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细节,才能催生学生自身内部善与美的萌芽,点燃情与智的火花。 四、重视偶然因素 生活中的课堂是没有彩排的,每一次都是现场直播。而“现场直播”的课堂最具有鲜活性、生命力。当学生心灵开放,思维多向,行为活跃,课堂定会因不可预测因素的出现而波澜起伏。也许,偶然的因素会使教师措手不及,造成教学秩序的暂时失控,但是,我们不能回避,也不应回避。相反,若能巧妙地处理不可预测的因素,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定能掀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高潮,激发学生的情结,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也会因此而更加主动活泼,充满生活的乐趣。 比如,我在讲解

16、“科技创新“这一问题时,有学生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种植水稻能不能像种植韭菜一样,种下后割了又长,长了又割,长年累月,生生不息?”我先是一愣,没有想到学生会冒出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怔住了,随后笑着对学生说:“相信能的请举手。”结果只有十多个学生举了手,还有的学生对举手的同学不屑一顾。当我谈了我国水稻育种研究取得新突破,“傻瓜水稻”收割了会再长后,学生听得非常入神。随后我给学生打了个比方,以前说“灯头朝下,隔山说话”用来形容不可能办到的事,但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早就实现了灯头朝下隔山说话的愿望,而且人类的足迹已经走出地球,开始探索宇宙的奥妙。所以,对“天经地义”的东西不妨大胆地尝试着变一下,随后学生谈了他们的“想像发明”,如“能听懂动物语言的机器”“海水代替石油成为新能源”“海中建造新楼房”学生的想象潜能是巨大的,这节课虽然没有及时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却及大的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正视因偶然因素给课堂造成的“不顺”,要敢于打破课堂的“平衡”,以教学的机智撑起荡漾在波涛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