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769268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刘南一刘南一 深掘西部美术教育之泉广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发初探多元文化是当今世界美术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近年来,在广西的美术教育中,对国 外美术教育的研究及运用较多,但对自己本土少数民族的民间美术文化资源却关注较少。 形成对少数民族文化开发意识薄弱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但关键的一点是因为我们缺乏 民族自信心,从而引发对少数民族文化给予重视的程度不够。甚至直接影响了当代广西少 数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如: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广西壮锦之乡靖西县的壮锦厂,原有一定 的规模,现在却举步艰难。全厂仅剩几台残旧破烂的手工织锦机,织锦工人寥寥无几,仅 能勉强支撑下去。这种

2、情况足以说明缺乏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保护和继承所产生的严 重后果。要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意识到广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存在价值,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要开拓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西部美术教育,还要继续从 本地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因此,面临多元文化的美术创造态势和西部大开发的良好 机遇,我们应该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肩负继承与创造的双重使命,深掘西部美术 教育发展的源泉,真正开发广西少数民族的民间美术的优秀文化资源,为西部文化的拓展 和创新创造积极的价值。广西地处祖国南部边陲,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 回、京、彝、水、仡佬等 12 个民族。广

3、西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各自的地 域,沿着自身的生活轨迹,保持和发展着本民族优秀传统的艺术。它们从一开始就受到民 族心理、民族崇拜和民族习俗的影响。不同的民族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着不同的民族文化, 如壮族的壮锦、苗族的蜡染、侗族的建筑、水族的编织、瑶族的刺绣、毛南族的花竹帽等 等,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广西少数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尤其是广西宁明县的花山壁画,风格 原始粗犷、扑朔迷离,民族特征格外突出。这些都闪烁着广西各民族文明的亮点,既显示 出整体性的文化特质又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既有共同的语汇贯穿着整个艺术,又存在着明 显的地域性和民族差异。广西少数民族的民间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的需要,使生活更

4、加丰富多彩,生活的需要 又促进了美术创作的发展。人类生存需要的多层次性促使少数民族的民间美术创作满足了 生活多方面的需求。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由单一的需要发展到多方面、多层次的需 要,所以人类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完善。广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对生活完善是多方面的, 但首先体现的是造物的实用功能,即对人们生活提供帮助和对生活的实际改善。出于这种 功能和目的,这种美术创作自然是一种真诚、淳朴和源于生活的。在内容形式上以生活为 基础,源于生活的要求,又服务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因而才使得艺术风格质朴真诚。 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并散发出朴素浓厚的生活气 息。在广西少

5、数民族服饰纹样中,无论是飞禽、走兽、虫鱼、花卉和蕨类植物,还是河滩 卵石、石阶印迹等,都得到了精心的表现和创作,不仅在服饰装扮上显得雍容富丽、花团 锦簇,而且更体现着广西各族人民的生存意识和生活的需要。在民间美术作品中所传达的 情感绝不是单纯的情绪发泄,它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乐观精神,凝聚着人们的美好向往,表 达出真诚的情感。如广西靖西县旧州壮族的精美绣球就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o心灵手巧的 壮族姑娘先用多层的布制成柑橘瓣状,每瓣还用色丝或加上色布绣成各种纹样,然后再按 12 瓣组合花叶并连结成球状象征着 12 个月,寄寓着花般的爱情四季常开,永不凋谢。在 每年三月三的歌圩上,绣球作为壮族男女青年恋爱

6、的媒介和定情之物,在抛绣球的活动中 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像一首壮族山歌所唱的:“五彩绣球鲜又鲜,千针万线妹手连;哥接 绣球胸前挂,条条线把妹心牵。 ”除了作为定情信物,绣球还是祈年之物。壮族是传统的稻作民族,他们对每年农作物的收成是最关心的。因此,绣球内部填充着豆粟、棉花籽或谷 粒等农作物种子,祈盼着五谷丰登,兴旺平安。壮族姑娘善于运用各种图案来代表自己真 诚的爱,将自己真诚的情感融人一针一线。象征爱情的花草鱼鸟等动、植物往往都是成双 成对的,如并蒂莲、连理枝、比翼鸟、双飞燕、鸳鸯和双鱼等等。这是人们美好理想的外 化,是情与美的高度融合。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把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需求紧 密

7、结合,正是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创作与其他造物的不同之处。广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是融 汇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情感因素的综合创造。因而,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同时,它们得到 了广泛的延传,并具有经久不衰的力量。广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作品的审美功能具有了直觉性的特点。它首先以感性形象的形 式来把握作品的视觉美,并以客观自然和人类产生联系。作为一种感知审美对象,直接作 用于人们审美感觉的形式和发展。不仅在人们创作和欣赏艺术的过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而且使人的审美感觉变得丰富敏锐。它的形式特征既是感性直观特征的表现,也是实现审 美愉悦感的反映。虽然,其形式特征不是纯粹形式主义的样式,它必须服从于各民族特定 的审美趣

8、味和审美理想,但仍然体现了少数民族对审美感知的热切关注。广西各族人民在 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产生丰富而精彩的服饰纹样,强烈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大自然和民 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这些服饰图案纹样大多取材于山区里常见的动物、植物和民间传统 中的吉祥物。其中以动物形象为母题的纹样相当突出。例如,蝴蝶在广西山区出现的最 多,它不仅具有多姿多彩的外貌,还因为繁殖能力强,被人们赋予各种美丽的传说。广西 有一首外婆给刚出生的小孙子赠送蝴蝶纹样背带时唱的壮族民歌,其中就唱道:“荞花菜 花遍地开,蝴蝶飞走又飞来,金路银路米花路,外婆带得背带来;四角芙蓉刚出水,看着 背带乐心间”由此明显可见,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对少数

9、民族民间美术和生活的直接 影响也充分地表现了广西少数民族的生活情趣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另外,广西 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作品往往还具有一种质朴的民族特色这既是生存条件局限所造成的结 果,同时也是生命的原始存在,是人本质力量的展示。因此,广西各民族民间美术作品常 常以真实的生活面貌反映着民族文化的特点。这既包含着功能性的直接需要,也有技术性 的创造实践,更从质朴的本体上召唤着人们的精神向往。广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作为一种 艺术形式或者说这种艺术活动本身就是生活过程中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 以艺术形象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含有丰富多样和充满生机的生活底蕴以及深沉含蓄的 文化因素。它汇聚了人

10、们对生活的希望、热情、情趣和理想,这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有着 潜在的积极影响。例如前面提到的广西花山壁画就曾经直接启发了广西美术家的创作思路, 产生出特殊的画面效果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广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凝聚着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形态和强烈的人格精神。并随着人们 对本土文化的重视而重新显现出它的价值。作为人类文化艺术的母体,少数民族文化永远 是西部美术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宝库。将其精华纳入美术教学之中,可以促 使学生对少数民族艺术的认识由浅人深,使自己保持一种明澈的心态,真正贴近少数民族 民间美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民族审美观,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出各种丰富 多彩的创新构想。广西少数

11、民族民间美术质朴的地方文化特色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 中逐步形成的,特定地域的文化积淀与该地区文明发展历程密不可分,是民族本性及其实 现方式的浓缩,是民族发展的基础和灵魂。因此。在开发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上。传承 与超越才是顺势而合的最佳之道。传承,就是需要对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作深层的理解,并 非只是简单地在美术教学中画上一两个民族图案,剪一两个民间剪纸,这只是对少数民族 民间美术的图解和直接借用。传承必须立足于透过形式之表,把握精神之真,弘扬民族文 化,振奋民族精神。这就需要我们更多地去关注、了解、学习和研究少数民族民间美术, 真正领会它的精神内涵。超越,就是在美术教学中对少数民族民间美术肯

12、定和研究的同时,还要不囿于其文化的樊篱,从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内在本质出发,结合本地区教学实践, 实事求是地对西部美术教育课程、内容及方法等进行调整和改革,深掘广西各民族民间美 术的丰富内涵,依照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传承的大体脉络,继承传统,激发创造,通过深层 的理解,因势利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发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进入艺术的再创造。要 多方面去借鉴和结合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创作经验,在传承的基础上,提炼和升华少数民 族民间美术的本质内涵,并赋予它崭新的艺术形式,才能实现真正的超越,使少数民族民 间美术在西部美术教育中展示出无限生机。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文化最能深深打动人们内心情感的,莫过于其中所蕴含的

13、少数民 族劳动者善良、勤恳、坚韧、乐观和智慧的高尚品格。从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世世 代代居住在广西的少数民族劳动者的真挚情感,他们在这些与生存难以割舍的实践创造中, 寄托着自己的精神追求,以朴素的艺术语言表现着一种植根本土的高尚情怀,形成了独特 的文化风貌和人格精神,从而使其理性形式上升为审美理想,其感性形式则积淀为审美情 操。审美理想和情操一经形成,它们的作用则是深远的。高尚的审美理想和情操常常以特 有的方式,调节和影响着学生的现实思想与情感。真正的美术教育正是用这种方式来调动 学生这种主动、积极的心理能力,帮助他们在现实世界中认识自己,造就完善的人格。因 此,在美术教学中重视少数民族民

14、间美术作品中的感性直觉,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审美情感 的愉悦体验,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学生自觉参与的审美过程。学生通过对所在地 区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认识,面对秀丽的自然风光进行描绘,来探究、尝试审美实践性的 设计创造体验,将本土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深刻内涵映人心田,从 而真正树立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最后,在素质教育的层面中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发展。开发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是一个消化其精华的过程。人们对于自己熟悉的东西, 往往习以为常,不去深究,因而很容易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了解上,对本质却没有深切的 认识。熟知不等于真知,熟知

15、与真知之间存在着一个认识的飞跃。我们说熟知是通向真知 的基础,但如果对熟知的东西没有认识的飞跃就不可能达到真知。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深 入乡间、田野进行考察、调研、收集和整理,认真研究本地区或家乡的少数民族民间美术 作品,虚心地向当地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创作者或民间艺人学习,切实地了解和把握少数 民族民间美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材料、技艺、情趣和品味等,从而获得真知。只有直接 地贴近和感受本地区或家乡的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才能真正地把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实质化 为自觉运用其审美规律、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教育活动。既要吸收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质 朴、纯真的风格,又要融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呈现出美术创作

16、的崭新形象。 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创造注重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而渗透创作精神的美术教育则脱离了 传统的创作背景,更注重人格精神上的审美体验。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不仅为美术教学提供 了创作的素材,更重要的是为美术创作提供了情感和想像的原动力,即源于生活的审美理 想。尽管西部美术教育中的绘画、民族图案、剪纸、拼贴等艺术表现形式的语言有相似或 借鉴之处,但由于教学重在探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审美特征、造型规律、艺术精神以及 形式因素等广阔领域的研究,因此所产生的审美功能与价值已远远超越少数民族民间美术 的浅表层面的影响,这种结果必然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内涵呈现出鲜明的价值实现和功 能的现代转换。美术教育的趣味性来自感性形象性,美术教育的过程始终伴随着生动可感的形象,一 切都是通过艺术的形象来体现的,离开了艺术形象就不可能体现出它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美术教学中的各类课业,都必须富于形象性和艺术性,这是美术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许 多广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作品和实物充分运用了大量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为媒介,以创 造艺术形象的审美活动为基本过程,通过个体内心自由境界的不断实现,从中享受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