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整合多种学科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2749026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教育整合多种学科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艺术教育整合多种学科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艺术教育整合多种学科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艺术教育整合多种学科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艺术教育整合多种学科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教育整合多种学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教育整合多种学科(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标准要求: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寓教于乐”应是我们追求的一种教育的境界,更是眼前应着手思考和探索的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把艺术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学迫切需要拓宽学科教育的渠道,其与艺术教育有共同之处,藉以丰富、发展、完善自己,确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仅从语文教学这一层面阐述艺术教育在其中的重要性,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重视渗透艺术教育。1、语文教学和艺术教育关系之一斑“教学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科学本身在于从个别中发现寻找一般规律性的东西,而艺术则相反,它在科学的秩序中寻求新意,在标准规范中塑

2、造个性。而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个体的人,更应把科学和艺术融合起来,才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最终利于人类文明发展和创新。因而,我们呼吁的是两者的结合,相互的渗透。艺术教育对语文教学滋养所产生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也是必需的。语文教育要创新,一方面需要保留传统教学中的优势因素,一方面又得引其他学科入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科的渗透,最重要的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课本中,包罗了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电影、电视等方面的艺术知识,而文学的媒介是语言,属于第二信号系统,不具有直观性,而融入其它艺术形式就能更好地弥补和丰富语言的表现力,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挂图、幻灯片、录音带、录像带、实物投影、多

3、媒体等,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性。前苏联学者凯洛夫认为:“文艺能给学生以最深刻的美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作能力。”文艺作品是认识生活的源泉,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形成学生世界观和性格的强大手段。这都充分说明了文学教育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审美的价值。因此,语文教育的成效对艺术教育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从素质教育的含义和特点看,艺术教育包容于其中,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讲过:“缺少艺术教育的创造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陶先生在他的教学过程中,始终把艺术教育看作是重要的教学内容。2、艺术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融入和滋养面

4、向 21 世纪的中小学教育,其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一个健全而有个性的“人”,突出人文精神,帮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社会以及全人类的利益,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建设一个美好的地球村。可以说,单一学科已不能有效担负起这一重任,拓宽学科教育的渠道势在必行。艺术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融入和滋养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多种艺术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的情境氛围,优化学生心理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对美的感受能力得到提高,艺术的个性得以张扬,内在的潜力得到挖掘,最终又有利于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提高语文教学的功效。(1)、语文教学与声乐艺术声乐艺术是以声音和音乐为载体的艺术形式,包括音乐、朗诵、演讲等。语

5、文教学中情境氛围的创设犹为重要,可以引领学生入其境,闻其声,感其情,引发共鸣,从而产生审美的快感。在认真领会文章内容的前提下,选择最恰当的背景音乐,在教学切入点,往往能画龙点睛。在教月光曲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理解了描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周围环境的、自然段后,我要学生闭上眼睛,跟随美妙的月光曲旋律,老师的感情朗读在脑子里放电影,情不自禁地,学生进入了意境。那清幽的月光,月光下整洁贫寒的茅屋,相依为命的穷兄妹俩,由舒缓而渐强而高昂激越的音乐以及教师由抒情而逐层加快而充满激情的朗读,这一切都给学生无与伦比的美的感受。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自然理解了贝多芬创作时由于极度的同情、感动而从心底迸发出的澎湃激

6、情。一切尽在不言中,让体验代替了臃肿的分析,不但理解了课文,学生同时也欣赏了一次美妙的月光曲,受到音乐的美的熏陶。朗诵讲究节奏、音韵、平仄、情感,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称之为“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过程中表达出来,也可以说是艺术的再创造。朗读的过程中配上恰当的音乐,真如饮醇酒,令人如痴如醉,那文中的美感不知不觉就会被引发出来了。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选取了二胡曲江河水为全文朗读配置情境,渲染气氛。这首曾被用作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苦难岁月配音的著名二胡曲,一开始便是一段类似哭腔的引子,接着,音乐由低到高,迸发出悲伤的情绪。缓慢而缠绵的旋律,本来就给人一种

7、悲凉孤独的感觉,未读课文,先有情。在这种气氛里,读者动情,听者动容,学生被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深深打动,有的女孩子甚至哭了。(2)、语文教学与绘画艺术。它是视觉形象艺术的种类,长于描绘,在二维或三维空间里塑造和刻画生活或想象中的事物或情景,具有直观性、具体性的特点。课本中配有众多的插图,有的往往是结合课文内容而创作,给人以特有的审美享受。中国古代有诗画同源之说。特别是题画诗的兴起,显然是派生于绘画艺术的发展。在讲解这些诗作时,展示被题诗的画,就大大有助于对诗的理解,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王冕的墨梅等。课本的插图,加上书前彩页中的图片,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可以以图导文,从而激发学生的情趣,通过文图的

8、衔接点让学生拓开思路,获取新知识。可以以文带图,引导学生由文字意境进入绘画图景,再回到文字中以加深理解。这不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妈?(3)、语文教学与表演艺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可以拓宽,让他们学会表演。把小说中的人物分角色,根据情节编成小品、话剧等,也会别有一番意境。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将课文内容再现还原,使课文所描述的情节逼真起来,称为课本剧表演。如教学会摇尾巴的狼一文时,就可用到这种形式的表演。在表演中,表演者的语言应有对比性和连续性。狼的哀求生急、伪装善良、急躁生急、焦躁生急、凶狠咆哮,应用不同的语调;老山羊对狼“从怀疑到认清再到坚决

9、斗争”有一个认识过程,也应有不同的语调。扮演“狼”的同学应演出“狼”装出的老实又可怜的模样、半闭着眼睛等神态,从而表现出狼的狡猾;扮演“羊”的同学,在做“看了狼几眼”这个动作时,应让人体会到“羊”的警惕性,在对狼说话时,应让人感到“羊”善于观察、沉稳、富有经验,从而表现出“羊”的聪明。学生演完这个故事后,你一定会发现学生被这个活动“激”活了,并有很多情不自禁地感慨。而这些感慨,就是他们对课文深层次地理解、感悟。可见,语文课不仅是老师讲,还得给学生讲的机会,表演的舞台,那么,“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就会放出夺目的光彩。(4)、语文教学与影视、书法、舞蹈、工艺、建筑等艺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把影视艺

10、术引入课堂成为可能,扩大学生的审美视野,提高其艺术品位:改变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听课效果,活跃了思维,陶冶了情操。如在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片段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体会作家笔下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我让学生观看剪辑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断,学生对于文中的“髻钗圈佩袄褂裙” “攒珠髻挂珠钗璎珞圈玫瑰佩窄裉袄银鼠褂洋绉裙” “金丝八宝攒珠髻朝阳五凤挂珠钗等词义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通过影像的欣赏,让学生一目了然,直观的欣赏可以让学生对古代的打扮、着装、有了一定的了解。让学生亲身感受作家笔下的鲜活的人物形象,为学习文本感受人物形象做了铺垫。艺术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途径很多。课堂

11、上可以有计划地让学生上台进行三分钟演讲、小型辩论赛、书法竞赛、自编小品、相声、不同文体的朗诵比赛等。总之让艺术总进我们的语文课堂,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地适应面向 21 世纪的社会的变化,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存。以艺术教育融入和滋养语文教学,重视情感、意志、审美情趣的介入,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审美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认知空间,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有着很好的帮助,既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必需。语文教学,应该点亮学生艺术的灯盏。被诗意语文研究者称为诗意课堂的灵魂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

12、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弥漫着诗的芳香,被誉为艺术语文的最高境界。我们的教学过程美,要用唯美的再现与传递,诗意的精练与简约,自由的合作与探究,让学生在最轻松的状态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要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活泼有趣的教学体验,构建完美的课堂形象。艺术教育能给人以强烈的情感体验,使人久久不能忘怀。艺术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将音乐、绘画、舞蹈、影视等引入语文教学,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语感,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

13、力。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体验:1 绘画展示课文内容冀教版第四册的春日晨景是一首优美的小诗,这首小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春季热闹、和谐的彩色图景红绿交映,动静相宜。课堂上我引领学生从一组组春天的美丽图片进入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进入到学生认为最美的画面中去,例如“两岸轻烟杨柳绿,一园细雨杏花红”,“新荷浮水层层碧,小草漫坡片片青”。先是对文本的简单理解,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来体会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最后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展开想象,完成一幅春日晨景图。学生兴趣盎然,在他们的手中,一棵棵杨柳千姿百态,一园园杏花各不相同,有的同学在漫坡的小草上加上了放风筝的孩子,有

14、的同学在新出的荷叶上点上了可爱的蜻蜓在这节课中,学生始终积极活跃,既感受了春天的优美,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2 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妙用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我经过再三思索,决定对重点段采用动手演一演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我让学生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

15、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把黑板当作一面墙,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弯曲,再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个身体就贴近黑板,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经过同学们的演示讲解,学生由原来误认为爬山虎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渐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一脚一脚爬墙的。由此可见,恰到好处的运用肢体演示,能降低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难度,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的确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得。3 音乐创设课堂气氛,渲染情景在教二泉映月一课时,为了渲染气氛,我首先用录音机放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让学生听音乐。起初学生没听出什么味道,不少学

16、生觉得没趣而东张西望或做起小动作来。为了提高大家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对这篇课文内容的理解,我趁机补充了这首曲子的写作背景和阿炳的身世,并让学生读了课文中描写曲子的第五自然段,然后再从头放音乐,大部分学生有所感悟,慢慢听了进去。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回味,把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与音乐所展现的意境有机地结合,理解起来就深刻得多了。在讲完这一课时,我再放二泉映月的音乐,学生再次感受后背诵第五自然段描写乐曲的段落,不一会儿就背了下来。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还增强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了审美素养。4 情景剧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时,课文最后有一个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问题树重要还是鸟重要?针对这一问题我巧妙地安排了一次课文情景剧表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课文讲到最后,我抛出了问题你认为鸟的天堂树重要还是鸟重要?学生众说纷纭,趁机我让学生自由组合,说鸟重要的分为一组,说树重要的分为一组,做准备表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