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再认识(二)》课堂生成小结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2748852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轴对称再认识(二)》课堂生成小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轴对称再认识(二)》课堂生成小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轴对称再认识(二)》课堂生成小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轴对称再认识(二)》课堂生成小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轴对称再认识(二)》课堂生成小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轴对称再认识(二)》课堂生成小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对称再认识(二)》课堂生成小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轴对称再认识(二)课堂生成小结包钢二十小 于凤随着教育的发展,“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如今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是师生、生生交流,动态生成的过程,互动交流中的奇思妙想、困惑以及错误,都是非常重要、实用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及时捕捉并积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以提高教学质量。我在执教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二)一课中,采用“研学后教”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展现了多个亮点,现总结如下: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与本班学生学情,我设计了如下“学习小研究”1、由于孩子们在以前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认识,因此在设计整节课时,我将课本中“淘气的错误”忽略掉,而是把

2、“活动一”布置为“前置性学习”,要求同学们开动脑筋,利用在家时间充分研究并试着来画出小房子的另一半。在课上展示交流时,孩子们的别出心裁,大胆设想与运用让我们为之震撼。其中田佳怡同学想到了用纸剪一个房子模型的方法,这种方法引来了全班的争议,“你这样的方法,怎样画房子的小门呢?”,“我是这样做的,先沿着对称轴折叠,然后把原来房子的小门剪下来,这样不就顺利的画出房子的右半部分了吗。”可以看出田佳怡同学的胸有成竹!接着又有人提问“你这方法是不太麻烦了,不能每道题都这样吧”,“对啊,不会每道题都这样,你们的方法我也会,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大家在刚开始研究时看的更清楚。”考虑的多么周全,回答的多么明确啊,

3、此处掌声想起!在独立完成“活动一”时,部分同学不仅出现了淘气所犯的错误,而且还出现了其他的错误,在交流展示时,全班同学自然为他们找出了错误的地方并指导其改正。这样“帮助淘气找出错误”的教学内容就在同学们先自主动手去画,再讨论交流的双边活动中顺利完成。不着痕迹却印象深刻!二、 “自主研究”和“思索质疑”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意识,“自主探究”又为学生提供了“质疑”的平台。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在“活动一”交流展示中,有学生说到画小房子时可以找它的对应点,此时有同学质疑“怎样找到对应点呢?”“可以从这点往中间数格子,看这点到对

4、称轴有几格,然后再从对称轴往相反方向数出同样的格子并点上点”回答的非常完美是不是?这时有爱动脑筋的同学开始质疑了“这个点如果不在格子里该怎么办呢?或者根本就没有格子”“这个不难,没有格子我们还有尺子啊,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原来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然后在另一边量出同样的距离,这样就找到对称点了。”传统课堂教学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想说不敢说,想做不敢做,只会模仿、继承,不会发展、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给学生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而是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容、理解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保护学生的质疑意识。三、在“活动二”中,多种数格子方法的运用以及师生、生生互动质疑点评,不断激发了学生思

5、维的火花。活动二开始,老师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试着画一画小松树的另一半,结果快慢不一,老师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快而有的很慢呢?画的既快又准确的同学来说说你是如何画的”“我第一步是找出关键点,就是线段的端点或者相交的点;第二步,找对称点,关键点的对称点,它是和轴对称的距离相等;第三步,描点连线,就可以了。”对于重难点、关键点、归纳的规律、方法,我一般要求孩子们进行全班展示,在“活动二”中,杨晓悦同学在汇报交流时提出一种完全不同的数格方法,不按正方形的边长来数,而是沿着小松树的轮廓,数它斜线上的格子,这一方法立刻遭到班上大部分同学的反对,支持的一方仅占少数,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不能这样

6、数,这样数是不准确的”,有的说“这样数是完全错误的”,但也说不出错在哪。此时教师应及时介入,让赞成一方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引导学生想“杨晓悦同学这样数格子画出的小松树跟大家画的一样吗?”学生肯定会发现是一样的,接着问“如果一样难道不可以这样数吗?接下来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试着验证”。这样持反对意见的同学就会进行思索,接下来再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学生自然就会发现这种方法并没有错误,但是却容易出错。有了以上的教学铺垫,“活动三和四”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学生做的却非常顺手,用时 6 分钟就准确的完成了几组。在本课中,教师所占用的时间为 10-15 分钟以内,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 30-25 分钟。其中

7、包括四大板块:预习交流展示反馈预习:不同于以往简单、盲目的学习,而是要求老师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本课题的重、难点以及要完成的任务交流:学生交流预习情况以本组交流为主,必要时可以让组与组之间交流后再展示。展示:展示、全班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探究、研讨、补充、迁移运用,同时生成结论、定义等。此环节是几大板块的重中之重,在此环节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解决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达标测评:教师可以以习题、小试卷、纸条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衡量课堂是否高效的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而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理念恰恰符合这一特征,它采用了最适合“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学到知识、提高核心能力,从而获得最高效的课堂学习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