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劝学篇 读后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642312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荀子 劝学篇 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荀子 劝学篇 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荀子 劝学篇 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荀子 劝学篇 读后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循循善诱循循善诱 谆谆劝诲谆谆劝诲读荀子读荀子劝学篇劝学篇有感有感荀子的这篇劝学篇 ,流传了千年,而至今仍然被我们视为经典。探究原因,少不了审慎严密的逻辑说理和有亲和力的语言、修辞,我总结了一下就是:循循善诱,谆谆劝诲。首先从文章的题目上来看, “劝学劝学” ,要注意这个“劝”字。我们可以想象,教师是对学生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才会用“劝”呢?不是毫无感情的强硬命令,也不是宠溺无度的哀求,而是苦口婆心的劝诫,条分缕析地讲道理,以正确的学习观来引导学生,使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从而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充满了人情味儿,使学生更愿意接受。劝学篇中出现了大量的比喻论证,这也是荀子循循善诱、谆谆劝诲的一

2、大表现。在文章的开头,就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比喻,把学子们比喻为“青”和“冰” ,把老师、先贤喻为“蓝”和“水” 。用意是告诉学生只要努力,成就就有可能超过老师。这句话对当时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鼓励,让他们知道了只要努力读书就有超越老师、先贤的可能,给苦闷的学习带来了动力。至于要怎么做,怎样才能“青于蓝” 、“寒于水” ,文章的最开始就已经给出了一个概括的说法:“学不可以已” 。这算是荀子先给学子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告诉他们学习是很重要的,他们完全可以做得很好。接着,荀子就开始介绍具体的方法了。同样地,还是

3、用让人觉得很亲切的比喻论证。 “木木直直中中绳绳,輮輮以以为为轮轮,其其曲曲 中中规规。虽虽有有槁槁暴暴,不不复复挺挺者者,輮輮使使之之然然也也。”通过直木变车轮的过程 来暗示学子要反复磨砺自己,使得 “其曲中规”且“不复挺”,知识也就扎实地贮存在心中了。 这也是荀子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点: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中存在不好的东西,需要经过不断学习才能去掉,所以更凸显了学习的重要性。下一段紧接着就是类似于举例子的比喻论证。 “吾吾尝尝终终日日而而思思矣矣,不不如如须须臾臾之之所所学学也也。吾吾尝尝跂跂而而望望矣矣,不不如如登登高高之之博博见见也也。 登登高高而而招招,臂臂非非加加长长也也,而而见见者

4、者远远;顺顺风风而而呼呼,声声非非加加疾疾也也,而而闻闻者者彰彰。 ”很有意思的是,荀子用2的是第一人称 “吾”,倒像是一个烦恼的人在 发牢骚,别说苦读的学子 会大有同感了,就连我都不禁想和荀子握握手呢。 一通牢骚之后,荀子 语重心长地吐露出了原因和真相: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说的是学习方法。这句话的 语气听起来有一些遗憾的意思,在学子们(文中的 “吾”辈人)听来,就像是有 着同样烦恼的朋友的叹惋一样,非常的受用,不容易产生排斥心理。这就是现在很多老师都想要达到的 “亦师亦友”的境界吧。说完学习方法,又开始论证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积累,坚持,专一。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积跬步

5、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用这些常识来比喻对待学习的态度 。这一番比喻 既生动又形象,而又极具说服力,很能令人信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水变成冰的过程是很漫长的,需要耐心、恒心和毅力。还有一点,就是荀子的语言很流畅,朗朗上口,这也是劝学篇流传至今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不知天高地厚 ”、“积土成山”、“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些成语, 正是从这篇文章中演变而来的。真正成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谆谆之声、 劝诲之音。荀子劝学篇不仅是一片成功的文章,更是一个教育家的成就的体现。里面体现着为师者对学生的殷殷期望和满满的爱护,看似严肃枯燥,实则温情十足。希望有一天我登上了教师岗位 ,也能够像荀子一样,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以上就是我读荀子 劝学篇的一点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