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的潜能与开发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634436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幼儿的潜能与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幼儿的潜能与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幼儿的潜能与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的潜能与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幼儿的潜能与开发(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幼儿的潜能与开发 潜能,顾名思义是一种隐而未现的,具有特殊性的潜在能力。人类在幼儿时期,就存在着 这种潜能。医学研究标明,人类大脑组织的发育幼稚,百分之八十在六岁之前就基本定型。 可以说零岁的儿童即具有无限的智慧能力。我国民间流传着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和 “从小看到大,三岁看到老”的俗语,就是这一现象的最好总结。根据心理学家测试标明, 人类的潜能是现有外表能力的十倍以上,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能力如同海中冰山,百分之 九十潜隐水中,百分之十露出水面,因此,幼儿的这种与生俱有的潜能如未和时开发而被 忽视或压抑,将导致毁损或埋没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因而家长和老师要掌握好人生的幼 儿时期,采取多种

2、形式,运用各种方法去开发幼儿的潜能,为国家培育大批的优秀人才。 为此,本文就幼儿潜能与激发这一课题,尝试进行研讨。 一、客观存在的生命潜能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神童”或“少年大同学”等新闻见诸报端, 这些神童有的或在语言、数学、音乐、文体等方面具有惊人的超凡能力或某些特异技能, 之所以出现这类新闻,说明这些儿童的潜能被老师或家长有意无意地被发挥出来。我们还 发现,在语言能力方面,小朋友越小学得越好,一般大人学了十年外语,很难达到精通的程 度,而六岁的幼儿学习语言几乎是很自然,很轻松的事,而且外语熟练达到相当水准,移 民省外、国外的家庭都有同感,小小朋友能很快地学会当地语言,能很快融入当地生活,

3、 而大人们却“乡音难改鬓毛衰” 。 植物生命也存在潜能。据农业专家提供的数据标明,目 前一棵稻禾平均只能结出一百二十粒左右的谷籽,但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还有大量花 苞尚未绽放,它们足可以结出一千多粒谷籽,只是由于环境技术等诸多原因,稻谷的生命 潜能未能充分发挥,我们只能收获十分之一的果实。当今,医学专家对人类寿命提出新观 点,他们认为人的正常寿命应该在一百二十岁左右,但是现在人们都常认为人活七十岁是 古来稀奇了,这也说明自然赋予生命的原始潜能尚未得以充分开发。 二、影响幼儿潜能发挥的因素 1.婴儿生长需要回归自然。现代人类的社会生活逐渐远离了大自然,从而也就违反了人类 的自然天性。首先,有些

4、母亲为了坚持身材,拒绝母乳抚育婴儿,取而代之的是牛奶抚育, 使得初生婴儿在嗅觉上除了人工牛乳的味道外,几乎感觉不到大自然的气息,其实,母亲 是婴儿嗅觉学习最理想之所在,尤其是母乳的气味,分娩后母体气味也在迅速改变,而一 成不变的人工牛奶味,使得婴儿的味觉愚钝;其次,在现代家庭里, 幼儿接触外界的机会 太少,家里电灯、电视的光线、收音机、电视音响、空调机的声音,经常淹没了妈妈和家 人的声音,幼儿很少能自然地拥有自身的听觉世界。 2.现代社会充溢着繁华与进步,但还是显示着非自然面和非人性面,还存在精神病患、心 理障碍、婚姻解体、凶杀暴力等等事件,这种环境,连大人都不是很能适应,又怎能让小 朋友去自

5、然生长? 3.现代工具改变和改善了人类生活。这种现代生活使人们更加依赖工具,却造成人类天性 的逐渐退化(如电脑打字与人工书法) ,工具能力胜过人类的能力,越来越进步的工具,促 使人类持续在退化之中,同时,也阻碍着幼儿潜能的发挥。 4.一般人认为,幼儿的智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所以人们在盼望着小朋友长大了 就懂事了,就聪明了,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解,幼儿学习能力的增减,恰好与一般常识 相反,幼儿时期这种神奇的学习能力若未能和时发挥和积极训练,随着时间的消逝将会变 得越来越愚钝,当然这并非说年长的比年幼的更笨,更不懂事,而是说明年长者的学习能 力已随着大脑发育定型而渐趋低落,人们对专家学者才

6、智的称赞,其实是称赞他们有过人 的学习能力,并由此随着年龄增加和经验积累,通常会拥有比常人多的学问和知识。 5.在幼儿教育中,有人主张幼儿的身体运动重于大脑运动,如前所述,婴儿生长最快是大 脑,所以在幼儿时期最值得关心的应该是大脑的教育,等到进入小学时,幼儿大脑的学习能力几乎定型了,因此一定要抓紧幼儿大脑教育的基础训练,否则错过了幼儿学习最佳期, 将造成无可弥补的学习能力落后。 6.树立幼儿智慧教育正确观念。幼儿教育是久远大计,绝不可一蹴而就或急功近利、拔苗 助长,同时还要认识到,并不是每个幼儿的生长速度是一致的,有的较快,有的较慢,而 且能力上也各有不同有的善于笼统学理、有的则富于想象力。同

7、样是三岁幼儿,有的 在某种学习能力上已具备五岁儿童的实力,另一方面则仍落后在二岁阶段;有的幼儿各种 学习平衡发展,虽然没有什么突出优点,但却具三岁幼儿实力,因此我们必需针对幼儿的 种种特性,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三、激发潜能的途径所谓激发潜能,就是运用激发的方 式去恢复生命原本应有的能力,通过激发促使其健全的自然生长,并提供生命足够的生长 条件,同时,刺激其天性,从而将人的自然潜能尽可能地发挥出来。 在激发潜能的过 程中,我们必需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这样才干达到胜利激发幼儿潜能的目 的。 1.努力刻意地去恢复人的自然天性,让幼儿从种种反自然的环境中,设法回归人类原有的 天性,同时通过

8、激发人类潜能下的所有智慧,去控制逐渐退化的天性。 2.加强大脑教育,强化知觉训练。六岁前的幼儿教育应该着重于大脑教育,这一阶段的幼 儿不在乎单调的重复,其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可使单调的讯息成为有趣的情报,由于无法做 推论考虑,幼儿无法吸收长篇大论的东西,但对于短的讯息,即使一再重复他们也不会感 到厌烦,因为学习接受上均采用直觉意识,所以不会因为过去的记忆存在而做不耐烦的判 断,只感觉在迅速不时的变化中,他们也不时地直接学习,幼儿喜欢卡通影片一再重复的 趣味动作,也特别喜欢短而多次重复的电视广告,便是这种直觉训练,最适合学习脑波的 需要。 3.幼儿古诗朗诵训练。有人认为幼儿连字都不认识,如何能消化艰

9、深的古诗?其实诗歌不 只是内容与意境,它还具有另一种功能声音的韵律和节奏,韵律属于潜意识学习,它 是在不知不觉中的潜移默化,古诗朗诵虽然不能对幼儿发生功利价值,但却可以掌握诗的 韵律,把这种优美的旋律直接输入潜意识中,将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和说话气质。4.幼儿音乐教育。大人听不懂的古典音乐,小小朋友、婴儿难道能听的懂?其实音乐自身 就不是用来了解而是用来感受和直觉吸收的,让幼儿聆听优美音乐,久而久之,其旋律就 会深入其潜意识中,其长大后的行动、语言、甚至于文字都会在无意识中自然流露出优美 的韵律感。 5.语言能力教育。为了使幼儿语言能力的顺利发展,必需让幼儿多说,多听,假如再加上 幼儿的

10、手势,表情的配合,那么他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就会更加丰富、空虚,因此,老师、 妈妈要尽量多的与幼儿说话,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也要尽量认真地回答,此外,还要多提 醒幼儿对周围声音做出反映,平时应该让幼儿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以尝试增加各种 经验,还要找机会让幼儿讲述他最快乐的事。 6.数学能力教育。数,除包括唱数、顺序记 数外,有关长短、宽窄、深浅、快慢、时间、 重量也是数的内容,此外,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概念和前后、左右、上下、远 近等空间概念,都是属于数的领域。要把重点放在计算数上,把东西和数目两者正确地对 应计算,看看有多少集合数,判断数目的多少,判断从前后、左右算起的第几个顺序数,

11、 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和简单的数的加减运算,上述教育内容,可通过灵活多样,趣味多变 的数的游戏,便可以很快获得效果。 7.发明能力教育。发明力是人类特有精神活动之一,在这方面,幼儿比起已失去考虑弹性 的大人来说,要高明许多,对于某一个问题,他们经常会得出意想不到的答案,但是大人 认为,幼儿心思幼稚,智慧不幼稚而不加理会,其实幼稚的提议,经常含有重大的启示。因此,我们对幼儿所想象出来的新奇答案,应该多加予尊重,遇到幼儿提出异想天开的问 题,或答案时,我们应该认真地去倾听,尊重他们的发言,因为这都是他们小小心灵中想 象世界的发明能力。 8.社会生活能力教育。三、四岁幼儿阶段最明显的变化是社会生活能力

12、的不时生长,积极 的个性使他们显得开朗,热诚有幽默感。虽然情绪不稳定,但也开始懂得关心他人,照顾 比自身小的小朋友,做事也有主见和信心,这时候,在进行或决定有关小朋友的事情时应 尽量让他们发表自身的意见,并且在可能范围内,尽量依照他的意见来进行。 9.运动能力教育。运动能力不只锻炼身体,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耐力、意志力、领导力、 协调力、判断力和细腻的考虑力。适当的运动训练能有效激发幼儿潜能,34 岁的幼儿可 进行如下几项运动:(1)身体平衡训练,用单脚站立或用脚尖走路,调节跑步速度,紧急 停止,紧急转弯。 (2)练习三、四十公分高度跳高。 (3)练习玩荡秋千游戏和踩三轮 车。 (4)手指灵巧训练。练习解衣服扣子,画圆形或正方形,折纸、堆积木十个左右,学 习用筷子吃饭,用剪刀剪东西、抛球、接球,自身系鞋带。总之,幼儿时期蕴藏着丰富的 学习能力,我们应该加以有计划地去激发出来,使下一代具有足够的智慧,能够完全消化 并不时丰富人类所积累下来的知识,为中华民族,为全人类的未来,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 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