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577661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堂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堂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堂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堂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堂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化州市播扬镇中心小学 何丽霞摘要:人们常说:“成在课堂,败也在课堂” ,或“一节好课” ,就是指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练习设计尤为关键。关键词:练习设计 思维发展 展示 反思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可见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思维又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考,有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在短短的 40 分钟既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引发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人人学得有价值的数学。我认为课堂练习的设计尤为关键。要使课堂练习做到适度、高效,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能发展能力,就必须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练习。一、 “精

2、”和“趣”的练习每一个小孩子在步入小学阶段开始学习数学的时候,总是满怀喜悦充满自信,但到了后来有的学生却渐渐地讨厌数学,甚至害怕数学,这是为什么?原因很多,但数学有些知识的抽象、部分教师的数学练习设计枯燥无味便是其中一大重要原因。数学练习不应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技能,同化新知识、并积极构建新知识的主动学习过程。因此设计练习时要做到“精”和“趣” ,还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活泼、好动,而缺乏生活经验,却敢于尝试,是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生命时期。如果练习缺乏趣味性,只2是重复大量的“题海战术” ,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打击学生的学

3、习热情,只会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再也不想去探索、不想主动学习。设计的练习内容让学生既要动手,又要动口,还要动脑,要让学生在练中生趣。如:我教三角形的面积时就是围绕“精”和“趣”设计练习的。设计一道准备题“用自己手上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任意拼一个图形” 。很快同学们就说, “平行四边形。 ”另一种声音说,“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然后再展开下一步的教学。这样他们的学习热情不就高涨起来了吗?所以课堂练习必须精练,要充满趣味性、探讨性,才能提高练习的实效性。二、能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新课堂的生命力在展示,展示成了重要的学习方式。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每个人性格特点也各不相同。然而他

4、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尊心特强、表现欲望也强烈。这就要根据每个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设计的练习既要覆盖到该课堂的知识点、保证内容的完整性、技能的典型性、选题的针对性,又要做到量小、效果好,还要防止“一刀切” 。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有些人“吃不饱” ,有些人又“吃不了”的状况。如我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既设计基础题让学困生演算、并说算法,创设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也有成功感。又设计拓展性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表演,这就又为另一部分学生创造了表演的机会,这样充分满足了他们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不仅充分发挥展示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也提供了学生体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的机会。3

5、三、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过程的练习1、有针对性的练习小学生正处于好奇期,心智也尚处于发展阶段。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形成“以学生为本”的局面。因此课堂是独特和变化的环境,而设计的练习要体现由量到质的变化,并且做到针对重点、难点,重视学生的参与。短短的 40 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地进行练习巩固。这就要做到练习设计的针对性。如教学“倒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一道这样的练习:谁能用动作表示“倒数”?这是针对学生好奇心而设计的。学生可来劲了,有的直接到讲台表演“倒立” ,有的拿出自己的玩具表演,有的与同桌表演这样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通过针对学生好奇心的设计这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6、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有针对性的而恰到好处的练习,不但可以使教学过程优化,而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设计一题多解的练习多途径、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学生个体素质的需要,是课堂练习设计的重要依据。一题多解的练习设计既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又可以训练学生思考的变通性,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沟通知识内在的联系,培养创造思维能力。通过设计的练习,让学生体验从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类比等活动,提供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平台。如我教学六年级4总复习时的一道题:“花坛中有红花和白花两种顔色的花共 99 朵,

7、如果两种花的数量比为 5:4,红花有多少朵?”同学们很快就列出多种解法。有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解答的:99(1 )或5499(1),有按比例分配解答的:99,有根据倍数45 45 545 关系解答的:99(4+5)5,有列方程解答的4+5=99,5=511=55(朵)等等、 、 、 、 、 、这样,练中有变,变中有比,比中求活,把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宽思维。3、形式灵活的练习练习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多形式设计练习,可采用板演练习、书面练习、操作训练等形式,充分发挥每种练习的独特作用,摆脱学生一味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势。例如,设计口述性训练题的练习,

8、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来说清算理,培养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学习一般应用题时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进行讲解过后,可让学生说说每步所表达的意思,试着让学生独立分析,如何从问题推算到条件,对数量间关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又比如,运用操作性练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设计一道课前准备练习:“把圆柱剪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 ”练习时学生有的剪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剪成“长方形” ,还有的是“正方形” 。学生会思索为什么会出现“平行四边形” 、 “长方形”呢?又在怎样的情况下能剪成“正方形”呢?这时通过动手形式的练习设计,使5学生对学习保持新鲜

9、感,巧妙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练习上来。形式灵活的练习设计将学生从获得知识的过程变成一个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对这一过程有充分的体验,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形成一种新知识技能和技巧。如此又提高了课堂训练的密度。五、培养计算能力的练习新课标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重新定位,计算教学不再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并提倡算法多样化、灵活化。实施新课标以来,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由于部分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造成的。小学的计算教学内容系统性较强,自身的完整性、逻辑性、科学性决定了计算过程应是连贯的、一脉相承的,如果

10、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会影响后续环节学习。所以在课堂上应在课前准备时,设计好计算习题,及时指正错误之处。同时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口算、心算和笔算等途径,让多样化的练习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变以前的“要我练”为现在的“我喜欢练” ,把练习过程变成小竞赛,挑战同学、挑战自己。把计算过程变成技巧的探索,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这样训练学生的计算技能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得到了优化。六、设计的练习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反思小学数学课程具有理科独特的特征,想要学好离不开多做习题。所以设计的练习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反思,在反思中领悟。6数学思维方法的获得,一方面要教师在

11、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把反思作为解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像南京师范大学涂荣豹教授在“论数学反思性学习”中指出:“对于“学习解题”而言,学生完成了解题过程,并不意味一次解题学习活动的结束,对解题的真正学习是“解题回顾” 。 ”为此更多的是要靠学生在学习反思中领悟,这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过哪些弯路,有哪些容易发生的错误,原因何在,该记住哪些经验教训等等。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时的一道题 8599,有一大部分同学这样做8599=85909=68850,有一小部分同学这样做8599

12、=8590+9=7659,还有的这样做 8599=85(90+9)=8599=8415,又回到原题目上了。根据这些情况我一步步地帮助学生从过程到结果进行回顾,找出错的原因,并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完成“解题回顾” 。学生在一步一步的过程反思中弄懂了错误的原因,同时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克服了思维的混乱现象,学会了解题方法。在不断的反思和运用过程中,学生对数学思维方法的认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得到不断发展,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总而言之,练习设计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向 40 分钟要效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我相信,在新课标理念春风的吹拂下,教师们通过色彩缤纷的练习设计必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扉,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保持学习数学的热情,7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向 40 分钟要效率的口号也一定能实现。2014 年 3 月 13 日参考文献 :【1】 、 当代教育新理念 北京出版社 【2】 、 构建教育新模式 湖南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