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及答案32013-05-07-09_37_37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548672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分析题及答案32013-05-07-09_37_37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材料分析题及答案32013-05-07-09_37_37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材料分析题及答案32013-05-07-09_37_37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材料分析题及答案32013-05-07-09_37_37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材料分析题及答案32013-05-07-09_37_37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分析题及答案32013-05-07-09_37_3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分析题及答案32013-05-07-09_37_3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一)下面是关于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几段材料(一)下面是关于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几段材料 材料 1:作为我们的感官对象而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物是已有的,只是这些物本身可能 是什么样子,我们一点也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他们的现象,也就是当他们作用于我们的感 官时在我们之内所产生的表象。感官永远而且丝毫不能使我们认识自在之物而只能认 识自在之物的现象。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材料 2:当我们认识了现象时,我们因而也同时认识了本质,因为本质并不存留于现 象之后或现象之外,而正是由于把世界降低到仅仅现象的地位,从而表现为本质。黑 格尔小逻辑 材料 3: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

2、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地加深 下去,以至于无穷。 列宁黑格尔一书摘要 材料 4: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来说,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扩大到 认识一般的事物。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进行进一步 的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 毛泽东矛盾论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比较材料 1、2、3、4 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材料 2、3、4,结合哲学原理简单阐述认识事物本质的条件。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材料 1 的观点是一种不可知论,否认了人类认识事物内在本质的可能性;材 料 2 的观点属于辩证法的可知论,认识到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性,肯定

3、了认识现象就能够掌 握本质;材料 3 同样是辩证法的可知论,同时看到了认识事物本质的复杂性,认为人们对 事物本质的认识是无限深化的;材料 4 的观点也是辩证法的可知论,认识到了事物的本质 有特殊本质和普遍本质的区别。因此,材料 1 是不可知论,材料 2、3、4 都是可知论,且 都是辩证法的可知论。 (2)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现象和本质都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事物的本质必然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的背后也都体现着本质;因此要认识事物 的本质,就必须首先获得尽可能丰富全面的现象材料,再对现象材料进行整理和概括,才 能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同时认识事物需要认识事物的多级本质

4、,因此,认识事物的本质 是一个多次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 (二)(二)贝克莱主张, “存在就是被感知” ,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陆九渊认为:“宇宙 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惠能说: 既非幡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观点? 试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原理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贝克莱、陆九渊、王阳明和惠能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主观 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视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 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2)马

5、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会因 为人的意识是否感知而忽生忽灭。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依赖于物质,而不是贝克莱所认为的 物质依赖于意识。 (三)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问题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三)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问题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 观的理论基石。观的理论基石。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

6、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则认为万物始基是火。 古印度则有地、水、火、风构成万物之说。 管子水地篇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也。 ” 古代中国 “五行说”:“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 古代朴素物质观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论”2德谟克里特认为,世界是由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论尝试从物质内部组成 的结构方式去把握其外部可感觉的形态和属性,是现代物质层次结构论的思想渊源。汉代 王充认为,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 ” (论衡自然 )天地和自然 界的万物都是元气自然构成的,

7、元气是自然界原始的物质基础。 评价古代朴素物质观 一方面,都是从物质本身来说明物质,而不是把物质看成是精神或神所创造的,因而 从总体上说是正确的,是唯物主义的。 另一方面,这种物质观把世界万物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朴素的,没 有揭示物质的真正本质,也很难解释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 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它继承了古代朴素物质观的唯物论传统,在自然科学实证基础上又克服了古代物质观 的直观性和猜测性。 从牛顿“微粒说”在经典物理学中的支配地位,到道尔顿化学原子论在实验基础上的 创立,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成就和方法给近代唯物论物质观以重大影响。它认

8、为,物 质就是原子,原子的特性也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原子是世界的本质。 近代唯物论物质观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 把原子这一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看作一切物质的属性。这就必然经受不住自然科学 发展的考验和唯心主义的进攻。 另外,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不能解释社会的物质性。因此,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不能科学地说明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在历史领域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指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 的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 在,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 现代唯物论的物质

9、范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第一,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世界上的具体物质形态千差万别,纷繁多样, 却都有共同本质、共同特性,它们都是在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这就从根本上同唯心 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物质是人的感觉可以反映的对象,而不是不可捉摸、 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 。当然,有些事物,如夸克以及更小的微观粒子,是我们感官不能 直接感觉到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物质技术手段,通过人们理性思维去认识它, 把握它。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永远不可认识的事物。因此,要从人的 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去理解物质的可知性,只有这样,才能与旧唯物主义的不可知论

10、划清界 限。 第三,物质范畴具有辨证性。它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具 有最大共性的哲学范畴,体现了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相对和绝对、多样性和统一性 的对立统一。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自然科 学物质结构的理论是研究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和属性,它具有暂时性和可变性。而哲学 的物质概念揭示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即客观实在性,具有永恒性和绝对性。同时,哲 学的物质概念根源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但又高于它,并给以指导。 (四)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后边的提问答题。(四)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后边的提问答题。 材料材料 1 1985 年底,中国女

11、排同世界女排明星联队在北京,上海举行了两场比赛,中国女排先后 以 3:1,3:2 战胜了明星联队。 明星联队的个人技术是出类拔萃的,应该说,她们个人技术的平均水平要高于中国女排个 人技术的平均水平。但为什么明星联队两场比赛都输给了中国女排?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比 赛的双方在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上存在着根本的差异。 世界女排明星联队是刚刚组建的,12 名队员来自 9 个国家,讲 7 种语言。初次配合,困 难很多,其中语言的不通成为彼此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主要障碍。据山田重雄主教练讲, 他的意图无法直接传达给队员,他画了很多图,准备了多种方案,但在千变万化的临场比 赛中,这些东西却无法照搬。与此相反,中

12、国女排的姑娘们配合默契,早已形成一个有机3的整体。这个有机的整体可使每一位队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 材料材料 2 沛公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天下,军事实力不敌对方。然而,刘邦最终还是打败了项羽, 建立了汉王朝,这当然有许多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种。便是刘邦极会用人, “扬人之长,避 人之短” 。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他用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 粮道” ,他用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他用韩信。显然,倘若刘邦不是这 样用人,而是让韩信决策,张良供粮,萧何打仗,他还能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吗? 材料材料 3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为质量互变规律找过一个证人,他

13、就是法国军事家拿破仑。拿破 仑在一则日记中描述了马木留克兵与法国骑兵战斗的情形,写道:“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 能打败三个法国兵,100 个法国兵与 100 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300 个法国兵大都能 战胜 300 个马木留克兵,而 1000 个法国兵总能打败 1500 个马木留克兵。 “何以随着人 数的增加马木留克兵的相对战斗力递减,而法国兵的战斗力却递增?原来,马木留克兵是 由年轻奴隶组成的军队,他们身强体壮,骑术较精,但纪律很差,不会配合作战;法国兵 则相反,纪律严密,会配合作战,但骑术不精,体力不如对手。这样,当参战人数很少的 时候,双方主要拼体力,赛骑术,这时,善于单个搏斗的马木留克兵

14、的长处占据优势,然 而随着参战人数的不断增多,严密的纪律和配合作战愈来愈显得重要。于是,当人数达到 一定程度的时候,人数相对较少却有着严密的纪律性,极会配合作战的法国兵终于打败了 人数虽多,骑术虽精,体力虽大却形同散沙的马木留克兵。 请回答:请回答: (1)从材料 1、2、3 中,归纳出共性的涉及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2)运用所归纳的这一原理,说明市场经济何以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根据材料 2,说明所归纳的这一原理在用人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4)根据材料 3,说明量变引起质变两种情形的内在关系。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度或质量互变规律度或质量互变规律 度:度:度是标志事物质和量统一的哲学

15、范畴,指出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幅度。 范围,是和事物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对于度的含义应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度标志事物质和量结合不可分; 第二,度又是质和量的相互规定,质规定着量,量也规定质; 第三,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唯一标准。 度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在认识上,把握度可以精确的认识事物的质。 第二,在实践中,掌握适度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事物发展中的质量互变的关系原理:事物发展中的质量互变的关系原理: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排列顺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量变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 统一、相持、平衡、静止等,都是事物量变状态的表现。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

16、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质变表现为根本的显著地突 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在新质的基础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与质变是相互渗透,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有新量的特征。 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正确理解和完整掌握量变质变规律,对于认识和实践活动具 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掌握质和量、质变和量变的辩证统一, 掌握适度原则,注意分寸和火候,要认真走好人生的每段平常路,让成功成为一种习惯。 (1)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其一,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其二,事物的总量不变, 但其构成的成分在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显然,中国女排之所以打败世 界女排明星联队,1000 个法国兵之所以打败 1500 个马木留克兵,就是因为胜利的一方 进行了良好的排列组合,而失败的一方却未能进行良好的排列组合。由于结构量的不同, 导致了质变。同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